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ng Kong Economic Journal P12 | 時事評論 | 林行止專欄 | By 林行止 | 2007-08-07
| |||
| ||||
美國次按市場風雲色變,有關金融機構相繼出事,是理所必然的(大家還記得三月十五日筆者提及的「蟑螂原理」嗎?),對於這種山雨欲來的景象,西方傳媒大都以信貸市場出「狀況」(credit crunch)形容之;涉獵經濟學的人大都翻閱過那本R. Dornbusch和S. Fischer合撰的教科書《宏觀經濟學》,稱這種現象為「信用理性化」(credit rationing)。這即是說,從經濟學觀點看,那只是借貸雙方較前理性而已,不是什麼「壞事」。準此,不用「危機」是可圈可點的。然而,以筆者的理解,不以「危機」形容目前已令高息(相對於P減)市場受波及的「狀況」,一方面說明嚴峻問題仍未完全浮現,傳媒不願蒙上危言聳聽之名,落筆因而較為謹慎;一方面則是金融圈人士翹首以待聯儲局主席「出招」,眾所周知,貝南奇有「直升機」的綽號,這是他向來認為經過這麼多年的「磨練」,聯儲局已有足夠經驗和工具微調經濟。換句話說,他有辦法使通脹不致惡化、通縮不會釀成衰退(遑論蕭條),而令他信心滿滿的是聯儲局有權決定開動或關掉印鈔機(貨幣政策範圍的事由聯儲局全權決定),這意味在經濟或金融市場出問題時,他會大增貨幣供應,傳媒遂形容他架駛直升機投擲銀彈(紙幣)解決困難。對貝南奇來說,「直升機」這個綽號真是「實至名歸」(他未上任前,筆者曾在這裏評介其通縮不會在美國再現的言論;他當時便強調只要開動印鈔機,通縮自然消於無形)。貝南奇迄今未「升空」,等於危機未露出水面! 不過,信貸問題雖然未致成災,其負面影響卻在擴散。在「微觀」層次,金融業特別是投資銀行的盈利將大幅下調,博彭昨天(六日)引述一項統計,顯示今年上半年華爾街大行僅從安排槓桿收購(leverage buyouts)上所得各種收費,便創下破天荒的八十四億(美元.下同;摩根大通、瑞士信貸及德意志銀行一共囊括了近二十四億),可惜下半年將進入「饑荒期」,因為多宗私募股本基金的收購活動都陷入膠或無疾而終,作為撮合人、融資者及顧問的投資銀行無所得或所得大幅下挫,無可避免;它們是融資市場的「批發商」,其生意大為放緩,以次的「零售商」情況更惡劣,不在話下。事實顯示,來自這方面的消極影響,正在慢慢蔓延至其他經濟領域。 從「宏觀」角度看,美國的「貿易夥伴」無可避免會受影響,因為金融活動放緩很快會在消費市場上反映,「龐茲貸款者」現在無法「循環貸款」,要「舉債度日」亦不行了,他們只有撙節開支,減少購物,結果等於美國的進口貿易萎縮,對美輸出國的經濟首當其衝,是必然的。貿易數據顯示,受打擊最大的是加拿大,次為墨西哥,前者的出口貨有百分之八十二輸美、後者的比例也有百分之七十七;而更令人擔憂的是,這二個芳鄰對美輸出,佔其經濟構成比重甚大─加拿大佔GDP百分之二十五、墨西哥為百分之二十二。顯而易見,與美貿易對經濟增長有立竿見影的影響─輸出放緩GDP必然向下調整! 世人向來有日本經濟增長完全依賴對美輸出的印象,這在其經濟起飛期確是事實,現在日本經濟已多元化、精緻化和科技化,對美輸出雖仍佔總出口的百分之二十三,但僅為其GDP的百分之三,因此,對美貿易與日本經濟的關係相當有限;中國的情況亦近似,去年中國對美輸出約為總出口的百分之十七,唯只佔GDP百分之八左右,這意味對美國輸出若遇困難(不管是因市場放緩或受保護主義的干擾),中國會面對諸如失業率上升之類的「內部壓力」,但對總體經濟影響不若一般人想像般嚴重。 目前令人憂慮的是,不論貝南奇採取寬鬆或緊縮政策,都會對經濟造成傷害。如果貝南奇遲疑不「升空」大擲鈔票,信貸緊縮對環球金融市場消極效應將難以估計,那些主要靠資本市場集資繁榮經濟的國家(依次為日本、加拿大、新興市場國家、歐羅區及英國),便要承受程度深淺不同的打擊。內地公私企業今年迄七月底在香港籌措八百一十六億港元(新上市及上市後開股集資,主板加創業板),目前正積極籌備發行債券,這方面將面臨較多困難,今年集資總額肯定無法及得上去年三千五百餘億紀錄之半。 貝南奇如果發揮「直升機」角色,真的放鬆銀根增發鈔票應急,美元價恐怕會進一步受壓;非常明顯,美元利率不升反跌,會有更多以息率最低的日圓為基礎的利率差價交易(Carry Trade)結算「拆回」,結果是日圓兌多種貨幣比如美元、澳元等呈現強勢(投機者必須拋出高息貨幣回購日圓),這意味近日來美稍強僅屬曇花一現。 如果美國次按問題不致釀成金融危機,以當前各主要國家欣欣向榮的經濟及市場資金仍相當豐沛的條件,充其量只會使她們的經濟增長放緩;但假若問題惡化至引發危機,則全球經濟恐怕無一幸免;和美國貿易關係最深的加拿大和墨西哥經濟必受重挫……;看好加元的外炒家要及時採取行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