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4月30日星期五

建行AH籌750億 內銀料有秩序集資


面對銀監會提高資本充足率要求,加上內銀經歷去年創紀錄的貸款後,資本充足率急速下滑,迫使今年相繼在市場上集資,以資產計內地第二大銀行建設銀行(939)昨天終於公布其集資方案,供股集資不超過七百五十億元(人民幣.下同),撇除招商銀行(3968)已完成集資,四大銀行於年內透過AH市場將集資逾二千八百億元。分析員相信,內銀籌資時間將有秩序地進行,避免對市場造成太大影響。

10股供0.7股 首季多賺三成三建行宣布,透過AH同步方式供股,擬以每十股供不超過零點七股,集資不超過七百五十億元,用於補充該行資本金,集資規模為市場預期之內。按此基準下,建行將配發不超過一百六十三億五千八百萬股供股股份,A股配發不超過六億三千萬股,H股配發不超過一百五十七億二千八百萬股。

建行是已上市的四家國有銀行中最後公布再融資方案的銀行,年內四大行在中港兩地市場將合共集資逾二千八百億元。

群益證券(香港)研究部董事曾永堅表示,近數月內銀股相繼公布集資計劃,是因應內地監管機構要求提高資本充足率和應對未來業務增長,市場估計四大銀行未來資本缺口約四千億至五千億元。市場能否承受此集資規模,則要視乎其籌資時間和當時市場資金情況,但相信內地有關部門將透過有秩序方式進行籌資,以避免對市場帶來影響。

工行(1398)行長楊凱生早前預期,四大上市銀行今後五年內資本缺口共計約四千八百億元。人行日前發表報告表示,主要的銀行類金融機構的資本充足率已接近監管部門規定的最低要求,為增強其應對風險的能力,有需要補充資本金。為減少對市場的影響,相關市場主體會在監管部門指導下進行融資。

建行同時公布首季業績,受惠於資產減值損失減少四成半,加上淨手續費及佣金收入增長強勁,建行首季錄得純利三百五十一億六千四百萬元,增長百分之三十三點九三,接近市場預期上限。按年比淨利差和淨利息收益率分別收窄零點一六和零點一九個百分點,達二厘三和二厘三九。客戶貸款較上年年末增長百分之五,在嚴控政府融資平台客戶新增貸款下,截至三月底止,政府融資平台貸款餘額較上年年末減少二十八億元。

提名任志剛任獨立非執董

另外,建行宣布提名中國金融學會執行副會長、金管局前總裁任志剛為獨立非執董,任期為三年,有關議案將提交股東大會審議,以及須經銀監會批准,若獲批,是任志剛首次出任上市公司的獨立非執董■

工行交行首季多賺18%及31% 民行飆七成一


工商銀行(1398)、交通銀行(3328)和民生銀行(1988)公布今年首季業績,受惠於淨利息收入和淨手續費及佣金收入增長,工行和交行首季盈利分別增長一成八和三成一,業績符合市場預期。民生銀行表現遠勝市場預期,盈利飆近七成一。

全球市值最大的銀行工行,今年首季錄得純利四百一十五億四千七百萬元(人民幣.下同),按年增長百分之十八點一九,業績符合預期。盈利增長主要受惠於生息資產增長帶動下,淨利息收入增長一成八,至六百八十四億元;在資產管理、投資銀行和銀行卡業務量增長下,淨手續費及佣金收入增長近三成半,至近一百八十三億元。

工行首季客戶貸款和墊款總額近六萬零六百二十八億元,較上年年末增長百分之五點八三,公司貸款佔七成,個人貸款佔二成二。存款則增長百分之五點七四,至十萬三千三百二十六億元。工行資產質量持續向好,首季繼續實現「雙降」,不良貸款餘額減少近六十九億元,至八百一十六億元;不良貸款率降至百分之一點三五。

交行受惠淨息差改善,在淨利息收入增長三成帶動下,首季純利一百零四億五千一百萬元,按年增長百分之三十點八二,業績符合預期。因為貸款結構優化,定價管理水平進一步提高,淨利差和淨利息收益率延續上年走勢繼續回升,分別為二厘三四和二厘四一,較上年同期分別上升十九個和十五個基點。

交行表示,首季貸款規模實現均衡平穩增長,截至三月底貸款餘額為二萬億元,較年初增長百分之八點七四。首季加大對個人客戶和小企業的貸款,個人貸款餘額佔比較年初提高零點二七個百分點,至約百分之十七。首季淨手續費及佣金收入增長近四成四,至近三十五億元,佔收入比重提升一點○四個百分點,至百分之十四點四六。

民行的盈利保持較快增長,增幅高於同業,今年首季純利四十二億六千九百萬元,按年增長百分之七十點八三,遠勝市場預期。首季淨利息收入增長近四成八,至一百億九千三百萬元。資產質量持續向好,不良貸款率較年初下降零點○四個百分點,至百分之零點八。撥備覆蓋率提升至百分之二百一十九,遠高於銀監會要求的百分之一百五十■

國壽增長可延續 內地首季保費升四成

 ˙國企指數昨日跌106點或0.9%,收11881點。

 ˙中國人壽(02628)今年首季盈利增長67%至102億元人民幣,是歷來最高的首季盈利。

 ˙內地壽險保費首季急升近四成至3,292億元人民幣,有助龍頭國壽今年盈利續增長。

  內地股市「六連跌」,累及國企指數昨日再跌106點或0.9%,收11881點,成交額175億元,惟國指連跌三日後,逆市上升主板H股比重增加至22%。紅籌指數昨日跌35點或0.9%,收3938點,成交額增加至58億元,主要受電訊股所拖累。

國指失守250天綫

  技術因素方面,國指昨日輕微跌穿俗稱牛熊分界綫的250天綫(現處於11888點),是今年2月上旬以來,第二次跌穿這綫。惟2月跌穿250天綫後,第二日已立即回升,並開始過去兩個月的升勢,故國指短期如能守250天綫,可望擺脫弱勢。只是大市如繼續下跌,國指10天綫(現處於12253點)短期會跌穿50天綫(現處於12151點),將會令國指處於不利狀況,屆時或要下試2月低位10919點。

