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8月8日星期一

曹仁超:QE3 不會出現


美股大跌,QE3 會否出台?上周四10 年期債券利率已跌至2.4 厘(200 8 年低點2.04 厘)。8 月9 日聯儲局開會後貝南奇有何意見?我老曹仍不信有QE3 。今年美股大跌失去市值1.8 萬億美元,影響力已超過去年11 月推出的QE2。第二季美國GDP 只是增長放緩並未進入衰退,上周五美股已開始技術性反彈,本周一港股亦不例外。所謂歐債問題個人一早已講過是「沒完沒了的」。今年很多投資者皆懷着希望而入市,結果因失望而離開,股票市場愈來愈專業,令業餘投資者賺錢空間愈來愈少。

面對銀行存款利率如此低,真係投資又死、不投資又死。上半年表現出色股有公用、消費及賭場股,下半年又如何?似乎工業股在起死回生,請留意過度拋售的工業股。

牛二揀股唔睇市

股市瘋了更需要清醒頭腦。在牛市二期不要忘記揀股唔睇市。買強勢股,拋售弱勢股,如果你唔識揀股請不要投資。牛市二期投資策略是,當別人恐慌時你入市,當別人高興時你獲利回吐。自去年11 月起至今,恒生指數仍是上落市。

所謂提升國債上限只是2012 年大選後減少開支250 億美元、2013年再減少470 億美元,分別佔明年和後年開支1%及2%;2014 年起進入第二階段減債1.2 萬億到1.5 萬億美元,共分10 年進行。恐怕仍是廢話(國會計劃未來10 年發債9.5 萬億美元,即使減債成功,2021 年美國政府負債仍上升7.1 萬億美元)。美國政府未打算真正減少開支。

通脹對一般人而言是指消費物價指數(CPI),但真正是指流通貨幣增加了。

如流通貨幣不增加,短期物資供應不足令售價上升,供應一旦增加後又回落,因此沒有通脹問題存在。現代金融體系愈來愈複雜,由貨幣供應增加到CPI上升之間存在許多其他因素。上世紀50 年代美國貨幣與M1關係是3.5 倍(即M1是貨幣供應量的3.5 倍),再產生M2及M3,甚至M4和M5。到2008 年金融危機前兩者關係是1.8 倍,即貨幣供應多了但乘數效應下降。金融危機於2007 年9 月開始,聯儲局不斷向銀行購入資產,令銀行手上的現金由20 億美元增至今天1.1 萬億美元。

今天美國M1乘數效應只有0.8 倍,理由是銀行面對大量新增現金,無法借出去只用作投資,例如買股票、債券及商品合約,形成股市、債市及商品價上升。美股指數已較2009 年年初上升一倍,過去一年小麥價升79%、棉花升166%、橡膠升98% 、銅升44%、銀升94%和原油升31%,但天然氣價卻回落23%和橄欖油回落12%。不少生產商2009 年3 月眼見QE 出台早已買入大量商品期貨合約去保護,面對原材料大幅漲價,生產商卻不敢把製成品大幅加價,一般加幅只在10%左右,形成美國CPI過去兩年升幅不大。今年生產商手上商品期貨合約已用完不知又如何,即美國下半年進入CPI急升期或生產商純利急跌期?

美國人口3.1 億人,年增長率0.6% , 加上新移民人口年增長率0.9%。工作人口1.53 億人略少於總人口50% , 失業人口約1500 萬人(未計就業不足人口),為了令失業率下降1%,需為150 萬人創造就業,再加上每月約有11.5 萬人新加入就業行列,壓力十分大。過去40 年美國平均失業率6%,今天如要降至此水平並不容易。1978 年前美國每月新增職位35.6 萬個,之後逐年下降到2000 年,過去10 年每月新增職位只有12 萬個,令失業率不斷上升。未來如欲降至6%失業率,美國每月新增職位必須達25 萬個,要出現這個情況,除非美國GDP 年增長率達4%(過去10 年只有2%)。

過去10 年美元不斷貶值令原材料漲價。另一原因是中國加入WTO成為出口大國,加上世界各國在過去10 年無一不透過干預滙價去阻止自己貨幣兌美元大幅上升。2011 年8月起又如何?

美國利率由1930 年低點回升到1980 年極高點。初期推動利率上升動力來自資金需求,因為美國經濟增長率戰後愈升愈快,到了1966 年至1980 年美元利率上升來自通脹上升壓力(1980 年美國通脹15% ) 。

1980 年列根上台後,聯儲局把利率提升到高過通脹2 厘成功控制通脹。

1982 年起美國進入另一階段,2000年前美國GDP 維持高增長,通脹在低水平。不過,科網股泡沫爆破後情況再改變,聯儲局只有透過美元貶值去刺激GDP 保持較高增長率,雖然如此,美國通脹仍不高,目前只有2%左右。

低利率及低通脹令債券價格上升,支持股市維持在較高P╱E,但企業純利增長放緩,最終引發2008 年金融海嘯。現水平計,美股P╱E 不算高,但經濟循環周期是否又到了高潮(即未來企業純利開始下滑)?在經濟上升周期,股市通常先升3年然後回落1 至2 年,再上升4 年,前後共上升9 年,到第10 年才急跌;在經濟下跌周期,股市通常只上升2 年回落2 到3 年,然後又上升2 年又再回落,例如19 66 年至1982 年的美股。

在經濟上升周期,股市可先升100%才出現調整,調整幅度一般只有前升幅10% ,直到第9 年上升期完成後才大幅回落。在下跌周期,股市只上升前跌幅50%便出現調整,調整幅度可達30%,在下跌周期欲透過長期持有股票去賺錢並不易。

2000 年起,美國企業純利增長來自美國以外地區,到2011 年上半年50%收益來自美國以外地區,未來140 年美國大企業能否保持上述成績?

美國透支GDP低增長

利率由1980 年起回落,經過30年後在2008 年12 月見底。3 年過去了,至今仍未有上升能力,今天3 個月國債利率由24 年前7.5 厘回落到接近零,10 年期國債利率由9 厘回落到2.4 厘。今年美國負債高達14.3萬億美元,一旦利率上升將是大災難。美國6 月CPI 扣除食物及能源價格因素後只上升1.6%(不構成通脹威脅)。6 月生產商指數上升7%(核心指數上升2.4%)。生產商所面對的困難是他們不能把生產成本上升壓力轉嫁給消費者。過去24 年,美國利率回落60%、負債上升550% 、政府開支上升144%,達每年2.2 萬美元。過去24 年美國人財富上升理由主要來自利率下降令資產價格上升。

2011 年的美國人擁有財富其實同1987 年10 月股災前差不多(以購買力而非用美元計算),在2003 年至2007 年美國樓價上升周期,美國人透支了2.3 萬億美元消費,2007 年樓價泡沫爆破後至今,美國人只放回1.3 萬億美元入樓市。2003 年至2007 年美國GDP 平均年增長率2.7%,估計需時5 至10 年,美國人才能清還由2003 年至2007 年因樓價上升而新增的貸款,代表美國GDP低增長期仍將維持好一段日子。

科技的進步帶來人類生活水平的提升,今天人類平均工作時間較100年前短很多(以香港為例,目前1 年有三分一日子是假期,不少人已能享受退休計劃,是10 0 年前香港人無法想像),但科技的進步不是按年增長,而是時快時慢;反之,人類要求更多閒暇時間同時收入提升,卻是永無止境,形成企業獲利不斷改變;每當製造業由高邊際利潤走向低邊際利潤而出現地域轉移,例如由美國移向日本、歐洲再移向亞洲四小龍和新興工業國,最後移向中國與印度。在轉移過程中,引發個別國家經濟出現盛衰周期是無法避免。隨着中國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後,中國人均GDP 已超過每年4000 美元,會不會掉入中等收入陷阱或如總理溫家寶所言,在202 0年前中國GDP仍可保持每年8%增長、CPI仍可保持5%以下升幅?

過去兩年(2009 年8 月至2011年7 月)對不少中資企業而言是災難,下半年又如何?雖然中國GDP 在2010 年已排名全球第二,但中國人均收入只及日本人八分之一,超過95 個國家人均收入仍高出中國人,包括利比亞、黎巴嫩和羅馬尼亞等。

中國人儲蓄率達35%(美國2%),根據世界銀行數字,每年仍有2000萬名中國人踏入18 歲及愈來愈多中國人加入中產階級。未來20 年中國將興建5 萬多哩超級公路、40 多個新機場、大量港口及房屋、中國仍有3.16 億人口從農村進入城市,每年面對150 萬個大學生畢業加入就業行列。中國佔全球五分一人口卻只擁有全球10%可耕地,一直以來中國人必須努力工作才能養活自己。30 年改革開放日子過去,中國人漸達溫飽水平,能否一如1980 年後的香港人進入富裕社會?決定因素亦一如香港,即中國能否出現一個有效率及廉潔的政府?近兩年內地企業股價大幅回落是否另一次投資中國的大好機會?

打破寡頭樓價合理

1998 年中國政府宣布住宅房商品化後,全國一下子出現2.4 萬家房地產開發公司,到2008 年更達到8.7 萬家,形成春秋戰國局面,相信是內地房地產開發公司全盛期。去年國資委要求78 家央企退出房地產業,只保留16家,其後又宣布保留多5 家,即目前國營地產公司共21 家;其中已上市者有保利、華潤、中海、中鐵和中建等;地方政府做後台者有上海綠地、陸家嘴、北京首開和金融街等,還有城建、城投、城開、上實、中華企業、中星和新長寧等;至於股權分散公司有萬科和金地等;民企有恒大、碧桂園、綠城、萬達、龍湖、雅居樂等;另有港資企業如瑞房(272) 、九倉(004) 、恒地(012) 、新世界(017) 、長實(001)、新地(016)和恒隆(101)等加起來合稱30 強,業務集中在一線城市,二、三線城市仍以中小型地產開發公司為主。

估計未來10 年內地地產開發公司數目大量減少, 情況有如香港1973 年地產開發公司有數百家,到了今天有實力的大型地產開發公司只餘下10 強。2009 年中國地產開發公司已減少十分一,餘下八萬家,2010年進一步減少到七萬多家,相信30年後中國地產開發公司一如香港情況只餘下30 強機會十分大,其餘皆不足掛齒。即淘汰賽不但在工業股身上出現,同時在內房股身上開始,在資本主義制度下,任何產業經過一段日子百花齊放後,必然進入汰弱留強期,最後出現寡頭現象(即少數公司佔據市場80%)。除非政府立法制止。

香港不是出現地產霸權,而是經過幾十年汰弱留強後,地產業進入寡頭時代。

只有打破寡頭壟斷重新引入競爭,香港樓價才逐漸恢復到合理水平,不然偏高現象長存,不會因政府復建居屋而改變。

■多謝女無名氏捐助北京農家女學校4.8 萬元。

曹仁超

2011年7月14日星期四

中國500強收入佔GDP近一半 工商銀行最賺錢

中國最賺錢公司桂冠今年依然被工商銀行摘得。

  中國500強企業收入已佔據全國GDP的半壁江山。昨日《財富》雜誌公佈了中國企業500強榜單,今年500強企業總收入達到18.9萬億元,佔全國GDP比重由去年的41%上升為47%。工商銀行成為中國最賺錢的公司。

  石化雙雄蟬聯冠亞軍

  500強榜單顯示,今年500強公司營業收入比去年增長了38%,佔GDP總額的47%,總利潤達1.9萬億,比上一年增長了47%。有45家公司首次進入排行榜,企業入圍門檻提高了12億元。

  中國石化、中國石油和中國移動今年繼續蟬聯500強榜單前三名,三家企業收入合計超過500強總額的20%。在佔據著500強公司營業收入74%的前100家公司中,從第22位聯想集團開始,才出現非國資企業的身影。而非國資公司,如美的電器、中興通訊等,在前100強中僅有10家左右。

  工商銀行最富裕

  與去年《財富》雜誌出爐的第一份中國500強榜單類似,在今年最賺錢的前40名中,銀行位置依舊較靠前,凈利最高的仍為工商銀行;而利潤率最高的桂冠也依舊被房地產企業摘得。

  榜單顯示,今年最賺錢企業的前三名分別為工商銀行、中石油和建設銀行,中石油頂掉了去年位列第二的中國移動。而就利潤率來看,位列總排名第486名的瑞安房地產有限公司以58%的凈利潤率登上榜首,但較去年的榜首寶龍地產73.57%的凈利潤率有所下降。另外,百度、茅臺等也擠進利潤率前十。

  投資回報被指普遍偏低

  在500強榜單中,有9家企業依舊處於虧損狀態,其中,湖南華菱鋼鐵股份有限公司、京東方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TCL多媒體科技控股有限公司虧損最為嚴重。對此,分析人士認為,中國企業在高增長的同時,維持著低回報率。

  榜單顯示,40家最賺錢公司的凈利潤佔據了500強凈利潤總額的71%,但作為反映股東投資所帶來收益的凈資產收益率卻僅為19%。分析人士指出,考慮到最賺錢公司多屬於壟斷及資源型行業,如此回報水準並不能令人滿意。而華菱鋼鐵和京東方這兩個虧損超過20億元的企業無疑就是高增長、低回報的典範。

2011年6月26日星期日

SOHO中國獲6億美元海外融資

每經記者 葉書利 發自北京  昨日(6月23日)下午,SOHO中國公關部發給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的一封新聞稿郵件顯示:此前一天,SOHO中國從一個由十家銀行組成的海外銀團獲得了一筆最多相當于6.05億美元的三年期可轉讓貸款融資。

