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9月30日星期日

錢志健1001:堅持優質股的信念!




堅持優質股的信念!

  9月28日,星期五。通常每星期一出的文章,我在上周中段便決定哪一些話題和讀者分享。回顧第三季,如果你去了放假三個月,又沒有用任何孖展,除了8月的極速V形調整,你整體回報實在是理想的,可能還會大賺。

  有時回看自己寫過的文章或分析,更了解個人的思路是否正確,以及選擇公司的理念有沒有因短線的事件主導(event-driven),而作出投資上的轉變。

了解負面消息屬急性或慢性

  我用的模擬組合,是以北美洲市場為藍本。舉例如9月3日出版的文章「沒有比高盛更好的模擬選擇」,我在8月30日星期四晚便要完成。我十五隻股票當中,模擬組合中的高盛(GS)最受當時美國次級按揭及對沖基金「爆煲」的負面消息影響,股價一度曾去到8月16日的Intra Day最低點157.38美元。當時我再看一些評級公司把模擬組合中的GS下調至沽售時,我會想,以上說過的美國次按問題,是Acute Problem(急性的)還是Chronic(慢性的)問題?我不是醫生,我以前老爹老媽是(老爹已不在,老媽還健在),但我相信這個比喻不會錯足100%,讓我「無牌行醫」一秒鐘吧!Acute problem will go away!最嚇人的東西如「九一一」、沙士疫情等,我們不知道的是每一大事件或刺激因素(Catalyst),最後的衝擊實際有多大。我知道當時的GS已經deep discount了很多,如GS出事,很多投資銀行的股票也會「散晒」,金融市場會有大型調整。

  GS股價由8月中的最低點回升到現在的差不多220美元了,差不多有60美元的反彈。這只是六星期的事。

  我由於各方面限制,無法和大家分享亞洲個別股票的看法。但在年頭及上星期我卻說過,只要你學會順勢而行,不要把事情想得太複雜,在市場賺錢是有無限機會的。上周我說過,「滑浪滑得要小心」,但是玩得「叻」的人少之又少。

  總結第三季,你必須尊重市場!No one is bigger than the markets!我有老友成立了新的對沖基金年多,就是第三季這個浪把整年九個月回報打回零,有些還是負回報,現在整盤生意變得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當然,我也有一些自由操盤的大戶朋友,在第三季這個浪多了起碼半球美金的身家(一球100萬)!

  你會發現,我模擬的主力股不乏高增長公司,如蘋果(APPL)、 Research In Motion(RIMM)及Google(GOOG)。市盈率高低除了告訴我們:How long does it take to re-coup your original investment之外,高市盈率的股票當然有值得追捧的原因。已除牌的道指成分股Bethlehem Steel,生產鋼為主要業務,市盈率雖低,但也代表Stock is out of favour,最後便玩完!

買中好股票坐享收成

  現在市場吹噓的股票,有很多已脫離「常理」,可以理解的。我有一位電單車車隊朋友,每儲蓄了20萬港元左右便會買一些「幾毫子」的香港細價股。最近一次是兩個月前,買了一間出成藥的香港細價股,現在輸了四分三,只剩下幾萬元。以我在過去的操盤及組合投資生涯,我跟你分享的訊息是:累積初期的種子資金(Seed Capital)是最辛苦的,你必須要「風險控制、量力而為」,才可累積到更大的財富。再說我車隊這位朋友,每一次都是一鋪過去買一隻「貼士股」,很多時股票名稱也不知(我相信一些散戶也有同樣情況),號碼也記錯而去落盤都可以,令我莫名其妙。

  你必須好好分析每一間你想投資的公司才決定是否落盤去做!第三季的經驗告訴我們,只要買中好股票(優質股),你便可以「無端端」坐享股票水漲船高!像8月中的調整,幅度又快又深,如自作聰明又Long又Short,出入過度頻密,三心兩意,你必然蝕錢居多,就像剛才我提過的專業對沖基金操盤人朋友一樣!

  有位好友剛給了我一封電郵:「我們如今看見的事物,今天仍在,明天就過去了。但我們如今看不見的事物卻永遠長存。」這精句,我今天特別想和大家分享。下月11月24日星期六早上香港證券學會將舉辦一個「Trade Like A Hedge Fund」的技術講座,如有興趣了解,可用電郵聯絡。下周一見!

龐寶林0928

數瘋狂牛市還看今朝

  無論股市、樓市或其他投資市場也好,上升最終只是靠一個理由,就是買家力量大過賣家。但若果升勢是靠一班沒有實力的買家的話,這個升勢是很不健康,而且,未來大幅下滑的風險相當大。1997年時香港的樓市及股市,充斥大量炒家,他們根本沒有足夠資金長期持貨,後來遇上金融風暴,這些炒家急忙「斬倉」,令股樓的跌勢不可收拾。  如今港股能長升長有,原因是入市的買家,很多也是有實力的資金,例如國內機構投資者資金、港府資金、或其他國家的主權基金。這些買家不單不會在跌市時急忙平倉,反而會趁低吸納,配合港股市盈率不太高,企業業績又理想,故筆者認為港股的升勢仍屬健康,各位讀者不用「畏高」。

700億「北水」湧港

  事實上,未來有源源不絕的北水南調,支持港股的升勢。雖然「港股直通車」未直式開行,但QDII(合資格境內機構投資者)資金已正式殺入香港。內地首隻基金類QDII產品「南方精選配置基金」已於兩周前完成銷售。據該基金投資團隊人士說,早於上周已正式開始買賣港股,預期此基金投資港股的資金約62億港元。而未來一個月,將有最少五隻QDII產品成立,保守估計一個月內將有約700億元「北水」,透過內地基金公司湧攻入香港股市。

  內地樓市的升勢,雖與港股不遑多讓,但其買家的實力,筆者則有疑問。在內地買樓,一宗交易可能有三份合約,俗稱「陰陽合約」。一份是真正的買賣合約(陽合約),而另外兩份(陰合約)中,一份是把成交價「報細數」,目的是要少交相關的政府收費及稅項等,至於另一份則是將成交價「報大數」,為的是向銀行申請更多貸款。有部分炒家就利用報大數的「陰合約」向銀行貸款,這樣往往能取得樓價百分百貸款,即不用付出首期。

內地房產股料受壓

  在樓市造好時當然沒有問題,但當市場氣氛逆轉時,炒家就會急忙「斬倉」,令樓價大跌。這情況與美國的次按問題有點類似,同樣地有很多缺乏實力(置業首期也沒有)的人入市。因此筆者雖認為內地樓市長線趨升,但短期或會反覆,而中央料會在「十一黃金周」前夕出招壓樓市,亦令樓市添上陰霾。內地房地產股受此影響,昨天在大升市下逆市下挫,筆者決定先避其鋒,減持該類股份。

  中央對內地的通脹問題十分重視,因這會影響社會穩定。國土資源部和農業部周一聯合發表文章,表示中國將鼓勵禽畜養殖業規模化,合理安排大型養殖場的養殖用地,而規模化禽畜養殖用地確定後,不得擅自將用地改變為非農業建設用途。現在散養仍是內地養豬普遍做法,若能發展多些大型養殖場,就可有效降低養豬死亡率,令豬肉供應更穩定,從而使豬肉價格下跌。

  筆者相信豬肉價格升勢應能受控,這有利內地的肉製品供應商。雨潤食品(1068)是受益者之一,雨潤的業務包括冷鮮肉及冷凍肉屠宰、生產及銷售的上游業務,以及生產加工肉製品如香腸、火腿等的下游業務。

  雖然今年鮮豬價格上升,增加雨潤成本,但雨潤能夠把成本轉嫁至消費者上,故上半年業績不俗。截至今年6月底止,雨潤中期純利升近50%,至3.8億元,若扣除期內政府為獎勵公司發展的補貼5848萬元以及因併購業務所產生的4998萬元負商譽,純利為2.7億元,較去年同期升約30%。如今鮮豬肉價有望見頂回落,雨潤在下半年的盈利應可看高一線。此股昨天剛剛創新高,技術走勢不俗,筆者決定買入。

難得一遇大升市

  港股在今年第三季的升勢,以點數計是紀錄以來升幅最大的,季內的高低位相差達7735點。1999年及1993年第四季的升市,升幅排名第二及第三,高低位相差為5072及4180點,遠不及今次升市的幅度。雖然累積升幅龐大,但現階段市場仍充滿利好消息,不宜過早減持。買入雨潤食品後,本欄組合已接近百分百持貨。

  神華能源將發行A股,但由於之前升幅已大,上周表現一般。筆者估計在A股正式上市後,此股或會出現獲利回吐,但此時正是長線吸納時。神華能源集煤炭、物流及電力業務於一身,吃盡整條產業鏈每項環節的利潤,是內地最大的一體化能源上市公司,配合國策大力發展基建,神華這類企業未來幾年料有穩定且較高的盈利增長,值得長線持有。

  事實上,在美息趨跌下,美元明顯弱勢,這有利資源及礦業股的表現。從附表可見,上周三大升幅的國企成分股中,全是資源及礦業股,由於筆者預期美元會續跌,故這類股份在第四季料可續升。

龐寶林0927

把握次按風暴低吸機遇

  經過次按引致8月份急跌後,亞洲股市(不包括日本)的指數出現V形反彈,升幅超逾二成,距離高位不遠(小於3%),究竟會否反彈後回落 ? 抑或呈現拉鋸局面 ? 或是再創新高 ?

  綜觀全球股市的反彈潮,中國、香港、印度及巴西等的反彈力最強,次按的風眼源於美國,道指距離新高約200多點,但黃金、資源股或基金及相關的價格大升,所以是次次按問題成為優、劣基金經理及投資顧問重要的分水嶺,因為次按對基金經理或投資顧問是一大考驗。

  市場環境向好時,進取型基金經理的表現雖然理想,但忽略投資風險,一旦遇上次按等事件,必須考慮其減持的時機及掌控能力,並能否果斷地於8月中旬的最低位入市。

  如能這樣做的話,優秀的基金經理或投資顧問所管理組合之表現不但不受影響,其投資組合可藉次按事件更上一層樓,表現更為出色,各位投資者或讀者在挑選基金或投資顧問時宜多加留意!

  事實上,不少基金投資者在本年首五個月期間紛紛看淡,按香港投資基金公會的數據顯示,這五個月的股票基金淨贖回高達59%;6、7月份的情況略為改善;8月份次按風暴促使大部分基金(尤其是對沖基金需於亞洲及新興市場等流通量高的股市)獲利套現,以便應付贖回潮;然而「說時遲、那時快」,次按事件發生後,一如筆者估計,亞洲國家╱地區及新興市場等相繼急速反彈,中國和香港的股市不但反彈最快,並且創下新高位,成為全球表現最佳的股市!

  若基金經理欲追回早前的表現,必須重返這些市場及加碼入市,希望盡快回復早前的表現和收復失地;加上中國即將推出「港股直通車」、美國經濟有機會軟陸等因素,中、港股市表現將更為突出 !