  當然,A股如能止跌回升,確實有助國指反彈,只是今年季度業績披露差不多完成,好消息已公布,升市動力難免會較弱。

  至於金融股首季表現不一,工商銀行(01398)首季盈利只升18%至415億元人民幣(下同),表現明顯不及其他內銀股,如交通銀行(03328)首季盈利升31%至105億元,招商銀行(03968)和中國銀行(03988)盈利也有四成增長;而國壽表現更佳,首季盈利急升67%至102億元,收入升18%至1,287億元,每股盈利0.36元,每股NAV7.69元,以昨日收市價35.5港元計算,市帳率4.06倍。

  國壽今年首季盈利,是公司發布季度業績以來最好的首季業績,主要受惠投資收益急升57%至184億元所帶動。至於集團開始採用新會計制度,在舊會計制度下,滬深300指數去年第三季跌5.1%,國壽去年第三季淨資產較第二季跌約2.5%,但今年首季滬深300指數跌6.4%,國壽淨資產反而約升3%,似乎顯示新會計制度更反映當期的經營業績。

  內地保險業保費收入經過去年上半年放緩後,去年第四季升幅開始加快,今年首季保費收入升38.6%至4,541億元,當中壽險保費同期增長39.5%至3,292億元,只是國壽首季保費收入按財政部新規定下只有1,103億元,略高於去年同期按舊計算方式的1,040億元,而市場比重約33%,似乎有待改善。

國壽30元以下可吸

  不過,筆者維持國壽今年盈利可續增長勢頭。彭博綜合證券商預測數字,料國壽今明兩年每股盈利可達1.29元和1.53元。

  國壽季度業績並沒有披露內含價值,但去年每股內含價值約10.09元,較08年升19%,筆者保守地以一成增長作為預測,今年內含價值可超過11元,以昨日收市價計算,股價內含價值預測比率只有2.8倍;若然股價再調整及跌穿30港元,則內含價值預測比率更可降至不足2.4倍水平,屆時值得吸納。

2010年4月20日星期二

中國移動首季盈利254億元 同比增長1.1%

  中國移動(00941.HK)20日披露的2010年一季度業績顯示,公司一季度營業收入上升7.7%至 1,090.87億元;EBITDA為551.54億元,同比增長3.3%;淨利潤為254.77億元,同比微增1.1%。

  截至3月底,中國移動增值業務使用客戶為5.084億戶,同比增長9.7%;彩信使用客戶1.55億戶,增長5.4%;無線音樂使用客戶4.33億戶,按年增 6.7%;一季度短信業務使用量1,783億條。

  值得關注的是,中國移動面臨每月每戶收入(ARPU)大幅下跌的壓力。數據顯示,中國移動ARPU為70元,與去年同期的80元相比,跌幅為12.5%。

  在用戶上面,中國移動依然保持著穩定增長態勢。中國移動3月淨增用戶597.1萬,較2月份淨增551萬增加48萬戶,3月底用戶總數達5.39億戶。中移動3月使用3G網絡服務的 G3用戶數為769萬戶,2份為428.8萬戶,按月上升340.2萬戶。

2010年4月14日星期三

招行淨利下滑13.48% 淨息差或加速反轉

比原定日期推遲了二十余天後,招商銀行(600036.SH,3968.HK)2009年的成績單終於在13日晚間呈現在投資者面前。

一如市場預期,招行去年淨利潤出現負增長,在已公佈年報的11家上市銀行中排名末位。去年招行實現淨利182.35億元,相比上年210.77億元減少28.42億元,同比增長-13.48%。利潤下滑的主要原因在於2009年淨息差的收窄幅度在上市銀行中最大。

“去年一季度招行的策略過於保守,貸款增速低於同行。隨後其開始發力,尤其個貸增長很快,至年底增速居股份行第一。不過,個貸打7折吞噬了相當部分的利潤。”南方一家股份行管理人士評價說。

然而,投資者和多位券商分析師都看好今年招行的複蘇前景,其零售業務占比偏大的資產結構在升息周期恰好有利於淨息差加速反轉。

3月29日,招行A+H股配股融資順利完成,募集資金217億元。興業證券分析師胡遠川測算,此番融資提升招行核心資本充足率接近2個百分點,核心資本充足率達8.5%左右,可滿足未來2-3 年業務成長的資本需求。

4月13日,招行A股走勢平穩,收盤報16.14元,上漲0.26%。

淨息差降幅偏大

“我們去年年初定的目標較為穩健,現在看來業績比預期的要好,只是息差收窄影響很大。”招行一內部人士告訴記者。

招行年報顯示, 2009年招行實現淨利息收入403.64億元,相比上年468.85億元減少65.21億元,降幅13.91%。非利息淨收入實現110.82億元,比去年增加26.59億元,增幅31.57%。招行表示,收入和利潤下滑的主要原因是,受央行連續降息影響,淨息差下降較快。

“2009年資本市場帶來的影響也很大。”前述招行人士說。在招行的資產結構中,債券投資占據相當的比重,而去年實現的債券收益較少。2008年,招行的淨資產收益率高達28.58%,居全球銀行業前列,基數較大也是引起2009年招行收益率和利潤同比下降的原因之一。

截至去年底,招行貸款與墊款餘額11858.22億元,較年初8743.62億元增加3114.60億元,增長35.62%,在已公佈年報的非國有上市銀行當中位居首位。

迫于日益增大的市場壓力,招行在去年上半年的信貸投放呈現逐步上升的趨勢。一、二季度新增信貸分別是784億元、1995億元,第三季度收縮為176億元,第四季度更減至160.57億元。

從全年看,招行信貸規模依然較大。其中,個貸增長尤為凶猛。銀行同業數據顯示,招行去年個貸新增量達到1380億元,在股份制銀行中排名第一,亦超過交行,其中新增房貸超過1000億元。

