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3月30日星期一

股票投資猛降67%中國人壽延續“重債輕股”路線

  2008年末,中國人壽的股票投資從2007年末的1253億元降至408億元,猛降67%;基金投資從697億元降至339億元,下降51%;債券投資卻從4431億元上升到57581億元。

這是3月25日,中國人壽在2008年財報上披露的數據。在當日的業績發佈會上,中國人壽明確表示將繼續“重債輕股”。

數據顯示,中國人壽2008 年原保險合同保費收入2,955.79億元,較2007年同期增長50.33%。首年期交保費收入達359.92億元,同比增長26.05%;投資資產達 9,370.98億元,同比增長10.22%。實現總投資收益306.83億元,同比下降61.4%,總投資收益率為3.46%。

此外,中國人壽出資近2.6億美元參與VISA的首次公開發行,取得了近70%的投資收益。

投資策略

究其投資收益率下降的原因,中國人壽副總裁劉家德表示,基於受國際金融危機衝擊,資本市場深度下調的原因,投資壓力較大;不過,採取了主動策略,如實施穩健投資策略,根據市場情況及時對投資組合配置比例進行調整,堅持以固定收益類資產為主,降低了權益類資產的配置比例,努力提高資金運用效率。截至本報告期末,債權型投資的比例由2007年同期的52.13%提升至61.45%,定期存款的比例由2007年同期的19.83%提升至24.36%,股權型投資的比例由2007年同期的22.95% 下降至7.98%。

在其動態投資組合中,債券型投資占比61.45%,定期存款24.4%,股權型投資8.0%,現金及現金等價物3.6%,其他2.6%。

“像股權投資占比已由08年初的23%調整為08年底的8%。”劉家德說。

提及09年投資策略,中國人壽方面表示,在不確定的宏觀經濟與資本市場狀況下,加大資產負債匹配管理,保證公司資產負債表的穩健;其次,堅持以固定收益類資產為主的投資策略,根據市場判斷與未來預期,審慎選擇久期;在謹慎配置權益類資產的同時,加強操作的生動性;此外是關注監管層新開放的投資渠道,尋求諸如基礎設施投資、無擔保債券投資、不動產投資、私募股權投資等的新配機會;海外投資方面奉行積極穩健地推進海外並購和股權投資原則。

至於退出AIA並購,中國人壽董事長楊超表示,中國人壽有三個投資決策委員會,積累了很多項目,放棄AIA項目並不意味著不進行海外並購,但其目前的策略是先國內再海外。

“另外,中國人壽亦未放棄‘引進來’的舊夢。楊超表示,仍是本著‘門當戶對、雙向互利’的原則物色境外戰略投資者。”楊超說。

恐錯過A行情?

不言而喻,A股最近的確走出了一波讓投資者看好的行情,如此,中國人壽仍“輕股”不改嗎?

劉家德坦言,盡管A股近期表現不錯,包括逢低吸納的前提是“底部”原則,但比較而言,市場目前的走勢能否持續下去?雖然,現在A股與H股的平均市值較低,已具備投資價值;基於多種不確定因素,目前仍看不清楚。

因此,如何投資取決于怎樣選股和波段操作時機。“在目前情況下更重要,如何把握時機進行波段操作;今年股票和基金的投資將保持一個相對比重。”劉家德說。

就此,一位保險分析師說,“這樣也許會錯過A股最近的一波行情。”

據其透露,平安保險公司去年初同為8%至10%的A股倉位,但目前已加倉至13%至15%了,且收益不菲,已基礎彌補此前一階段的投資損失了。“如果中國人壽沒有適時加倉的話,可能錯失了這一波行情。”

而且,該人士認為,作為一家超大規模的機構投資者,抓住大趨勢比抓點小波段意義更加重大。

他說,中國人壽謹慎看待A股之言如果在去年一季度說比較合適,但現在這麼說,過於控制風險,恐錯失良機。“當然,大機構有時難免滯後;像07年底的股票和基金投資占比為23%,到08年底的8%左右,很多保險機構均是如此,但今年一些中小保險機構早已加倉了。”

“這說明中國人壽對A股把握不准,一方面說有機會,但另一方面又是較低的倉位之策供商榷。”該人士說。

而回到中國人壽的基本面,東方證券保險高級分析師王小罡說,“中國人壽2008年年報業績基本符合預期。”

他分析說,中國人壽的淨利潤與淨資產超預期,內含價值與一年新業務價值略低於預期。但淨利潤與淨資產分別超預期26.1%和6.5%,而內含價值和一年新業務價值都分別低於預期3.1%和5.4%。如果不調整精算假設,則內含價值和一年新業務價值分別低於其原先預期2.4%和2.0%,基本符合預期。

此外,08 年內含價值下跌4.9%,但也已見底回升。我們估計08年中期的內含價值是6.83元/股,由此,08年底內含價值已顯著回升,預計09年將增長 16.2%至9.87元/股。08年公司內含價值低於我們預期約3%,一是“營運經驗的差異”項目較預期低了13億元,反映了銀保激增以及巨災賠付的壓力;二是“假設和模型的改變”項目較預期低了16億元。

綜上,王小罡根據中國人壽3月25日收盤價,測算中國人壽股價隱含新業務倍數為23倍,給予中國人壽25倍09年新業務倍數,公司估值為23.19元/股,維持增持評級。

2009年3月27日星期五

中國人壽再提引進戰略投資者

本報記者趙萍北京報道 3月26日,2008年報發佈的第二天上午,中國人壽(2628.HK,601628.SH)衆高管亮相北京、香港兩地同步召開的業績發佈會,詳細解讀了公司2009年業務發展、結構調整的總體思路,並對2009年的投資策略進行了詳細闡述。