通脹暫難控 有利商品

  由於次按打斷了各主要央行的金融政策,尤其是歐美等國收緊銀根,並迫使美國改弦易轍地修訂其經濟政策,在面對油價攀升至每桶80美元的情況下,仍不理會通脹威脅,毅然大幅注資金融市場及大幅減息等,令企業成本的借貸成本更低廉,藉以刺激企業盈利上升;加上美元下跌有利出口,對美國的跨國企業更有利,最後促使美股大幅反彈 !  其實歐美跨國企業的盈利早已受惠於全球化的影響,生產基地早已遷移至成本最低廉的國家╱地區,而且國際市場不斷擴大,包括不少新興市場,如中國、印度、東歐、拉丁美洲、中東、亞洲、甚至非洲等地的消費者,令盈利增長更有保證。

  所以,東驥基金研究部認為是次次按問題對股市影響為少,東驥相信除因央行反應迅速外,最主要原因是企業盈利不但沒有收縮,而且市盈率合理,如美國標普預期的市盈率為十四倍、歐洲為十二倍!配合美國聯儲局的寬鬆銀根政策、利率趨低等因素,使資金竄進股市及商品市場等。

  在一眾商品中,以黃金及美元的相反關係指數最為明顯,在這兩周期間,黃金、金礦股等(尤其是美林的黃金基金等)節節上升,過去一個月上升逾30%。

  另一方面,在弱美元、資源價格飆升的情況下,不少投資者擔心通脹勢將失控,甚至影響貝南奇進一步減息的意欲。筆者認為現在美國通脹只有2%,聯儲局的利率為4.75%;但現在的短期目標為避免次按問題影響其他經濟環節,故即使減息至4%,仍高於通脹2%,尚存頗大減息的空間。由於美國經濟放緩,通脹憂慮仍可容後處理,待經濟復元後,美國採用加息等措施處理通脹問題亦未為晚也 !

各地經濟股市相關性減

  美國聯儲局迅速處理次按問題,經濟軟陸的機會大增,各地央行因應當地的不同經濟環境╱周期調整其銀根政策,以便配合股市之發展,故個別股市表現迥然不同!中國的銀根政策從寬鬆步伐,逐漸修訂至中性;歐洲央行的收緊銀根政策亦似乎完結,有機會不再加息。但歐洲經多次加息已令所有歐洲各大小型企業基金(以美元計算)本年迄今平均下跌16至17%,若以歐羅計算,其跌幅更大。相反地,美國聯儲局須放寬銀根及減息!

  筆者數周前已在本欄提及,雖然外資撤走,但本地資金填補了這空隙,如南韓、香港及中國股市等。隨各地股市與美國股市的相關性降低,投資者便可以利用不同的股市或行業分散閣下組合的風險。

次按後 大勝小

  經過是次次按事件後,首先是大型企業的股價上升,小型企業則較落後,一如近期香港及國內大型企業的股價表現也異常出色。其實在過去數年間,歐洲小型企業基金的表現優於大型企業一樣。但當次按事件後,即從7月底開始,歐洲七十八隻大型企業基金平均下跌22.92%,與此同時,歐洲十八隻小型企業基金下跌28.62%,最後令這兩類型基金今年迄今的平均回報相若。

  由此觀之,東驥基金研究部相信,未來大型企業的表現仍優於小型企業,直到次按問題解決或完全解除威脅為止 !

  本年東驥基金的模擬組合創下新高,達20.31%,比7月24日(即次按問題發生前),本組合的最高回報20.27%還要高,主要因上周急升4.01%,其中升幅最可觀為9月11日購入的巴西基金,此基金一周內上升12.39%,其他基金如景順亞洲棟樑基金一周上升8.39%、霸菱東歐基金上升7.01%,在減息及預期再度減息的情況下,富達亞洲房地產基金一周上升5.19%、首域中國增長基金一周上升5.52%、富達歐洲上升5.36%,令東驥組合一周合共上升了4.01%。

  東驥基金模擬組合由1997年2月24日至今上升589.05%,每年複息增長為19.55%,今年已有近二成的回報,但仍繼續努力,再創佳績!由於亞洲各股市在次按風暴後已急升至一定的水準,相信將會出現拉鋸局面,未來走勢仍須注意美國聯儲局的減息方向及美國第三季的盈利表現,10月份才再見真章!

2007年9月24日星期一

錢志健0925:Buy Excellent Business!!!

滑浪滑得要小心!

  星期四,9月20日,台北。這是第三季最後一篇文章。看到昨天香港股市新高,美國宣布減息0.5%,對環球股市好像打了強心針一樣。我在今年年頭說過,看好今、明兩年北美及個別亞洲股票市場。我相信大勢是向好的走;但是,同樣地說,無人能準確預知如今年3月頭,8月的短線V形急速調整及反彈。美國次按問題又好,油價高企又好;我只可以對你講,現在的金融市場不斷演變(所謂的Continuing evolving process),已不可能用一些如以往常用的「市場互連關係」(Intermarket Relationships)來尋找賺錢的機會(Extract Alpha)了。  今年最好的市場之一,當然是中國。有一些原本屬長倉(Long Only)的基金,見到升勢未完,公司也膽粗粗地把招股書改為加20%獎勵費,變了對沖基金的收費方法。如果你只管一億美元,傳統基金只收2%,當基金升50%,視乎你年頭或年尾收費,你賺到盡也是三百萬。一億升到億五,50%的上升便是五千萬,20%獎勵便是一千萬,再加二百萬管理費,這便是一千二百萬,我看北京奧運前這瘋狂現象也難以阻止。但再一提,8月份像港股20%有多的波幅,我相信投資者必須有心理準備有機會重現。如果你有滑浪,「riding the wave」是很重要。又假如你有滑雪,初學時也不會用最長的skis,來加快你滑行的速度。找到平衡點是很重要,我識得有人在澳洲的塔斯曼尼亞玩滑浪,因為不量力,被大浪衝力「捲死」。巧合之處,這仁兄也是金融圈中人,是歐洲某國家的個人獨立期權莊家(Independent Option Market Maker)。他的去世,早幾年前曾在莊家界成為一時話題。由歐洲飛到老遠的塔斯曼尼亞玩滑浪,要出事的時候也只是十多二十秒的事情而已!

  我想同你講,準備如何足夠(這是research),最後去不去馬,同樣重要。你必須要承擔所有投資決定!

香港成為超級波幅市場

  我的模擬組合內,有三隻我希望與大市同步走的ETF(Exchange Traded Funds)DIA、BQQQ和SPY(我指上升),如果是真正投資,股息是要扣稅的。So What?這不是最重要。有些人投資,只是買一些沒有息派發的公司,以為高增長公司,必須要re-invest所有盈利,博股票無限的upside,今年的香港,有七、八成似世紀末的北美洲市場。一句講晒,超級波幅(Extreme Volatility)的大市!

  以前提過的Jason Dekker,在極波幅的九十年代末,用最多一倍槓桿孖展投機科技股,幾年間勁賺四十倍。無錯,係四十倍,唔係40%。他真的「滑浪」滑足了好幾年,食到正,一倍槓桿即是話有一百萬,用到最盡只是買二百萬的股票。他是用頻密的出入做法,直至2000年,Dekker和我面對面,上一次是於2005年8月在紐約。Dekker在過去五年,都只是用中、長線的順勢而行的期貨管理方法,還是高度分散那種。

有「浪」才可以「滑」

  有時起步起得靚唔靚,是短期炒作投機必須知道的關鍵。再講沒有浪時你又怎去滑浪;沒有風時,你又如何放風箏?我講過,長線投資的股票,如果選擇有方,便不必太須要理會短時間內有沒有「浪」可「滑」,或對一些人來講,有沒有「價位」去「炒」。我一D都唔care!

  星期五,9月21日,台北。上周〈祝大家平安〉的文章,引來讀者一些回響,有讀者Doug寫了一句簡短的英文句子給我:〝Is Wealth also important before one can one can pursure peace and his life goals?〞多謝電郵。轉回中文台,如果要有平安及達致人生目標,財富是否同樣重要?

  視乎你點睇,Everything is relative,如果你現在放棄所有的東西,拋妻棄子,去落後的地方做幾年義工,為當地的人改善生活,但連屋企家用都唔畀;做的工作可能有意義,但成件事好似有點虛偽。同樣,如果有一些組織,需要義工短期參與一些項目,舉例說,在非洲的烏干達,那又不防可以考慮吧。錢是緊要,但唔係最重要。

  我無法預知波幅會否繼續增大,我只知道,Buy Excellent Business是最實際!第四季見!


2007年9月20日星期四

2628/2318 零七頭八個月保費收入

證券時報
A06


中國人壽前8月保費收入1433億

證券時報記者孫宗勝

本報訊昨天,中國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公佈,今年1月1日至8月31日期間,累計原保險保費收入約為人民幣1433億元,較半年報又增加了220億元。

中國人壽稱,公司今年起採用財政部頒佈的新《企業會計準則》,但前8月1433億元累計原保險保費收入資料未經審計。7月19日,中國人壽發布的數據顯示,上半年保費收入1213億元,同比增長8.9%,7月、8月中國人壽保費收入增加了220億元,月均110億元

自2005年以來,中國人壽的業績保持了持續快速增長。但同時中國人壽“國壽鴻泰保險”、“國壽鴻瑞保險”等部分產品的集中給付也出現高峰。集中給付高峰的到來使中國人壽一季度賠付384億元,受其影響,中國人壽的保費收入增長速度較高峰時有所下降。另外,持續不斷的加息也對保險公司業績產生了相當影響。




中國平安前8月保費收入676億元

 □本報記者 李宇   

  中國平安(601318)今日公佈,今年1至8月實現保費收入達676.73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了16.7%。

  期內,平安子公司中國平安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中國平安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平安健康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及平安養老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分別實現累計原保險保費收入5,321,890萬元、1,442,272萬元、50萬元及3,100萬元。

  去年1至8月,中國平安實現保費收入579.81億元,其中,中國平安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4,684,862萬元,中國平安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為1,113,188萬元。


2007年9月18日星期二

陶冬:流動性過剩不解決 “泡沫”還會此起彼伏

上海證券報


瑞士信貸董事總經理兼亞洲區首席經濟學家陶冬:流動性過剩不解決 “泡沫”還會此起彼伏


  2003年下半年中國出現了第一輪經濟過熱,最後誘發了2004年年中的宏觀調控。但是調控以行政手段為主,沒有在流動性上做文章。

  於是,工業投資泡沫壓下來了,新的泡沫又在產生,出現2006年中國房地產市場的一次重大擴張。於是又開展了一輪房地產市場的調控,但依然是以行政手段為主,仍然沒有觸及到流動性這個根本問題。

  所以房地產市場出現穩定以後,資金又流到別的領域,來了一個股市的瘋漲。隨股市升溫,“泡沫”擔心開始出現,又對股市採取了一系列調控政策,但還是沒有解決資金流動性問題,這些資金又重新流回到房地產,流回到工業投資。

  我認為,在流動性問題不解決之前,中國宏觀經濟中的根本問題沒有辦法得到全面的、根本的解決。

  ⊙本報記者 朱周良   

  某種意義上說,陶冬作為中國經濟問題專家在國際上的知名度,甚至超過國內。用他自己的話說,這是中國經濟飛速發展給他創造的機遇,“全世界對於中國信息和分析的渴求”將他推到了現在的地位。

  陶冬的日程很滿,就在我們約定在浦東香格里拉見面的當天一早,他還得趕往浦西與英特爾全球總裁會面。身處全球投行巨頭瑞士信貸亞洲區首席經濟分析師的位子,陶冬常常是“今天跟中國人民銀行的高官碰面,第二天又去見美聯儲官員”。

  陶冬對中國經濟問題的熟悉與其全球化研究視野,使得他的觀點常常被人們所重視。這一次恰逢他公務來滬,有幸收到當面一聊的邀請,記者就圍繞一些熱點問題對他進行了一次深入的專訪。

     解決流動性過剩是根本

  上海證券報:當前,各界對於中國經濟過熱的爭論十分激烈,您曾經成功預言了中國在2004年的那一輪調控,那麼您對現在的調控形勢如何看?