招行人士表示,一季度時該行不看好地方融資平台,放貸量較少,二季度調整了策略,審慎介入融資平台貸款,企業的需求增長也帶來當季信貸較快增長。下半年開始,監管層控制信貸增速,提升資本充足率要求,招行做了一些貸款經營和貸款轉讓,總量增速放緩。

同時,票據融資占比較大又進一步拉低了利潤。國海證券分析師桑俊分析,出于一貫的謹慎經營風格,招行的公司貸款和零售貸款投放審慎,而為了搶佔市場份額,招行只能加大票據業務。

桑俊表示,在上述因素作用下,去年上半年,招行淨息差表現大大落後于同業。09年上半年上市銀行平均淨息差為2.27%,與08年上半年相比收窄85個基點,與08年全年相比收窄28個基點。其中招行淨息差同比收窄142個基點,成為淨息差收窄幅度最大的上市銀行。

前述招行人士表示,淨息差已從6月起開始進入回升通道,今年盈利能夠好轉。

國信證券分析師邱志承認為, 2010 年上半年招行將能夠維持淨息差擴大的趨勢,因為無論是貸款還是債券,其收益率的上升趨勢較為確定;同時,儲蓄搬家趨勢延續,公司的活期存款增長較快,這方面的競爭優勢仍較明顯。

桑俊強調,招行的同業業務領先優勢有利於提升淨息差的貢獻度。“從今年1季度的信貸數據看,中長期貸款比重較大,而此類貸款的溢價是較低的。而貨幣市場和債券市場的利率上行趨勢有利於招行同業資產和債券盈利。”2010年信貸增速20%資產減值準備是影響招行利潤的又一重要因素。截至2009年末,公司貸款減值準備為人民幣237.07億元,比年初增加22.65億元。

去年底,招行不良貸款一升一降,不良貸款餘額97.32 億元,比年初增加0.55 億元;不良貸款率0.82%,比年初下降0.29 個百分點;不良貸款撥備覆蓋率246.66%,比年初提高23.37 個百分點;資本充足率10.45%。

在撥備充足和淨息差回升情勢下,2010年招行有望摘下淨利潤負增長的“帽子”。

根據部分券商今年年初對招行的調研,招行今年的信貸增速預計在20%左右。今年1月份,其貸款增速較為平穩,沒有出現大躍進式發展。房地產貸款集中由總行審批。票據自2009年4月開始下降,每月大約減少100-200億。2010年1月,票據融資依然負增長,占比持續下降。

招行人士表示,由於信貸規模受限,該行將著力發展低資本消耗業務,比如零售、中小企業信貸和中間業務。中小企業業務對招行利潤貢獻日增,截至2009 年末,中小企業貸款餘額為3,083.70 億元,比年初增加878.33 億元,占境內企業貸款的47.68%,比年初提高4.58%。今年,招行將再建9個小企業信貸中心。

2009年的淨息差降幅過大的切膚之痛,讓招行改變了策略,今年將適當調整資產負債結構。券商調研報告顯示,招行未來將考慮把資產負債結構從利率敏感型向平衡型回歸。但總體而言,由於存量存貸款的調節空間有限,調整的過程將較為緩慢,久期調整在投資/融資業務上會更多。

2010年4月13日星期二

Paypal聯手銀聯,中移動入股浦發

Paypal聯手銀聯,中移動入股浦發,第三方支付風起雲涌 阿里巴巴直面巨鱷50億注資支付寶

相比給支付寶的50億人民幣投資金額來說,更讓業界關注的是,阿里巴巴此舉表現出來的“咬定青山不放鬆”姿態。

今年3月10日,中移動(0941,HK)以398億元人民幣巨資認購浦東發展銀行20% 股權,成為浦發銀行第二大股東,明確表態是為了移動支付;3月18日,中國銀聯聯手海外巨頭paypal進軍跨境支付市場,大型國企的加入讓電子支付市場驟然升溫,同時也引發業界對未來第三方格局競爭的猜想。

4月12日,阿里巴巴集團旗下支付平台支付寶(中國)網絡技術有限公司正式對外宣佈,阿里巴巴集團將在未來5年內,繼續向支付寶投資50億元,為中國電子商務打造更完善的支付服務和誠信環境。

這也意味著,在網上支付、手機支付等多個領域,支付寶都將直面與中國銀聯、中移動等國資巨鱷的競爭。

第三方支付年交易規模:近6000億支付寶方面表示,阿里巴巴的50億元資金將幫助支付寶進一步提升並優化整個系統,不斷提升用戶體驗。為實現這一目標,支付寶將進行大規模的招聘,包括大量的技術和客戶服務人員,並將在移動支付等新興領域進行全面布局,以滿足用戶在新的環境下多方面的潛在需求。

資料顯示,截至2010年3月14日,支付寶註冊用戶數突破3億,日交易額在2009 年12月成功突破12億元。除了淘寶,支付寶為包括傳統B2C購物、網絡遊戲、機票商旅乃至物流、保險等衆多領域的超過46萬商家提供廣泛的支付服務,水電煤繳費 、信用卡還款、慈善捐贈等多項服務。

這似乎也顯示,經過十年的發展,中國第三方支付市場正面臨井噴的局面,易觀國際2009年12月發佈的《中國第三方支付市場藍皮書》顯示,年度交易規模已經接近6000億,成為中國金融支付體系中重要的組成部分。按照這種趨勢,兩年內其交易規模有望突破萬億。

今年3月10日,中移動(0941,HK)以398億元巨資認購浦東發展銀行20%股權,成為浦發銀行第二大股東,更成為支付領域的標誌性事件,因為中移動董事長王建宙已經明確表態,“我們只是希望在移動支付方面更進一步。手機支付的利潤越來越大,但是很多利潤都產生在金融機構,這個我們享受不到”,而中移動入股浦發主要是為了分享這部分利潤。

