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 國作為世界第四大經濟體系,第二季GDP增長達11.9%,係12年內最高。出口、投資繼續帶動中國經濟高速成長,代價係高通脹,主因係中國人均收入仍處 低收入期,開支方面食物佔好大比重(因為佔CPI比重大)。食物價格平均上升15.4%7月份,CPI升幅自然大,形成工資上升壓力。何況滬深指數今 年上升130%,單單財富效應,便足以令CPI加快上升。
中國7月份CPI升5.6%,創10年新高,其中食品價格上升 15.4%,非食品價格上升0.9%,消費品上升6.9%,服務價格上升1.6%。食品類中,糧食漲6%、油脂升30.1%、肉禽及其製品升45.2%、 鮮蛋升30.6%、水產升5.4%、菜價升18.7%、鮮果降12.2%、調味品升4.5%。
中國m2較去年同期升18.48%,創去年6月以來新高;貸款亦升16.63%,證明通貨膨脹(流通貨幣增加)必推動物價(CPI)上升。貨幣供應高速增加下,樓價點樣下跌?股市點樣大跌?CPI點樣減慢上升?中國L大幅增長理由有三:一、外貿盈餘產生資金流入;二、國際熱錢期望人民幣升值而流入;三、利率低於CPI增長率,市民唔甘心將蚊年放銀行收息(被通脹蠶食),於是到處搵炒。內地人開始認為:「就算跑唔贏劉翔,都一定要跑贏CPI!」 過去五年,內地存款戶既錯過物業升值兩倍(買樓一般只畀樓價30%,相對本金升幅好大),亦錯過內地地產股升值6倍機遇。記 得1969年我老曹只有5000元身家,便開始學人買股票,親戚朋友皆指摘我老曹做「投機生意」。1970年買第一個住宅樓花,樓面555呎,售價6.8 萬元,首期先畀一成,打完樁再畀一成,起到三樓又畀一成,入伙付清(當年銀行唔做樓花生意)。而我老曹已有1萬元身家,其中6800元用作畀樓花一成,親 戚朋友又話我「膽生毛,唔識死,60年代唔知幾多樓花變成爛尾樓……」。當1973年我老曹賺得50萬元(未計一間555呎住宅1973年入伙時,市價已 升到15萬元),佢地個個話我老曹叻仔,叫我教佢地炒股票……。
英鎊價進入尋頂期
回望香港過去40年,懂得投資 (今時今日叫理財)與只存錢入銀行只曉收息者,分別有幾大?上述情況正內地重演。今天香港經濟早已進入成熟期(1997年已係高峰期),投資環境在轉壞 中,1997年投資主力應移到歐美。踏入2000年,投資對象更應該以內地企業股為主。來自香港投資經驗,唔少可套用內地投資上。
隱憂:
依家美股市值20萬億美元,七倍於中國市場總市值,上市公司6000多家。英國、加拿大、日本平均3000家以上,A股上市公司僅1400多家,實力與發達國家相比差距好明顯。
從融資結構睇,雖然近兩年中國企業直接融資比重有所上升,但距離一個成熟資本市場要求相差甚遠。A股總市值21.1491萬億元,首次超過去年中國 GDP 21.0871萬億元。中國GDP高速增長,企業盈利快速提升,流動性過剩,股權分置改革成功及大盤股上市等多種因素,都起推動作用。中國經濟證券化率 1991年只有0.505%,到今天已超過100%(美國1996年才首次突破100%,到109.3%;南韓去年才達到108.6%)。證券化率愈 高,代表證券市場該國GDP所佔地位愈重要。另一方面,中國直接融資 2005年不超過500億元,佔融資總額1.5%(美國直接融資佔融資總額比重達88%),即中國證券市場仍非工商融資最重要來源。到底中國股市總值超 過GDP,代表乜?令人擔心未來中國股市升降對中國GDP影響力大幅提升,即索羅斯所講:金融市場反過來影響經濟基本因素,再非只係經濟晴雨計咁簡單。 隨愈來愈多企業上市,中國股市能否繼續高速上升將面臨考驗。
經過股權分置改革後,中國資本市場迅速擴大,但秩序係咪 規範化?中國企業係迅速「做大」,但未必「做強」?大而不強企業可能更累事。國資委公布中央企業去年經營業績考檢結果,評為A級只有34戶,佔考核企業 22.67%,分別係中國石化(386)、中移動、中國石油(857)、華潤集團、南方電網、國家電網、中國鋁業(2600)、中國遠洋(1919)、鞍 鋼(347)、中海油、華能集團(902)、中國航空(753)、中國電信(728)等;B級共77戶,佔被考核企業51.33%;C級35戶,佔 23.33%;D級4戶,佔2.67%。國資委公布2010年中央企業數目將減少至80家到100家,主要係石油化工、電信、電力、煤炭、冶金、船舶製 造、航運、建築八個行業。其他管理質素未達A級國企,未來命運如何?
到8月6日滬深股市賬戶共1.11億戶,其中A股賬戶9441.37萬,較年初多2000幾萬戶,散戶數目增幅何其快速。內地投資者唔成熟,亦係中國股市另一隱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