  陶冬:中國經濟還正處在一個比較大的信貸擴張和流動性泡沫周期之中。這個周期其實在2003年就已開始,其特點是中國經常項目和資本項目(政府購匯除外)雙順差,人民幣升值壓力巨大而市場出現單邊預期。這些導致外匯儲備大幅度增加和國內資金流動性急劇上升。

  由於資本成本過低、流動性過大,2003年下半年中國出現了第一輪經濟過熱,其特點是工業投資迅速上升,並製造出大量產能過剩,最後誘發了2004年中的宏觀調控。但是當年5月-7月三個月以“一刀切”的形式使得銀行貸款斷流,調控幾乎全是以行政手段主打,通過行政指令迫使銀行減少貸款,而沒有在流動性上做文章。於是,工業投資泡沫壓下來了,但是其他新的泡沫又在產生,出現2006年中國房地產市場的一次重大擴張。又開展了一輪房地產市場的調控,但依然是以行政手段為主,輔助以房地產政策和稅收政策,仍然沒有觸及到流動性這個根本問題。所以房地產市場出現穩定以後,資金又流到別的領域,來了一個股市的瘋漲。隨股市升溫,泡沫擔心開始出現,又對股市採取了一系列調控政策,但還是沒有解決資金流動性問題,這些資金又重新流回到房地產,流回到工業投資。

  我認為,在流動性問題不解決之前,中國宏觀經濟中的根本問題沒有辦法得到全面的、根本的解決。

  上海證券報:那麼您認為應該怎麼辦呢?

  陶冬:行政手段是退燒藥,可以減緩一些症狀,不過治標不治本。中國今天更大的問題是,資金太便宜,而且越來越便宜。利率是2%的時候,通脹是-1%,實際利率是3%;現在利率上升了到3.5%,通脹則是5.6%,實際利率反倒變成-2%。(編者注:本數據在央行9月15日加息前。)  盡管中國今年一直在加息,但貨幣政策沒有跟上經濟發展的腳步,資金成本大幅度下降,這樣對於中國經濟的整體發展和長期穩定是不利的。

  許多公司老總現在認為,做生意不如搞資本運作。辛辛苦苦做實業三年得來的盈利,比不上資本運作一次圈過來的錢,於是大量資金就由實業流到資本市場。從長期來看,這樣的狀況是不健康的。

  類似的情形在上世紀80年代的日本也曾出現過。其實中國政府也擔心會出現和日本一樣面臨“失去的10年”,因此積極採取匯市干預,管理人民幣過快升值,但這些措施並沒有制止中國出現當年日本80年代中期的現象:流動性泛濫、產業資金流嚮虛擬經濟、公司間交叉持股、樓市╱股市泡沫化以及通脹加劇。

  我個人認為,匯率是經濟整體中的一部分,不是能夠長期壓抑的。這就好比一壺沸騰的水,你把壺口堵住了,蒸汽還會從其他地方漏出來。名義匯率不升,我們看到實際匯率在升值,通過通貨膨脹,通過工資上漲,通過資產增值,最終對經濟的實際作用是一樣的,推高成本,減少出口。但這個過程會進一步增加不同經濟部門之間關係的扭曲,製造資產泡沫。

  在雙順差之下,中國貨幣升值理所當然。中國的生產率和工資收入增長都遠超過世界上其他一些地方,這無疑會使得貨幣的相對價格(匯率)相應提高,人民幣的大幅升值在所難免,只是以何種形式而已。短期內我相信會以實際匯率升值的形式出現,譬如工資增長,通貨膨脹上升,資產升值等等。人民幣名義匯率的升值步伐早晚也會加快,但這可能需要一些時間。

    非食品通脹   或成下一輪上漲重要動力

  上海證券報:您認為未來政府在貨幣政策方面是否還會有更多緊縮舉措出台?

  陶冬:首先國家需要對通脹前景有一個認識。年初開始,許多機構都不約而同地表示,中國的通脹是糧食通脹,幾個月後能夠緩下來。這樣的說法隨時間推移不斷往前修正,但結論不變:通脹三個月後會下來。

  我個人認為,中國的糧食通脹暫時下不來。今年夏糧是豐收的,但是國家收購價格大漲之後,農民還是不願賣糧,因為他們有通脹的預期;供應增加未必一定帶來價格下降。其次,今年的秋糧收成可能不會好,今年中國南澇北旱的局面十分嚴重。加上豬藍耳病因素,生豬供應明年年中前難有起色。我認為,中國的糧食和肉類價格仍然看漲,也許能用行政手段暫時將食品價格穩定住,但大幅下降的機會不大。

  非糧食通脹是更大的問題。中國現在面臨一個全社會的通脹預期改變。老百姓對於通脹下一步的預期走勢和6月以前明顯不同,接下來不可避免帶來的是工資上漲、租金上漲以及服務業漲價。

  一旦糧食通脹轉移到下游環節,一旦通脹預期起來,服務業價格上漲不可避免。我個人認為,中國的食品通脹基本維持在8%左右。而非食品通脹目前是1%,我相信年底會達到2%,明年底可能高達4%,成為拉動中國通脹下一輪上漲的重要動力。

  上海證券報:您對解決當前的問題有何建議?

  陶冬:糧食通脹一旦形成以後,短期內很難改觀。中國出現糧食短缺問題,其實是過去幾年糧價暴跌、對農民利益沒有足夠重視而導致的。農民養豬種糧的積極性沒了,需要時間來癒合。現在很多地方提高了生豬收購價,但養豬積極性依然不高。另外,這也是工業化過程中一個不可避免的現象,因為耕地在減少,最有效率的農業勞動力大量進城打工,糧食生產見頂趨勢明顯。我認為應該大量進口外國的糧食和肉類,通過國際市場來補貼國內糧食供需失衡。

     A股估值偏高但泡沫不大

  上海證券報:能不能談談您對當前A股市場的看法?

  陶冬:對內地股市,我的總體評價是:估值偏高,但泡沫不大。我的擔心主要源自散戶的過度投機行為。不過最近散戶開始出現基金化趨勢,這是一個可喜的現象。中國股市的市盈率比世界其他地方高很多,這背後其實有其必然性。中國的資本賬戶不開放,絕大多數老百姓的錢也在10萬元以下,要他們去買美股、買石油期貨不現實。他們只有幾個有限的投資渠道,要麼放在銀行,要麼在樓市,要麼在股市,考慮到銀行存款利率一直為負的情況,資金流到股市和樓市也是沒有選擇的選擇,是受大環境所迫。

  在這種情況下,股市高市盈率也是難免的,這是中國資本市場的一個現實。我上午和英特爾總裁聊天時他就問我,為什麼A股的市盈率可以這麼高,我也坦白地告訴他,如果英特爾來A股上市,保證它的市盈率會比現在大多數A股股票都要高。

  另外,中國經歷了許多結構性的改革,包括入世、銀行業改革、企業所得稅減免、資本市場改革以及企業高管激勵機制等等,這些結構性的變化都是在股票市盈率中看不出的,但對提高生產率極有幫助。同時,中國企業第一二季度盈利增長很多在70%以上,這在其他市場很難看到。

  所以,我對A股的看法是,第一,不要輕言過熱;第二,要慢慢治理,而不要用政策來“一棍子打死”。在供應方面,我覺得可以通過國有股減持和大型H股回歸等途徑,逐步拉低市場平均估值,同時把資金引嚮境外。我認為這些舉措是正確的,對於市場的衝擊要小過直接打壓股市的行政措施。

  上海證券報:上市公司半年報剛剛披露完畢,總體盈利增長超過70%,但其中投資收益占了很大一部分,您對此有何看法?上市公司大量參股券商的行為是否正常?有無風險?

  陶冬:企業參股是企業行為,最終市場會證明其投資決策正確與否。這本身我覺得沒有必要加以討伐,更應該通過政策加以限制。企業今天的問題是,資金太多、太便宜,而且在本業投不出去,甚至也不想投,在這種情況下買一些其他資產也無可厚非。

  券商確實是一個周期性很強、波動很大的行業。但是中國資本市場還處在起步期,10年、20年甚至50年來看這是不是一項合理的投資,恐怕不是現在能說得清楚的。重要的是,這些企業不能大幅度地偏離主業。因為從歷史上看,世界許多國家出現過大公司甚至是藍籌公司偏離主業,走向金融業,走向控股公司,最終往往都沒有好結果。

潘石屹:內地樓市泡沫在地價

明報0917


潘石屹:內地樓市泡沫在地價

內地樓市有泡沫嗎?如果有,泡沫在哪裏?泡沫又是如何吹出來的?對於這些問題,兩位中、港地產界「名嘴」——SOHO 中國董事長潘石屹及中原地產主席施永青,日前接受訪問時闡述了他們的觀點。

潘石屹認為,內地樓市泡沫在於地價,而地價泡沫與股市泡沫是連在一起的;施永青則指出,股票分析員鼓吹「有地便是好」的選美標準,令上市地產公司的老總們失去方向,不斷去圈地,這將會害了地產公司。

潘石屹指出,內地樓價近年的確上升得較比快,但是土地價格上升更快,最近成交的地價,已經高過樓價,土地市場出現泡沫。之所以這樣,是由於內地上市地產公司,很多是靠圈地,而不是真正的盈利能力,來推高股價,從而趁高價發股發債集資,再把籌集回來的資金去圈地,大家都在搶地,不斷把地價推高,泡沫這是這樣吹出來的,他認為: 「內地土地的泡沫是和股市泡沫連在一起的。」 土地股市泡沫連在一起

「現在大部分A 股地產公司,市盈率都是超過100 倍,100 倍就是泡沫!」潘石屹認為,合理市盈率應該是20 倍至30 倍之間。他批評,證券市場上大家只關心地產公司有多少土地儲備,而不是公司有多大的盈利能力。他指出,去年內地1400 多家A 股上市公司,總盈利約3000 多億元人民幣,但全年股市的交易成本,包括經紀交易佣金和政府股票印花稅,總共就接近4000 億元,這兩個數字說明,內地股市基本是一個零和的遊戲,股市並沒有為社會創造出附加的價值。