央行:並非無條件支持國企而對於國企巨頭的大動作,也有業內人士表示擔憂民營企業會在競爭中處於政策的不利位置。不過對於中移動等國資巨鱷的加入,央行也並未顯示出很多人通常以為的“絕對支持”。央行支付結算司司長歐陽衛民在接受媒體採訪時就表示,電信注資銀行是對雙方都有利的好事,而無論是電信業,還是銀行業,在中國都帶有行業壟斷的色彩,其行業分工如同“井水”與“河水”一樣分明。跨行業經營必須得到主管部門的行政許可和規範管理。同時歐陽衛民還提醒業界,電信企業注資銀行,始終與銀行是一種投資入股的關係。這並不意味著電信企業因此就具有直接從事某種金融業務的身份或者便利。

2009年,央行宣佈對國內第三方支付企業進行登記備案———而這也被認為是第三方電子支付牌照即將發放的重要前奏。不過對此,央行支付結算司司長歐陽衛民就表示,暫無確定的時間表:“央行對第三方支付實行登記備案,並不是限制非金融機構開展清算支付業務。什麼樣的申請者能獲得許可,不是看其是否有金融業的背景,而是看其是否具備必要的資質。”據瞭解,目前支付寶等主要第三方支付企業都已經完成了相關備案工作。

支付寶全球化應對Paypal挑戰在中移動注資的同時,中國銀聯也宣佈與美國電子商務網站eBay旗下支付系統PayPal聯手,從今年第三季度開始,中國銀聯在國內的持卡人將能把自己的銀行卡與PayPal掛鈎,並在海外網站進行購物結算。

這一舉措引起的政策爭議在業界尚未平息,不過這已經顯示了PayPal入華野心,《華爾街日報》等海外媒體也傳出了paypal有意進軍國內市場的消息。據瞭解,在新興的網上支付領域,PayPal已經在美國、歐洲等全球衆多市場都占據近乎壟斷 的地位。

而相對PayPal的攻勢,阿里巴巴對支付寶的50億金額支持也顯示了其“全球化”的全面競爭意圖,“否則僅僅瞄準國內顯然不需要這麼大筆的投入。”———對此,有業內人士對記者如是說。

此前,馬雲也曾經在多個場合提到“支付寶必須全球化,而且一定要全球化。

”———而在宣佈注資之後,也有專家表示,支付寶通過收購的方式來進軍海外市場。

據瞭解,支付寶自2007年以來已經聯手中國銀行推出了海外購物的支付服務,目前已經與歐美、日本、澳大利亞、港台等全球多個地區的300多家B2C網站達成合作,為國內消費者海外購物提供支付支持。

今年增大債券投資

  新快報訊(記者 張瀟)憑著2759億元的保費收入,外加609億元的總投資收益,中國人壽繼續穩坐中國壽險業的一哥地位。上周,中國人壽董事長楊超攜衆高管在北京舉行2009年業績說明會。截至2009年末,中國人壽的投資資產已達到1.1萬億元,龐大資產的投向不僅關係著其本身業績表現,也成為影響市場的主力。


  A股投資將更靈活

  數據顯示,截至2009年年末,其1.1萬億元投資資產中的債權型投資占比為49.7%,權益類投資占比15.3%,定期存款占比為12.4%。中國人壽副總裁劉家德則分析認為,在目前通脹預期加劇的情況下,必將會步入加息周期通道。當前短債收益率已呈現上升趨勢,長債收益率也如此,因此2010年將逐步加大高等級信用債的配置力度。而對於A股市場,他強調“將面臨市場風險大、市場波動性強的特徵”,中國人壽會以估值為基礎,關注市場上稍縱即逝的機會,加強操作的主動性和靈活性。不過他也坦言,今年中國人壽的總投資收益率將難以達到去年5.78%的高位。

  

  期待與農行進一步合作

  雖然在銀行投資上仍遜色于競爭對手中國平安,但中國人壽並不掩飾對涉足銀行領域的興趣。“農業銀行和國家開發銀行都還沒有上市,但都已經股改了,我們有很多的接觸。”楊超強調,尤其是中國農業銀行,它的網點和中國人壽類似,“雙方已經簽了戰略合作協議,代理業務的合作也發展得非常順利。至於上市,雖然雙方都有意向,但什麼時候成行要取決于上市的進度和有關政策的落實,我們期待能夠有進一步的合作。”此外,中國人壽與工商銀行、建設銀行、交通銀行和民生銀行等也都關係密切,充當著戰略投資者的角色。

  

  投資地產並不違規

  盡管險資投資不動產細則仍然難產,但中國人壽已經通過股權投資獲得遠洋地產的控股權。楊超坦言,中國人壽是國內最大的機構投資者之一,要根據公司戰略定位(進行投資),特別是要根據壽險特點進行匹配。去年新《保險法》的實施已經為非上市公司的股權投資在法律上開了綠燈,只是有些實施細則還沒有出台。“我們確實股權投資了一些不動產,例如去年年底介入了遠洋地產,這是戰略投資。”他同時強調,中國人壽始終堅持投資要為主業服務,靠投資回報進一步支持主業發展。

潘石屹50億押寶上海 是"被逼"出京OR"雪恥"

資本,能夠使人趨之若鶩,也能讓人被迫離場。在充滿驚險和暗牌的中國地產界,思者如馮侖,善者如王石,狂者如任志強,而精明之人非老潘莫屬。

  十分有趣的是,正當華遠地產總裁任志強在北京土地拍賣市場上被央企“邊緣化”之時,SOHO中國董事長潘石屹要“出京”的消息不脛而走,外界紛紛揣測其動機究竟是出於戰略需要還是被逼無奈?面對不甚熟悉的上海灘,精明之人潘石屹來到精明之地,又會有何種前途命運呢?