  對於本次融資的目的,SOHO中國董事長潘石屹將其歸因于進一步拓展業務所需、優化公司資本負債結構等,並強調目前公司資金鏈充沛。

  表面上看,潘石屹聲稱目前公司仍手握180多億元現金,加上此次融資到最多相當于6.05億美元的資金,可謂資金鏈充實,但記者調查發現,實際上SOHO中國的資金鏈卻可能是外松內緊。

  首先,今年SOHO中國稅務負擔極重。SOHO中國2010年年報顯示,2011年公司一年內到期的稅負額高達69.6671億元;其次,擴展所需成本巨大。SOHO中國的散售模式為快建快銷,因此需要大量資金收購地塊,以供散售,為此,SOHO中國今年計劃投入150億元用于收購,目前為止,已支出88.04億元。

  實際上,SOHO中國正在尋求的轉型才是對公司資金鏈的最大考驗。SOHO中國計劃于3~5年內將公司內部持有物業比例提升至50%,但這也意味著公司資金鏈內大量資本將逐漸被沉澱于其中,從而對資金鏈不斷施壓。

  SOHO中國2010年年報顯示,2009年SOHO中國手中唯一持有的物業——前門項目的出租收入僅為7131.9萬元,2010年為1.09638億元。國元證券預測,2011年與2012年,SOHO中國手中持有物業的租金收入僅分別為3.2億元與4.2億元。租金收入與龐大的項目支出費用間的差距意味著,伴隨持有物業比例的上升,一段時期內將占據SOHO中國大量的現金,從而對公司的資金鏈帶來巨大衝擊。

  或許是清楚地看到了公司資金鏈的內緊現狀,潘石屹未雨綢繆進行了本次融資。

  至於為何面向海外融資?記者瞭解到,SOHO中國在收購過程中,一些項目需要公司以外幣在海外與被收購方完成支付是一個現實需求,另一個不言自明的原因即為在國內銀根收緊之下,融資難度加大,促使房企被迫赴海外借錢。

傳引入新iPhone 中移動急升半成

傳引入新iPhone 中移動急升半成

中移動(941)一直有傳與蘋果積極商談,昨天更有內地傳媒引述消息人士稱,中移動希望能引入iPhone 下一代版本iPhone 4S 或未來的TD-LTE 版本iP hone。中移動回應查詢時重申,目前與蘋果公司的談判正在進行,但無新消息披露。受憧憬刺激,中移動股價昨天大幅飆升近半成。早前強勢的聯通(762)則逆市下跌2%,至15.1 元。

蘋果二號人物造訪

《北京晨報》昨天報道,蘋果二號人物、首席運營官Tim Cook 前天秘密造訪中移動,外界猜測兩者將洽談中移動版本的iPhone。有指中移動於9 月推出中移動版iPhone。雖然中移動未有披露會面情形,但市場已即時有反應,中移動昨天收報73.2 元,勁升4.8%。

有證券商質疑傳言可信性,摩根大通表示,Tim Cook 訪問中移動北京辦事處,因此令外界作此猜測。但該行相信,報道是誤導,蘋果承諾提供TD-LTE iPhone (中移動的4G 標準)不是新的消息;然而,摩通估計,最早推出時間為2012 年年底至2013 年。摩通建議投資者應趁股價大升沽售。

中移動與蘋果之間的交往由來已久。早於2007 年,中移動首先放話表示希望引進iPhone。不過,後來的談判頗為周折,反而中國聯通率先與蘋果達成協議。而依靠WCDMA 版本的iPhone,中國聯通吸引了大批高端用戶。

另外,昨天升幅較強勁的有航空和汽車股。受油價下跌影響,航空股及航運股反彈,升幅為1%至7%。另外,內地傳出取消汽車限購令,汽車股急升,升幅達5%至8%。

《每日經濟新聞》引述消息人士報道,發改委等部門已把目前汽車消費市場的低迷狀況上報國務院,申請調整或取消各地限制汽車消費的政策,國務院對此報告正在批覆。

受消息刺激,比亞迪(1211)升5.02%,收報24.05 元;吉利(175)及廣汽(2238)分別升7.34%及8.42%,收報3.07 元及9.14 元。

航空股全線反彈, 受到高盛唱好的國泰(293),重申「買入」評級,昨天升5.32%,收報17.8 元,國航(753)及東方航空(670)分別升7.77%及6.62%。

2011年6月8日星期三

SOHO擲32億購上海商廈

雖然上海整體寫字樓售價不及香港,但近月市場亦錄巨額成交。早前SOHO中國與上海三聯物業發展簽訂協議,以32億元(人民幣.下同)收購上海新世界長寧商業中心A、B 幢辦公樓及地下室,項目將在收購完成後命名為「SOHO 中山廣場」。資料顯示,SOHO中山廣場位於上海長寧區中山西路,屬虹橋商務中心核心地段,佔地面積約17.4萬方呎,土地為商業及辦公用途,由兩座大樓組成,總建築面積約153萬方呎,包括107.86萬方呎寫字樓及13.63萬方呎商業樓面。

潘石屹看好商業地

據了解,SOHO中國在2009年8月收購東海廣場後正式打進上海市場,在往後兩年間,SOHO中國先後收購南京西路、外灘、虹橋交通樞紐、淮海中路、長壽路、四川北路、徐家滙等7個黃金商業區的項目,累計收購金額突破147億元。

SOHO 中國主席潘石屹曾表示,商業地產的潛力大,回報率至少6厘,比起公寓和住宅3厘為高。

國壽步入“袁力時代”

  中國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下稱“中國人壽”)發佈公告,宣佈由袁力接替楊超出任公司董事長之職,上月,袁力已接任中國人壽集團總裁一職,此次任命意味著“袁力時代”全面到來。

  公告顯示,在6月3日上午舉行的年度股東大會上,袁力被選舉為中國人壽執行董事,在同日下午召開的第三屆董事會第十三次會議上,袁力被選舉為董事長。該任命自6月3日起生效。

  現年49歲的袁力,畢業于北京大學經濟學院金融學專業,經濟學博士學位。此前曾任中國人民保險公司吉林市分公司國際業務處處長助理、平安保險(美國)公司總經理等職務,1998年調入保監會,歷任政策法規部處長、發展改革部主任。2006年1月起,任保監會主席助理兼新聞發言人。

  因年齡原因,現年61歲的楊超,于同日辭任中國人壽董事長和執行董事之職。2005年5月,楊超接替已屆退休的王憲章,出任中國人壽集團總裁和中國人壽董事長等職,中國人壽開始進入“楊超時代”。

  楊超執掌中國人壽的六年間,帶領中國人壽回歸A股,使其成為唯一一家在紐約、香港和上海三地上市的國內金融機構。在中國人壽的發展戰略上,確立了“主業特強,適度多元”的定位和“三步走”戰略。2005年至2010年,中國人壽保費收入由1897億元增至3510億元,總資產由7247億元增至1.77萬億元。

  近兩年來,與中國人保、中國平安在綜合金融之路上疾行相比,中國人壽在“多元化”方面的舉動謹慎而保守,與此前入股南方電網、廣東發展銀行、中信證券等在其他金融領域的大動作頻出仍形成鮮明對比。

  目前,中國人壽的“三步走”戰略中,楊超尚未完成“第三步”。根據中國人壽制定的“十二五”規劃所確立的“一軸二極六戰略”的基本框架,圍繞“集團整體改製、打造更加健全、有效、領先的集團化發展平台、推進國際金融保險集團建設”這一軸心,拓展培育銀行、證券、基金、信托將作為中國人壽在新業務領域的“新增長極”。

  業內普遍關注,袁力執掌中國人壽之後,中國人壽的既定戰略是否會因此進行調整?上月,袁力接任中國人壽集團總裁後,在“2011陸家嘴論壇”上首次公開亮相,他在回答媒體提問時表示,中國人壽有壽險和資產管理這兩項核心業務,“必須把這兩項核心業務專心致志地做好。”  對於甫一上任的袁力來說,“如何把情況摸清楚,如何按照楊總既定的工作思路抓推進、抓落實,這是我現在最關注的。”  上周五,中國人壽H股以26.35港元報收,跌1.86%,A股因舉行股東大會停牌。

2011年5月24日星期二

王建宙:高補貼搶客不現實 力陳中移動優勢 列3大併購方向

  內地電訊市場競爭加劇,市場認為中移動(00941)的壓倒性優勢已逐漸消失,但董事長王建宙接受訪問時指出,企業最重要的價值是盈利能力,而高補貼策略在中國並不現實。他又列出公司3大併購方向,及年底TD-SCDMA(中移動使用的3G技術)客戶數達5,000萬戶的目標。

  截至上周五,恒生指數今年以來微升0.7%,但中移動股價期內卻下跌了10.3%,難怪上周股東會亦引來一眾股東訴苦。

「關鍵是看效益 有無利潤」

  中移動雖仍每月增近500萬客戶,但給市場的驚喜卻似乎愈來愈少。王建宙說:「希望市場要保持理性,不要去跟風看企業,不是看他拿了多少用戶,多少收入,關鍵是看他效益,有無利潤。」

  王多次強調公司最看重的是盈利能力,而關鍵就是「規模大、成本低」,稱中移動20多年來累積的客戶、網絡、品牌優勢,不是可以輕易改變的。

  對於內地電訊市場競爭,王建宙稱中移動會保持理性,「高補貼、低價格的策略,在中國是不現實的,因為我們的ARPU(每月每戶平均收入)很低。」他指中移動的ARPU約在10美元水平,跟美國的30至40美元有差距,故不主張以補貼吸引用戶,「高補貼就有用戶、沒利潤。」

目標:新興市場4G互聯網

  至於母公司在海外併購方面的發展,他稱除了一直關注的新興市場外,也會留意TD-LTE(4G技術之一)相關市場。「一種是剛買新牌照,希望跟中移動合作發展4G網絡,我們會有興趣。第二種是營運WiMax網絡的電訊商,他們想改成TD-LTE網絡,也邀請我們去做一點投資。」

  王稱,互聯網亦為公司併購的另一方向,任何性質的互聯網公司都會考慮。年多前曾傳出中移動有意收購騰訊(00700),他稱「因為騰訊太貴了,這麼高價格去收購不現實,所以無這事。」

力爭TD客戶 年底增至半億

  至於中移動的3G技術TD-SCDMA,王建宙稱目前發展勢頭良好,「已走出一條TD的道路」(見另文——「影響力日增 領TD跨出國門」),但認為網絡很大,用的人還不夠多,故目標今年全年新增3,000萬TD客戶,爭取到年底達5,000萬戶。

  中移動的ARPU近季度處跌勢,他指ARPU會否反彈,關鍵在數據服務收費。他指,新增用戶使用量低,亦再難以上調電話費,故不能靠話音。因此,他稱今年目標是把數據流量收入佔比,由去年的7%提升至10%,並超過短訊的收入。

中移動劈價自救 電訊市場再起風雲

財華社香港新聞中心/記者張國棟報道

內地電訊商龍頭中國移動(00941-HK)上周二公布,在全國統一調低高端流動通訊「全球通」業務的套餐收費,平均通話費降幅達到15%,漫遊費用更大幅削價51%,競爭對手中國聯通(00762-HK)及中國電信(00728-HK)亦分別宣布,推出新的3G WCDMA黑莓手機計劃,以及引入更多的谷歌Android的智能手機,預計3家電訊商於下半年可能推出更多優惠,電訊市場的競爭越趨激烈。

其實,中移動在降價之前,聯通及中電信已率先下調部分電話費用,預期3大電訊商除下調話費外,亦會繼續補貼手機吸客政策,因此將持續影響每戶每月平均收入(ARPU)下降,令企業盈利下跌,此外,再從剛公布的4月份上客量看,3家電訊商4月份上客較3月份出現放緩,聯通放緩約2%,中移動放緩約2.2%,中電信降幅最高,達8.7%,若3大電訊商經過減價後,未來5、6月上客量仍不理想的話,股價將會受壓。

事實上,原本在流動電訊市場獨大的中移動,自上周公布下調話費後,股價進一步尋底,跌近兩年低位,雖然中移動坐擁近3,000億元人民幣,但由於高增長期完結,更被市場譽為公用股,現價股息率4.6厘,若股價再跌,不難達到5厘水平,作為收息股看待,的確十分吸引。

最近,中移動與蘋果商討引入iPhone4G制式TD-LTE的合作已有共識,但最快也要2或3年後才能推出,因此,暫時將目標轉移至WiFi業務發展,並計劃斥資100億元在3年內將WiFi熱點數目增加至100萬個,由於今年首季WiFi業務收入增長超過5倍,故此,順理成章,WiFi業務將成為中移動新的增長點,若果,上海國際板於今年推出,加上中移動坐擁巨資,人民幣升值,下半年在這兩個利好因素支持下,股價將得到支持。

而今年一直被市場追捧的聯通,由年初至今,股價已上升45%,其繼獨家代理iPhone後,近日再獲得黑莓手機代理,在手機品種供應上,表現最為突出,瑞銀發按報告指,聯通5月首2至3個星期,每日上客反彈15%至20%,估計聯通5月3G上客量達到200萬個,維持聯通20元目標價,摩根士丹利亦指,聯通3G技術較高及手機選擇較多,預期2011至14年每股盈利複合增長率達55%,然而,中銀國際對聯通看法並不一致,維持對該股的賣出評級,合理價為12元。