董事長楊超還透露,中國人壽在積極、審慎尋找海外投資對象的同時,積極引進戰略投資者。這是時隔兩年後,中國人壽再度高調宣佈引進戰投的計劃。期待新投資領域

根據年報,截至2008年12月31日,中國人壽投資資產為9370.98億元,較2007年末增長10.22%,全年實現總投資收益306.83億元,比2007年的785.20億元減少478.37億元,下降達60.92%。

投資收益下降無疑與國內資本市場的深度下調密不可分,2007年高達10.24%的投資收益率已成往事,2008年的總投資收益率僅為3.46%,同比則下降了6.81個百分點。

為了避免更大的損失,中國人壽已在2008年5月後主動對權益類投資進行戰略性的結構調整。中國人壽副總裁劉家德在會上透露。

他說,2008年,中國人壽股權類資產出現大幅下降,年初時占比在23%左右,但到年底時,已經降到8%左右,主要是管理層考慮到2008年全球的經濟形勢、金融形勢,以及國內資本市場的急劇變化,主動採取了投資性資產結構性的調整。

調整的具體措施包括,2008年5月以後,根據市場變化,中國人壽主動實現了一部分A股及H股股票的投資收益,同時,在全年投資資產調整的策略是,繼續加大固定收益類投資資產的比例,降低權益類投資資產的比重。

“而去年下半年,國內資本市場出現了急劇且持續性的動蕩後,我們對A股市場股票投資、基金投資的增量進行控制,通過以上兩個策略同時進行了結構性的調整。”劉家德續稱。

據wind統計,截至去年12月31日,中國人壽重倉持有28只流通股票,比三季度末的87只股票減少59只,持倉市值由312.77億元大幅滑落至35.09億元。

調整的結果是,2008年底,中國人壽的定期存款及債券類固定收益類投資資產的比重已經高達85.8%,而權益類投資的比重則下降至11.6%,且2008年的增量資金幾乎全部配置在固定收益類資產上。

如是的調整,“使中國人壽在應對去年資本市場下滑時,避免了更大的損失,另外,在2009年市場依然不確定的情況下,中國人壽會對股權類投資的占比和總量進行控制,來平衡自身的損益表。”劉家德解釋道。

針對A股市場一度顯現出的投資機會,劉家德表示,長期來看,目前A股市場的行情是否能夠持續非常不確定,市場的信心仍然不強,但無論從A股市場還是H股市場的個股來講,平均的估值水平確實出現了投資價值,那麼,目前對公司投資能力的考驗主要體現在個股及投資時機的選擇上。

截至去年底,中國人壽的固定收益投資的比例已經非常高,幾乎沒有繼續上升的空間,而權益投資的比例也已經控制在比較小的範圍內,提高投資收益的期望或許要通過新投資渠道的開闢。

如目前監管機構正在研究的擴大基礎設施投資、放開無擔保債券投資、不動產投資,以及私募股權投資等。

劉家德坦言,中國人壽對如上新的配置機會非常關注。他說,尤其基礎設施投資和不動產投資,對於中國人壽在不確定的經濟形勢下,進一步加強資產負債匹配管理,為長期負債找到更好的相匹配的資產不無益處。

但他同時也提出,這些新的領域對於中國人壽同樣具有挑戰,尤其是房地產投資,對於保險公司來說也是嶄新的領域。

針對中國人壽2009年的總體投資策略,劉家德稱,仍將堅持以固定收益類資產為主的投資策略,根據市場判斷與未來預期,審慎選擇久期,在審慎配置權益類資產的同時,加強主動性操作。更注重國內市場

楊超在會上表示,經濟增長放緩給壽險業務發展帶來壓力,資本市場的深度調整,不利於穩定和提高投資收益,並對資產負債匹配產生一定影響,而尚未見底的國際金融危機將進一步影響中國人壽發展的外部環境,增加不確定性。

因此,中國人壽將更加注重國內市場,夯實基礎,其次才是進行海外投資,楊稱。

2007年下半年到2008年上半年,中國人壽高管的身影不斷出現在美國、歐洲、東南亞以及中東地區,一直在積極尋找投資對象。“目前已經積累了很多投資項目,一旦條件成熟,就可以進行投資。”

楊超在會上重申中國人壽海外並購策略的“十六字方針”,即“積極探索、認真洽談、盡職調查、審慎決策。”

與此同時,在兩年內沒有提及引進戰略投資者的相關事宜後,業績發佈會上,楊超再度高調宣佈中國人壽希望引進國際機構作為其戰略投資者。

至於為何在兩年後再度提及引進戰投,楊超在會後告訴記者,主要是考慮價格等技術因素。就像其他公司價格不合理,對我們投資不利相同,前兩年中國人壽超過2萬億的市值,也讓不少投資者望而卻步。“根據市場的變化,達成雙向互利是我們的原則。”楊超透露。

金融危機發生後,美國政府對於其金融機構體系進行了力度較大的改革,目前也正在研究針對金融監管體系的改革,包括醞釀對一些監管制度進行改革,所有這些措施被視為美國政府的“清毒”行為。

在分析由此帶來的海外投資形勢時,劉家德認為,這些政策對於那些受到金融危機嚴重影響的問題金融機構儘快走出困境,已經開始發揮一定的作用,但僅僅從資本救助的方式上進行干預的力度還不夠大。

“針對目前全球金融危機的形勢,我個人認為,目前還沒有完全見底,盡管各國政府都在積極地採取措施,但最終的效果和全球經濟真正出現回暖還需要一些時日。”劉家德稱。

2009年3月26日星期四

收益率跑贏行業水平 國壽大幅減少股權型投資

  ☉本報記者 盧曉平 李丹丹 潘琦  去年,中國人壽實現投資收益率為3.46%,大幅超出保險行業1%多的水平。

  昨日公告的國壽年報顯示,截至2008年末,國壽投資資產為9370.98億元,較2007年的8502.07億元增加了868.91億元,增長10.22%。全年實現的總投資收益 為人民幣306.83億元,較2007年785.20億元減少了478.37億元,降低60.92%;全年實現的總投資收益率為3.46%,較2007年降低了6.81個百分點。