  “梅隴鎮廣場怎麼走,我不認路,誰帶帶我?”3月25日,在SOHO東海廣場租戶簽約儀式之後的一個小型聚會上,潘石屹拿這句話詢問在場的記者朋友們。即便行走在上海最繁華的商業街南京西路,陌生之感對於潘石屹來說也會油然而生。

  不過,對於地產商來說,“認地兒顯然比認路更為重要”。今年3月,潘石屹已經開始謀劃在上海攻城掠地的新佈局——他看上了位於虹橋國際交通樞紐附近一幅體量頗大的地皮,該塊土地位於長寧區轄區內。

  投入一半以上土地購買資金,或當上海“地王”

  在目前房地產形勢不甚明朗的情況下,潘石屹的上海之旅會不會是一次劍走偏鋒呢?對於3月末的這次上海之行緣起,潘石屹向《中國經濟週刊》坦言:“除了參加SOHO中國東海廣場租戶簽約儀式之外,這次來上海主要是談新項目的。”

  潘石屹說他此行除了見了東海廣場所在的靜安區領導之外,還與長寧區區長李耀新進行了會面,談話內容主要涉及將在該區購買一幅較大面積的土地,並根據規劃進行綜合性的商業開發。

  一位熟悉SOHO中國地產業的人士這樣告訴記者:“老潘殺回上海又偏偏再次選中了長寧虹橋地區,明明就有'雪恥’的意思。”

  早在2007年,潘石屹就曾相中上海長寧區虹橋的一塊土地,但那塊地最終落入了澳門“賭王”何鴻燊旗下。潘石屹由此撂下一句“三年內不進上海”的狠話。而如今,三年約定將過,潘石屹故地重遊,自然感慨。

  在3月25日的媒體見面會上,針對為何看中長寧虹橋的問題,潘石屹給出的答案很簡單,虹橋交通樞紐集聚了最先進的交通工具,從全球來看都很難找到這樣一個點,這樣的區位優勢會使之迅速崛起。

  “很多問題和數字不能說得太細,”面對記者的層層逼問,潘石屹選擇了左躲右閃,顧左右而言他,或許是擔心競爭對手知道了他的底牌。

  在採訪中,潘石屹明確表示,今年他將動用公司土地購買資金的一半以上投資到上海,金額達50億元以上。他還透露,目前,SOHO中國的賬面現金為120億元,銀行授信貸款額為180多億元,兩者相加使其在今年可調配金額能夠達到300億元以上。

  為了購買這塊位於長寧區虹橋的土地,潘石屹也坦言並不排除SOHO中國將會在上海拿“地王”的可能性,這也透露出其出戰必勝的願望。

  破例進軍商業住宅市場

  SOHO中國在北京發展十年幾乎不涉及住宅市場,而把主要精力放在了寫字樓和商業地產。但潘石屹或許將會在上海灘“破一回例”。

  “'參數化城市’是長寧這一綜合項目的設計理念。”潘石屹向《中國經濟週刊》回憶說,“我在和長寧區領導談的時候,他們的態度很積極,雙方達成一個共識,應該強調融合性,建設一個多功能的綜合體,集中了住宅、辦公、娛樂等各類項目,滿足人們基本的日常生活。”

  據《中國經濟週刊》了解,長寧區政府與SOHO中國雙方就政府服務、稅收優惠、人才配套等問題進行了磋商。SOHO中國已經多次向長寧區提交了具體的規劃方案,某世界著名地產設計規劃公司也已經參與其中。目前的方案已經較為深入,如果潘石屹拍得該塊土地,整體項目有望在2015年之前竣工,屆時,長三角企業將會有較多在上海建立總部或辦事處的需求。

  在潘石屹看來,相比北京的房地產行業,上海更為市場化、專業化。然而,過去十多年的發展,使得上海寫字樓市場過於注重高端市場,看中國際化,缺乏必要的區域和品牌融合,這也導致上海的寫字樓空置率一直居高不下,使得定位於本地企業和長三角企業的寫字樓總體供給不足。SOHO中國要做的則是填補這一相對缺失的市場。

  “通過收購的方式拿項目(東海廣場)只是特例,”潘石屹坦言,“其實在拿東海廣場前後已經與長寧區領導有過接觸了。”據介紹,目前,SOHO中國在上海已經有百來個員工,其中70%到80%是本地員工,他們正是作為SOHO中國拓展地方業務的人才儲備。

  “我讓土地價格搞亂了”

  事實上,如果說挺進上海灘早有計劃的話,把今年甚至未來幾年的戰略重心放在上海,對潘石屹來說,卻多少是無奈之舉。

  僅僅10個月前,北京四環的土地拍賣價格折算每平米均價1.6萬元,而如今北京五環的土地價格折算每平米均價已高達2.75萬元,這不得不說緣于“地王”們推波助瀾式的舉牌。

  沉浮商海多年的潘石屹也直呼看不懂當前房地產市場,一邊是“地方兇猛”,而另一邊則是“低租金回報率”,這也使得他不得不驚呼“我讓土地價格搞亂了”。

  “房地產已經得了癌症,把其他領域的資源都吸收進來了。經過化療之後,原來的癌細胞更厲害。”潘石屹稱,國資委提出,78家不以房地產為主業的央企將退出房地產業務,但留下來的16家央企力量更強大,如果硬拼自己將一直拿不到地。

  “很多央企,比如中化,他們會跟在SOHO中國後面舉牌,因為他們認為潘石屹都算好了,只要比潘石屹多1000萬壓著他就行。一個項目幾十億多一千萬算什麼。今天中化壓我,明天中糧壓我,後天換其他的,照這樣的格局,我估計一直拿不到地。”潘石屹向記者說出了當下在北京地產界的鬱悶之情。

  不過,潘石屹看淡央企拿地未來的前景,併為拿地央企總結了三大特點:錢多、膽大、沒經驗。在他看來,未來,這些拿“地王”的央企要吃一點苦頭才知道“幡然醒悟”。

2010年4月12日星期一

中移動成浦發第二大股東 王建宙比馬雲走得遠

  中移動鐵了心要拿下馬雲“不敢拿”的支付寶巨額沉澱資金。

  3月10日,中移動確認以398億元人民幣巨資認購浦東發展銀行20%股權,成為浦發銀行第二大股東,但不參與銀行日常運營。這一交易已得到雙方董事會批准,還需雙方召開股東大會表決通過。

  中移動董事長王建宙否認這次收購是中移動涉足金融界搞“產業融合”,他強調“移動電子商務是我們核心業務的延伸,我們只是希望在移動支付方面更進一步”。“手機支付的利潤越來越大,但是很多利潤都產生在金融機構,這個我們享受不到”,王建宙表示,中移動入股浦發主要是為了享受這部分利潤。