至於中電信,股價升勢雖未及聯通,由年初至今,升幅不足10%,但較龍頭的中移動下跌11%比較,優勝很多,中電信今年首4個月,新增用戶佔內地比重達27.76%,直逼聯通的28.8%,同時中電信亦加大發展WiFi業務,並與台灣中華電信簽署「雲端運算合作」備忘錄,雲端運算為內地十二五扶持的新興產業,將有利聯通競爭新的客戶。

雖然,3家電訊商各有利淡利好因素影響,同時,預期ARPU將下降一段時間,此外,價格戰一觸即發,而3G業務要有明顯的盈利貢獻,還需假以時日,投資者可慢慢選擇,靜待入貨時機。

北京國壽被曝電話銷售亂象 多個電銷號碼營銷與保監會規定不符

  商報訊(記者 崔啓斌)“都說是國壽電銷中心人員,但呼出的電話號碼卻不相同。”近日,多位讀者向本報反映中國人壽北京分公司(以下簡稱“北京國壽”)電銷存在亂象,很難辨清真正的電銷專用號碼。

  一位讀者表示,自己收到一位自稱北京國壽電話銷售中心人員打來的電話,向他介紹一款很優惠的分紅險,所呼出的電話號碼為010-65805076,當他對該號碼是否為電銷專用號碼提出質疑後,對方當即掛斷了電話。

  據瞭解,電話銷售是保險公司通過自建的電話呼叫中心,以公司名義致電客戶,經客戶同意後通過電話方式介紹和銷售保險產品業務,保險公司申請獲批後均可採取這一營銷方式。不過,此前有個別保險公司的電銷中心頻繁呼出擾民,甚至有的公司營銷員借公司電銷名義進行隨機撥打電話,引起公衆強烈不滿。為此,保監會曾發文規定,未經許可,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變相開展電話營銷業務,並明令禁止保險營銷員個人及其聘用人員隨機撥打電話,或假借公司營銷中心電話約訪陌生客戶。

  昨日,本報記者根據讀者提供的線索,撥打所謂的北京國壽電銷中心電話010-65805076,該電話一直處於盲音狀態。國壽相關人士解釋,這一電話並非北京國壽的電銷專用號碼,很有可能是某個營銷區銷售人員所為。

  記者撥通另一讀者提供的號碼010-59646666,電話對方的自動語音提示為國壽電銷專用號,並有人工接聽。對方工作人員介紹,目前電銷渠道正在銷售一款國壽鴻康分紅險。較為蹊蹺的是,國壽官網顯示北京國壽的電銷號碼則為40088-95519。

  衆多消費者對此心存疑慮。40088-95519相關人員解釋,010-59646666為北京國壽惟一電銷外撥號碼,而40088-95519則主要為客戶核實營銷員相關情況。就此,記者撥通北京國壽客服中心電話95519,客服人員則明確表示,這兩個號均為北京國壽電銷號碼,都可以提供電話咨詢、投保等服務。這意味著北京國壽至少有兩個電銷專用號碼。

  不過,為了規範電銷市場,保監會于去年12月初發佈了《關於進一步規範人身保險電話營銷和電話約訪行為的通知》,要求“各公司電話營銷專用號碼應當逐步實現全國使用一個號碼,在一省、自治區、直轄市範圍內多于一個號碼的,要在2010年底統一到一個號碼,2011年6月30日前實現全國統一號碼”。可見,如果北京國壽95519客服人員所言屬實,該公司同時有兩個電銷專屬號碼顯然與《通知》不符。

  對此,分析人士指出,北京國壽出現電話銷售亂象,很可能是業績壓力增大所致。數據顯示,去年北京國壽保費收入97億元,年度保費首次被新華保險北分趕超,排位滑落至第三,今年一季度這一局面尚未扭轉。

2011年5月17日星期二

SOHO中國:再度網上銷售15套房

SOHO中國表示,再次通過互聯網銷售了15套房子,總成交價超過1.36億元人民幣。

SOHO中國(00410)5月17日發布公告稱,剛通過互聯網銷售了15套房子,總成交價超過1.36億元人民幣。據了解,本次網上拍賣的是六套商鋪、四套寫字樓、五套公寓及1套前門大街商鋪的承租權,與第一次網上競買兩套商鋪相比,不但數量增加,品種也更加豐富。


SOHO 中國指,全部十套商鋪和寫字樓的競買和一套商鋪的出租都以秒殺“一口價”(最高限價)成交,而五套公寓成交價則普遍低於最高限價,這反映出住房調控之下商業地產與住房的不同走向,投資客的關注熱點正在轉向不受調控影響的商業地產,住房已不再是投資者趨之若鶩的物件,投資者資金從住房向商業地產轉移已成為趨勢,商業地產的未來潛力無可限量。

(馬寧 編輯)

免責聲明:本文所載資料僅供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世華財訊對該資料或使用該資料所導致的結果概不承擔任何責任。若資料與原文有異,概以原文為準。

2011年4月30日星期六

工、建、中、交季報齊亮相 銀行業績快增長 資產質量穩提升

 上市銀行29日披露的一季報顯示,銀行業一季度業績呈現較快增長。作為目前全球市值最大的銀行,工商銀行(601398)一季度實現淨利潤538.36億元人民幣,比上年同期增長29.03%。而建行、中行、交行的淨利增速分別為34.23%、28.03%和27.07%。

 此外,招商銀行(600036)今年一季度淨利同比增長近五成,成為本次披露業績增速最快的商業銀行。分析人士表示,規模平穩增長、息差持續擴大和費用控制帶來的成本下降是支持銀行業業績快速增長的主因。

 盈利能力持續提高

 今年一季度,工行、建行、中行分別實現利息淨收入同比增長24.82%、25.27%、20.29%。中行稱,受益于資產負債結構進一步優化、信貸業務定價水平提高及中國人民銀行加息等宏觀調控措施因素影響,該行一季度淨息差達到2.11%,比上年同期上升0.07個百分點。

 而建行(601939)一季度的淨利差為2.58%,較上年同期提高0.28個百分點。建行相關負責人指出,受加息、貸款議價能力提升、個人住房貸款重定價和市場利率走高的綜合影響,淨利息收益率持續平穩回升。

 在股份制銀行中,招商銀行一季報顯示,該行3月末淨息差為2.98%,較2010年全年2.65%的水平大幅提高了33BP。而興業銀行2011年一季度收入結構進一步優化,手續費及傭金收入17.27億元,同比增長61.20%。

 此外,華夏銀行(600015)一季報顯示,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同比增速為30.70%。對於市場高度關注的該行再融資,華夏銀行已于日前發佈公告稱,發行募集資金淨額為201.07億元,將全部用于補充華夏銀行核心資本。

 其中首鋼總公司對華夏銀行的持股比例增加到20.28%,是華夏銀行的第一大股東;英大國際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德意志銀行盧森堡股份有限公司持股比例分別為18.24%和9.28%,而德意志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對華夏銀行直接和間接持股比例增持至19.99%,達到監管機構要求的外資銀行持股中資銀行的比例上限。

 資產質量保持平穩

 在經營業績穩定快速增長的同時,多家銀行的風險管控能力不斷增強,資產質量持續優化。

 數據顯示,今年第一季度,工商銀行的不良貸款餘額和比例在連續十一年“雙降”的基礎上繼續優化,季末不良貸款率已降至1.00%,較2010年末下降0.08個百分點。在信貸投向的把握上,工商銀行著力控制了中長期貸款的投放,房地產開發貸款的增幅比去年同期下降了10.3個百分點。

 在股份制銀行中,招商銀行3月末不良貸款率為0.61%,比年初下降0.07個百分點。興業銀行不良貸款餘額35.46億元,比年初減少0.7億元;不良貸款比率0.4%,比年初下降0.03個百分點。

 與此同時,多家銀行的撥備覆蓋率則繼續大幅上升,工行至一季度末已達246.53%,較2010年末又提升了18.33個百分點。此外,撥備餘額占總貸款比例達到2.47%,又比年初上升0.01個百分點。而中行、建行、招商銀行和興業銀行的不良貸款撥備覆蓋率分別為205.99%、228.80%、335.31%和341.96%。

招行一季度淨利同比增49.09%

  招商銀行今日公佈了2011年第一季度業績。2011年一季度,招商銀行實現營業收入人民幣223.23億元;歸屬於該行股東淨利潤人民幣88.10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49.09%;歸屬該行股東基本每股盈利人民幣0.41元,同比增加36.67%。截至一季度末,招行資本充足率為10.91%,較去年末下降0.56個百分點;核心資本充足率為7.66%,較去年末下降0.38個百分點。

  季報顯示,截至2011年3月末,招行資產總額為25,847.23億元,比年初增長7.58%;負債總額為24,419.46億元,比年初增長7.65%;客戶存款總額為20,320.77億元,比年初增長7.11%; 貸款及墊款總額為15,057.61億元,比年初增長5.19%。

  2011年1至3月,招行實現歸屬於該行股東的淨利潤88.10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49.09%;實現營業收入223.23億元,其中,淨利息收入173.57億元,同比增長38.70%,主要原因是生息資產規模增加,淨利差和淨利息收益率穩步提升,2011年1至3月淨利差為2.89%,淨利息收益率為2.98%。招行成本收入比(不含營業稅及附加)為32.77%,較去年同期下降2.32個百分點。

  報告期內,招行貸款風險定價水平進一步提高。該行通過明確貸款定價政策、加強貸款定價考核、加大產品創新力度及提升綜合化服務等有力措施,實現了貸款風險定價水平的提高。2011年一季度,招行新發放人民幣一般性對公貸款加權平均利率(按發生額加權,下同)浮動比例較上年上升了7.13個百分點;新發放人民幣個人貸款加權平均利率浮動比例較上年上升了12.01個百分點。

  報告期內,招行中小企業貸款維持較快增長,資產質量持續優良,截至2011年3月末,境內機構中小企業貸款餘額為4,155.13億元,比年初增加270.96億元;中小企業貸款占境內機構企業貸款總餘額的50.38%,比年初提高0.66個百分點;不良率1.28%,比年初下降0.18個百分點。

  截至2011年3月末,招行不良貸款總額為92.60億元,比年初減少4.26億元;不良貸款率0.61%,比年初下降0.07個百分點;不良貸款撥備覆蓋率335.31%,比年初增加32.90個百分點;貸款撥備率2.06%,比年初上升0.01個百分點。

  截至2011年3月31日,永隆集團(即永隆銀行及其附屬公司)總資產為港幣1,523.15億元,較年初增長11.12%;淨資產為港幣131.75億元,較年初增長3.33%。2011年1至3月,永隆集團錄得未經審核之綜合稅後溢利港幣3.81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15.97%。

2011年4月27日星期三

SOHO試水網上賣房潘石屹稱是行業的進步

本報訊潘石屹日前在某地產網站剛剛完成了一次網上拍賣售房。

4月23日,SOHO中國攜手某地產網站舉行“銀河及朝陽門SOHO商舖網絡競買”。最終“朝陽門SOHO二期-122商舖”以720萬元的一口價被網友“aiju_0619”競得,“銀河SOHO1-152戶型”以1202萬元被網友“guo188”拿下。

對於這一競拍結果,潘石屹接受《第一財經日報》報道時表示滿意,“SOHO中國通過網上售出的兩套商舖,第一套房買主是一位老客戶,單價為79893萬元/平方米,但是第二套房卻遭到了一位陌生‘粉絲買家’的‘秒殺’,這位用戶在拍賣的最後六秒鐘,突然加價2萬元,給出了1202萬元的報價,讓之前的競爭對手措手不及,而這個價格距離該套房的預計售價減少近300萬元。”“網上銷售房子的實質,是把定價權和選擇權交給客戶。”雖然實際成交僅2 套房子,且對於潘石屹來說不算高成交額。但首次試水電子商務,潘石屹顯得頗為 興奮,“我們還會繼續拿出十幾套房,不僅是寫字樓,而且包括公寓和商用住宅,準備儘快進行一次實驗。並希望以後所有的房子都能夠全部到網上去銷售。”對於網絡銷售的利與弊,潘石屹認為,這是房地產行業銷售的進步。“房地產行業相對而言利用電子技術和網絡技術還很落後。過去幾年,房子成交量和房價的暴漲,使這個行業沒有利用新技術改造行業和企業的迫切性。隨著房地產行業新技術的應用,會一步步地完善起來。”他認為房地產與互聯網結合的時機已經成熟。

中國人壽首季淨利近80億 全國社保基金現身前十大股東

  今日,中國人壽(601628)披露了首份保險業季報。每股收益0.28元,淨利潤為79.71億元,每股淨資產高達7.55元。全國社保基金一零二組合出現在前十大股東中,持有1800萬股。

  今年一季度,A股微漲2.6%,大盤保持橫盤整理態勢,賺錢效應缺失,機構投資收益紛紛出現下滑,中國人壽也未能幸免。受累資本市場,投資收益減少,國壽營業利潤為95.05億元,同比下跌23.2%,而每股收益和淨利潤分別同比下跌22%。

  截至2011年3月31日,公司投資資產為人民幣14265.65億元。年初至報告期期末,公司總投資收益率為1.11%,簡單年化總投資收益率為4.50%。而去年全年的總投資收益率為5.11%。