  國信證券研究員武建剛對記者表示,在2008年資本市場如此差的情況下,公司的投資收益率尚能實現3.46%的水平,隨著資本市場的回暖,公司的投資收益率今年有可能超過4%。

  數據顯示,截至2008年12月31日,該公司債權型投資的比例由2007年同期的52.13%提升至61.45%,定期存款的比例由2007年同期的19.83%提升至24.36%,而股權型投資的比例由2007年同期的22.95%下降至7.98%。

  年報顯示,人壽未投資于與次貸危機直接相關的境外債券、股票及其衍生產品。此外,人壽出資近2.6億美元參與VISA的首次公開發行,取得了近70%的投資收益。

  另外,公司也及時有效地調整了投資品種。年報顯示,中國人壽加大了對民生銀行的持股量,占人壽期末證券總投資比例的38%,反之,則撤出了對太保的3483萬股的持有。同時,與2007年相比,作為長期股權投資,中國人壽入股了中國銀聯,持股比例1.74%,發起設立了國壽安全保險經紀公司和渤海產業投資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分別占其股份的49%和2.5%。

  此外,截至2008年末,外資股東香港中央結算(代理人)有限公司增持4億股,持股比例達到25.76%。而2008年公佈半年報時,持股1.52%,尚排在第三大股東的Richbo Investment Limited,到08年年底時已悄然退出,國家開發投資公司因持股0.18%而成為第三大股東。此外,部分中資公司已經獲利回吐,解禁期滿後陸續離場,比如寶鋼、中海油、中糧等。

2009年3月20日星期五

SOHO中國

■SOHO中國:手握200億現金收購時機來臨公司業績:2008年SOHO中國實現的營業額(扣除營業稅後)為人民幣31.21億元,與2007年的69.54億元相比減少了55%,原因在於結算面積比2007年減少逾七成。同時2008年公司權益股東所占純利也相應減少了15.67億至3.99億元。

全年實現77.25億銷售額外,SOHO中國還手握100億現金和擁有100億的銀行授信,成為當下最富裕的“財主”之一。去年SOHO中國實現的預售額與2007年相比幾近翻番,增長高達92%,達77.25億元,銷售面積同時也到了15.83萬平方米。

資金情況:截至12月底,SOHO中國手上已經握有現金以及等價物99.09億元,即便扣除其目前一共42.33億元的全部銀行貸款,其手上仍有約57億元的現金,總資產負債率僅為16.2%。SOHO中國更與中國銀行簽訂了授信額度共計100億元人民幣的戰略合作協議,目前可使用資金及信貸額度超過200億元人民幣。在淨債權比例方面,SOHO中國截至2008年年底的淨負債率為-46.2%。

土地儲備:年內,SOHO中國旗下的光華路SOHO與SOHO北京公館均順利竣工並實現銷售,竣工總面積達到14.24萬平方米。

開發銷售:三里屯SOHO、光華路SOHO與SOHO北京公館,三者的銷售額分別達到了69.21億元(未全部進入結算)、22.63億元、10.99億元。年內SOHO中國主要進行開發的項目是光華路SOHO、三里屯SOHO、SOHO北京公館以及光華路SOHOII,另外SOHO中國還分別于2008年5月和8月收購了朝陽門SOHO以及中關村SOHO。而對於收購的目標,SOHO中國在其年報中稱:“比較土地、在建項目和建成項目三種,資產,建成項目的價值最高、資金周轉最快而風險也最小。

中國移動2008年日賺3億元

今年資本開支1339億元,七成用于2G/3G融合組網□本報記者 陳靜 李少林 中國移動(00941.HK)19日發佈的2008年年報顯示,盡管2008年宏觀形勢惡劣,公司盈利能力依然十分強勁,全年股東應占利潤達到人民幣1,127.93億元,同比增長29.6%,折算下來,每天的淨利潤高達3.09億元。

  中國移動方面還預計,今年資本開支與2008年基本持平,計劃達到1339億元,其中2G/3G融合組網方面占到76%,2G專用投資僅占到24%。

  盡管業績仍然保持快速增長,但中國移動昨日下跌1.4港元,報收66.7港元,跌幅為2.1%。分析人士稱,中國移動業績跟預期相當,沒有什麼可以推動股價上升的驚奇,並預計3G業務的推出和激烈競爭的經營環境會令2009年業績受壓。

  收入增長預期下降

  中國移動2008年年報顯示,公司營運收入持續穩定增長,達到人民幣4,123.43億元,比上年增長15.5%;股東應占利潤達到人民幣1,127.93億元,同比增長29.6%,股東應占利潤率達到27.4%的較高水平;EBITDA(未計利息、稅項、折舊及攤銷前利潤)達到人民幣2,164.87億元,比上年增長11.6%,EBITDA利潤率達到52.5%;每股基本盈利達到人民幣5.63元,比上年增長29.4%。

  不過,中國移動去年第四季度淨利潤同比增速急劇放緩到11%,遠低於29.6%的全年增速,顯示其在前三季度已經出現的惡化趨勢在第四季度更進一步加劇。

  公司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王建宙稱,國際金融危機造成國內出口的減少和農民工返鄉,直接影響國際電話通話量減少和新增客戶量降低。

  盡管中國移動方面表示,隨著經濟活躍度的逐漸恢複,今年前三個月通話量將有一定幅度的上漲。但一些分析機構放低了對公司今年業績增長的預期。花旗集團預計,中國移動2009年全年總收入增長率將從15.5%跌至6.7%。

