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8月27日星期一

林行止0827

風暴擴散大市反升其理安在

   不少論者認為現在股市已沒有牛熊之分,因此,與其說目前大市是牛熊死生決鬥,毋寧說是好淡之爭;這種本屬正常的市況─若無「好友」買貨、「淡友」沽貨,股市何來成交─所以值得一評,在於影響投資者情緒的數字,俱有根有據,這即是說,如今有二組數據,樂觀和不怎樣樂觀(似乎不能以悲觀代之)的都頗足令人入信,而對於上周股市走勢,看好的一方略佔上風,這從美國次按風暴引致的「信用困局」已向外擴散(眼前的例子是去周五中國銀行公布持有近百億美元的「次按」票據),但世界主要股市止跌回揚可見。  今天先說「好消息」。

  第一、在過去四年世界平均通脹率處於二十世紀三十年代以來最低水平百分之二點三的背景下,世界GDP平均年增幅達百分之四,已持續十六個季度,那是自從二十世紀七十年代以來最長的增長期(雖然已是眾所周知,但不妨再寫一句,這主要是中國經濟崛興有以致之);國際貨幣基金(IMF)本月中把其二○○七及○八年的世界GDP增長預測,從較早前公布的百分之四點九提升至百分之五點二。這些數據若在稍後不致因為「信用困局」的連鎖反應而向下修訂,意味世界總體經濟一年勝一年。

  第二、當今論者均把注意力集中在美國經濟表現,其經濟數據的強弱,不但牽動華爾街的升沉,而且左右世界股市去從;可是,美國的「經濟國力」已大不如前,在過去五年,其對世界GDP增長的「貢獻」只有百分之十三(百分之十三的世界經濟增長來自美國經濟),包括中國、日本和印度等經濟大國的亞洲經濟佔百分之五十五,換句話說,亞洲經濟對世界經濟的影響,不容忽視。更重要的是,新興市場國家家庭的負債水平遠較先進國家如歐美「安全」,萬一美國的次按風暴釀成「信貸危機」,新興市場所受的衝擊應屬「可以承受的輕」。

  第三、和股市息息相關的「流動性」(這是Liquidity的通行譯法,外行人會莫名其妙;陸谷孫的《英漢大辭典》譯「資產貨幣互換力」及「資產折理力」,較易明白;而筆者認為台灣國立編譯館一九七七年編訂的《經濟學名詞》〔正中書局印行〕譯「變現性」更可取)新世紀以來急速增長,這意味企業和個人(包括三無的「忍者」)可輕易獲得融資。二○○五年國際融資淨額(包括銀行貸款、債券及貨幣市場工具等)高達二萬八千二百億(美元.下同),○六年躍增至三萬六千億,增幅達百分之五十六;而國際名義流動性與世界名義生產毛額(GWP)之比,從一九九六年的百分之五十五點四增至○六年的百分之九十五,在在顯示「資金充裕信貸寬鬆」,這種情況當然帶來熾熱的投機浪潮,因此,世界各央行若採取行動如釜底抽薪收緊信貸,對抑壓投機之風有利,對市場雖無可避免有即時負面衝擊,唯有利長線投資,彰彰明甚。

  第四、迄今為止,世界傳媒在報道經濟消息時,都聚焦在美國上,那主要是因為美元為各國央行儲存比例最高的通貨及其經濟盛衰對出口國有重大影響之故,因為如此,美國家庭的負儲蓄遂成為人人關注的負面新聞;然而,從全球的儲蓄率看,二十一世紀以來則有重大進益,一九九九年年底,全球的淨儲蓄額為九萬三千多億,去年底增至十一萬億,為世界GDP的百分之二十五點四,這是一項空前的高紀錄,說明平均而言,先富起來的世人已愈來愈多。值得注意的是,美國人雖然養成了先使未來錢的習慣(「今天有酒今天醉」甚至透支「買醉」,即不做經濟學家所說的「遞延消費」,在通脹長期蠶食貨幣購買力的前提下,不能說是壞習慣),但隨近年經濟持續增長及股票與物業有價,民間累積的財富愈來愈多,據聯儲局公布今年第一季數據,家庭的資產值高達六十九萬六千億,扣除總負債十三萬四千億,等於家庭資產淨額約為四十二萬億;非常明顯,平均而言,美國家庭的負債是偏低而非偏高。而至今年第一季,美國家庭一共持有值近二十一萬億的物業,不及淨資產(四十二萬億)之半,換句話說,引起次按風暴的物業價格下降,對大局有影響但絕對「不足致命」。有關美國樓價的負面新聞天天見報,但大家要留意的是聯邦物業投資監察局(Office of Federal Housing Enterprise Oversight, OFHEO)編彙的樓價指數(包括五十州及三百七十九個「大都會統計地區」(〔Metropolitan Statistical Area〕),顯示今年第一季比去年同期升百分之四點三;全美物業經紀協會(NAR)去周公布的數據指七月全美物業中價數為二十三萬,比七月升百分之零點三(十一個月來首次回升)。美國物業市場最惡劣的情況也許已成過去。

  當然,數十萬戶美國家庭(大多數屬「忍者」貸款家庭)是樓價回順的受害者,他們已為、將為不自量力置業而付出沉重經濟代價,而這種負面訊息對股市、樓市和債權金融機構有消極性影響,這令大市急挫;可是由於有數據為後盾,「實力派」依然看好後市,這是去周美國股市指數都有或多或少上升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