  季報顯示,對於今年股市行情,國壽顯然相對謹慎。表現在貨幣資金同比增長72.6%,以及交易性金融資產由於債券規模增加,同比增長69.9%上。

  不過,公司主業保險業務保持平穩增長態勢。保險業務資產的累積,使得一季度公司資產為15142.06億元;同樣,由於公司業務穩步增長,歸屬於公司股東的股東權益合計2135.30億元,同比增長2.3%。

  據瞭解,一季度,在全行業銀保業務遭遇寒流的情況下,公司銀保業務增長卻引領行業水平,市場份額出現明顯回升。

  正如公司董事長楊超此前所言,追求穩健增長、鞏固市場領先地位,一直是中國人壽業務經營的目標與特點。“業務不能大起大落,效益不能大增大減,人員不能大進大出。”  “從目前來看,許多銀行都願意選擇大公司,選擇實力雄厚的公司,選擇經營穩健的公司來作為代理人。在這方面來講,中國人壽就有了優勢。”公司總裁萬峰告訴記者。

  據悉,中國人壽在銀保渠道的期繳方面2010年達到了200多億元,今年計劃總保費規模增長還是在兩位數以上,計劃增長超過10%。

2011年4月16日星期六

Roubini:經濟過熱 中國2013年硬着陸

經濟過熱 中國2013年硬着陸

最近我先後兩次踏足中國,恰逢政府啟動十二五計畫,以重新調整其長期增長模式。而這兩次訪問,使我更加深信,中國的短期和中期經濟狀況之間,存在著可能影響穩定的潛在衝突性因素。

中國經濟目前已經過熱,但再過一段時間,當前的過度投資,將引發其國內乃至全球的通貨緊縮;一旦不斷增加的固定資產投資無以為繼─這很可能在2013 年發生─中國經濟的發展就可能嚴重放緩。

可見中國的政策制定者,應當關注的不是如何確保在當前實現軟著陸,而是經濟發展可能在五年計劃後半段,出現嚴重受阻的問題。

雖然新計畫也像上一個五年計劃那樣,宣稱要增大消費佔GDP 的比例。但對政府來說,政治阻力最小的做法依然是維持現狀。公開發布的新計畫細節也顯示:經濟的增長依然要仰仗投資(包括興建公共住房)來支撐,而不是以實施更迅速的貨幣升值,面向家庭的大規模財政轉移支付,稅收和/或國有企業的私有化,解除戶口制度限制以及放寬財政管制的方式來實現。

過去幾十年以來,中國都是靠以出口為導向的工業化和弱勢貨幣來實現增長,並因此催生了極高的企業和家庭儲蓄率,以及對淨進口和固定資產投資(基礎設施,房地產以及來料加工和出口部門的生產能力)的依賴。

當淨出口金額從2008 至2009 年度的佔GDP11%,下降到5%的時候,中國領導人的應對措施,就是將固定資產投資占GDP 的比例從42%拉高到47%。

憑藉著爆發性的固定資產投資,中國得以擺脫了2009 年日本,德國和亞洲新興國家所遭遇的嚴重經濟衰退。但固定資產投資佔國內GDP 的比例,也因此進一步上升到2010 至2010 年度的近50%。

這就暴露出一個問題:任何國家都不可能擁有足夠的發展速度,足以在將50% 的GDP 重新投資的情況下,最終避免遭遇巨大的產能過剩,和令人憂心的不良貸款問題。中國內部到處充斥著在實物資本,基礎設施和不動產方面的過量投資。在一個訪問者眼中,證據就是那些光鮮靚麗卻旅客寥寥的機場和高速列車,通往偏僻之地的高速公路,數千座高大的中心城鎮和地方政府建築,空無一人的新城區,以及被迫關閉以避免引發全球價格下跌的嶄新鋁冶煉廠。

商業和高級住宅方面的投資早已過剩,汽車的產能即便在最近的銷售熱潮中也已經過量了,鋼鐵,水泥和其他製造部門的產能過剩問題也在不斷惡化。在短期內,這場投資繁榮將刺激通貨膨脹,這是源

自于其高度資源密集型

的增長特點。但過剩的產能將無法避免地帶來嚴重的通貨緊縮壓力,而製造業和房地產部門則首當其衝。

中國大概會在2013 年後遭遇一場硬著陸。事實上所有與過度投資有關的歷史場景─包括在1990 年代的東亞地區所發生的一切─都會以一場金融危機和或長期的低增長來謝幕。如果要避免這一命運的話,中國需要降低儲蓄率,減少固定資產投資,削減淨出口佔GDP 的比例,並刺激消費所佔的比重。

但問題是中國人之所以樂於儲蓄而不願消費,是有其結構性原因的。而要扭轉這一過度投資的誘因,可能需要整整20 年的改革。

對於高儲蓄率的傳統解釋(缺乏社會安全網,有限的公共服務,人口老化,消費信貸的不發達),只是這一迷局的其中一部分。中國大陸地區的消費者並不比香港,新加坡和臺灣等地的同胞更傾向于儲蓄─他們都同樣會將大概30%的可支配收入存起來。但最大的區別在於家庭部門佔中國GDP 的比例小於50%,因此也只給消費留下了一個很小的空間。

人民幣弱勢保護出口

中國實施的一系列政策,都是將大量收入從政治上處於弱勢的家庭轉移到了強勢的大企業手裏;弱勢的人民幣使進口商品變得昂貴,降低了家庭購買力,卻保護了那些出口型國企並增加了出口商的利潤。

面向家庭的低存款利率和面向企業和開發商的低貸款利率,意味着千家萬戶的巨額儲蓄實際上的是在賠錢,而國企的貸款成本卻是負數。這就產生了一個強大的過度投資誘因並意味著從家庭向國企的大規模轉移支付─倘若這些企業以市場利率貸款的話,肯定是要虧損的。

此外,對工人的壓榨,也導致工資上升的幅度,遠遠低於生產力的增長速度。

如果要放寬對家庭收入的限制的話,中國必須讓人民幣更快地升值,放開利率管制,並大幅增加工資。更重要的是,中國要麼必須將其國企私有化,讓這些企業的利潤能轉化為家庭收入,要麼像這些企業徵收更高的稅收並將這些財政收入轉移給家庭。事實上,除家庭儲蓄之外,企業部門(大部分為國企)的儲蓄─或者說保留利潤─已經佔到了GDP 的25%。

但增加家庭佔總收入比例的舉措,將產生極大的破壞效應,因為這會導致一大批國企,出口企業和地方政府破產,而這些又是在政治上很有權勢的部門。最終導致的結果,就是中國只能在這個五年計劃中,繼續增加投資。

繼續沿著這條投資導向的道路走下去,將使已經暴露出來的製造業,房地產和基礎設施產能飽和現象進一步惡化,並將在固定資產投資增長無法繼續擴大的情況下,加劇未來的經濟放緩。但直到領導層在2012 至2013 年換屆之前,中國的政策制定者們,都將繼續在罔顧巨額未來成本的情況下維持一個高增長率。

作者為魯賓尼全球經濟研究院(www.roubini.com)主席, 同時也是紐約大學斯特恩商學院教授以及CnisisEconomics 一書的合著者。

Nouriel Roubini

一季度 險資再買銀行股

一季度 險資再買銀行股

今年一季度,保險資金在去年持有大量銀行股後,今年一季度繼續加倉態勢不減。盡管目前銀行股已經有一定漲幅,但這並不妨礙險資對於銀行股的追逐熱情。

“我們看好銀行股,主要是今年銀行的淨息差環比增幅會比去年更顯著,加上手續費等中間業務對業績的貢獻占比越來越高,使得銀行資產質量穩中趨好。再從市盈率和高紅利分配看,銀行股仍然是屬於價值窪地”,一位不願意透露姓名的保險資產管理公司有關人士表示。

公開信息顯示,工商銀行和中國銀行在一季度被中國人壽和中國平安大幅增持。其中,平安增持工商銀行73657.33萬股,中國人壽增持2474.99萬股。而生命人壽、安邦財險、太平洋人壽等也進入該行前十大股東。中國銀行也是保險資金看好的大銀行,其中,中國人壽新增了6593.17萬股,人保財險新增了6370萬股。

那麼,在銀行股一季度以來存在10%~20%的漲幅情況下,慣性波段操作的險資是否會因為階段收益和宏觀經濟不確定性而波段操作出局?來自保險資產管理公司的消息顯示,險資不僅沒賣出,反而繼續加倉銀行股。《上海證券報》

2011年4月4日星期一

保險大佬表態暫不融資

保險公司的償付能力(資本充足率)一直是監管層關注的熱點。保監會3月30日公布的《2011年財產保險監管工作要點》顯示:2011年,保監會仍將防範化解償付能力和資本金不足風險為監管重點,對問題公司繼續依法採取“一司一策”的有效監管措施,同時,把查處公司的業務、財務數據不真實等違法違規問題列為重中之重。

近期保險公司發佈的2010年年報顯示,壽險、財險公司的償付能力充足率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對此,多數業內人士認為,償付能力下降均屬正常範圍的正常波動,無礙險企未來發展。

保險公司高管也紛紛表態近期無融資需求。不過,以未來保險行業發展增速不低于GDP增長率推測,2011年出現增資潮也未必是小概率事件。

償付能力下降,保險公司精打細算

雖然多數保險公司的償付能力都高于監管要求,但值得關注的是,三大保險巨頭的償付能力均有所下降。最新年報數據顯示:2010年,中國人壽償付能力充足率僅為212%,相比2009年末的304%,償付能力充足率大幅下降;中國平安償付能力充足率為197.9%,較2009年的302.1%,下降超三成;太保產險資本充足率為167%,比去年同期的173%略有下降。

對此,中國人壽副總裁劉家德坦承:中國人壽償付能力充足率下跌,與資本市場波動有關。此外,去年197億元高額現金分紅派息、公司業務發展對資本的佔用等因素也是主要原因。中國平安公告稱,壽險償付能力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受公司業務發展、資本市場波動及股息分配的影響。不過,由於產險保費強勁增長,帶動法定要求的最低資本大幅增加,因此,平安產險償付能力充足率比2009年末上升。

年報顯示,中國人壽、平安、太保的償付能力均在150%以上,仍然屬於監管規定的償付能力正常範圍。

“償付能力過高會影響股東的淨資產回報,過低則不符合監管要求,影響業務發展。”平安集團總經理任匯川表示,“平安將根據各方條件,比如ROE(淨資產收益率)、監管條件等因素來分析資本金水平,並將優先增資深發展,因為產壽險本身有盈利能力可補充資本金。”

劉家德也強調,中國人壽仍屬於償付能力充足的保險企業,償付能力充足率應該保持在相對合理且經濟的水平,不必追求過高目標。既要支持業務的有效發展,但也不能低于150%。

截至2010年12月31日,平安壽險、產險的償付能力分別為180.2%、179.6%,比2009年同期均有所下降。

去年,平安產險發行次級債25億元,並完成增資60億元,以增加實際資本。任匯川表示,“60億元的增資是一個權衡決策的結果。”對此,一位保險精算咨詢人士認為,“去年平安產險143.6%的償付能力低于優秀要求,因此平安產險可能顧及業務表現進行增資。179.6%的資本充足率已經足夠,多了股東回報低,因此公司高管對此會做些權衡。”

據悉,對償付能力和資本金不足的公司,保監會將通過限制規模、停批分支機構、責令加大分保、督促增資擴股、停業整頓甚至接管等措施限時整改到位,增強監管的針對性和有效性。對中華聯合、都邦等償付能力長期嚴重不足的重點公司,監管層還將採取專項定人跟蹤等重點監管措施。

大公司近期無融資需求

保監會近期對保險公司償付能力監管標準的細化,引發業界對險企新一輪的再融資潮的密切關注。

保監會不久前發佈了《關於動態償付能力測試有關事項的通知》,制定及調整了財險公司和壽險公司(包括健康險公司)動態償付能力測試的必測不利情景,財、壽險償付能力壓力測試標準均有提高。

根據保監會的要求,各保險公司在編制2010年及以後年度的年度償付能力報告時,還要按照必測不利情景進行動態償付能力測試,特別是針對一批償付能力充足率介于100%~120%間的保險公司必須在假設情景之下低于100%的要求。

目前,按照保監會對保險公司實施的分類監管的要求:償付能力充足率在100%以下的保險公司為不足類公司;償付能力充足率在100%到150%之間的保險公司為關注類公司;償付能力充足率在150%以上的保險公司為正常公司。

截至2010年12月31日,人保財險償付能力為115%,相對去年末的111%有一定提升,但也屬關注類公司。

人保財險副董事長兼總裁王銀成表示,人保財險2月份的償付能力充足率已經回升至120%,較2010年年底115%有所恢複。董事長吳焰補充說,償付能力將不會成為制約公司發展的因素,再發次級債的目的,也是希望繼續推動公司的發展,也符合條件。

太保集團產險償付能力的下降也直接導致市場猜測,中國太保或將再啓融資計劃。

不過,太保董事長高國富明確表示“目前沒有再融資需求”。高國富稱,自2007年A股上市以來,集團償付能力充足率一直保持在300%以上,其中壽險業務償付能力充足率在200%以上,未來仍會根據保監會的要求,將集團的償付能力保持在充足水平。中國人壽副總裁劉家德也表示,公司暫沒有再融資計劃。

按太保董事長高國富預期,太保2011年保險業務發展會高于GDP增長,維持15%以上的速度。而業務發展必將消耗保險公司的資本金。因此,業內人士預計,盡管目前各家公司的償付能力數據屬於正常範圍,近期內不會再融資,但2011年出現增資潮也未可知。