  對於中移動與浦發在未來手機支付的前景,市場人士仍存分歧。摩根士丹利指出,在新興市場拓展移動銀行只看到少數成功的例子。該機構認為,中移動若只購入浦發20%股權,不足以幫助其發展移動銀行平台。

  更大的懸念來自于監管層的態度。雖然浦發等各方否認了國資委否決中國移動入股的傳言,但浦發表示,本次非公開發行已經本公司第四屆董事會第八次會議審議通過,尚需股東大會審議批准,並報中國銀監會和中國證監會等監管機構批准。

  欲打破利益困局

  王建宙將收購浦發銀行的目的歸納為“開拓數據和信息業務”,其信心來自于廣東移動此前對移動電子商務的試點。

  業界一直認為移動電子商務有非常廣闊的前景,王建宙也曾作如此表示,“手機是最普及,小額支付最好的方式……中移動有5億用戶,如果20%的人使用,就有1億人成為移動電子商務客戶。”

  《IT時代周刊》獲悉,到2009年底,廣東移動的手機支付已經獲得了7億多元收入,具有一定規模。不過,廣東移動並不願意給出到底擁有多少手機支付用戶的明確說法。

  “難度主要來自與其他行業的合作方面,我們也在統計。”廣東移動有關人士指出,特別是那些已有信息化基礎的行業,很難在短時間內達成市民的統一應用。

  上述人士還向本刊記者透露,廣東移動開展手機支付業務涉及到民生應用、公共事業繳費、家居生活、便民服務等等,比如:手機投注、手機繳納有線電視費、手機繳納水電煤費等,並依托移動商城開展各類商品銷售。“去年9月開始,廣東移動已經開始試點手機錢包和手機一卡通,今年手機支付將著力發展手機一卡通業務。”

  但業界普遍認為,手機支付還是有一條漫長的路要走。“由於各方利益難協調,手機支付中間費用非常高。”一位業內資深人士指出,有些商家可能賣一元錢的東西,自己只能收到0.4元,因此,很多商家能不用手機支付就不用。

  “手機支付作為物聯網的一項重要應用,目前最大的問題並不是技術問題,而在於各部門之間的利益協調,如何分配。”深圳華禹通訊總經理趙志新也證實了手機支付過程中存在利益博弈。而他說這句話的背景是,華禹通訊去年與中國移動和地方一卡通公司進行小額手機支付計劃,但計劃還在準備期就被終止。

  試點項目失敗的原因是,中移動希望手機支付能通過很多城市使用的公交一卡通終端進行拓展,但運營商和讀卡終端提供商一卡通公司在利益分配上很難協調。“現在大家都看好手機支付未來前景,但包括移動運營商、銀聯和各地一卡通公司等各方都想在其中占主導地位。”趙志新認為。

  這些經驗或許讓運營商們想明白了一件事情——移動運營商要想成功運作手機支付業務,就必須獲得金融資質,擁有自己的支付終端網絡。此前,日本NTTDoCoMo收購三井住友卡的股份,目前才擁有1000萬手機支付客戶,眼下中國移動和浦發合作也是為了打破目前手機支付的困局。

12下一頁

  打造移動支付寶

  “我們很早就想入股銀行,與不少銀行有過實質接觸。”中移動人士透露。2008年以前,中移動曾與招商銀行談判入股,因招行盤子太大,雙方未達成協議。此後,中移動又先後與渤海銀行、珠海銀行、瀟湘銀行等地方小銀行開展談判,雖然這三家銀行所在地的地方政府表現出極大熱忱,但終因對方規模太小、輻射範圍有限,沒有全國性經營牌照等原因被王建宙放棄。

  “銀行盤子太大,即使投進去幾百億元也只是九牛一毛,中移動在銀行里話語權不多。可要是銀行盤子過小,網點少,影響力有限,又與中移動做大移動支付的目標不匹配。”中移動一位內部人士分析。

  最終由浦發銀行接住了中移動拋出的繡球。3月10日,中移動在其公告中分析“聯姻”原因稱,浦發銀行“規模適中”,並“在網點覆蓋等方面具備開展合作的條件,是理想的合作對象”。

  3月4日,JP摩根分析師JimmyCheong在其報告中指出,要進入移動支付領域,並不意味著必須要入股銀行,簡單戰略合作再加上收入分成協議,就能夠實現與銀行合作。其言下之意為,破費近400億元現金入股浦發銀行是否值得。

  參與移動支付項目的中移動人士承認,目前中移動已在各地推廣的“刷手機消費”,並不需要與銀行進行深度合作。要實現與銀行賬號之間的資金劃轉,是非常容易的事情,只需與各家銀行達成簡單協議即可。而據本刊記者瞭解,在王建宙所談及的“廣東移動推廣移動支付的經驗”中,也不是採取與某家銀行達成獨家協議的方式。

  業內還有觀點認為,當下簡單的手機消費和資金劃轉並非中移動長遠所圖,中移動真正想要做的是“移動支付寶”。“類似于支付寶這樣的第三方支付平台,是我們最想做的移動支付形式。”上述中移動內部人士表示,“我們希望用戶儘量將資金存入到中移動的‘移動支付寶’賬號中來,然後用這個賬號進行消費,而不是僅僅通過移動的網絡來使用銀行服務。我們不想做一個移動互聯網中的網上銀行平台。”

  “中移動不想僅僅做網絡通道。”王建宙以及其他中移動的高層多年來一直在重複這個觀點,在移動支付領域同樣如此。而要像支付寶一樣進入支付業務的核心,甚至比支付寶走得更遠,中移動必須找到一個銀行業的合作伙伴。

  “如果有一天,我們能發展到1億的移動支付用戶,他們每人在賬戶中存入500元,那這500億元的沉澱資金就能夠通過浦發銀行來處理了。”中移動內部人士說,沒有金融資質的中移動無法做類似的業務。