  3G決定未來

  除了經濟危機影響外,國內市場競爭加劇也將對公司業績增長造成壓力。工業和信息化部今年初發放了三張3G牌照,固網運營商中國電信加入到移動通信市場的競爭,獲得了CDMA2000牌照,而中國聯通獲得技術更成熟的WCDMA牌照,國內通信市場形成了三家全業務運營商鼎足而立的格局。

  而中國移動能否保持通信業的霸主地位,還要看3G業務的發展。分析師認為,盡管中國移動的TD-SCDMA服務比其他兩種3G服務獲得更多的政策支持,也獲得優先發展業務的時間,但由於技術性的障礙需要克服,中國移動將受到中國電信、中國聯通的強勁挑戰。

  2008年,中國移動平均每月淨增客戶超過730萬戶,客戶規模達到4.57億戶。中國移動用戶規模的市場佔有份額達到78%,而新增用戶規模的市場份額更是達到了88%。但今年1月份,中國移動在新增用戶的市場份額降至78%,分析預測這一比例有可能繼續下降至65%左右。

  中國移動的ARPU值繼續下降。截至2008年底,公司移動用戶總通話分鐘數為24,413.1億分鐘,平均每月每戶通話分鐘數(MOU)為492分鐘,平均每月每戶收入(ARPU)為人民幣83元,2007年公司的ARPU值為89元。

  資本開支將逐年遞減

  中國移動財報顯示,公司2008年資本開支高達1363億元,占到營收比例為33.1%,但今後幾年公司每年資本開支呈略降趨勢。2009年計劃資本開支為1339億元,2010年計劃為1310億元,2011年計劃資本開支為1105億元。

  2009年資本開支主要用于滿足市場增長需求,促進增值業務發展,保證網絡領先優勢,2G/3G融合組網和保證雪災和地震災後重建。在2009年1339億元資本開支中,76%用戶2G/3G融合組網,其餘24%是2G專用。專用2G的321億元中,70%用于農村地區,其餘30%投向非農村地區。

  中國移動表示,面對機遇與挑戰,公司將立足于良好的基礎和綜合實力,充分發揮和延續公司在2G移動通信市場的既有優勢,保持業務的良好發展和業績的持續增長。公司將充分利用2G網絡資源,實現從2G到3G網絡的平滑過渡。

  為吸引3G用戶,公司創新營銷模式,以“不換卡、不換號、不登記”的形式,實現用戶從2G到3G平滑升級,拓展3G市場。公司將推動TD-SCDMA的產業鏈的成熟和發展,同時,研究和推進LTE的網絡演進。

  中國移動同時公佈了43%的利潤派息計劃,董事會建議就2008年財政年度派發末期股息每股1.404港元,連同已派發的中期股息每股1.339港元,全年股息每股2.743港元,全年利潤派息率為43%。公司計劃2009年全年的利潤派息率為43%。

中移動應放水養魚

在最近巴塞羅那3GSM大會上,中國移動總裁王建宙表示,中移動將對移動互聯網實行開放的商業模式。我認為中移動的這一開放策略正當其時。

3G要做好,不應該是中移動一家的事情,而需要整個產業鏈一起來做。隨著金融危機轉向經濟危機,最近幾大投行的報告都預測中移動的業績今年會下滑,在這個關口上,中移動在3G上的投資如何取得回報,如何在今後的市場競爭中占據主動,不僅關係到中移動的自身利益,還關係到整個3G產業鏈的發展壯大。

中移動面臨的一個主要挑戰,是3G業務的服務鏈和價值鏈還沒有形成。從全球主流運營商近10年的表現來看,都幾乎沒有出現殺手級的3G業務應用。這與整個產業鏈中系統硬件企業居於主導,而軟件和內容服務提供商發展不力有關。3G的產業突破不僅需要硬件製造商,更需要一個軟的業務服務鏈。殺手級的應用需要創新,而這類創新一般都需要由中小型公司來完成。大公司由於內部信息傳導鏈條太長,決策系統太龐大和緩慢,對用戶端不可能做到中小型公司那麼敏感,市場反應、新業務轉型也不如中小型公司快。

隨著3G設備和終端的不斷成熟與穩定,運營商應將注意力從追求更高的帶寬和下載速度,轉向如何培育新的業務和提供新的有吸引力的服務上去。2000年,全球固網運營商狂熱追求DWDM波分上應該跑什麼“車”,導致巨大的電信泡沫和投資失敗。前車之鑒不遠,對於移動通信運營商來說,2009—2011年的巨量網絡設備投資與終端補貼所帶來的巨額資本開支,同樣需要3G服務與價值鏈的跟進。

對於移動互聯網這個新事物,中移動在行業發展的初期階段應該主要是管修路的,製造商為中移動提供水泥、沙子等,中移動施工。但路修好了之後跑什麼,中移動應該採取開放和培育扶持的策略,讓這條公路上能夠出現各種各樣能給用戶帶來實實在在美好體驗的服務,允許更多具有創新精神的中小企業自由發揮,讓更多的技術和應用在它的網絡里嘗試、驗證、比較,最後讓市場挑選出客戶體驗最好的應用。

因此,在戰略層面上,中移動應該先培育業務的生態鏈,培育足夠多的CP(內容提供商),增強3G對無線增值服務行業大小企業的吸引力。在2G時代,空中網、華友世紀、掌上靈通都由SP(服務提供商)轉向了CP。後來中移動成立卓望公司,就是想統一CP和SP,但沒有成功。同樣,聯通與高通成立的聯通博路,這些年做無線增值也罕有成就。

運營商追求自己的利潤最大化無可厚非,但術業有專攻,電信行業是個越來越細分的市場,一家通吃是不可能的。運營商多面出擊只會削弱自己的優勢,放大自己的風險,尤其在產業初期,更不利於培育3G市場。