也有公司發行次級債來改善償付能力。中國財險2月28日宣布,公司擬發行本金總額不超過50億元的人民幣次級定期債務,期限為10年。不過2010 年12 月保監會出台《保險公司次級定期債務管理辦法(徵求意見稿)》中表示,將嚴控保險公司進行次級債再融資。

除了發行次級債,保險公司還可以通過股東增資、上市及再融資、從公司未分配利潤中提取以增加資本金,改善償付能力。

3月14日,平安向周大福旗下金駿有限公司定向增發2.72億股H股。平安首席執行官馬明哲表示,融資後,會大大加強平安集團的資本實力,同時融資將增強平安盈利能力,讓股東的價值得到更大提升。

除了從資本市場融資以外,馬明哲稱,公司自身也有很強的盈利能力,已經進入到良性的盈利能力周期,這次融資後,應該能支持一段時間內平安業務發展對資本的需求。

事實上,某公司准精算師告訴記者,影響償付能力的因素很多,因此,各大公司還可以通過調整相關業務的方式達到提升資本充足率的目的。

2011年4月2日星期六

SOHO中國收購曹家渡商地 潘石屹五度出手布局大上海


“昨天去上海簽約梅村項目。”SOHO中國董事長潘石屹略顯輕鬆的一句陳述標誌著SOHO今年第一個收購項目再次落戶上海。不到兩年的時間內,SOHO中國在上海完成了“從無到有、從有到多”的過程,也一步步實現著“京滬投資一比一”的發展戰略。

16億收購靜安曹家渡商地昨日,SOHO中國宣佈以總價16.34億元人民幣的價格成功收購上海市中心靜安區曹家渡地塊,收購雙方已于前一天完成簽約。

曹家渡地塊位於上海市中心靜安區曹家渡商圈,屬商業、辦公室及公寓用途,面積約14832平方米,總規劃建築面積共約81000平方米,其中地上建築面積約51136平方米,包括約13946平方米公寓和37190平方米商業及辦公面積。該地塊人口密集、交通便利,且沒有拆遷糾紛,未來商業發展形勢被人看好。

據港交所公告顯示,轉讓的價格將包括土地使用權轉讓款約15.34億元,另外還包括協議日至達成項目轉讓條件期間所產生的所有建設費約1億元,以及就建設費所應付的營業稅約5.65%。

潘石屹透露,該地塊建設項目將對外出售,預計2012年可以開售,該地塊每平方米地價約為2.7萬元,屆時項目售價預計將達到6萬元/平方米。

兩年內五度出手布局上海

在今年3月的年度業績電話會議上,潘石屹向媒體記者透露,公司握有超過200億元的現金,今年準備斥資150億元在京滬兩地收購項目,兩地採用“五五分”的戰略比重。

此次收購曹家渡商地也正式拉開了150億元收購大計劃的序幕。在簽約後的媒體採訪中,潘石屹重申了對上海市場環境和租金回報率的看好,並透露下一個項目很可能依舊在上海。自 2009年 8月收購SOHO東海廣場,一直在北京發展得風生水起的SOHO中國開始布局上海市場。

在兩年不到的時間內,公司先後斥資50多億元收購了外灘SOHO、虹橋SOHO、復興路SOHO,完成了“從無到有、從有到多”的華麗進軍。包括曹家渡項目在內,SOHO中國在上海已有的五個項目皆位於黃金商圈,分屬南京西路、外灘、虹橋交通樞紐、淮海中路和長壽路繁華地段。

同時,潘石屹本次收購也秉承了“地鐵中心”的一貫原則,在其個人博客中曾貼出的一張漫畫生動地體現了這點。畫面中的潘石屹手持折扇面對棋盤,棋盤上象徵著SOHO在滬項目的棋子依次排開,每個棋子上都標有明顯的上海地鐵標誌。本次收購的曹家渡地塊坐擁2號線、3號線、7號線、11號線,以及尚未開通的13號、14號線,延續了SOHO以地鐵為中心的收購原則。

銀行業淨利潤大幅增長 估值修復仍將繼續

  中國銀監會近日稱,2010 年中國銀行業金融機構實現稅後利潤同比大增35%。受益于淨息差提高、信貸規模擴張以及中間業務的高成長,2011 年上市銀行淨利潤仍有增長空間。多家券商表示,目前銀行板塊估值偏低,而淨利潤又將繼續增長,投資機會或已顯現。

  中國銀監會29 日發佈的《銀監會2010 年報》顯示,2010 年中國銀行業金融機構實現稅後利潤8991 億元,同比增35%。商業銀行整體撥備覆蓋率水平首次超過200%,達到217.7%,風險抵補能力進一步提高。

  中信建投表示,已經公佈年報的上市銀行給市場一個定心丸,銀行業2010 年淨利潤高增長確定性較高,比如:中行(29%),民生(45%),華夏(59%)、建行(29%),興業(39%)。《銀監會2010 年年報》公佈的數據得到進一步證實,2010 年16 家上市銀行淨利潤增速將在30%以上,有可能出現超越預期的成分。

  另外,存貸比、資本充足率、撥備率的數據也表明銀行業整體的運行機理基本穩定,抵禦風險的能力在進一步增強,而上市銀行是業內的佼佼者,其運行效率和抗風險能力也將更勝一籌。

  到目前為止,2010 年1 季度銀行板塊整體漲幅達到8%,基本上符合預期,中信建投預測1 季度銀行板塊的漲幅在6%—8%。行業業績和宏觀面將繼續支撐銀行板塊。從行業層面來看,這波行情屬於業績驅動的估值修復。對於尚未公佈業績的銀行,中信建投也預期其業績增長也存在超越預期的可能,銀行股估值修復的行情將得到進一步的延續,3 月和4 月銀行板塊都存在機會。

  據中銀國際預計,一季度銀行業淨利潤同比上升30.8%,其中生息資產規模同比上升13.7%,淨息差同比上升11%,營業收入的快速增長以及穩定的信用風險成本導致一季度銀行業淨利增長強勁。

  多家券商認為,銀行板塊估值偏低,而淨利潤將繼續增長,投資機會或已顯現。中信建投預測,2011 年上市銀行淨利潤同比增長25%,主要受益于淨息差提高,信貸規模擴張以及中間業務的高成長。2011 年PE/PB 為8.8/1.6,估值依然處於歷史低位。銀行低估值、高業績,繼續維持增持評級。該券商重點推薦的品種包括,興業銀行、招商銀行、北京銀行和光大銀行。興業銀行從年初已經上漲22%,招商上漲13%,但預期未來依然存在繼續上漲的空間,繼續重點推薦。

  東北證券預測,2011 年第一季度業績同比增速在22%左右(剔除光大和農行,因為缺乏可比數據),如果加上光大和農行的話,還會更高。維持銀行業優于大勢的評級,並將招商銀行、興業銀行、民生銀行和浦發銀行列為重點投資品種。

  中銀國際表示,隨著銀監會各項監管指標的明確,未來出台重大新監管政策的可能性降低,監管風險有所舒緩。增速較高或估值便宜的銀行股具備更好的上升空間,推薦招商銀行、民生銀行和浦發銀行,H 股推薦招商銀行和民生銀行。

招商銀行去年淨利潤257億元


 4月1日,招商銀行發佈年報。數據顯示該行2010年歸屬於股東的淨利潤為257.69億元,同比增長41.32%;基本每股盈利1.23元,同比增長29.47%。該行在年報中稱,2010年作為“二次轉型”開局之年,目前已經取得階段性成果 年報稱,2010年招行繼續保持效益、質量、規模均衡發展,盈利能力持續提升。去年營業收入713.77億元,同比增長38.74%;實現淨利息收入570.76億元,同比增長41.4%,實現非利息淨收入143.01億元,增長29.05%。歸屬於該行股東的平均總資產收益率和平均淨資產收益率分別為1.15%和22.73%,較2009年的1.00%和21.17%均有所提高。

 經營效益顯著提升主要因素包括生息資產規模穩步增長,淨利息收益率持續提升,淨利息收入增幅較大。去年該行淨利息收益率為2.65%,比2009年上升42個基點;努力拓展中間業務,手續費及傭金淨收入持續較快增長。去年其手續費及傭金淨收入為113.30億元,比2009年增加33.37億元,增幅41.75%,主要是銀行卡手續費、代理服務手續費增加。

 此外,該行資產質量繼續提高。截至2010年末不良貸款率為0.68%,比年初下降0.14個百分點;不良貸款撥備覆蓋率為302.41%,比年初上升55.75個百分點。

 該行在年報中稱,2010年是招行全面實施二次轉型的第一年,目前已取得良好的階段性成效。主要表現在資本使用效率持續提高。截至2010年末,公司經風險調整後的資本回報率為20.23%,比上年提高2.18個百分點;完成A+H配股後資本充足率從10.05%提高至2010年底的11.21%,核心資本充足率從上年的7.36%提高至8.70%;盡管有融資,但是淨資產收益率卻進一步提升。

 該行貸款風險定價水平也明顯提升。截至2010年末,公司新發放人民幣一般性貸款加權平均利率的浮動比例,較2009年全年上升了7.92個百分點;費用效率和人工效能不斷增強。截至2010年末,公司營業費用列支271.44億元,增幅25.16%,比營業淨收入增幅低14.24個百分點;高價值客戶占比穩步上升。公司月日均總資產在50萬元以上的高價值零售客戶達67.01萬戶,在零售客戶中的占比由去年年初的1.31%提升至1.48%。

 為確保風險可控。公司積極推進信用風險全流程優化,不斷提升風險管理水平。2010年關注類貸款占比從上年的1.19%下降至0.99%,正常類貸款的遷徙率從上年的2.86%下降至1.25%,不良貸款生成率從上年的0.26%下降至0.16%,全部貸款撥備率則從上年的2.02%提高至2.05%。

 報告期內,招行還深入推進與永隆銀行的業務整合,進一步發揮協同效應。截至2010年12月31日止年度,永隆集團綜合稅後溢利為港幣13.49億元,較2009年大幅增長52.50%,主要由淨利息收入所帶動,非利息業務收益亦有顯著增加。截至2010年底,永隆集團總資產為港幣1,370.75億元,較2009年底增長16.85%;淨資產為港幣127.50億元,較2009年底增長11.80%。

結構調整帶動盈利增長 工行高管詳解2010年業績

  工行能夠在2010年複雜多變的外部環境中保持業績快速增長,得益于該行長期以來堅持不懈地推進發展方式的轉變,並持續深化體制機制改革和推動業務創新,不僅大大增強了可持續發展的能力,還有效地提升了抗經濟波動的能力。

  中國工商銀行3月30日發佈的年報顯示,2010年,該行實現稅前利潤2154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28.8%,稅後利潤1660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28.3%。這一數字也使得工行繼續坐穩世界盈利第一商業銀行的位置。當天,工行董事長姜建清、行長楊凱生等高管在2010年業績新聞發佈會上就媒體記者關心的焦點作出了回答。

  收入結構調整成效顯著

  工行高管30日表示,該行之所以能夠在2010年複雜多變的外部環境中保持業績快速增長,得益于該行長期以來堅持不懈地推進發展方式的轉變,並持續深化體制機制改革和推動業務創新,不僅大大增強了可持續發展的能力,還有效地提升了抗經濟波動的能力。

  首先,資產結構的持續優化使工行得以用較低的信貸增速推動較高的利潤成長,走出了一條資本節約型的發展道路。2006年至2009年間,工行貸款年復合增長率僅有16.4%,而同期淨利潤年復合增長率則達37.7%。信貸利差收入占營業收入比重降至2010年末的60.6%,收入來源更加多元化。

  其次,工行積極推進負債結構轉型,實現了存款業務與理財業務協調互動發展。從存款總量上看,截至2010年末,工行客戶存款餘額達11.15萬億元,較2009年末增加1.37萬億元,增長14.1%,連續3年新增存款超萬億元,繼續保持全球第一存款銀行地位。從存款結構上看,成本較低的活期存款的占比較2009年末提高了1.51個百分點,有效地降低了付息成本。與此同時,2010年,工行自主開發的理財產品的銷售額達4.02萬億元,同比增長50%,有力地推動了負債業務在轉型中的健康發展。通過一系列主動優化資產負債結構、完善利率管理、加強投資管理等措施,2010年工行的淨利息收益率走高至2.44%,較上年回升了0.18個百分點。

  此外,作為銀行業務發展的另一駕馬車,工行中間業務收入達728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32.1%,在營業收入中占比達19.13%,同比提高了1.31個百分點,收入結構進一步優化。其中,投資銀行業務收入達到155億元,以較大的優勢領先同業,並成為中間業務收入最重要的來源之一;信用卡成為全球第四大發卡行,發卡量超過6000萬張,消費額超過6000億元,透支額超過900億元,均保持同業第一。

  貸款增速保持平穩 存准率上調影響有限

  今年,穩健的貨幣政策使商業銀行的經營環境發生了變化。去年,工行全年境內人民幣貸款新增8981億元,增長16.9%,低於行業平均增幅3個百分點。據工行董事長姜建清透露,該行2011年的信貸增量將控制在8200到8800億元之間,增速將控制在13.2%到14.2%之間。

  去年以來,央行連續9次上調存款準備金率,目前,包括工行在內的大型金融機構執行20%的存款準備金率。楊凱生表示,此舉對商業銀行的影響主要體現在流動性和盈利性能力兩方面。工行的流動性不成問題,貸存比、杠杆率等一系列指標都符合監管機構要求;而盈利性方面,存款準備金率每上調50個基點,工行將減少利息收入7億元,相當于去年總盈利的0.19%,有影響但程度有限。