  東興證券分析師王玉泉在報告中指出,移動支付中,利用副卡保存費用,並用這部分費用進行手機支付的相關業務,有成為“非法金融機構”的嫌疑,而入股浦發後,這個風險將大大降低。

  面對支付寶所產生的巨額利息資金,阿里巴巴董事長馬雲雖異常謹慎,仍不時有涉足金融業務合規與否之爭議。據悉,在支付寶中所存資金,產生利息均不計入支付寶的收益。

  此外,與浦發銀行之間的合作,也能夠幫助中移動解決移動支付領域所必然牽涉到的銀行結算以及轉移支付難題。當移動支付隨著業務發展,從目前主流的小額支付轉向更多大額支付的時候,銀行在其中的作用,將無法被忽視。

  據介紹,隨著與浦發銀行合作的開展,不排除中移動在國內推出手機信用卡業務。屆時,浦發銀行將有望幫助中移動解決授信問題。 

2010年4月11日星期日

SOHO今年斥逾106億買地

SOHO中國(410)董事長潘石屹警告,二月及三月份內地樓價升幅過快,並不正常,預料高樓價無條件長期維續,若樓價持續急升,擔心會出大問題,建議當局實施物業稅抑制房價。認為樓價上升歸根究柢是市場供應不足,加上寬鬆貨幣政策的刺激,令需求飆升。該公司今年會繼續在北京和上海等主要城市買地,投資金額料超過去年一百零六億元(人民幣,下同)的水平。

潘石屹昨出席海南博鰲論壇時向路透社表示,雖然今年的投資會高於去年的一百零六億元,但該公司會非常謹慎地選擇發展項目,並指現時高樓情況未必可持續性。他說:「今年還是要非常小心,我們選擇的地盤一定要能抗風險。」他指出,一些抗風險能力強的項目和土地,均集中在大城市的繁華地段。預期今年內地項目的預售收入約達一百八十億元,與去年售樓收入一百三十六億元比較,大增三成二,該公司目前待售物業總值四百五十億元,預期可保證未來三年業績維持增長。

他指出,無論土地價格或樓價,在過去兩三個月的升幅,是他發展房地產業以來最快,他說:「像二月和三月這種上漲幅度和成交量,個人認為是不正常的,上漲太快,很難持續下去,如果這樣持續下去一定會出大問題。」潘石屹認為樓價急速上漲難以持續,並警告若情況持續,一定會出大問題。他建議有關當局應實施物業稅,除可抑制樓價外,對減少貧富懸殊亦有幫助。

該公司多個位於北京、上海、海南等地的發展項目銷情理想,他有信心今年該公司的利潤可會保持較佳的水平,他指出,SOHO中國的利潤在去年年底已鎖定,故今年無論發生甚麼事,有關的盈利已經鎖定了。SOHO中國早前公布,今年首季的協議銷售額按季增一成三,至五十八億元。他又指出,若人民幣升值對該公司會是好消息,因為該公司所有資

2010年4月8日星期四

4G面世日 中國稱霸時

一直以來,電訊標準都是歐、美、日等強國玩晒,就算中國自己推出了TD-SCDMA 3G標準,暫時都只見中移動在用。不過,這個局面,在今年10月後或有大改變。

他來自中國的國際電訊聯盟副秘書長趙厚麟,日前接受外電訪問時表示,國際電訊聯盟有七成機會在今年10月的大會上,接納由中國提出的TD-LTE作為4G標準,擊敗之前呼聲頗高的WiMax。

這次TD-LTE之所以會得到各國支持,綜合而言,原因有三:一、中國手機用戶多,採用中國提出的標準,就會得到中移動、中聯通等大公司的支持,現時各國都想在中國市場分一杯羹,支持中國標準「好應份」;二、TD-LTE運用頻譜效率比較好,亦合乎電訊公司想在有限而昂貴的頻段盡可能上更多客的目標;三、更重要的是WiMax主導的公司,大部分都不是做開手機的公司,像Intel、思科等等,現有做開手機技術的公司根本不想這些公司入侵。而TD-LTE技術,同時結合現有的TD-SCDMA和WCDMA技術基礎,至少現有的公司有得玩。所以,支持TD-LTE的公司都是傳統做手機技術的公司。像美國高通(Qualcomm),未等到TD-LTE成為標準,已經利用TD-LTE技術入標印度的4G牌照,比中國公司還要快。美國公司借中國標準來進軍印度市場,以往真的聞所未聞啊!

順藤摸瓜,由於新標準是國產技術,日後第一批4G手機亦都有可能是國產手機,除了要照顧中國市場,中國公司也在TD-LTE研發上早着先機,加上付的專利費用比以往少,日後4G手機好可能一推出就會相當便宜。至於大家會否接受中國設計手機的外型品味,則是另一個問題。總之,等到4G普及,加上iPad之類平板電腦湧現,由於4G夠快,而iPad之類亦是很好的電子閱讀器,以至好可能人們從此都會在網上看報紙

中國人壽去年淨賺328億

中國人壽去年淨賺328億同比增71%擬向全體股東派發現金股利每股人民幣0.70元

證券時報記者秦利

本報訊受益于資本市場向好以及投資收益增加,中國人壽(601628)去年實現淨 利潤328.81億元,同比增長了71.8%。該公司董事會通過了擬向全體股東派發現金股利每股人民幣0.70元的分配議案。

中國人壽今日公佈的年報顯示,報告期內,該公司營業收入達3420.26億元,同比增長9.3%;歸屬於公司股東的淨利潤達328.81億元,同比增長71.8%;每股收益達人民幣1.16元。截至報告期末,該公司總資產達12262.57億元,同比增長24.2 %;內含價值達2852.29億元,同比增長18.8%。2009年該公司壽險市場份額約為36.