施永青:要看房產商開發能力

其實在港交所上市的內房股板塊上,不也同樣玩這種「集資、買地、推高估值、再集資、再買地」的遊戲。施永青指出,上市公司之所以不斷集資買地,是因為所有股票分析員證券報告,所鼓吹的都是「愈多地愈好」的選美標準,這種準則「會使上市公司的管理層失去了自己方向,結果把他們都害了!」施永青指出,一間好的房地產公司,不能只看有多少地皮,還要看公司的開發能力,拿了土地以後能不能做出好產品,創造出附加值。

SOHO中國

SOHO中國在港招股即將啟動(中國證券報0918)

  2007年6月8日,北京前門大街用大幅宣傳畫封了路。這裡正在進行前門大街中軸線改造,改造後的前門大街將恢複明清古代風貌,成為步行街。 CFP圖片   □本報記者 林   

  SOHO中國高級副總裁許洋昨日嚮記者透露,目前包括董事長潘石屹和總裁張欣在內公司的高管均在香港,就SOHO中國在港上市的事宜,同相關各方磋商與協調。他表示,現在還不便透露過多上市的細節,但公司招股即將啟動。這是SOHO中國高管首次正面回應公司赴港上市的問題。

  9月6日,SOHO中國通過了香港聯合交易所的上市聆訊。據市場消息,SOHO中國暫定於9月21日-27日公開招股,10月8日上市,集資額最多將達70億元人民幣。

  土地儲備或“過關”

  房地產公司在香港上市,土地儲備是一項硬指標。其實SOHO中國很早就開始謀劃海外上市,但因種種原因而遲至今日得以“成行”,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受這一條件約束。潘石屹曾戲稱SOHO中國是“三無公司”——無債務、無土地儲備、無固定資產。

  長期以來,SOHO中國以單個項目的開發和營銷引人矚目,並不進行大規模的土地儲備,這種模式不大符合海外投資者的胃口。海外投資者判斷房地產公司投資前景的最重要依據,是土地儲備或者長期物業。

  因此今年以來,SOHO中國的拿地步伐明顯加快。3月,SOHO中國高調宣佈,以土地轉讓的方式,從首創置地手中獲得北京鬧市區三里屯南街的一個地塊,規劃建築面積63萬平方米,轉讓價格35億元。業內人士普遍認為,SOHO此次斥巨資增加土地儲備,就是為香港上市做準備。

  據香港媒體報道,SOHO中國已經介入前門大街改造項目,並已取得其中30多塊土地中的20多塊土地證。據瞭解,前門改造是北京市規模最大的舊城改造項目,主體工程包括前門大街及東側路以西地區,規劃占地面積22.4萬平方米,規劃建築面積40.2萬平方米,預計將於2008年奧運會前完工。

  對於如何介入前門項目以及介入有多深,目前SOHO還沒有權威的說法。不過據消息人士介紹,SOHO中國介入的方式,是通過控股負責前門商業街改造項目的北京天街置業發展有限公司。資料顯示,由潘石屹擔任法人的北京丹石投資管理有限公司,於今年3月27日以1.44億元的代價入股北京天街置業,持股比例為49%,成為第一大股東。而丹石投資於今年3月12日剛剛成立,註冊資本2000萬元,顯然是一個為入股天街置業而專門設立的殼公司。

  上市以解資金之渴

  此次SOHO中國計劃發售25%股份,預計籌資約10億美元,約合70多億元人民幣,而此前計劃籌資40多億元人民幣。業內認為,向來存款豐厚的SOHO中國,在北京大手筆拿地後,已經開始面臨資金之渴。

  據接近潘石屹的人介紹,SOHO中國現在的資金將主要投嚮前門項目,該項目也正是公司股票“能賣個好價錢”的主要支撐。

  知情人士介紹:“整個前門項目,政府的拆遷成本大概是50億元。”按照這種說法,SOHO中國吃下這個項目光是付出的地價款就應該不會少於50億元,後期的投資也應在50億元左右,SOHO中國在這個項目上的總投資將超過100億元。而天街公司總經理田耕證實:“改造工程涉及到水、電、氣以及道路等多項市政工程,這些工程當中投資最少的一項都要超過2億元。”因此,前門項目顯然已經不是SOHO中國靠數十億元存款所能承擔的。

  今年6月,SOHO中國在再次傳出通過香港聯交所上市聆訊的消息後,將上市日期推後。有消息稱,推遲上市的原因是承銷商的定價未達到潘石屹的心理預期。不過目前,SOHO中國已獲得7名基石投資者認購,包括九倉(0004.HK)、嘉里集團、華人置業(0127.HK)、中信泰富(0267.HK)、渣打集團(2888.HK)、中銀投資、新加坡政府投資機構GIC等,認購資金達23億港元。

  資料顯示,SOHO中國的絕大部分地產項目都集中於北京CBD核心區域,至今累計開發面積已超過155萬平方米。

2007年9月17日星期一

信報社評0917

內地信貸熾熱加息難壓股市

  內地近期值得關注的數據除了通脹率之外,還有八月份的新增貸款金額;通脹率跟人民銀行的加息政策息息相關,而新增貸款金額則可以觀察銀行業表現和借貸活動,對日益受投資者追捧的內地銀行股來說,新增貸款更是不可忽略的金融數據。 

 人民銀行是在上周三(九月十二日)公布八月份的金融數據,其中新增貸款為三千零二十九億元(人民幣.下同),而今年一至八月,累計貸款已經達到三萬零八萬億元,突破了年初設定的三萬億元目標。人民銀行訂下的信貸目標不屬於指令性,但有參考作用,如果遠遠超過目標,就意味借貸活躍,經濟有可能過熱。

  信貸大增的主要原因,是存貸差令銀行可以穩賺豐厚利潤,上周五人民銀行加息之後,六個月至五年的貸款利率在六厘至七厘半之間,但居民存款的利息僅得二至三厘(三個月至半年),最長的五年期存款為五厘四九,但五年以上的貸款則為七厘五六,銀行穩賺二厘以上,自然積極放貸。

  另一個令信貸猛增的原因,是目前內地企業融資主要仍然依賴銀行,以房地產業為例,央行上海總部上周發表的八月信貸運行報告顯示,商業銀行個人住房貸款,比七月份多增十二億六千萬元,房貸佔了銀行貸款的九成,換言之,內地地產興旺,銀行貸款也隨之水漲船高。

  還有另一個不能忽略的因素,是目前國內最火紅的樓市和股市回報率都遠超銀行的百分之七借貸成本,做「孖展」投資的風險偏低,促成銀行信貸大幅漲升。

  由此可見,要觀察內地銀行業的狀況,可以從存貸息差、樓市和股市表現等方面入手,今年上半年大陸銀行業的業績增長都在五成至一倍之間,令銀行股業績有強大支持。目前銀行股佔了A股市值的四成,香港的上市中資銀行股則是投資者熱炒的對象,如果國內樓市下跌,大量積聚在銀行的地產信貸將會變成壞賬,屆時銀行業業績自然大受影響,股市也受到正面衝擊……。由此看來,大陸的樓市、銀行業績和股市之間已經連成一體,成為一個互相影響的循環,跟香港在八、九十年代一模一樣,中央希望壓抑樓市,打擊炒風,但「反抗者」除了發展商及其他在樓市中得益的集團,銀行業也不願見樓市受壓,更遑論崩潰;由於利益網絡龐大,中央政府三令五申,樓市也無法冷卻下去。

  正如調控樓市和股市成效不大,對於新增貸款如脫之馬,也有不少內地學者呼籲政府要考慮以行政手段重新「規範」銀行的信貸指標,走向指令式信貸「分配」的老路,這種走回頭路的方法,中國政府相信會接受的機會微乎其微,但無可否認的是,國內雖然希望運用金融政策調控經濟過熱,但往往不能得心應手,而且還出現反效果,股市就是其中一例。

  人民銀行上周五加息,是今年內第五次,但前四次加息之後,股市都不跌反漲,跟國外剛好相反,原因是股民認為壞消息出現,不明朗因素已成過去,可以繼續炒作!不過,上周五的加息有二點是不能忽略的,第一是加息的步伐愈來愈快,顯示央行決心要加大力度,調控過熱的經濟,大有「絕不手軟」之勢。第二是貸款和存款的利率均同步上調,改變過去貸款利率加幅小、存款利率加幅大的「慣性」;央行目的,除了要壓抑貸款,也希望朝正利率方向發展,減少資金投向股市炒作;但以目前A股的興旺來看,加息對股市的影響將微乎其微A

錢志健0917

祝大家平安!

  數一數,這是第六十篇在《信報》出現的文章。「祝大家平安」這字句,連這次,在「金融圈內」出現了十四次,差不多是四分一機會。  炒賣的人很難找到平安。如果你身無分文,未必又沒有平安;如果富可敵國,也未必能找到平安。

  今天的文章,並沒有模擬組合的分析。足夠了!操盤和投資的決定永遠在你掌握之中。讓我們看一看「平安」代表什麼。

  「更生會」是一個為在獄中囚友宣揚基督教愛義的非牟利團體。我一年多前開始探訪工作,也認識到一些獄中的囚友。我在獄中的朋友,有終身須要在獄中度過的殺人犯,也有一些犯了嚴重罪行的人。犯了嚴重罪行,不同「迷失」那麼簡單。基本上,他們在世之年將永遠或有一段長時間失去自由。我有一位朋友要終身坐監,最近在探望他時,他和我分享心目中的「平安」代表什麼。

  首先,平安和財富是沒有關係的。我相信很多人誤以為金錢與平安可以相提並論。囚友A現在終身失去自由,最近探訪他,A還是對我說:「人生是短暫的差事。今生我做得很錯,但我相信有永恒的生命。未來獄中的日子不可怕,因天父已給了我平安!」 信仰中找到平安

  我在十多二十年前,曾小休「金融圈」,在多倫多做過以財經為主打的電台台長,也認識了一些做傳媒的好朋友。我有一位在多倫多《世界日報》工作的記者朋友,暫叫他做B,十多年前在唐人街Spadina與Dundas交界被的士撞斷了一雙腳,要切肢並換上假腳。長話短說,本來很樂觀的他,情緒出現很大的變化,這次重大的打擊,有一段時間令他對世界失去希望。出事後沒多久,女友也離開了他。B在最失落的時期,每天坐二小時車程去賭場消磨時間。三年多後,當保險賠償金用光後,他才頓悟過來。

  我從朋友Raymond口中,知道B在最低潮的時候,認識了一位殘障的牧師醫生,每周拜訪B,令B有無限感動,也在信仰中找到了平安。

  我說過,我不是評股人,亦沒貼士給大家。我只是想透過在過去差不多二十年操盤、對沖基金的領域,和大家分享金融圈內和外的世界。

慈善工作改變人生觀

  我相信有上帝。我也相信香港社會不需更多抽新股。我也深信,能在市場賺到錢的個人或機構,應參與回饋社會的慈善工作。慈善工作,可在某程序上,改變我們的人生觀。但尋找信仰上的心靈雞湯,可能給我們更深的體會,從而找到更深層次的平安。