3G時代,中移動自己可能就是最大的SP,但中移動在目前語音業務仍然占據主導地位、信道資源仍然向語音傾斜的情況下,內部體系也還沒有快速調整形成更合適的組織架構和資源配置去迅速推進增值業務,比如中移動各省市公司負責增值服務推廣與應用部門的人員不多,還是面向系統設備的傳統採購體系,員工的背景仍然是技術人才為主而不是無線增值業務為主。

在目前全球經濟處於下行周期的大背景下,中小公司都是技術密集型的輕資產模式,銀行貸不出款,風險投資收縮規模,他們只能“短平快”運作,無法熬到贏利階段。所以現階段,中移動迫切要做的是放水養魚、未雨綢繆,加快進行戰略布局,比如可以成立一支3G產業投資基金,聯合風險投資和政府創業引導基金等,用股權投資的方式專門扶持TD產業鏈的軟件和服務類企業,先把生態鏈培育起來。將來如果這些公司發展起來,還可以帶來一筆投資收益。

目前來看,TD產業鏈必須面對的挑戰在於硬件商已經很多,並能動輒把幾十億元的大單攬入懷中,而手機芯片商們卻面臨生存問題,同時為運營商帶來數據業務和流量的軟件和服務企業還不多。從電信行業發展的規律來看,中移動應該給這些中小軟件和服務企業以更多的幫助和希望。

中國移動08年淨利首超千億 TD用戶增長緩慢

  中國移動昨日在香港公佈了2008年全年業績,實現淨利潤1129.54億元,比上年增長30%,這也是中國移動淨利潤首超千億元。該業績基本符合市場之前做出的增長預期。

  雖然在昨天發給媒體的新聞稿里,中國移動自言“行業格局的變化對集團的影響初步顯現”,但單從該公司最新公佈的業績數據來看,于去年完成的中國電信行業新一輪重組,暫時仍未對這家全球最大的電信運營商產生預期的影響。

  “一家獨大”未有改變

  根據中國移動(00941,HK)昨天公佈的2008年全年業績數據,去年中國移動淨利潤高達1129.54億元人民幣,比2007年度的870.62億元,還要高出258.92億元,增長幅度為30%

  雖然中國電信(00728,HK)、中國聯通(00762,HK)分別要到3月24日和3月31日才發佈各自的2008財年業績,但業界普遍認為,與6家運營商並存、中國移動一家獨大的2G時代情況相同,中國移動一家的收入、利潤、用戶數,可能都要高于中國電信和中國聯通兩家之和。

  中國移動年報顯示,2008年全年營業額達到4123億元人民幣,較上年增長15.5%。但是由於中國移動2007年全年運營收入為3569.59億元,2006年則是2955.58億元,因此去年該公司的營收增速相比同期略有下滑。

  在用戶數量方面,中國移動用戶數量在2008年增加了8800萬戶,較上年增長23.8%,TD平均每月淨增客戶超過730萬戶,當前客戶規模達到4.57億戶。但平均每月每戶收入(ARPU)為人民幣83元,比去年同期略有下降。

  TD增幅緩慢

  雖然相比中國聯通和中國電信,中國移動的移動用戶數量有絕對的優勢,但作為從去年4月開始運營TD-SCDMA業務的國內首個3G運營商,中國移動在TD業務上的業績,從這項業務的用戶數量來看,遠遠不如其2G業務。

  根據中國移動公佈在其官方網站上的2009年1月用戶數據,截至2009年1月,中國移動總用戶數達到4.64億,今年1月單月淨增用戶667萬戶,但于該月一次性從中國移動集團轉入該公司的TD用戶,即自去年試商用以來中國移動集團累積的TD用戶的數量總共只有22.6萬戶。另有數據顯示,截至去年12月5日,中國移動TD用戶數達33.7萬,其中社會化業務測試用戶15.4萬,服務奧運專用的用戶10.5萬,試商用用戶7.8萬。

  雖然記者昨天未能從中國移動方面得悉自去年4月1日TD試商用以來中國移動累計增加的TD用戶數量,但8個月時間,不論是22.6萬還是33.7萬,每月新增平均不到4萬戶的增幅,和中國移動每月新增幾百萬用戶的用戶增長速度相比,顯得微不足道。

  此外,中國移動昨天還宣佈了其外資股東沃達豐(Vodafone)公司在該公司董事會內代表變更的詳情。根據中國移動公告,沃達豐亞太及中東地區區域首席執行官NicholasJonathanRead將取代PaulMichaelDonovan代表沃達豐出任該公司非執行董事。(陳未臨)

2009年3月18日星期三

SOHO中國亮麗業績背後存懸疑

  近日,SOHO中國有限公司(簡稱SOHO中國;股份代號:410)對外公佈了其2008年財政年度的綜合業績。按照香港財務報告準則,SOHO中國實現營業額31.21億元人民幣,毛利為15.44億元人民幣,毛利潤率為49%。

  在2008財政年度,SOHO中國的預售金額為77億元人民幣,其中約有43億元將可在今年入帳,其餘部分可望明年入帳。由此可見,SOHO中國的預售金額較2007年增長了92%,平均預售價格也較2007年上漲了36%。而受市場影響,截至08年12月31日,公司全年純利減少79.7%至3.99億元人民幣。

  收入主要來源於兩個項目

  根據SOHO中國2008年度的業績報告顯示,去年SOHO中國有95%的確認收入來自光華路SOHO和SOHO北京公館的兩個項目的銷售,而這兩個項目都是在2008年下半年才完工。

  SOHO中國主席潘石屹表示,2008年北京住宅類物業的交易量及交易金額縮水超過五成,未來住宅市場仍有許多不利因素,首先是國家要求大建保障性住房,兩會期間領導人明確表示未來興建的住宅中,需有一半屬保障房。這一提法如果能夠落實,將對住宅市場確實構成頗大影響。

