| ||||
「投資者教育講座」系列 講者 陳淑敏小姐(CFA,國際資產管理公司資深基金經理) 中國從計劃經濟到市場經濟的轉化過程中,政府擔當主導的角色。政府的政策與宏觀調控等措施均與內地及香港的股市息息相關。投資者必須了解「國策」才能掌握中國的經濟發展方向,利用「由上而下」的選股方式篩選受惠於國策的行業,再而鎖定投資對象。 趨勢一:中產消費強勁 資料顯示美國、南韓、台灣及日本等的內銷,約佔她們的國民生產總值(GDP)的60% - 70%。中國現在的內銷金額,只佔國內的GDP的50%,相對偏低。然而,內地的存款佔國內的GDP比率則不斷上升。 近年,內地的人均儲蓄年增長率平均高達25.8%,遠高於同期GDP的15.6%增長率。由此看來,內地的資金相當充裕,消費力十分高。此外,中國政府亦於第11個五年規劃中表明希望增加內銷。故此,市場普遍預期中國的內銷增長會持續強勁。 注資項目多有折讓 在胡溫「建設和諧社會」的施政理念下,公共開支的焦點是農村。在2006年,中國投放於農村醫療的開支增加了六倍,教育及鐵路基建等開支亦分別增加了80%及67%。就個人消費而言,介乎20至39歲的人口達4.42億人,是各年齡層之冠。於2006年,他們的收入增長最強勁,平均增加14% - 33.6%,是零售消費業的焦點。 趨勢二:基建投資 近年來,內地的固定資產每年均錄得雙位數字的升幅。國家政策顯示,國家在未來5年將投放12,500億元人民幣興建道路、鐵路及高速公路。市場預期相關行業如建築機械、鋼材、鋁材、浮化玻璃及鐵路設備均會受惠。 趨勢三:注資活動 國家早前已明確表示,希望於2010年將國有企業由現在的150間減少至50-80間。意味市場將出現一連串由政府主導的注資活動,將一些未上市的資產注入上市公司,藉以減少國有企業的數目,以及優化已上市的公司的質素。 觀乎以往的注資項目,普遍出現20%到70%的折讓,獲注資的公司的股本回報率(ROE)及每股盈利(EPS)均有所改善。資料顯示,國家希望有較多收購合併及注資活動出現於石油、水泥、航運、電訊、防及航運等行業。投資者可多加留意有關行業的發展。 能源與醫療改革 趨勢四:煤價高企 中國已於2007年初,由煤的淨出口國變成煤的淨入口國。市場預期,由2007至2010年,中國的煤發電量將按每年40-50千兆瓦(GW)的速度增長。此外,由於澳洲的出口受碼頭出現瓶頸問題,以及印尼減低出口的稅務優惠,所以煤的供應正出現緊張。煤價可能持續高企。 趨勢五:另類能源 國家於第11個五年規劃中,預算投放2500億美元於環保項目,例如污水處理、工業廢氣處理、天然氣及太陽能的使用。然而,由於風能及太陽能發電的成本較高,競爭力低,發電商的投資回報會較設備供應商低。 趨勢六:中國可能陷入水危機 中國的水消耗量隨經濟的快速增長而倍升。中國某些地區的缺水問題日益嚴重,七大河流的污染情況漸趨顯著。市場預計於未來5年內,中國或會出現水供應短缺的問題。由於水或會成為寶貴的資源,市場一般認為擁有或控制水供應的公司將會受惠。相反,污水處理行業的公司現正接受政府補貼,盈利能力較低,回本期長,並非理想的投資對象。 趨勢七:醫療改革 醫療改革的目標,是把醫療保險的覆蓋率由目前城市的40%及農村的20%,於2010年提高至90%。市場預期保險公司的盈利或會因醫療保險業務而上升,如果有關保險公司的服務網絡包括農村,將會進一步受惠。之五.完 上周六刊第十一頁「投資風險你要知」為本系列之四 「本文為證監會、香港財經分析師學會及香港公開大學李嘉誠專業進修學院合辦的投資者教育講座內容摘錄,資料僅供參考之用。 本文╱講座內容只反映個別講者的意見,並不代表主辦機構的立場。本文╱講座也不擬提供投資意見,因此不應賴以作為投資用途。投資者必須因應個人情況作出決定,並在有需要時諮詢專業意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