  讓我在結束前,分享一《信報》讀者「部分」的電郵:  「打從你在《信報》刊登專欄起,我便一直有閱讀及剪存先生的文章。金錢世界以外的確海闊天空。我十年前,即金融風暴那一年,在未深思熟慮的情況下買入數個物業,當然全都是負資產,這十年的確過得很辛苦,但精神確很滿足,更在這段時間學識止蝕,因為教訓實在太大。也許這就是你在最新一篇文章提到那一鋪輸身家的青年人,這對其是好事的原因。十年前我也是這個歲數。

  近幾年,因資金不足,只把一成收入作月供基金;計劃年期往往是十五年以上。此外,亦積極參與抽新股遊戲,因能嚴守高位回落一成作止蝕或止賺,成績尚可……。」  多謝生生的電郵。技巧問題我將個別回答,特別是你問我Credit Spread的問題。

  市場上的蝕與賺,一切都會成過眼雲煙。下月「金融圈內」將結集成書。多謝《信報》出版人林太,金融圈中好友黃大哥、Walter等為我寫序。最後,無論你現在心靈脆弱、情緒高漲、生活艱苦、富甲一方,都希望能找到平安!mdehedgecenter@gmail.com

龐寶林0914

中資股高位反覆 傳統藍籌接力

  過去一周港股市場十分熱鬧,無論是傳統藍籌、半官股或中資股也消息不絕,股價大幅波動。當中最令市場注視的,相信是港府增持港交所(388),這令港交所在周一單日暴升達20%。事實上,此股從8月中的最低位96.8元開始急升,在不足一個月間已升達一倍。雖然短期升幅已很大,但投資者仍無限憧憬,好像日本大行野村證券,將港交所目標價由原來159元提升至227.6元,維持「強烈建議買進」評級;高盛亦把該股目標價由135元大幅調高至213元。

憧憬減息 港地產股大升

  財政司司長曾俊華表示,在早前「十一五」高峰會金融小組中,已提議增持港交所,目的是加強與內地交易所合作。儘管市場擔心港府成為港交所股東,會令港交所失去獨立性,但從正面角度看,此舉可促進中港交易所的合作,甚至增加未來兩地交易所合併機會,這對港交所長線肯定有利。

  有很多人認為港交所估值偏高,市盈率高達50多倍,遠高於倫敦交易所的26倍及納斯特的30倍。不過,其盈利增長的急速是毋庸置疑的。港交所上半年的平均每日成交額增至592億元,較同期上升82%,令上半年純利達23.3億元,急升110%。若下半年平均每日額成交為1000億元,這樣全年純利可望達到54億元,即港交所市盈率可降至33倍。以其獨市生意及高增長性質看,33倍市盈率似乎又不算太貴。

  由於預期美國聯儲局將會減息,港息從而跟隨,這使沉寂多時的香港地產股顯著上升,例如新鴻基地產(016)在周三單日急升7.1%,實屬少見。而長期積弱的和黃(013),亦因為傳出會出售意大利3G業務,同日股價大升6.2%。單是這兩隻傳統藍籌,就為恒指貢獻過百點的升幅。

  雖然升幅矚目,但筆者認為它們看好理由並不充分,只是純粹炒落後而已。以聯儲局主席貝南奇的作風,他應不會無視通脹風險而大幅減息,故未來半年減息的幅度應不超過0.5%,這對香港地產股的業績刺激有限,始終現在香港並不是各行各業也好景,看看這麼多工潮更可想而知,因此整體工資的增幅不多,難以支持樓價上升,加上政府又以高價賣地,這情況令香港地產商盈利前景一般。

中資股估值高 投資者宜減持

  至於和黃出售意大利3G業務,筆者認為機會不大。原因是意大利3G的上半年業務出現倒退,加上意大利下半年調減漫遊通話費,令經營環境更困難。在這情況下,實在難以找到買家,願意以賬面值80億歐羅的代價購入意大利3G業務,除非和黃肯蝕讓。

  有人歡喜有人愁,在港交所及一眾傳統藍籌造好之際,兩隻重磅中資股──中國石油(857)及中國鋁業(2600)卻遭到機構投資者減持。據聯交所資料,股神畢非德自7月12日至8月29日期間,共減持2.62億股中石油,持股量由10.96%降至9.72%。而中國鋁業的策略股東美國鋁業,則以每股17.34元配售約8.8億股中鋁股份,套現153億元。

  近日油價雖然升至80美元的歷史新高,但以上升速度計,已較過去幾年慢。筆者預期在第一大用油國美國的經濟持續放緩下,油價難以重拾過往升勢。換句話說,中石油的盈利增長高峰期已過,除非回歸A股上市,否則短期內缺乏上升動力。

  至於中鋁,除受配股陰影困擾外,氧化鋁售價下調10%亦對該股構成負面影響。此外,此股估值並不便宜,其預測市盈率達20倍,較美鋁的12.7倍為高。雖然筆者認為內地鋁業的整合十分有利中鋁長遠發展,但短期面對龐大調整壓力,而炒AH股折讓的熱潮又暫冷卻,故中鋁股價料反覆。

  本欄組合的兩隻股份——深圳控股(604)及蒙牛(2319),雙雙發表亮麗業績。深控中期純利大升8倍至7億元,若扣除投資物業重估,純利升幅更驚人,達到55倍。

  而令人最意外的是,毛利率更高達70%。這高毛利率可說冠於同業。深控首席營運總裁張化橋透露:「截至8月止預售權益的銷售面積已達13.8萬方米,銷售收入估計約11.84億元。」由於深控上半年的營業額為9.1億元,而下半年單是來自預售權益的收入已有11.84億元。而據官方統計,8月份深圳樓價,較去年同期錄得達20%的升幅,相信深控旗下的物業也可以高價售出,因此,筆者相信此股全年也會有理想的盈利表現,現水平值得買入。

高通脹未打擊消費

  蒙牛則宣布上半年純利增長41.4%至4.85億元人民幣,高於市場預期。公布業績後,摩根士丹利隨即大幅調高蒙牛2007-2009年的盈利預測7-10%,而目標價亦由28.5元調升至36元。此股最令筆者滿意的是,市場佔有率維持不俗增長,反映在行內中的領導地位。根據今年6月AC尼爾森的調查,該公司於內地液體奶市場(不包括乳飲料及酸奶)的佔有率由去年底33.3%提升至35.1%。

  國家統計局日前公布,中國8月份消費物價指數(CPI)按年升6.5%,創逾十年來新高。很多人看見這高通脹數據便感憂慮,但是物價上升其實沒有打擊消費需求。 8月份中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按年增長17.1%,至7117億元人民幣;首8個月增長15.7%,至5.616萬億元人民幣。筆者相信,在人民收入持續上升,加上股市帶來的財富效應,會持續支持中國零售銷售增長,這一點對蒙牛是十分有利的。

  深控及蒙牛受惠業績理想,股價上周分別錄得16.87%及4.01%的升幅,帶動整體組合上升1.61%,跑贏國企指數0.11%,但跑輸恒指的2.07%。雖然恒指強勢,但上文筆者已說過,這些傳統藍籌的升勢未必能持續,此外,若聯儲局主席貝南奇在9月18日不減息或減息幅度只是0.25%,息口敏感的香港地產股將面對較大的調整,故筆者沒有打算換馬至這些股份,仍然繼續看好中資股。

  美國7月份的貿赤按月收窄0.3%,不過美國對中國貿赤就擴闊12.5%至238億美元。這顯示中美貿易不平衡仍嚴重,美國料續向中國施壓,要求人民幣加快升值。而從中方的角度看,人民幣升值亦有助紓緩國內的通脹情況。所以人民幣升值這大趨勢是難改變的,如內地保險股、地產股及消費股,仍十分具吸引力。

2007年9月13日星期四

龐寶林0913

次按令對沖基金失色

  經媒體多方面的報道,相信各位讀者已非常了解次按問題之禍源,所謂「萬變不離其宗」,所有泡沫之產生乃歸咎於政府的寬鬆銀根政策及低息的環境,令市場出現大量過剩資金,引致推高資產價格。

  面對泡沫爆破,政府同樣把利率提升及採用收緊銀根的政策,一如中國銀行現在的做法,令過剩的資金減少及終會拖低資產價格,加上投資者的貪婪及害怕「執輸」的心理,在泡沫高潮時把資產價格推至極度不合理水平。當市場泡沫爆破時,投資者恐懼而把資產價格推致不合理的便宜水平,一如鐘擺理論,資產價格永遠從極度偏高跌至極度偏低,再從極度偏低回復極度偏高!

  現今金融市場不斷演變,全球化及連環性使資產價格的波動更大,隨投資產品的證券化及對沖基金如狼似虎的投資策略,尤其是槓桿作用發揮的力量,無論在泡沫形成或爆破時,均將資產價格推上更偏高或偏低的水平,只是每次引發泡沫爆破的原因或催化劑皆有所不同。

  記得1994年美國政府債災、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1998年俄羅斯債災、2000年科網股爆破等危機一般,事實上,美國房地產市場在2005年加息接近見頂時已開始浮現問題,即「有價無市」!對經濟及金融市場的禍害則在一、兩年後才發生,結果引致信貸緊縮及息差擴闊,市場失去信心,害怕有損經濟,投資者爭相贖回基金,後果必定為槓桿做得愈大,損失愈大和愈快!

  例如美林身為主要證券商,在本年6月20日率先沒收貝爾斯登(Bear Stearns)兩隻8億美元對沖基金的資產,因為此基金投資於次按已達到成交萎縮及虧損不斷擴大的情況;在7月11日標準普爾及穆將次按降級,繼而美國American Home Mortgage虧損6000萬美元、澳洲Absolute Capital Group、歐洲BNP Paribas、Goldman Sachs等多隻對沖基金暫停贖回或大幅虧損,花旗銀行在信貸業務也損失7億美元等。

對沖基金近期不受歡迎

  最後,美國最大按揭貸款者Countrywide Financial發出警告,按揭貸款違約數目已接近2002年初的高水平,促使Countrywide的股價大跌,金融市場風聲鶴唳,觸發8月上旬的銀行信貸危機等,投資者紛紛出現極度恐懼心理等。隨各國央行聯手注資金融市場,紓緩銀行信貸緊縮及挽回投資者信心,令市場運作回復暢順。

  由此觀之,東驥相信股市的低點已於8月份出現,但大量的實質問題現在開始陸續浮現,如房地產價格下跌、對沖基金虧損或倒閉、投資者爭取贖回、利差交易平倉潮、資金供應減少等問題不斷湧現。以對沖基金贖回額為例,7月份的贖回額達總資產值的5%,恐怕8月份的情況會更糟!由此可見,對沖基金最近極度不受投資者歡迎。

  自次按問題發生後,不少沽空次按的對沖基金錄得超過一倍的投資回報,可謂「一雞死、一雞鳴」﹗表面上,或許今次倒閉或虧損的對沖基金屬較穩健型,雖然投資在次按方面的評級不及政府債券,但由於屬債券類別,令人存有較穩妥的感覺,故應該不少投資者或多或少總被牽涉其中。即使大型投資銀行如Goldman Sachs利用電腦程式投資的基金,今年跌幅也達26%!