  楊凱生透露,存款準備金率的連續上調會帶來銀行間市場利率的走高,這對工行這樣的資金淨拆出大行而言也是優勢。

  六成地方融資平台貸款達到全覆蓋

  年報顯示,工行去年的地方融資平台貸款餘額為6496億元,不良率為0.3%。楊凱生今天表示,今年以來,工行的融資平台貸款又減少了1345億元,目前餘額為5151億元。

  他告訴記者,在現有的5151億元地方融資平台貸款中,63%的項目產生的現金流可以全部或基本覆蓋貸款;剩下需要地方政府或多或少償債的貸款約為2125億元,占工行貸款總額的3.13%。而在這2125億元貸款中,將近600億元的項目產生的現金流可以覆蓋貸款的50%。此外,工行的平台貸款主要集中在上海、北京、廣東、山東、天津等地方政府財政實力雄厚的地區。

  眼下,工行共有19.3億元平台貸款被歸入不良貸款,為此,該行實際計提撥備195億元,也就是說,此類貸款的撥備覆蓋率超過了1000%。楊凱生說:“我對工行的平台貸款是放心的,其風險是可控的。”

  國際化戰略將深化

  2010年是工行國際化戰略成果豐碩的一年。這一年,工行完成了12家境外機構的申設和並購整合,海外經營網絡覆蓋到了28個國家和地區,境外分支機構總數達到203家,跨越五大洲的全球經營網絡初步建立,全球現金管理、銀行卡、電子銀行、資金清算、貿易融資、資產管理、投資銀行、專業融資、零售業務等九大產品服務線向海外全面延伸。去年末,工行境外機構資產達757.3億美元,同比增長45.1%;稅前利潤11.85億美元,同比增長37.1%。

  姜建清表示,工行今後還將進一步深入國際化發展戰略。目前,工行正計劃在南亞的印度和巴基斯坦、拉美的巴西和秘魯以及東南亞湄公河一帶的幾個國家設立分支機構。相關申請有一部分已經通過中國或當地監管機構的批准。記者 戴磊

工行繼續領跑零售金融市場 存款餘額近5.2萬億

  中新網4月2日電 中新網金融頻道獲悉,近年來,中國工商銀行著力推進零售業務從“大”到“強”的戰略跨越,加快開拓新市場、研發新產品,著力提升服務質量,實現了零售業務的快速發展,鞏固並提升了“中國第一零售銀行”的地位。截至2010年末,工商銀行在儲蓄存款、個人貸款、個人中間業務等主要零售金融業務領域繼續保持同業領先優勢,其中,人民幣儲蓄存款餘額近5.2萬億元,個人貸款餘額超過1.6萬億元,個人理財產品銷售額達2.3萬億元。

  2010年,工商銀行把客戶拓展重點放在商品交易市場、新型消費品市場、現代服務業市場、新型要素市場、各類改革催生市場和海外市場等新市場上,通過建立工銀商友俱樂部、名人理財俱樂部等新型營銷形式,大力開展高端客戶的市場拓展和深度維護,成功探索出一條集群式客戶發展之路。截至2010年末,工商銀行個人客戶總數達2.59億戶,較年初增加4300萬戶,中高端客戶資產占比達到82.46%,比年初提高0.7個百分點,實現了客戶數量的快速增長和客戶結構的持續優化。

  為更好響應客戶越來越多元化的金融服務需求,工商銀行堅持以創新為導向,依托強大的科技實力打造豐富的個人金融產品為客戶提供最全面的金融服務。例如,在銀行卡業務領域,該行陸續推出寶貝成長卡、商友卡、綠色生活主題名人卡、嫣然天使基金卡、男人風尚卡等全國性聯名卡,服務各類特定客戶群體,同時,該行充分發揮在芯片卡領域的領先優勢,積極參與市民卡、社保卡、醫保卡等發行,實現了金融服務平台與社會服務平台的有效對接。在個人貸款業務領域,該行創新推出網貸通、卡貸通等多項產品,“卡貸通”可以將借記卡與個人循環授信相聯結,由借記卡實現循環貸款的辦理,通過“網貸通”則可以實現網銀渠道的自助循環提款和還款。在投資理財領域,該行順應市場需求推出“步步為贏”分段計息理財,節假日專屬理財,可轉債以及“珠聯幣合”結構化理財等多種產品。此外,工商銀行還從2010年起推廣個人客戶財富顧問業務,依托自主研發的投資組合管理模型,根據客戶的風險偏好、投資偏好、資產結構等要素,為其提供專業的風險評估、財務診斷、財務規劃和投資組合管理等綜合顧問咨詢服務,進一步鞏固了在高端客戶市場上的差異化競爭優勢。

  通過近幾年的渠道整合,工商銀行已建立了“財富管理中心——貴賓理財中心——綜合理財網點——金融便利店”的分層次網點服務體系。在網點建設方面,工商銀行結合新市場、新客戶的特點,在重點區域通過增建和改造低效網點、優化機構網絡布局等手段全面推進營業網點的優化建設,提升了網點的核心競爭力。

  另外,工商銀行還不斷完善電子銀行服務支持體系,形成與物理網點的協同發展效應。截至2010年12月末,工商銀行個人網上銀行客戶總數達到9625萬戶,電話銀行個人客戶總數達到7228萬戶,手機銀行(WAP)客戶總數達到2950萬戶,均居同業首位。同時,工商銀行還加快自助機具投放,開發了自助轉賬機、匯款機、繳費機等自助機具,實施自助機具進社區、寫字樓、商品交易市場等舉措,有效滿足了目標客戶群的多樣化需求。據統計,電子銀行交易規模在該行整體交易規模中的占比已經達59%,對於提升個人客戶的服務效率發揮了關鍵作用。(中新網金融頻道)

2011年3月23日星期三

中國人壽:償付能力下降 暫無再融資計劃

  每經記者 黃俊玲 實習生 李玉敏發自北京  昨日中國人壽舉行了2010年業績發佈會,中國人壽有關管理層人員就有無再融資計劃、分紅派息、銀保新規等備受人們關注的問題回答了記者提問。

暫無再融資計劃

  中國人壽2010年償付能力充足率為211.99%,而2009年的償付能力充足率為303.59%,面對償付能力下降,中國人壽副總裁劉家德先生在23日的年報發佈會上稱:中國人壽屬於償付能力充足的公司,暫無再融資計劃。

  劉家德先生表示:2010年中國人壽償付能力下降有三方面的原因,第一是全球資本市場的震蕩和變動,第二是業務正常發展對償付能力的影響,第三是股東分紅派息對償付能力的影響。目前中國人壽仍然屬於償付能力充足的公司,支持業務正常發展的償付能力水平不能低於150%,212%的償付能力水平應該足夠支持公司業務2、3年的健康發展,隨著資本市場的回升,償付能力充足率會進一步提升。中國人壽目前沒有針對償付能力下降而進行再融資的計劃。

去年總投資收益率下降

  2010年中國人壽投資資產達人民幣13,361.61億元,較2009年增長了14%,總投資收益率為5.11%,而該公司2009年的總投資收益為率5.78%。

  中國人壽2010年年報披露的投資對比情況:債權型投資的比例由2009年 同 期 的49.68%降 低 至45.51%,股權型投資的比例由2009年同期的15.31%降低至14.66%,定期存款比例由2009年同期的29.43%提升至33.05%。

  董事長楊超表示,公司實施積極穩健的投資策略,深入研判市場走勢,持續優化資產組合,抓住市場機會,積極配置浮息協議存款、企業債、次級債等固定收益類投資品種,把握階段性、結構性機會,靈活主動進行權益類投資,參與農行IPO戰略配售、廣發行增發配售;積極拓展債權投資計劃等另類投資渠道,為投資業務長遠發展積極布局。

  該公司副總裁劉家德表示,今年中國進入加息通道,中國人壽將審慎調整投資布局。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發現,該公司2010年每股派息0.4元相比2009年每股派息0.7元來說大大降低。

銀保仍是發展主渠道

  銀監會和保監會叫停銀保駐點銷售後,中國人壽目前有4.4萬銀保銷售人員,市場普遍關注叫停銀保駐點銷售後的影響。

  中國人壽總裁萬峰表示,不允許保險公司人員進駐銀行網點直接銷售保險,會出現銜接問題。因為銀行人員對保險並不完全瞭解,所以對客戶來講,是不是能把保險的知識、保險的承保要求和保單要求講清,對銀行來講是挑戰。萬峰透露,中國人壽當前的銀保渠道已經成為主渠道之一,市場潛力非常大,而且這個市場正在進一步的規範,它所產生的規模效應也開始逐步的顯現。中國人壽在銀保渠道的期繳方面2010年達到了200多億,並將更加堅定進一步加強銀保期繳的發展力度,銀保仍是發展的主渠道。

  楊超表示,銀保監管新政策的出台對完善市場、規範業務操作、防範風險都是有好處的,新政的出台對市場有衝擊,對部分保險公司影響大,在新政出台後中國人壽作了很多舉措,包括在服務方面。

  但對於4.4萬銀保銷售人員不駐點銷售後,如何安排,本次發佈會並沒有透露。

國壽多賺2.3% 符預期


  中國人壽(02628)去年雖錄得高達15%保單增長,但按去年開始實施新的會計處理規定,長期保單按市場利率計提準備金,受累內地債息微跌令準備金增加,拖累淨利潤只能達到基本持平的水平,全年淨利潤336.26億元(人民幣,下同),微升2.27%,與市場預測的337億元只是些微之差。

末期息0.4元 派息率削半

  公司擬派發扣稅前末期息每股0.4元,派息率由60.17%降至33.62%。

  扣除償付能力額度成本後一年新業務價值增加12%至198.39億元,但內含價值僅上升4.5%至2,980.99億元。分析員解釋,主要為2009年大派股息所致。

  2009年派發股息197.85億元,但去年降至113.06億元。券商昨初步評估,由於去年派息減少,今年內含價值的表現應較去年理想。該公司首3個月保費增長不俗,預期今年內地債息向上,亦有利準備金提撥,加上若A股市場反彈,投資收益率可望提高,均有利今年業績表現。

受累新會計 計提準備金大增

  國壽去年錄得淨保費收入3,180.88億元,增長15.6%;不過,保險給付和賠付方面,「壽險死亡和其他給付」和「賠款支出及未決賠款準備金」,雖分別下跌4.84%和上升11.94%,但「保險合同負債提轉差」大幅上升29.33%至1,996.55億元。分析員解釋,該項為長期保單計提準備金,準備金大增相信一是去年長期保單增長所致;其次,自內地去年起採用新的會計處理規定,計算責任準備金的準備金評估利率以市場利息計算,由於債息去年微升,亦導致準備金增加。

調整保單結構 成效初現

  首年保費增長12%,其中對新業務價值增長最具推動力的首年期交保費增長31.3%,續期保費增長21.4%;首年期交保費佔首年保費比重由對上年度的25.38%提高至29.76%,反映公司結構調整的成效逐步顯現。業務承保質量持續提升,保單持續率(14個月及26個月)分別達93.01%和87.56%,退保率為2.31%,按年降0.23個百分點。

  公司截至去年底投資資產達13,362.45億元,增長14.0%,其中投放債權型投資比例49.68%降低至45.51%,股權型投資比例由15.31%降低至14.66%,定期存款比例由29.43%提高至33.05%,反映組合調整轉趨防守,全年總投資收益率為5.11%。

中國人壽去年淨賺336億

淨利潤微漲2.3%,總投資收益率有所下降;每股分紅0.4元

證券時報記者 羅克關

  中國人壽今日發佈2010年年報。受益于保費收入的增長,該公司2010年實現淨利潤336.26億元,同比增長2.3%。該公司去年總投資收益率下降,債權型投資比例和股權型投資比例也有所降低。

  年報顯示,截至2010年底,中國人壽實現已賺保費3180.88億元,同比增長15.6%。其中,首年保費同比增長12%,首年期交保費同比增長31.3%,續期保費同比增長21.4%。一年新業務價值達198.39億元,同比增長12.0%。

  營業收入上,中國人壽去年實現營業收入3887.91億元,同比增長13.7%;每股收益達1.19元。此外,今日同時公告的中國人壽董事會決議稱,公司擬向全體股東派發現金股利人民幣0.4元/股,共計約113.06億元。

  年報顯示,中國人壽在2010年的投資資產結構中,定期存款占比33.05%,債券占比45.51%,基金占比7.21%,股票占比7.45%。與2009年同期相比,債權型投資比例和股權型投資比例有所降低,定期存款比例則有所提升,主要是加大了浮動利率協議存款的配置力度。

  截至2010年底,中國人壽投資資產為13361.61億元,同比增加1640.68億元,同比增長14%;總投資收益率為5.11%,同比減少0.67個百分點。

  此外,截至2010年底,中國人壽償付能力充足率211.99%,同比下降91.6%。但在新會計準則下,截至2010年底,中國人壽總資產達14105.79億元,同比增長15%;內含價值為2980.99億元,同比增長4.5%。