2%,繼續占據中國壽險市場主導地位。

在保險業務方面,中國人壽業務結構調整明顯。數據顯示,去年該公司已賺保費達2750.77億元,同比增長3.7%;首年期交保費占長險首年保費比重由2008年同期的21.39%提升至25.42%;10年期及以上首年期交保費占首年期交保費的比重由20 08年同期的38.32%提升至49.71%,新業務價值穩步提升,一年新業務價值達177.13 億元,同比增長27.2%;業務承保質量持續提升,公司的保單持續率(14個月及26個月)分別達93.66%和87.44%。

在投資方面,中國人壽提高了權益類投資比例。截至報告期末,投資資產達11 720.93億元,較2008年同期增長25%;債權型投資的比例由2008年同期的61.43%降低至49.68%,股權型投資的比例由2008年同期的8.01%提升至15.31%。報告期內,該公司的總投資收益率為5.78%。此外,中國人壽較好地把握了資本市場的戰略投資機會,成功競購美國銀行出讓的建設銀行H股,投資入股遠洋地產、杭州銀行等。

對於今年的形勢判斷,中國人壽表示,2010年,該公司面臨的經營環境極為複雜:宏觀經濟金融形勢總體向好,但經濟運行尚未根本好轉,宏觀調控政策靈活性的增加、通貨膨脹預期的存在以及市場競爭的加劇,都將給該公司業務發展和資產 管理帶來一定的壓力;此外,新《保險法》的實施及相應監管政策的出台,將規範保險市場競爭秩序,推動保險行業健康發展。

2010年4月7日星期三

避熱趨冷 投資之道

2001年上半年我老曹曾批評那些「銀行加息股市跌,銀行減息股市升」的理論,因事實並非如此。例如2001年1月至03年6月美國減息,美股到2002年10月才上升,港股到2003年4月才上升。2004年7月起美國一直加息至07年初,美股同港股在這段日子卻大升。2007年9月美元開始減息至08年12月,美股卻一直下跌至09年3月。上述事實粉碎了「銀行加息股市跌,銀行減息股市升」論!

到今年又有人在電視台上說「加息股市才上升,減息令股市下跌!」有時真的被這些「財經演員」激死!

其實,答案早在1973年出版的 The Stock Market: Theories and Evidence 一書內,該書由芝加哥大學教授James H. Lorie聯同另一位芝大副教授Mary T. Hamilton所撰。兩位教授分析過去一百年美股表現後,結論是貨幣供應改變而非利率升降,才是影響股市升降的真正原因。由放鬆貨幣供應到股市上升,其時差可以從零到二十一個月,平均是八點八個月。反之,由收緊貨幣供應到股市下跌,其時差由零到十一個月,平均六個月。1929年9月華爾街發生危機後,聯儲局要到1932年3月才開始放寬銀根,令道指到1932年6月才止跌回升,即使1929年9月至1932年利率不斷下降。到1936年7月,聯儲局又再抽緊銀根,到1937年3月股市又回落。聯儲局到1937年12月再放寬銀根,美股要到1938年5月才止跌回升。

濫發貨幣未必觸發CPI上升不過,這次貝南奇在2007年9月已開始放寬銀根,為何美股要到2009年3月推出量化寬鬆政策後才上升,時差竟達十八個月?The Stock Market一書不是認為:一、利率升降不能影響股市升降;二、貨幣供應改變可令股市升降嗎?2001年9月日本政府推出量化寬鬆政策,為何日股並沒有止跌回升?另一位作家David Durand在Growth Stocks and the Petersburg Paradox一書中認為:股價除了受貨幣政策影響外,更受O及純利增長率影響。在高O及企業純利增長回落期,即使增加貨幣供應亦不能改變股市方向,上述便可解釋2001年日本推出量化寬鬆政策卻未能令日股上升的理由,以及2007年9月聯儲局雖然立即放寬銀根,股市亦只升多兩個月便大幅回落的理由,因為2007年10月股市O太高及企業純利進入回落期,令放寬貨幣政策失去效用。

事實上,在高利率期一樣可以出現經濟泡沫,例如1970年代;在低利率期一樣可以沒有經濟泡沫,例如三十年代的美國。透過增加貨幣供應令股市上升,必須有以下條件配合才可︰A. 股市處於較低O水平;B. 企業在可見將來純利進入上升期。在兩大條件配合下放寬銀根,股市才可止跌回升。

許多人擔心美國貨幣供應大升後遲早引發通脹(指消費物價指數上升),不少人更以1970至80年金價由35美元升上850美元作為藍本。1979年底雪茄伏上台,到1981年把利率抽升到CPI升幅之上2厘,才成功控制美國通脹率。七十年代美國的經驗令人們認為︰政府增加貨幣供應必然引發消費物價指數上升,利率必須維持高於CPI升幅2厘才能壓制通脹率。上述又是以偏概全的觀念,因為在五、六十年代美國政府一樣濫發貨幣,卻沒有引發CPI大幅上升。

另一以偏概全的觀念是︰增加貨幣供應必然造成資產泡沫,例子如1985至89年日本以及2005年8月至07年10月的中國。真的嗎?但2001年日本政府推出量化寬鬆政策後,為何沒有引發另一場資產泡沫?2007年12月美國政府大量增加貨幣供應,亦沒有帶來資產泡沫。

貨幣流速影響更大

通貨膨脹其實是指流通貨幣增加,而非指消費物價指數上升。1914年聯儲局未成立前,美國實行金本位,理論上應該沒有通脹,但1913年前美國消費物價指數仍有升有跌。美國聯儲局成立後,理論上今後應沒有通縮,各位又如何解釋1930年至1939年的通縮?事實上,政府增加貨幣供應,上述貨幣如用作購買黃金則令金價升,如購買商品則令商品價升,如買物業則樓價升。在新興國家,由於不少人仍需要多買食物、衣服等必需品,貨幣供應一旦增加,CPI亦必然上升。反之,在發達國家,新增貨幣極少用作增加購買食物、衣服等生活必需品,因此即使貨幣供應大升,CPI升幅仍極之有限,例如去年3月起美國新增貨幣便主要用作購買股票。較貨幣供應影響力更大的是貨幣流速(即金錢從甲手裏流向乙,再流向丙……),上述對CPI的影響力大於貨幣供應。貨幣流速又往往受資產價格升降影響,例如1997年8月至2003年4月香港因樓價回落令香港貨幣流速大減,繼而引發通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