  然而與大多數開發商不同的是,SOHO中國不單在年內把預售金額幾乎翻倍,更能就三里屯SOHO項目提價7次,實實在在地印證了其產品的獨特,“市場對我們產品的需求依然強勁。”潘石屹強調說。

  SOHO中國行政總裁張欣也認為,由於SOHO中國的產品都以中國本土的中小企業為目標對象,這些企業數量龐大且充滿活力,是中國經濟發展的增長動力所在。SOHO中國在房地產開發方面擁有豐富的經驗,深懂如何規避供應過剩的領域。“這是現今我們為何能夠在中央商務區寫字樓空置率達35%的情況下,公司旗下寫字樓的出租率仍保持在90%的關鍵。” 張欣表示。

  因此對於公司未來的業務發展策略,潘石屹堅稱,將繼續聚焦城市最繁華地段的商業地產開發,“而城市的選擇目前我們只限于北京和上海。”

  前門項目仍存懸疑

  不過亮麗的業績背後潘石屹也有難言的隱情。相關資料顯示,2008年SOHO中國主要進行了四個項目的開發,包括光華路SOHO、三里屯SOHO、SOHO北京公館以及光華路SOHO II。

  2008年SOHO中國收購了朝陽門 SOHO以及中關村SOHO兩個項目;光華路SOHO與SOHO北京公館竣工,建築面積共14.24萬平方米;朝陽門SOHO項目一期,11.99萬平方米于收購前已完工,其中5.308萬平方米于項目收購前已售。截至去年12月底,在建和開發項目面積約為107.98萬平方米。

  記者也從SOHO中國的業績報告上看到,除了SOHO公館、光華路SOHO、三里屯SOHO、中關村SOHO被提及外,之前在SOHO中國上市之初就被公司對外高調公開宣傳、並承諾會注入到上市公司的前門項目,並未在業績報告上見到任何蹤影。

  SOHO中國方面也一再強調,預售金額的大幅增長,其中三里屯SOHO項目的驕人銷售成績功不可沒。

  對於記者對於前門項目遲遲不見動靜的的質疑,潘石屹也坦言,由於地理位置較為敏感,公司現在已經暫緩有關項目。潘石屹表示,按照他們此前的計劃,原本希望前門項目能在奧運會期間開門迎客,但現在看來,這樣的計劃並未能夠實現。“我們仍在和政府積極協商,希望能夠儘快解決,一旦問題得到解決,我們將按照之前給投資者的承諾進行兌現。”

  從老潘的言語中不難看出,前門項目現在似乎還是他沒有啃下的一塊骨頭,而SOHO中國能否按照之前的承諾兌現投資者,目前也還存在很大的懸疑。

2009年3月17日星期二

國壽保費收入增長低於預期

本報訊(記者王雪瑾)昨晚,中國人壽在香港公佈今年前兩月保費收入顯示,中國人壽2月保費收入306億元,同比增長5%,遠低於此前市場對於中國人壽的預期,2月保費收入比1月保費收入降低66億元。

按照環比,中國人壽2月保費收入為負增長16%。

與此形成對比的是,平安人壽2月單月共實現保費140億元,較去年同期83億元增長超68%。中金公司分析師周光認為,平安保費飆升與2008年上半年平安保費基數低有關係,此外,平安今年還保持了銀保渠道高速增長,而中國人壽卻收縮了銀保渠道。



---
中國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保費收入公告

證券代碼:601628 證券簡稱:中國人壽 編號:臨2009-008

 重要提示

  本公司董事會及全體董事保證本公告內容不存在任何虛假記載、誤導性陳述或者重大遺漏,並對其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完整性承擔個別及連帶責任。

  本公司2009年1月1日至2009年2月28日期間之未經審計累計原保險保費收入約為人民幣672億元。該數字將于中國保監會網站(網址為www.circ.gov.cn)公佈。

  上述累計原保險保費收入資料未經審計。本公司從2007年1月1日起執行中國財政部新頒佈的中國公認《企業會計準則》。該會計準則規定保險合同是指保險人與投保人約定保險權利義務關係,並承擔源於被保險人保險風險的協議。本公司絕大多數保險產品都屬於保險合同,確認為保費收入。

  中國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董事會  2009年3月16日

2009年3月14日星期六

中壽系減持中信證券套70 億

【明報專訊】中國財險(2328)昨宣布,不參加其聯營公司人保壽險近期的增資行動。人保壽險一旦完成增資,中國財險持有人保壽險28%的股權將被攤薄至14%。另外,中信證券日前宣布,其戰略投資者中國人壽(2628)及中壽之控股股東中國人壽保險集團,已累計減持中信證券總股本5%。內地媒體報道,中壽及其母公司通過減持,套現約人民幣70 億元(人民幣.下同)。中國財險及中國人壽昨天收市分別大升7.12%及4.87%。

財險不參與人保壽險增資計劃中信證券日前於上交所刊登公告指,截至本周三滬市收盤,遭中壽中國人壽集團減持比例分為4.55%和0.45%。減持完成後,中壽中壽集團持股比例分別為7.26% 及4.87%。內地媒體引述市場人士稱,中壽系拋股的主因應該是自身有套現需要,中壽董事長楊超在兩會期間曾明確表達了今年投資基礎設施的強烈意願。本報昨嘗試聯繫中壽發言人,但未能聯絡上。

由中國財險大股東人保集團持有51%股權的人保壽險,主要在中國從事人壽保險、健康保險和意外傷害保險等業務。人保壽險擬於近期增資,所得資本金將用作業務發展和滿足監管要求。中國財險決定不參與此次增資。待人保壽險完成增資擴大後,中國財險擁有的人保壽險股權將被攤薄至過去的一半。

2009年3月11日星期三

滙控大折讓供股的迷惑與陷阱

一直拒絕增強資本水平的滙控(005)「不供不供還需供」,公布了十二供五的供股計劃;有人形容這是「世紀大逼供」,投資者忐忑不安,不知如何處理。

  最近關於滙控的新聞,令投資者憂心忡忡,不少評論不看好它的短期前景。不少投資者即使對滙控信心動搖,但始終不捨得賣出,那麼是否應該放棄供股呢?另一方面,富豪紛紛表態看好滙控,更身先士卒分包銷滙控今次的世紀大供股。其中一位富豪說,滙控供股價每股28元實屬便宜。很多人都認為,這次供股是滙控股票大平賣,齊齊益街坊,不供不是「蝕大底」嗎?