國壽淨保費收入升16%,內含價值升4﹒5%,新業務值升12%


  《經濟通通訊社22日專訊》中國人壽(02628)(滬:601628)公布去年全年業績,期內淨保費收入3180﹒88億元(人民幣.下同),按年升15﹒6%。  首年保費較09年同期增長12%,首年期交保費較2009年同期增長31﹒3%,續期保費較09年同期增長21﹒4%;首年期交保費佔首年保費比重由09年同期的25﹒38%提升至29﹒76%,意外險保費佔短期險保費比重由09年同期的50﹒31%提升至51﹒13%,  期內,續期保費收入佔總保費的比重,由09年的38﹒2%升至40﹒22%;新業務價值穩步提升,一年新業務價值達198﹒39億元,升12%;業務承保質量持續提升,保單持續率(14個月及26個月)分別達93﹒01%和87﹒56%;退保率為2﹒31%,按年降0﹒23個百分點。  投資資產方面,達1﹒34萬億元,升14%,債權型投資由09年的49﹒68%輕微下降至45﹒51%,股票投資由15﹒31%降至14﹒66%,定期存款則由29﹒43%升至33﹒05%。期內,總投資收益率為5﹒11%。  另外,集團內含價值達人民幣2980﹒99億元,同比增長4﹒5%。(os)

2011年2月16日星期三

HSI pe

2011年2月11日 16.78x

國壽海外:去年保費收入升近80%,續多款新人民幣保險產品


  《經濟通通訊社16日專訊》中國人壽(海外)表示,去年保費收入達80﹒8億元,同比增長79﹒8%,當中,新造保費59﹒8億,同比增長98﹒4%;淨利潤7﹒12億元,同比增長21﹒1%。  根據香港保監處公布的資料,去年首三季國壽海外新造保費排名市場第二位。  副董事長兼總裁劉廷安表示,公司業務增長有賴業務組合的調整,全年首年期交保費達23﹒9億元,同比增長228﹒1%。  另外,去年投資收益同比增長52﹒1%,總資產收益率達6﹒58%;其中,股票收益率達11﹒5%,遠高於恆指5﹒3%的年內升幅。  該公司又指,自去年7月,金管局簽訂新《清算協議》後,又及時推出人民幣長期受險產品,人幣業務發展進入良性循環階段,而除了本港人民幣資金投資渠道的改善,公司長期看好人民幣保險在港市場的前景,相信在港的壽險市場位置越趨重要,公司亦會於今年陸續推出數款新的人民幣保險產品。(lk)

2011年1月24日星期一

曹仁超:借助股市GPS防野狼


2000 年科網股泡沫爆破,2001 年起透過減息、減稅及美元滙價下調,令美國經濟在2002 年10 月至2007 年10 月,出現另一次由房地產漲價帶動的消費狂熱期。樓價上升引發財富效應(美國人感覺富有而增加消費)。

2008 年起,美國人進入長期性減少消費期,因戰後出生的嬰兒已步入退休年齡,面對樓價回落、股市不前,自然減消費。雖然美國大企業資金充足,但主要用作收購及整固之用,無助就業率上升。2009 年3 月開始推行量化寬鬆政策所帶來的經濟繁榮期,到底又可以支持多久呢?

中國製造業的「黃金三十年」由1978 年至2007 年。

2007 年10 月來自西方國家的資產價格下跌潮,引發西方國家對通貨收縮的恐懼,對中國產品出口構成不良影響。

2008 年11 月,中國政府宣布推出4 萬億元人民幣刺激經濟方案,支持中國GD P 保持高增長,卻因2009 年3 月美國推出量化寬鬆政策而引發了2009 年起全球原材料漲價潮。美元滙價回落也進一步推高全球原材料價升,令中國在2010 年11 月的CPI 升幅達到5.1%,估計2011 年上半年將升至最高峰,因中國政府自2009 年8月起政策上已改為對抗通脹,預計到今年下半年始見成效。

通縮滯脹影響深遠見頂留意三訊號2011 年的西方國家仍要面對通縮或滯脹的威脅,而新興市場也要面對通脹壓力,是今天投資者須面對的兩難。長線而言,股市同經濟關係密切,但短期來說兩者可以風馬牛不相及。例如:2009 年3 月至今的美股上升是反映QE 的威力,而非美國經濟前景看好;歐羅滙價仍企穩是反映來自7500 億元歐羅基金的支持;中國股市卻因投資者對人民銀行加息的恐懼而進入慢牛期。

2011 年,香港股市以恒指CAPE 標準看並不便宜,但又不算太貴(恒指CAPE 2 2 倍以上才叫「貴」)。在現今股市水平找尋便宜貨兼有投資價值者,如大海撈針。

此乃今天價值投資法信徒的困惑,因為Bargains arehard to find today。股市何時見頂?可留意三大訊號:一、創52 周新高的股票愈少,是大市轉弱前的訊號。二、升降線(A/D line)開始回落,是第二個大市轉弱前的訊號。三、一浪低於一浪,是確認大市見頂後的訊號。

上述看法許多人並不完全了解,這方面「EJFQ 信號」可以幫助你。只要你Cli ck 入「大市指標」一欄,便可發現強勢股指數和弱勢股指數【圖1】。每次當強勢股指數超越弱勢股指數時,便表示後市可以看好;每次弱勢股指數超越強勢股指數時,則表示後市只宜看淡。利用此強弱指數組合去分析後市,較自己去數一數有多少隻股份創52 周新高不是更好嗎?去年11 月,弱勢股指數超越強勢股指數時,表示大市進入轉淡期。

至於第二項則是利用升降線去分析後市。相信今天許多人已沒有去劃升降指數,如你有「EJFQ 信號」,只要Click 入「大市指標」內的「信報市場寬度」一欄內,便可發現3 天線升穿18 天線的比例【圖2】及10 天線升穿50 天線比例【圖3】(兩者配合分析可互補長短)。大市見頂前,這類短期移動平均數升穿長期移動平均數的股票愈來愈少,例如去年10 月時你便大概知道大市快見頂,事後亦證明恒生指數在11 月8 日見頂回落。至於一浪高於一浪的分析是用作確認大市方向已正式改變,因此不用新方法去協助也十分清楚,有了EJFQ 信號「大市指標」一欄之協助,相信令你的分析能力會大大提高。

2009 年是屬於藍籌股的一年,選股方面困難不多;2010 年是二線股的天下,選股已出現困難;2011 年到底買哪類股份呢?難度就更大了。2009 年起選股任務已交由其他《信報》同事接手,例如「每日一股」、「陸文兄」及「EJFQ 網站」等。日後大家也可以利用「EJFQ 信號」去協助選股,哪些股份開綠燈?哪些股份開紅燈?

大升大跌前難逃「信號」監察舉例如短線trade 吉利汽車(175)於2009 年10 月8日開綠燈【圖4】,發出買入訊號該天股價是2.31 元,2009 年12 月17 日亮紅燈,發出賣出訊號當天股價是4.22 元,上述投資獲利達82.68%。2010 年3 月4 日又發出買入訊號,當天股價3.88 元,4 月16 日發出賣出訊號,當天股價3.63 元,這次買賣虧損6.44%。2010 年7 月26 日又發出買入訊號,股價2.59 元,8 月31 日發出賣出訊號,股價2.55 元,這一次虧損1.54%。2010 年9 月22日發出買入訊號,股價3.25 元,11 月12 日發出賣出訊號股價4.64 元,獲利42.77%。一年內四次買賣訊號,兩次賺大錢,兩次略有虧損。

另一例子是利用長線「信號」trade 港交所(388)【圖5】,2007 年5 月14 日,港交所當天股價88.75 元買入, 2008 年1 月15 日賣出當天股價184.9 元,獲利108.34%。2009 年4 月3 日發出買入訊號,股價83.85 元,2010 年2 月1 日發出賣出訊號,股價132.3 元,獲利57.78%。2010 年8 月4 日發出買入訊號,股價132.3 元,2010 年8 月26 日發出賣出訊號股價121.9 元,虧損7.79%,2010 年9 月8 日再發買入訊號,股價131.2 元,截至2011 年1 月20 日, 股價為183.1 元, 暫獲利39.56%,仍未發出沽出「信號」。港交所這隻股份發出四個訊號,三次賺大錢,一次略有虧損。至於其他股份的表現,交由信報其他同事作示範,各位可向他們查詢。

「EJFQ 信號」的缺點是當股價窄幅上落或橫行之時,最易出錯,但虧損不大。在股價大幅上升或大幅回落之前很難逃出「EJFQ 信號」的監察。因此每次賺錢都賺到很多,蝕本卻蝕得很少。例如中移動(941)過去兩年多股價窄幅上落,令(長線和短線)訊號一塌糊塗【圖6、7】。另一缺點是成交額小的股份,如新傳媒(708)因成交額少,出錯率甚高【圖8】;三龍國際(329)也因成交稀疏而出錯【圖9】。即不要用「EJFQ 信號」去分析窄幅上落的股份及成交稀疏的股份。世界上並沒有完美的工具, 「EJFQ 信號」自然也不能例外。

根據日本的經驗:QE 是不能帶來健康的經濟環境,情況正如吃止痛丸治病,只能使痛楚暫時消失,病情並未真正好轉。這次美國一場金融海嘯,你認為是傷風感冒還是頑疾?過去面對如此局面,一般散戶都不知該怎樣處理,有了「EJFQ 信號」的幫助,你也可以學大戶那樣加入炒股不炒市的行列。此一系統的好處是將趨勢投資法系統化、電腦化,令散戶都能自行操作。然而,工具畢竟是工具而已,好比學詠春者日後可以是李小龍也可能是糊塗蟲,最後結果還是看你的功夫有多深。

所謂: 「一分耕耘,一分收穫」,「EJFQ 信號」只是幫助你獲得成功的利器,而最終成功與否,尚有許多其他因素。

簡單技術分析準確度下降

個人不是認為價值投資法沒有用,上述是基本功夫,至於走勢分析, 七十年代本人也學習過。Analyzing BarCharts for Profit便由走勢派鼻祖John Magee 所寫成,差不多已成為每一初學者的入門,任何人只需花三星期時間便可學曉。至於移動平均數則由Curtiss Dahl寫成,1973 年7 月《信報》創刊時由本人向香港公眾人士推介。其他如「點數圖」、「強弱勢」(Relative Strength)等也陸續在香港被接受。至於「陰陽燭」,則是1973 年本人最先是向日本一間名叫「國家商品期貨公司」內的一位日本人學回來的,八十年代加以整理後也曾公開推介。

OBV 是70 年代《信報》另一作者推廣的,今天技術分析在香港可以說已到了人人皆知的階段,反之外國對沖基金早已發展出新思維,例如將量子理論應用在投資上,即是將投資市場比喻為渾沌世界、一切都是模棱兩可,既不是「好」又不是「淡」,並經常出現小破綻。對沖基金一旦發現投資市場上的小破綻後便會全力攻擊,在最短時間內施以最大壓力,將小小破綻變成大大傷口,為基金帶來驚人利潤。最負盛名者如索羅斯和保爾森,後者可謂這方面的高手,曾利用CDO 危機全力攻擊,賺取過百億美元巨額利潤。

一般投資者並不了解這些基金如何運作,也曾被各國政府視為國際大鱷而加以限制。正確態度是學習別人的理論而非限制別人攻擊自己系統的缺點,社會才會進步。

隨着投資市場不斷改變,新的投資理論不斷產生,例如從移動平均數演繹出來的「死亡交叉」及「黃金交叉」,驗證了投資市場恐慌情緒的VIX 指標以及興登堡凶兆等,但分析工具不可能完全準確,這點相信大家明白。

如果大家仍停留在價值投資法或簡單的技術分析上,便以為可以在股票市場上賺大錢,那顯然是錯誤的看法。

以2002 年為例,本人公開了RSI 的「上行」及「下行」投資法後,愈來愈多人懂得及運用此法,令此法準確度下降。相信「EJFQ 信號」公開後,隨着時間的推移其準確度也會下降。推陳出新是社會進步的原因,我們不應該故步自封,阻止社會進步。

在利率回落到接近「零」的環境下,市場上不止要接納對沖基金,近年大量PE 基金(private-equity funds)已成立,有錢人希望在投資市場上找尋回報,令投資市場上出現了大批野狼,張牙舞爪企圖尋覓和吞食小動物果腹。如果你的投資技巧仍停留在一般水平,你可能已成為一隻小白兔或羔羊,容易被野狼吃掉。至於創投基金在2000 年科網股一役中曾損失慘重,經過十年療傷期及透過成功投資蘋果、騰訊等股份後,不少已恢復元氣,再次成為投資市場內的老虎,正虎視眈眈,擇肥而食。今年投資市場上不但有大批野狼、老虎,也同時出現大量猛獸,典型的「強者為王」市場早已在香港形成。

現代投資須利用資訊科技

作為現代投資者應學習全天候出擊,情況有如裝上夜視鏡後的直升機或坦克車甚至是步兵,在夜間一樣擁有作戰能力。面對歐洲債市收縮期、美國QE2、中國加息周期,投資者可透過利用科技協助分析,從中找尋機會,上述是舉辦此次研討會的目的。無論你是哪一類投資者,請學習較新的現代分析技巧,成為全天候出擊者。如大家認為2011 年投資市場枯燥乏味(dull and dry),你可能失去很多賺錢機會。如你只拿着第二次世界大戰時的武器去參加現代化戰爭,面對愛國者導彈、巡航飛彈、隱形戰機、GPS 系統導航炮彈的攻擊,便只有捱打的份兒,波斯灣戰爭便是最好證明。

新一代投資者應該是全天候型,即利用一套可信賴的系統去協助自己分析各類數據,然後才能作出正確的投資抉擇。在GPS 系統導航下發出攻擊指令,去提升自己的準確度。要求一般投資者自己去建立GPS 系統是不可能,正如你使用流動電話的GPS 而不用自己去建立GPS 系統一樣。《信報》在這方面已大量投資,並建立起新一代的股票追勢系統,並由城市大學教授作為第三者驗證系統訊號,結果已向《信報》提交其可靠性證明。

任何系統都不可能百分之百準確,甚至GPS 系統導航的炮彈仍有5%的誤差,何況是投資市場。多了此一系統可大大提升各位的命中率,在2011 年的dull and dry市場上,各位不妨試試採用此系統協助投資分析,看看是否有效。電腦永不會替代人腦,最後的抉擇在於你的獨立思考。謝謝大家!