  按7月份之全球對沖基金表現榜顯示,除管理期貨下跌4.29%(超越同期MSCI環球股票指數)外,其他投資策略的表現均優於指數。若以今年至7月底為止,除了管理期貨及傾向沽空之表現遜於同期之MSCI指數外,與債券相關之換股套戥及定息套戥明顯地較其他類型對沖基金的表現差勁,這應歸咎於次按導致其他債券下跌,政府債券作為資金避難所則例外!

把握機會實行投資大計

  另外,大部分其他投資策略對沖基金的表現均比MSCI指數出色,相信在是次次按風暴過後,投資者也會非常善忘!恰如香港證監會在9月5日發出之新聞稿提及,對沖基金並非適合所有人士,相信跟對沖基金的投資策略較複雜及透明度較低等有關,一般投資者宜選擇對沖基金中的基金或長短倉較適宜,所以大部分獲證監會認可的對沖基金皆屬此兩投資類別。

  另外,單一策略的對沖基金也未必能發揮「全天候」的效果,即其目標是每年絕對回報,但未必可達到!目標與實行之結果屬兩回事,故投資者在選擇╱投資對沖基金前必須全面了解相關事宜,適合自己的需要和情況才可投資,其實投資者可於投資前瀏覽證監會的網站,細閱投資入門的資料及了解風險等。綜觀而言,今次的股市調整尚算溫和,道指從高位14021.95下跌5.1%而已,今年迄今仍上升6.73%;納指也從高位下跌4.7%,今年迄今仍上升7.54%,故東驥相信今次全球央行及投資者更成熟及已累積豐富經驗,若聯儲局能在9月18日當機立斷——開始減息的話,當前的信貸緊縮和信心危機便可迎刃而解。

  正如筆者數周前所說,不少亞洲國家或新興市場的本地資金取代流走的外資,部分股市更與歐美市場脫!若美國聯儲局能減息或放寬銀根,將製造另一泡沫。

  從上表顯示,若聯儲局今次能減息的話,受惠者必屬香港H股、亞洲新興市場、黃金及能源資產等。這是否會促成第三期牛市狂升?現在屬進取型的投資者Lewis已開始入市,他購入受次按影響最大的金融機構貝爾斯登之7%股權,此公司股票已從今年高位下跌達六成。另一邊廂,不少風險或對沖基金已磨拳擦掌,紛紛靜候次按所引發的機會,各位讀者有否把握機會實行投資大計?因此,東驥增長組合繼續減持現金,以30萬港元現金買入荷銀巴西基金。

  東驥增長組合一周上升0.44%,年初迄今上升13.98%,從1997年2月24日至今上55.2.81%,每年複息增長為19.18%。

通脹

上海證券報
C06 | 機構視點
2007-09-13
標示關鍵字

通脹背景下曲折上行的A股市場

  ⊙長城證券策略研究組   

  一、通脹加速成為經濟高增長背後的隱憂  1、宏觀經濟保持快速增長  2007年以來,我國國民經濟繼續運行在本輪長增長周期的上升階段,保持了較高的增長勢頭。由於增速較以往有所攀升,整體來看存在偏快轉向過熱的可能。2007年上半年GDP總值達到10.7萬億元,同比增長11.5%,增速比上年同期提高0.5個百分點。

  8月份以來出現在美國金融市場的次級抵押貸款風波引起了全球證券市場動蕩,引發投資者對於各國實體經濟運行的擔憂。從我國對外貿易夥伴所占比重來看,依次是歐盟、美國、日本,從貿易比重、資本管製、全球資金對新興發展中國家青睞程度分析,我國實體經濟與資本市場暫時受到的衝擊有限。

  我國實體經濟面臨的內外部環境依然嚮好,近期政府的總量調控政策總體溫和,所以三季度GDP不會出現大幅波動,預期增速仍將維持在11%左右。

  2、通脹加速與資產價格泡沫化成為高增長背後的隱憂  在我國GDP總量不斷增長,有可能超過德國而躍居前三位時,通過橫向比較,經濟深層次中的結構性問題逐步顯露:通脹加速與資產價格泡沫。這兩大問題不斷影響實體經濟、證券市場的良性循環。

  (1)通脹加速問題

  今年5月份以來,食品價格大幅上漲推動了整個市場物價總水平的上升。5月份居民消費價格指數上升了3.4%,6月份上升了4.4%,到7月份上升到了5.6%,8月份為6.5%,這是近10年來最高的,1-8月平均居民消費價格的總水平比上年同期上漲3.9%。盡管在局部通脹與全面通脹上充滿了分歧,但通脹加速已是不爭實事,短期內我們仍將生活在高通脹陰影下。豬肉價格是監測CPI的領先指標,根據發改委官員最新預測,豬肉供應緊張形勢要等到明年二季度以後才能得到根本緩解。

  表象上看,是豬肉漲價引發了CPI走高,但是個人認為“上游生產要素價格長期低估”是深層次原因。日益出現的環境、資源問題“倒逼”政府進行價格改革,以煤炭為代表的市場化定價趨勢已經反映了這一點。市場化將使得資源價格提升反映其本身價值,因此人力成本、生產成本的上升將是一個仍會持續的進程。糧食問題解決了,又會有其它價格上漲誘因出現。

  (2)資產價格泡沫化問題  貿易順差不斷出現,人民幣升值加速,使得央行投入到實體經濟的基礎貨幣越來越多。在人民幣升值的強烈預期下,又有大量資本項目下資金流入到實體經濟領域。這些充沛的資金產生了巨大的投資需求與商業銀行強烈的放貸衝動。另外,銀行利率較低使得信貸循環加快,貨幣自我創造能力與貨幣乘數增大,低利率不斷釋放出更多的貸幣供應量。

  希望獲取高回報率的貨幣資金不斷在實體經濟與房地產市場、股票市場中游走,抬高資產價格。在房地產和股票市場繁榮背後資產價格泡沫化成分正在與日俱增。

  3、調控政策重點解決短期突出問題  針對實體經濟中的“三高一低”現象,管理層已於上半年實施了關稅調控、高耗能行業關停整頓舉措。針對通脹與資產價格泡沫,也已經從干預產品亂漲價、鼓勵生豬量產、整頓房地產銷售,擴展到了窗口指導,開放QDII、港股直通車、紅籌股紅歸等領域。政府干預、引導經濟健康發展的決心表露無疑,長期政策的重點將是上游生產要素價格市場化、疏導國內實體經濟與股票市場過多的貨幣量。

  由於政策的出台到發揮效果有滯後性和累積效應,因此從短期來看,政策面解決的重點將是減緩通脹加速、改變資產價格上漲的投資者預期,這將是後續政策的主要出發點,預期短期政策仍將以溫合調控基調為主。

  

  二、A股市場在曲折中上行  1、A股市場上漲動力強勁  (1)業績高增長能夠緩解目前的成長性困擾  在工業高速增長、出口強勁拉動與生產效率顯著提升背景下,作為新興市場中最具成長性的A股上市公司群體,其整體業績增長不斷超預期。根據2007年半年報A股上市公司淨利潤增長統計,公佈半年報業績的1481家上市公司在剔除72家新上市公司後,半年報淨利潤同比增長69.3%。在剔除虧損公司後,同比增速為57.4%。而且上半年上市公司的利潤增長還是較為健康的:主業增長接近30%,費用控制貢獻30%,投資收益因素貢獻約10%。

  在半年報業績超預期背後,是未來兩年業績預期的進一步提升。相比2個月之前,滬深300公司2007年、2008年的“一致預期”業績增速分別由42%、25%提升至55%、33%。我們預期全市場A股公司2007年、2008年業績增長將分別達到50%和30%左右,我們認為A股市場存在健康的業績增長動力,A股市場目前的點位有其內在合理性。

  (2)市場估值在越越緊中仍存上升空間  從估值走勢來看,A股公司已經越來越貴,不斷走高的估值像一根越越緊的弓弦不斷考驗投資者的心理承受能力。而具備相對估值優勢的行業,如鋼鐵、煤炭、造紙行業不斷得到增量資金的追捧。如果2008年30倍將是可接受的估值水平,據2008年業績增長超過30%預期,對應的上證指數合理中樞在5700點附近。

  (3)外延式資產注入帶來星星亮點  在上市公司內生性增長保持良好勢頭的同時,股權分置改革帶來的制度性紅利依然惠及A股市場。央企整合、市值考核、股權激勵都成為誘發上市公司大股東將增量資產注入的動力與誘因。外延式的資產注入確實給A股市場帶來了新憧憬與星星亮點,這一內生動力與活力源泉,在一定程度將緩解高沽值形成的投資壓力。

  (4)資金推動不容忽視

  7月下旬至今的上漲中,資金推動不容忽視。目前通過基金開戶間接入市成為潮流,在A股日均開戶數重新恢複至20萬戶左右的同時,基金日均開戶數逐漸形成趕超之勢,最近一個月以來,基金日均開戶數屢次創下日均40萬的高紀錄。

  短期內,在人民幣升值預期、通脹預期難以改變背景下,資金推動型行情將繼續延續,資金在板塊間的輪動將不斷製造新的熱點。

  2、政策衝擊讓A股沖高之路步嚮曲折  由於股指短期內攀升過快,新入市者對於風險認識不足,盡管業績與估值仍能維持樂觀,但是管理層對日漸膨脹的資產價格泡沫產生了擔憂。近期管理層通過各種渠道發布投資者風險教育與提示進行窗口指導的同時,最近又出台了一系列政策。QDII、港股直通車業務、紅籌股回歸增加股票供應量等都是在這一背景下出台的。

  我們判斷,系列政策的頒佈會引起A股市場波動,而改變投資者樂觀預期可能引發市場短暫回調。

  (1)港股直通車將是一個短期中性、長期負面的影響  由於A股市場在估值上與H股形成明顯差距,目前A股市場滾動PE為30倍,而港股與H股的估值分別是15倍、20倍。尤其是那些主要業務在大陸的公司,較A股市場同類公司明顯折價,這使得內地投資者充滿投資衝動。盡管A股與港股在市場結構、資金構成與變動因素上有許多不同,但是折價優勢還是會不可避免形成A股市場明顯的資金分流。對於港股直通車業務,我們判斷這必將是一個短期中性、長期負面的影響。

  (2)宏觀政策對樂觀預期的衝擊  短期上漲的股指本身已經存在技術調整的需要,而管理層的政策將隨時影響投資者的樂觀預期。對於政策面預期,我們認為貨幣政策的出台,如小幅提高基準利率、存款準備金率市場已經有充分預期,這類政策的出台對A股市場不會產生巨大波動。而證券市場規則、上市公司丑聞或財稅政策的變動將改變市場的短期樂觀預期,使市場形成回調整理趨勢。