此股不同彼股

  筆者認為,投資者的選擇不單只是供或不供,而是任何選擇都一定要明白今次供股內裏的財技迷陣。

  以3月6日收市價計,滙控一股43.5元,每股供股價28元,怎會不是股票大平賣?對不起,請注意,前一股(43.5元)及供股(28元)是不同的股份,正是此股不同彼股,為什麼?

  滙控今次供股是十二供五,即是說,滙控的股票數量大幅增加。當滙控賺錢後,自然會分派給股東。在供股前,盈利分十二份;在供股後,盈利則要分十七份。很明顯,若供股前每股可以分得17元,供股後便只能得到12元;也就是說,供股後的每股所擁有的權益只是供股前的每股十七分之十二,即0.706。以實際權益計,投資者用28元供股的權益等同供股前以39.67元買入的一股,在上周五歐美時段,滙控股價已經跌破這個股價水平。

  若然供股價不吸引,短期股價也不看好,是否可以簡單地放棄供股,不聞不問呢?絕對不可以,否則你的財富便任由大鱷打刧。要明白背後道理,必須認識今次供股的結構。

  為方便起見,以下採用簡化的假設:假設投資者A有一千二百股滙控及現金14000元。滙控股價在供股前反彈,供股重現吸引力,供股前滙控最後價是50元,那麼他的滙控資產是60000元(50 x 1200),總資產是74000元(60000 + 14000)。十二供五的意思是滙控會送給他五個供股權,每個供股權可以讓他以28元換取一股滙控;也就是說,他可以付出14000元(28 x 500)供股。當供股後,A是不是擁有一千七百股滙控,每股50元呢?若是如此,他供股後的資產豈不是85000元(50 x 1700),突然因供股而上升11000元?當然不可能。

  事實是當供股後,滙控的股價便自動調整,令每位投資者的總資產不會變動,這就是所謂除權。在除權後,滙控每股值多少錢呢?答案是43.5元。原理很簡單,A的總資產是74000元,他再無現金,只有一千七百股滙控,因此每股滙控應值43.5元(74000 ÷ 1700)

勿坐以待斃益大鱷

  五百股新滙控股票以28元買回來,除權後便立即升至43.5元,豈不是「超抵」?A被便宜價供股迷惑了,他忽略的是,原本的一千二百股由每股50元跌至43.5元。

  供股其實是一個財富大轉移的財技,若不明白箇中道理,散戶的財富便可能被大戶偷走甚至劫走。由於以便宜價吸引投資者供股,原有的股票便被大幅攤薄.在以上例子,若A放棄供股,什麼都不做,原有的一千二百股每股股價由50元,在除權後跌至43.5元,A的總資產由60000元跌至52200元,減少了7800元。

  文雅一點是攤薄,通俗一點說是被偷走財富。因此,小投資者必須緊記,無論你怎樣不看好滙控,在供股時不能什麼都不做,否則便是坐以待斃,任人魚肉,讓大鱷坐收漁人之利。至於做什麼呢?不要以為一定要供股,還有其他選擇。

  若A選擇供股,雖然原本一千二百股市價下跌7800元,五百股的供股卻可以彌補損失,這是十分易明的。A付出14000元換得五百股,除權後升值至每股43.5元,總計是21800元,也就是上升了7800元。總結來說,供股其實是避免被偷走財富的自保行徑,然而,卻要加碼增持,也是公司進行供股的目的。這個選擇正是增持策略,那麼這是不是溝淡呢?那不一定。很多人心中以為是溝淡,但正如前述,28元供股價,等同除權前的39.67元股價。若供股前滙控最後股價是低於39.67元,A的供股行為其實是變濃。

沽股套現再供股

  當A明白到,原有的一千二百股是一定會跌價,而五百供股卻會升值(當然假設了除權前滙控不會跌至28元),若A若沒有額外資金,他會怎麼做?他自然會想到,除權前股價貴,沽出部分貴股票,換取足夠現金,用作供股之用。在以上例子,A可以沽出三百股,得回15000元,足夠五百股供股有餘。這就是沽股又供股的「保持」策略。在50元股價下,A沽出三百股(四分一持股量);若股價跌破40元,A便須要沽出更多股票,數量達四百股(三分一持股量)。股價愈跌,沽出數量便愈多。

  滙控的機構投資者如巴克萊銀行及蘇格蘭皇家銀行自顧不暇,根本沒能力增持,但他們一定不會愚蠢地放棄供股。出現的結果是,大量沽出滙控股票,套回資金稍後供股。部分大型投資者得到內幕消息或早作預算,他們會事先賣出ACCUMULATOR,由散戶長期而大量地接貨。在「現金為王」的年代,即使公司前景理想,但大折讓供股只會造成海嘯般沽壓。

  另外一個選擇就是沽出供股權。若A沒有沽出任何滙控股票,仍持有一千二百股,A可以有一段時間決定供股與否。在這期間,滙控會給予A五百股供股權,只要A付出每股28元,便可以轉換為正式的股票。