本文為作者出席信報EJFQ 論壇的發言講辭下篇,上篇刊1 月21 日。

*所有圖表數據截至2011 年1 月20 日收市圖表數據資料來源:信報研究部

曹仁超

2011年1月21日星期五

曹仁超:2011 「與鯊共泳」趨勢才是朋友

2000 年3 月28 日,恒生指數是18397 點; 2003 年4 月25 日恒生指數是8331 點;2007 年10 月30 日恒生指數是31958 點;2008 年10 月27 日恒生指數是10676 點;2010 年11 月8 日恒生指數則為24988 點。過去十年來,恒生指數既有大升的日子,也有大幅回落的日子。

誰能有如此高的智慧,能捕捉到大市的大上大落呢?誰能事先知道由2003 年4月25 日開始,股市便不斷往上升,一山更比一山高,即使站在高處也未必高呢?

2007 年10 月30日後,又有誰能知道股市不斷回落,低點在2008 年10 月的10 676點,當大家驚惶失措之際,恒指又再次回升了134%。

買股看勢慎防利率上揚

投資市場內事後孔明多,誰又是那極少數的事前諸葛亮呢?如果你只是一個普通的投資者, 在過去十年裏肯定被這些股市周期(cycles)折磨得疲憊不堪。例如在2003 年4 月SARS 期間,你怎會相信恒指可上升2.8倍?2007 年10 月滿街都是股神之時,雖然國務院總理溫家寶說︰ 「沒有港股直通車這回事!」當時有多少投資者曾當作耳邊風?而在2008 年11 月當中國政府宣布推出4 萬億元人民幣刺激經濟方案之時,又有多少人相信中國A 股將進入另一個牛市呢?

所謂新年展望,只是循例發言,隨俗而已,諸位不必過於認真。例如2010 年低點在5月27 日的18971 點, 高點在11 月8 日的24988 點。請問去年1 月時哪一位專家事前能猜得到?既然去年猜不到,今年又怎能預知呢?2010 年不是2009 年的延續,2011 年同樣不是2010 年的延續。「趨勢」才是你的朋友,陪你認清前路。所謂新年展望只是每年1 月都必須玩的遊戲,然後在新春再來玩一次同樣的遊戲而已,自然也歡迎各位參與,一起來湊個熱鬧吧!

刀鋒上舐血的一年

2010 年香港是炒二線股的一年,2011 年則進入「與鯊共泳」或稱「刀鋒上舐血」的時期。看來似危言聳聽,目的是提醒各位注意。

新興市場的中產階級在迅速膨脹中;反之,在G7 國家卻在減少,估計到2030 年,11個新興市場的中產階級消費將超過G7 市場。

上述情況令新興市場的樓價上升,G7 國家的樓價卻在回落,新興市場第三產業在膨脹,G7 國家都在萎縮,因此投資應以新興市場中產階級為對象。

2010 年10 月起,美國長債利息在回升,受QE2 言論影響,短期內利率仍處於極低水平,支持了2010 年的股市及商品價格上升。

一旦美國短期利率上升,表明美股及商品價格上升期結束,投資者宜小心留意。

2010 年農產品漲價因素不是因為美國QE2,而是惡劣天氣影響。太平洋地區受拉尼娜現象(La Nina)影響而進入冷卻期,反之大西洋地區則進入和暖期;加上去年兩大火山爆發令大量灰塵進入大氣層,兩極的寒冷空氣可以更容易向溫帶地區進發,令澳洲及俄羅斯出現氣候反常,其他地區如阿根廷、巴西、委內瑞拉、中國等地的農產品受天氣影響,最少減產10%,形成全球農產品價格上升潮,惡劣天氣將繼續影響2011 年的農產品收成。也就是說,要到2012 年天氣才會恢復正常,因此農產品漲價潮在2011 年仍會繼續。

金價升幅有限

上述情況非銀行加息或收緊銀根便可控制,反之金價由去年2 月5 日的1044美元上升至12 月7 日的1431 美元,升幅達37%。黃金價格已到合理水平(事前估計是1300 美元)。2011 年金價升幅估計極之有限,因為在升至1430 美元時形成了三個頂,加上同RSI 出現背馳,在2011 年金價再上升力量已十分有限。

去年11 月起美國推出QE2 的影響又如何呢?

1994 年,日本政府推出第一次量化寬鬆政策後,成功支持了日本股市的上升,但日本房價卻不升。

1997 年8 月,日本第二次推出量化寬鬆政策,結果只令日圓出現carry trade (即借日圓去日本以外的地區投資以賺取利潤),令日圓滙價回落,但日股不升。

2009 年3 月,美國宣布量化寬鬆政策令美國股市上升,但房地產價格卻不升。至2010 年11 月,美國第二次推行量化寬鬆政策結果,是否會像1997 年時的日本那樣,只會令美元回軟及大量資金流向新興工業國,甚至達致泛濫程度而釀成災難呢?

新興經濟難長久支持復蘇

美國、歐羅區加英國、日本,三者加起來的GDP 達到34 萬億美元,佔全球GDP 六成左右。來自這三大地區新增貨幣已令全球原材料價格、食物價格狂升,新興市場的房地產價格及股市也狂升不已。至今為止,上述三大地區經濟仍然低迷;換言之,來自新興國家的投資利潤是無法支持上述三大經濟體系復蘇的。和香港不同,香港GDP 只是中國二十四分之一,中國自然有能力帶動香港的經濟繁榮。但美國、日本及歐羅區加起來佔去全球GDP 的六成,新興國家只佔全球GDP的25%,最後的結果一定是「死馬拖垮活馬」。

來自QE2 的刺激正如90 年代科網股熱潮,在熱潮結束前沒有人能阻止股市上升,一旦結束將是另一場災難的來臨。作為投資者可採納90 年代股神畢非德的策略,即是「坐山觀虎鬥」,假如你已投身其中,請不要忘記日後「止蝕」。

畢非德不肯「止蝕」,比亞迪(1211)股價從去年4 月7 日的84 元回落至12 月28 日的39.55 元,他仍然沒有止蝕,跌幅達53%。

畢非德受得了,作為散戶,你受得了嗎?

聯儲局自去年11 月至今年4 月的QE2,會動用6000 億美元購買美國債券,致令去年6 月起的美股又再回升,進入揀股不炒市期。

但「揀股」向來不易,何況2011 年是不值得冒大險的一年,原因是:一、透過減息、減稅及量化寬鬆政策才令美國經濟保持低增長。一旦QE2 完成以及2011年底國會不再延長布殊的減稅計劃,今年下半年美國的經濟是否仍可樂觀呢?

二、油價上升至接近100 美元一桶,美國汽油零售價升至3.2 美元一加侖,這是大部分美國消費者所難以接受的。

三、2009 年至今,美國房產不升值,只是美股上升。上述情況香港也曾出現,如1998 年9 月至2000 年3 月時的情形,最後是香港樓價拖低港股,並不是港股帶起香港樓價。美國這次的情況又如何呢?目前美國經濟有如「溫水煮蛙」,青蛙仍然能在溫水裏游泳,尚不知死期何時?


別被指數蒙騙

美國經濟仍在復蘇中,但中國經濟已面對通脹壓力。美國經濟需要低利率去扶持,中國經濟則需要加息去壓抑。如只看指數,美股2010 年是跑贏了A 股指數,你知不知道2010年有多少隻A 股升幅超過100%呢?請不要被指數欺騙了。

1967 年如你投資美股,到2007 年10 月你的財富只上升了十七八倍。同樣資金在1967 年投資港股,至2007 年10 月升值高達342 倍!1997 年7 月1 日投資港股至今上升了60%,但投資A 股卻上升了136%。

箇中原因是1967 年起美國製造業工序開始大量外移,令美國經濟出現長達十六年的滯脹期,直到1982 年世界經濟進入環球化時代,對美國的電腦軟件、通訊設備、網絡等(簡稱TMT)的需求大升,美國經濟才進入另一繁榮期。

本文為作者【圖】出席信報EJFQ 論壇時的發言講辭,本文為上篇,下篇下周一刊出。

曹仁超

2011年1月17日星期一

保險 市場2011年開門紅 分紅險“獨佔鼇頭”萬能險“迎難而上”

保險 市場2011年開門紅 分紅險“獨佔鼇頭”萬能險“迎難而上”

過去的2010年,分紅險“一股獨大”,其抵禦通脹的理財功能受到投保人青睞。當前分紅險已經占據壽險市場七成以上份額,在有的公司甚至已經超過90 %。

記者獲悉,徐徐開啓的2011年“開門紅”,分紅險依然是各大保險公司的主推產品。而萬能險、投連險等險種由於在實施新會計準則後不被計入年度保費收入,大多險企對其有所收縮。

而上海“11·15”特大火災以及其他一些災難、意外的發生,也使得意外險以及家財險成為市場關注的熱點。

分紅險“一股獨大”

33歲的潘先生是一家投資公司的預算部經理,去年喜添千金。初為人父的他認為,漂亮的衣服,精緻的玩具,並不是送給孩子最好的禮物,永久的禮物是送給孩子的無盡的保障和良好的教育。經過一番比較之後,潘先生最近計劃購買中國人壽鴻運少兒兩全保險(分紅型)給孩子一個全面的保障。

這只是分紅險市場的冰山一角。如今,分紅險已逐漸成為我國壽險業發展的主力軍和第一大類險種無疑是不爭的事實。數據顯示,僅2010年上半年,壽險市場上就推出了近130款分紅險。而在2009年前6個月,市場上新推出的分紅險僅為十餘款。另記者粗略統計,目前中國人壽推出的理財保險產品中,有12款分紅險,而萬能險與投連險各僅有1款。

據瞭解,今年中國人壽、友邦、平安人壽、海康人壽、陽光人壽、太平洋保險等公司延續傳統,繼續使用返還型分紅險作為“開門紅”的主打產品,比如中國人壽的“福祿雙喜”、友邦的“金喜洋洋理財計劃(白金專享計劃)”和“呵呼成長保險計劃(黃金專享計劃)”、海康人壽的“海康超滿意兩全保險(B款)”、陽光人壽熱銷的分紅險險種“陽光人壽財富寶兩全保險(分紅型)”和“陽光人壽大富翁兩全保險(分紅型)”等;泰康人壽等公司也完成產品結構調整,將“開門紅”主打產品從萬能險轉為返還型分紅險。

記者獲悉,“福祿雙喜”分紅險僅1月1日至13日銷售額就達4.5億元!保險專家分析,分紅險熱銷,主要有兩方面原因:首先,在中國保監會大力倡導結構調整的主題下,兼職保障與理財功能的分紅險必將大放異彩。數據顯示,2010年1—11月,分紅險業務占整壽險業保費收入的71.2%,比2009年提高了6.2個百分點。

其次是新會計準則實施的推動。新會計準則下,投連險和萬能險的部分銷售收入不能計入保險公司的保費收入,分紅險則可全部算入保費收入。

但是,在通脹高企的背景下,尤其是去年11月CPI同比上漲達5.1%,分紅險整體收益水平出現隱憂。根據保監會的相關規定,分紅險的收益水平大致分為三檔,4%為低檔,5%為中檔,6%為高檔。近幾年來,各家保險公司的分紅險收益一直維持在4%-5%左右,雖然跟銀行1年定期存款利率2.75%、5年定期存款利率4.55%相比,有一定的優勢,但面對CPI來勢洶洶,已無明顯優勢。

萬能險“迎著困難前進”

業內人士分析認為,由於萬能險和投連險符合高端人群對資產配置和保險保障的需求,兩類險種的投資方向均間接涉及資本市場,一旦2011年資本市場好轉,或將帶動萬能險和投連險複蘇。

不過,記者粗略統計,去年200多只投連賬戶中,超過20%的產品收益為負,曾經風光一時的萬能險難免有些“失色”。而綜合多家券商的觀點,2011年的資本市場仍是一個震蕩市,指數或難有大的漲幅,這對於投連險市場而言,依然不容樂觀 。

而萬能險結算利率,自2008年達到6%的峰值後,一度連續下調。曾集體跌破4% 。不過,去年10月份以來央行兩度加息,萬能險結算利率應聲上漲。繼2010年11月份上調萬能險結算利率後,部分已公佈的去年12月份萬能險利率繼續呈現上調走勢,多家公司的結算利率重新站上4%的水平。

在2010年全國萬能險市場全面收縮的大環境下,也有保險公司不走尋常路,在衆保險公司唯分紅險馬首是瞻的情況下,另辟蹊徑推出了投連產品。比如,陽光人壽今年1月推出了一款新的萬能險產品———“金滿堂財富保障計劃”。

市場分析人士認為,萬能險仍將是保險產品市場重要品種之一,短期肯定不會退出市場,“這也是普遍共識”。

南方日報記者高國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