  綜上分析:我們認為A股市場在巨大的資金量、強勁的內生性增長動力推動下股指將衝擊5700點。如果沒有外界的誘發性因素,市場極有可能突破這一目標位。

  

  三、資產配置:尋找沽值窪地與自下而上掘金並行  通過對A股公司各行業估值水平分析,發現相對市場平均估值具備折價優勢的行業明顯減少許多。在估值提升空間有限,資金與政策面不確定性增多背景下,近期的投資策略應以防禦為主。在充分考慮行業長期成長前景基礎上,重點關注估值安全邊際較高的造紙、汽車、石化、高速公路與鋼鐵行業。

  1、估值窪地推薦配置:造紙、汽車、石化、高速公路、鋼鐵  通過分析上下遊行業2008年相比市場平均水平的溢價率變化,我們發現中上游的石化行業、鋼鐵、建材、汽車及零配件行業的估值水平有加速回歸市場平均水平趨勢,說明市場對其價值挖掘與追捧力度正在提速,股價加速上漲趨勢明顯。

  通過分析中下遊行業2008年相比市場平均水平的溢價率變化,發現金融、造紙相對市場平均水平的折價率在下滑,相對估值優勢在近期有所顯現,而食品飲料、農林牧漁、房地產行業的滯漲,也為其創造了一定的估值回歸優勢。

  2、自下而上的個股掘金  自下而上的個股挖掘依據的投資主是上市公司外延式的資產注入行為,這主要依賴行業研究員對重點公司的跟蹤分析。資產注入主題下重點關注的行業包括有色金屬、房地產、機械、電力、汽車等。重點關注的個股包括中金黃金、山東黃金、雲南銅業、一汽轎車、上海汽車、福田汽車、平煤天安、長江電力、華儀電氣、五糧液、上實醫藥、中技貿易、中糧地產等。

    四、重點推薦品種  1、行業評級  通過對上下遊行業估值水平的靜態橫向對比與動態增速的變化,結合行業基本面的變化,我們建議超配的行業包括:交通運輸、金融、汽車及零配件、造紙、石化、鋼鐵。


2007年9月11日星期二

投連險(3)

上海證券報
C08 | 錢沿周刊 | By 黃蕾
2007-09-11
標示關鍵字

投連險“瘋”銷

  ⊙本報記者 黃蕾   

  形容投連險當前的熱賣形勢,用一家壽險公司銀保部老總的話來說:賣“瘋”了。

  投連險“瘋”銷,有據可尋。來自上海保險同業公會的統計數據顯示,今年7月,不含瑞泰人壽上海分公司在內,上海投連險保費收入已達5.04億元,曾風靡一時、以保底收益見長的萬能險以4.13億元被甩在後。

  對公司的影響面,或許更能反映投連的“瘋狂”程度。聯泰大都會人壽,這家今年1至4月總保費收入尚不足1億元的合資公司,今年5至7月投連保費收入已達8億元,僅7月單月,3.68億元投連保費落袋

  在直接反映壽險公司成長狀況的新單保費這項關鍵數據上,投連的角色越發凸顯。海康人壽總經理萬維德日前在談及這一話題時嚮記者表示,在所有新單保費收入中,投連險占比約為30%。“公司會密切關注這一險種的發展態勢。”  在投連險這波熱潮中,保險公司比拼的在收益率表現上。代銷投連產品的某銀行營業網點銷售人員告訴記者,每天在該網點購買投連產品的顧客並不比基金少,而在購買前,消費者對收益率的關切度明顯高於收費。粗略計算下來,今年8月7日至9月7日,聯泰大都會“聯泰財富精選”股票型賬戶投資收益率為10.65%,混合偏股型賬戶投資收益率為8.56%。

投連險(2)

新京報
B07 | 理財周刊
2007-09-11
標示關鍵字

冷靜看待投連險熱賣

股市火爆帶動投連井噴,某銀行支行2天完成1年銷售任務;該險種僅適合有閑資金10年以上長期投資

低迷數年之後,投連險正迎來在中國的第二春。

但在新世界旁招商銀行的營業廳里,沒有一款投連險產品在售。“我們支行之前就賣了2天投連險,進賬2000萬元,一下子完成了全年的工作量,所以就停止了代售。”一位客戶經理解釋說。

作為與股市聯繫最緊密的險種,投連險成為今年保險業的明星。但太多消費者並不清楚,投連險適合有閑散資金的人士做10年以上的長期投資。即使真正符合這一條件的投資者,也不清楚如何才能選擇一款合適的投連險。

九成投保人不清楚投連險為何物

在股市火爆的2007年,投連險產品經歷了由少而多的過程。從最初的外資唱主角,到泰康人壽等中資公司紛紛跟進,現在國內壽險老大哥國壽、平安也宣佈即將推出投連險。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已推出或計劃推出投連險產品的保險公司已超過20家。但由於北京地區受當年“投連險風波”影響較深,多數公司在推廣策略上北京都相對延後。

但這位客戶經理也表示,最終購買投連險的消費者超過九成並不知道投連險究竟為何物。“他們不會問這款產品與市場上其他同類投連險產品的差別,也並不關心手續費的高低,最在乎的只是能夠獲利多少。”而購買的不理性也助長了銷售誤導的可能性。說它是保險賣不出去,但稱它為“基金中的基金”“買基金送保險”“基金組合”更容易得到消費者的認可。收益率走出自身風格

的確,投連險的操作方式與基金存在相似之處。基金中有貨幣基金、債券基金和股票型基金等,而投連險也相應地擁有多個賬戶,這些賬戶設定了投資不同市場的資金比例。而投連險也會定期公告自己投資中的基金及其配置比例,還有基金的收益表現。

“在股市發生波動時,基金會遲一天聯動,而投連險也相應要遲一天反應。”信誠人壽北京分公司總經理方志男指出,長期來講,投連險的投資收益曲線要比基金更穩健。

方志男指出,好的基金走勢要優於股票大盤走勢,而一隻好的投連險走勢也是優於基金大盤的。目前隨投連險入市時間的拉長,其投資業績特徵已基本顯現。這樣,再加上消費者對收益率的盲目追求,投連險的熱賣也就不足為奇了。不應作為首選險種與熱賣相伴隨的,是這一曾經定位富人的投資型險種也逐漸嚮普通老百姓傾斜,投資門檻從當年的幾十萬元、幾百萬元逐漸低至1萬元。

但這並不意味擁有1萬元存款就可以購買投連險。在中國目前保險保障需求仍未充分滿足的情況下,投連險等投資型保險還不應該是大多數消費者的首選險種。

盡管合資保險公司推出的投連險產品在初期收費上明顯下降,但總體收費水平仍然難以與基金匹敵。此外,投連險退保時還要繳納一定費用,不像投資股票、基金可以高拋低吸,頻繁操作。投連險一般包括前端收取的初始費用,及買賣差價、死亡風險保險費、保單管理費、資產管理費、退保費、投資賬戶轉換手續費等七種。

由於初期投資成本較高,投連險一般是十年以上的長期投資,消費者需要有足夠的耐心和經濟實力。如果期繳的話,前兩年的費用是最高的,也就是說,如果投保一兩年就退保是血本無歸的。

投連險(1)

上海證券報
C08
2007-09-11
標示關鍵字

投連險、分紅險、萬能險的區別

  分設的賬戶不同。分紅險不設單獨的投資賬戶,每年的分紅具有不確定性;投連險設置了幾個不同投資賬戶,客戶可以自由選擇,可能享有較高回報的同時也需承擔一定的風險;而萬能保險設有單獨的投資賬戶,同時具有保底利率的功能。(但保底利率一般很低)  收益分配方式不同。分紅險將上一年度公司可分配利潤的70%分配,通過增加保額、直接領取現金等方式給客戶,分紅險的分紅收益率是不確定的;萬能險則除為投資者提供固定收益率,還會視保險公司經營情況給予不定額的分紅。投連險沒有固定收益,完全取決於投資收益情況,相比之下,投連險盈虧由客戶自擔,風險最大,但投資收益也可能最高;  利潤來源不同。分紅險紅利來源於三差(利差、死差和費差)收益,而投連險和萬能險利潤來自於投資收益。

  繳費靈活度不同。萬能險與投連險都具有交費靈活、保額可調整、保單價值領取方便的特點。而分紅險交費時間及金額固定,靈活度差。

  透明度不同。分紅險資金的運作不嚮客戶說明,保險公司只是在每個保險合同周年日書面形式告保單持有人該保單的紅利金額,透明度較低。投連險投資部分運作透明,各項費用的收取比例分項列明,保費的結構、用途、價格均一一列出,每月最少一次嚮客戶公佈投資單位價格,客戶每年還會收到年度報告,透明度較高;現在有保險公司還做到了一天一公佈;萬能險則會每月或者每季度公佈投資收益率。

  投資渠道不同。萬能險和投連險的區別主要在於前者有保底收益,而後者沒有,這追根究底是因為保費投資渠道不一。根據中國保監會2005年12月發布的《保險機構投資者股票投資管理暫行辦法》,保險機構投資者為投資連結保險設立的投資賬戶,投資股票的比例可以為100%;為萬能壽險設立的投資賬戶,投資股票的比例不得超過80%。所以結合去年的股市表現,投連險的投資收益遠遠高於萬能險和分紅險。(崔君儀)  

林森池 「新股王論」  

(06年1月曾email給家人, 來源不詳)

林森池 「新股王論」  

「投資可創富,投機屬賭博」這句話是一代證券分析家林森池投資心法
的總結。早前 他在香港大學的一個講座上強調投資股票是嚴肅的行為,等同投資一門生意,回報是分 享公司成長的利潤。如果心存僥倖,隨便選擇一個股票,以低買高賣獲利,這種投機心 態其實與「買六合彩」無異,單靠運氣往往會令人失望。投資股票需要先通過基礎分 析,徹底了解公司的運作、財務狀況、經濟環境等,以減低風險。  現在投資的門路眾多,如黃金、外幣、地產、股票、衍生工具等,但林森池認為外幣 的回報太低,從70年代開始,升幅最大的日圓也只是上升了4倍,回報與港元息率相差 不遠。而黃金的價格起跌大,但真正的升幅小,70年代,美國因貿易逆差過大,國內沒 有足夠的黃金支付貿赤,於是美元與黃金正式分家,改與一籃子的貨幣掛鉤,黃金價格 更跌至歷史性的低位。 初哥應遠離衍生工具  至於投資衍生工具,就更加近於賭博,利用股市的波幅獲利,屬於大戶與小投資者的 對賭。細看之下,這只是一場零和遊戲,而且參與遊戲的雙方,地位並不平等。在香港 現時的證監條例下,大戶幾乎佔了絕對的優勢。曾管理全球最大的麥哲倫基金 (Magellon Fund)的林奇(Peter Lynch)和號稱股神的巴菲特(Warren Buffett)一 直對衍生工具的態度十分審慎,甚至認為應該立例取締。林森池就形容有關買賣為「不 公平競賽」,他建議在證監會立例撥亂反正之前,小投資者不宜沾手。  
「香港法例規定未滿十八歲人士不可賭波和賭馬,但證監會並沒有立例,保障『投資 水平未成年』的『阿婆』參與買賣衍生工具。」  