  面對這批供股權,A有三個選擇,第一自然是供股;第二是放棄供股,正如前述,棄權是最不智的做法,很多投資銀行及富商願做包銷商及分包銷商,是不是代表他們看好滙控呢?不一定。當其他人不願供股時,包銷商會代替供股,作為包底,若A放棄五百股供股權,包銷商便可以用28元供股,換取除權後市值變為43.5元的股票。換言之,A原本一千二百股被攤薄的財富,移影換影轉到包銷商手上。如果滙控股價在供股前跌至28元以下,包銷商便要虧本,表面上要承擔風險。不過,只要想到他們可以同時沽出甚至沽空包底的股數,他們是穩賺的。

  第三,A可以在市場上將供股權轉讓予他人,由他人供股。滙控供股權可在3月23日至31日期間內買賣,運作有如股票及窩輪般,但亦有碎股的麻煩。供股權值多少錢呢?以上述例子,除權後滙控每股值43.5元,投資者A若心急沽出供股權,以10元掛出賣盤,大戶自然隨即買下。因為他們可以再補28元便可以換取一股滙控,成本只是38元。同時他們可在市場上沽出或沽空滙控,套取43.5元,無風無險便賺取每股5.5元的利潤。這個套戥活動會推高供股權價格,同時推低股票價格,直至二者非常接近以至無利可圖為止。因此,市場力量將供股權價格推至除權後股價減28元的水平。

  若A沽出供股權,他只持有一千二百股滙控,於是他投放在滙控的總資產便減少7800元,因此這是減持策略。要留意的是,若極多投資者選擇沽出供股權,再加上套戥活動推低正股,供股權股價可能跌得很快,套回的金錢可能失去預算。

  最後要一談供股比例,十二供五,與二供一比較,對滙控資本比率的改善有何分別?其實這個效應理應相差不遠,為什麼滙控選擇十二供五呢?要知道,十二供五的供股比例令極多數小投資者出現不足一手的碎股。滙控一手要四百股,一百六十五股供股便變成碎股,往往須要特別安排才可以成交,通常是打了很多折才賣出。於是A有二個選擇,一是即使要賣出滙控,也只一手一手賣出,碎股惟有長期持有,這樣便喪失股票的流通性,甚至可以說,這些股票如同「蛋家雞見水」失去使用價值;二是無奈地打折賣出碎股,換取財產的變現可能性,結果當然是散戶的財富轉移至集腋成裘的大戶手中。滙控管理層是不知者不罪,還是明知故犯呢?

作者為香港大學亞洲研究中心名譽研究員

2009年3月9日星期一

中移動王建宙:手機音樂下載收入遠超唱片業

 昨天,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移動董事長王建宙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目前整個音樂行業的消費發生了非常大的變化,手機音樂下載這部分的收入,遠遠超過了傳統音樂行業的唱片銷售收入。

  王建宙表示,總理工作報告中提到的要積極發展網絡動漫等新型消費,這跟電信行業關係比較大,現在消費在不斷發展。比如移動音樂,以前聽音樂要麼去參加演唱會,要麼就是聽廣播看電視,或者是買唱片,其中買唱片是最主要的音樂消費。最近幾年來,實際上用手機來下載音樂的量,已經遠遠超過了傳統音樂行業其它方式的量。中國移動有3億的客戶利用手機在下載音樂,手機下載消費已成為中移動新型消費主要部分。

2009年3月8日星期日

楊超:息差收窄利大於弊

【本報兩會報道組北京5日電】全國政協委員、中國人壽(2628)董事長楊超在北京接受訪問時表示,去年有意入股永亨銀行(0302),但由於處在洽談階段不能公布,永亨銀行早前因責任程序才要說明情況;國壽現在同樣也有一些項目尚在商談之中,但仍不能透露詳情。他認為,在金融危機下,不少海外資產、內地和香港的股票都處於較便宜的價位,值得購買,但他強調購買任何東西都要慎重挑選,最有利於公司自身業務發展的才是最重要的。

未放慢海外發展機會

 談到收購海外金融機構,楊超表示,其實現在收購AIA對國壽發展仍有所幫助,但與半年多前公司與AIG談判時的情況已經有了很大轉變,國壽當時對AIG的亞洲資產,特別是香港、新加坡和馬來西亞的業務很有興趣,但隨着金融海嘯不斷蔓延,情況今非昔比,所以國壽果斷地決定退出AIA的競投。

 楊超風趣的用女性逛街購物打比方,「衣服大減價的時候,女孩子不會單單因為東西便宜而購買,肯定那件衣服也是喜歡的、適合自己的才會考慮;我們收購海外資產的想法也一樣,便宜的東西不一定最適合公司,所以並不是覺得AIA出價過高而放棄,只是在目前情況下AIA已經不是最好的選擇」。但他強調,國壽並未因此放慢尋求引入戰略性投資者及海外發展的機會,只要對公司制度改善、產品創新、盈利提升有幫助的項目,國壽都會積極考慮。

 央行去年數次減息,內地銀行的息差空間越來越小,楊超坦言國壽也注意到了這點,不過其中利弊參半,對於公司的分紅保險業務,息差縮小反而更吸引投資者;但對於公司的保險金存款收入卻有影響。楊超表示,短期而言,息差收窄對國壽有影響,但長遠來說仍是利大於弊。

冀保險法細則快出台

 2月底新修訂的《保險法》放寬了保險公司資金的投放範圍,其中包括保險資金能投資不動產,楊超對新政策表示歡迎,他指出,目前保險公司有大量的現金聚集,卻沒有最好的運用渠道,希望相關法律細則盡快出台,讓公司有很多的途徑靈活運用大量資金,「千里之行始於足下」,獲得更好更平穩的投資收益回報股東。

 楊超還表示,為落實今年內地政府擴內需、保增長、協助三農的方針政策,公司會大力發展三農項目,包括增加小額保險、拓展農村網點數目、進一步發展健康保險,還會重點發展農民保單抵押進行貸款項目。他希望,2012年的農村保險營銷員數目由目前的80萬增至100萬人,在5萬人口以上的鄉鎮,國壽的網點覆蓋率達到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