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0月5日星期五

龐寶林1005:看誰笑到最後

內地海外資金交鋒 看誰笑到最後

  過去幾個月來,香港股市的表現真是難得一見,恒指先在8月初時大跌3000多點,其後不用二個月就從低位19300點,急升至前天接近29000點水平,國企指數更誇張,從8月中的低位10300點水平,暴升至18400點,升幅達80%。  筆者記得在2002年曾表示,只需每月投放10000元在年均回報10%的投資工具上,二十三年就可累積1000萬元,當時不少人認為10%年回報的假設太高 (當年股市大跌,存款利率只有0.1%)。但如今股市可在一個多月升80%,期間不少股票如港交所(388)升幅更超過一倍。在這情況下,投資者對回報要求大幅提高,10%的年回報已嫌太少,要30%才合理!若以此回報計算,月儲10000元在十二年就可累積1000萬元,真是「發達容易搵食難」!不過長線理財策劃還是保守點好。

  近年中國股票基金表現出色,多隻基金也能跑贏國企指數。根據Micropal基金系統的數據,年初至今(截至9月28日)中國基金的平均升幅為72.74%,高於64.75%,而表現最好的中國基金—霸菱香港中國基金,升幅更達到89.93%。但奇怪地,在8月中至今的大升市中,中國基金的表現落後於國企指數。就算期間表現最好的中國基金—豐中國股票基金,升幅也不過是54.52%,不及國指的55.61%【表】。

  出現此情況的原因是,很多基金經理也認為中資股估值偏貴,不敢追入。事實上,有部分國際投資者 (如畢非德、淡馬錫)更不斷減持股票,可是在內地投資者眼中,中資股卻仍便宜 (A股市盈率達五十倍、H股只有二十多倍),故蜂擁入市把指數搶高。以現在戰況看,內地投資者暫時勝出。

  這市況令筆者回想起1993年的港股,當年恒指從年初的5500點,大舉升至第四季初的8000點水平,歐美投資者在此水平開始沽貨獲利,但日本資金卻接力,令恒指在第四季從8000點,升至12000點水平,升幅達50%。其後恒指在1994年大幅回落至6500點水平。現在的國內資金就好像當年的日本資金,但究竟國內資金會把港股推高至哪個水平呢?這實在難以估計,筆者建議可花點資金,買認沽期權作保險。

  筆者短期對中資股有保留,是因為它們估值已高。至於長線則持續看俏,是因為它們的盈利高增長趨勢沒有改變。其中企業間的併購重組活動,是企業維持高盈利增長的主因之一。

  不斷上漲的股市推動了國內的企業併購。來自Thomson Financial的數據顯示,今年前九個月中國國內併購交易總額達到了294億美元,比去年全年創紀錄的244.1億美元還要高。總部設在上海的市場研究公司Z-Ben Advisors Ltd.。今年6月在一份報告中說:「併購活動的升溫,將從根本上改變許多上市公司的盈利前景,從而改變整體股市的前景。」  以往國有控股企業集團首次上市時,它們往往會選擇讓一家並非持有集團最優質資產的子公司上市。而目前的企業併購潮最大特色之一是,國有企業不斷把優質資產注入旗下上市公司 (即上市公司收購國企優質資產)。例如包頭鋁業注入中國鋁業(2600)、東方鍋爐注入東方電機,以及上海輸配電注入上海電氣(2727)等,由於以合理甚至偏低價格收購優質資產,令這些企業每股盈利顯著增高,股價因而大幅造好。

  中國政府尤其致力於在電信、能源和交通運輸等戰略性行業。中國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國資委)兩年前提出的一項目標,即將它控制的企業集團由目前的一百五十五家整合為八十至一百家世界級大企業。

  此外,中央亦希望利用股票市場來減少政府對企業經營的參與。因此預期注資重組等併購活動仍會陸續有來,這對不少中資股的盈利有所支持。

  控(005)及中交建(1800)這兩隻散戶愛股,在過去的一兩個月明顯跑輸大市,但上周卻強勢盡現,在調整市況下逆市上升。控被大行調高目標價,加上美國次按問題紓緩,刺激股價上揚。

  至於中交建這股份則穩定中見進取,股價波動不算大,但當「開車」時,升幅絕不小。上周它急升17.18%,是本欄組合的主要「功臣」。上周組合上升0.6%,優於恒指及國指的-0.34%及0.5%。中交建上半年業績十分出色,按年增長一點五三倍,達到27億元人民幣。

  就算撇除特殊項目因素,純利仍錄得一點○七倍增長,達22億元人民幣。值得一提的是,中交建毛利率由6.8%,改善至7.9%,反映核心業務的增長動力已告加強。最近有市場消息指出,中交建將於短期內落實一個中東大型基建工程項目,涉資逾100億元,可見此股業務不單局限中國。此股最大賣點仍是最受惠中國發展基建。而它沒有在內地上市,對內地投資者來說,有獨特的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