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0月8日星期一

上市或為轉型契機

上市或為轉型契機


許慧穎

  與碧桂園高達5400萬平方米的土地儲備相比,SOHO中國區區120萬平方米的土地儲備實在過於寒酸。

  但SOHO中國自上而下更願意相信,以潘石屹為核心的創新、有活力的商業模式是公司業績不敗的最大支撐——專注於中心城區,以商業地產開發為主。

  在SOHO中國開發的總樓面面積中,住宅項目僅占21%,寫字樓占53%,零售商鋪占23%,酒店項目占3%。

  按照潘石屹的“製高點”理論,SOHO中國位於中心城市的120萬平方米土地,甚至比有的企業位於郊區上千萬平方米的土地儲備價值更大。這是兩種不同的商業模式,不能以傳統的靠土地儲備發展的模式來看待SOHO中國。

  兩年前,在住宅遭遇高壓調控的當口,老潘擇機宣佈,從此退出住宅開發,轉而專注開發商業地產。而上市以後,或許又給SOHO中國帶來一個新的轉型契機。

  由於上市公司要保證其有良好的運轉機制,就必須時時保證有充足的現金流周轉。

  而地產的黃金時代無法長期持續,要使得SOHO中國長盛不衰,就要另辟生路。

  據接近SOHO中國的人士稱,潘石屹有意在上市後逐步持有部分物業,而不再全部出售,三里屯SOHO項目或是開端。

  的確,如果有龐大的收租物業,如果價格上升,股東資金增加,相對之下負債與股東資金的比例會下跌,財務狀況則會更加健康。

  一直以來,SOHO中國都在進行流水作業:拿地、建築、出售循環反覆,從不囤積居奇。這樣做的好處是,時時擁有充足的現金流,且利潤不菲。但對於上市公司來說,淨資產也占據舉足輕重的地位。

  SOHO中國雖然每年均有不菲的利潤進賬,但相對於其他擁有大量收租物業的上市公司來說,卻無異於一個“空殼”。上市或許是個很好的轉型契機,令SOHO中國有機會躋身“財大勢雄”的企業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