據美國《福布斯》雜誌最新一期世界富豪排行榜,從第一至第十位,除了排第二位的 巴菲特,其餘九位,包括首富微軟的比爾蓋茨和沃爾馬特家族的五位成員等,都屬於實 業家,巴菲特也只會選擇優質的股票作長線投資,從不參與短線的投機炒賣。反而大家 所熟悉的股壇狙擊手索羅斯,其身家原來並不入流,證明成功並沒有捷徑,也沒有不勞 而獲的財富。  
「若你手上有資金,你可以自己開設公司,或者投資入股其他公司。如果你看好地產 市道,但自問發展地產的能力不及李嘉誠,那麼不如直接買入長江的股票,讓他幫你賺 錢吧。」

股市帶動經濟創富  
為甚麼股市可以帶動經濟和創造財富?林森池嘗試用經濟學家米塞斯(Ludwingvon Mises)和哈耶克(Friedrich A. Hayek)的供應經濟學理論解釋。這「小政府,大市 場」理論曾被前英國首相戴卓爾夫人採用,以改革英國的經濟。當時的英國國企已經病 入膏肓,靠政府不斷補貼支撐。戴卓爾夫人上台後即大刀闊斧把國企私有化,接受市場 監測,提高效率。上市後可擴大吸納資金的層面,因為市民手上的積蓄遠多於國家的資 金。有了資金,公司就可以擴充,創造更多職位,而高就業率會刺激消費,令資金回流 入市場,形成良性循環,經濟發展有如雪球愈滾愈大。  

林森池認為投資股票需要審慎,選擇優質的公司。他對這方面有三點建議,首先從宏 觀的角度,觀察整體經濟處於增長還是萎縮;然後了解目標公司是否擁有市場經濟專利 ;再深入分析公司的往績、各項回報率、財政狀況、前景、管理層作風和公司「內在價 值」等。

中印尋找「千里馬」  
上文提及的市場經濟專利與我們所認識的品牌專利和「特許經營權」的概念不同。公 司擁有市場經濟的專利生意代表這些公司的邊際利潤較有保障。以地產行業為例,政府 雖然並沒有明文規定保障其專利,但如果你擁有尖沙咀北京道的業權,因其人流和地理 位置,已足以令其上蓋物業的租金收入穩定增長,又無需受競爭威脅。反觀品牌專利, NIKE雖然擁有旗下產品的版權,但它仍然要面對來自其他無數品牌的競爭,如Adidas和 SuperX等。
 與專利生意相對的就是過度競爭的生意,這是一門大眾化及沒有專利保障的行業。現 時世界上大部分商品的質量都有公認的標準,例如鋼鐵,無論中國或美國所生產的不鏽 鋼都是根據相同的標準來劃分質量。如果質量厚薄相若,生產商只能在價格上競爭,而 價格競爭通常會把邊際利潤壓縮。
 在林森池眼中,香港過往具備市場專利的公司(他稱之為千里馬)包括匯豐、恆生、 長江實業、電訊盈科、中華煤氣、太古等,它們從77年到97年之間的股價增長達每年 20%至30%。然而時至今日,他們部分已失去了其專利,如恆生和電盈,其餘即使保留專 利,但香港經濟已過了起飛期,增長開始放緩,因此他們的股票再難出現如此巨大的升 幅。
 那些30年前的千里馬,已經跑得太久,跑累了,而且本地仍充滿活力的大公司不多, 林森池建議應該把視線轉到新興的股票市場。他特別看好中國和印度,認為兩地的市場 潛力有如70年代的日本,可以尋獲不少千里馬,重新上路。

Kiss投資心態  
■電視劇《大時代》裡的劇情,竟然在現實的股票市場帶出「丁蟹效應」現象。

 儒家有「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人生格言,而林森池表示他的人生計劃也分 為四個階段,統稱四仔理論,分別為老婆仔、樓仔、細路仔和車仔,他希望把這個配以 他的投資理念推介給時下的年青人。
 「年青人完成學業,踏出社會,在有一定經濟能力後,才娶一個老婆仔,之後一同供 一層樓仔,再生一個細路仔。車仔是非必要的高消費品,應該放到最後,待生活穩定, 待有餘力時才考慮。」
 談到買車,原來林森池對這方面也有一套心得。「我從來不會買新車,因為不划算。 車價一大部分是稅款,而且新車一落地便會貶值,所以我只會考慮二手車。我現在駕駛 的是一輛80年代的Benz。除了價錢便宜,二手車還有其他好處,好像二手車時常需要維 修和更換零件,帶動相關行業,間接推動經濟,而且時常光顧一些車房和零件店,使我 更受歡迎。另外,懂得欣賞二手車是品味的象徵,出街都覺得特別有型。」

 林森池認為婚後的投資策略可分兩方面,兩夫婦可以一人負責供樓,另一人負責投資 具潛質的股票。香港的樓價一直和本地國民生產總值(GDP)掛鉤,從70年代到現在, 本港經濟處於上升期。1978年的太古城和置富花園的樓價也不過是每呎200港元,現時 兩個屋苑的呎價已上升到4,000至5,000港元,增長達20多倍。本港的經濟增長雖然已經 放緩,但林森池和其他經濟學家都認為未來30年的增長率仍有每年3%,加上大約4%的租 金回報率,應該足以抵銷供樓的利息支出。  林森池所談及的投資,無論是樓市或股市,都屬於長線,期間每每出現時局不穩,會 有起起跌跌。他以巴菲特為例,指出只要完成投資前的分析,就不必為短暫的上落而費 神。
 「巴菲特絕少留意股票的價位,他只在買賣時才查詢價值。我投資的心態很簡單,可 以用四個英文字來概括—KISS,意思就是Keep It Simple and Stupid(簡單和愚蠢地 保管著)。」

見樹又見林的分析員
 ■林森池認為在股市有波幅冇升時仍能獲利,與炒賣無異。

 林森池是香港第一代證券分析師,從事證券分析20多年,1967年畢業於香港大學歷史 系,1972年被英國維高達證券公司聘為證券分析員。
 他在1977至1982年任職獲多利投資服務有限公司(匯豐銀行屬下機構)執行董事,專 責管理基金及港股投資。80至90年代,他歷任美林證券及瑞士聯合銀行副總裁,主管香 港股市分析部門,向歐美基金推介港股。其間,他又促成美林證券及瑞士聯合銀行成為 香港聯交所會員。其後於90年代中期退休。林森池所著的《證券分析實踐》一書總結了 他畢生的投資經驗,最近更登上了商務印書館05年暢銷書榜中文書(非文學類)第二 位。
 2002年,他提倡以發債方式紓解特區政府的財赤,部分建議更被政府採用。著名財經 專欄作家林行止曾稱讚林森池是股壇難得具備「見樹又見林」本領的證券分析員。

2007年9月10日星期一

林行止:官民共炒的股市狂潮快將來臨

政府入市北水南流快啟動

一、  去周五本報社評〈台海高危 有驚無險〉,內容充實、論斷中肯,筆者唯一不同意的是,「社評」認為胡錦濤主席指出今明二年是台海高危期,「顯然意有所指,也是對台灣表達的最強烈警告」。這種推斷當然不能說不合理,然而,筆者以為胡主席神情肅穆發出「最強音」,主要對象是以為早已做好充分攻台準備、尚未家肥屋潤的解放軍少壯將領;在統一祖國責無旁貸的民族情緒驅動下,他們躍躍欲試,只是此舉也許會誤了經濟崛起的大事。胡主席的話等於表明政府已盡了全力,希望他們少安毋躁。如果胡主席針對台灣「放話」,那只會自討沒趣,因為台灣當局明知中國數百枚飛彈已「列陣」對準台灣,仍「奮不顧身」發表「明獨」言論,在朝在野二大政黨還在積極籌備為「返聯」(以中華民國名義重返於一九七一年開除其會籍的聯合國)或「入聯」(以台灣的名義加入聯合國)的公民投票,明白展示了台灣人不當中國的武力威脅是一回事!目前的形勢十分清楚,別說公投不易成功(據公投法,登記選民〔一千六百餘萬〕中一半投票公投才有效,而投票者之中一半以上支持〔或反對〕公投的議題才算真正代表台灣民意),即使有一半以上選民投票而其中半數以上支持加入聯合國,台灣亦只能「望聯興歎」,因為其申請肯定不會為聯合國接受。

  對中、台政情有深刻了解的學者在周末的聚會上,指出胡錦濤針對台灣說這些「狠話」,是迫不得已的。在中共歷史上,他以為只有二位可以彈性靈活處理台獨問題的領袖─毛澤東和鄧小平(後者也許只是「半位」);他們的權威特別是在軍中的威望,令他們可以要求全民集中力量搞好經濟建設、建立一支文明現代化軍隊「保護經濟果實」而暫時不去理會台灣群丑跳樑的鬧劇,就讓台獨分子去胡搞吧!當時機成熟自然水到渠成,屆時台灣便可不費吹灰之力「手到擒來」。胡主席在黨政軍中的地位顯然未達毛、鄧的高度,因此只能藉一切可以利用的機會表明必要時武力取回台灣的決心。換句話說,胡氏絕對不能讓台灣在他任內「一去不復返」,因為這等於喪權辱國,是他不能承受的政治衝擊。

二、  台灣總統陳水扁厚顏無恥、出爾反爾、全家貪腐,劣跡數不勝數,但台灣選民的選擇必有一定道理,他們投票給陳水扁,是因為他有不少獨特的優點。陳氏的確摸透台灣人民經濟親共、政治反共的心理,且有無比的耐力、韌性和必要時不惜採取無所不用極、在政敵看來是卑鄙骯髒的手段,因此能夠在二次選舉中擊敗勢力根深蒂固的國民黨。觀察台灣政情的人很少會喜歡、尊重遑論敬仰陳水扁,卻不得不承認他是個出色的政客,最近陳氏主導、捲起漫天風雨的「入聯」,根本目的當然不在明知不可為的「入聯」,而在為他在台灣獨立史上留名;陳氏的任期明年五月屆滿,此時藉發起「公投入聯」,一方面固可彰顯他不畏中國的飛彈、挑戰「保護國」美國的權威、為台灣打拚的努力和無比勇氣,一方面則可為快將舉行的立法院和總統選舉造勢。

  民進黨若「蟬聯」,對陳水扁個人榮辱甚於對民進黨,因為如果民進黨敗選,陳氏家族的貪墨問題必會重新「開審」,他即使無所畏懼,亦不是光采的下場。目前台灣政局的詭異處在國民黨和民進黨的總統候選人都可能官司纏身以致失去候選人身份,果如是,陳水扁總統的親信蘇貞昌擊敗缺乏政治個性的蕭萬長,可能性甚高。這對陳氏較為有利,是彰彰明甚的。

三、  除非中、台大打出手禍延香港,不然,不論中、台局勢如何緊張,都不會對香港股市帶來負面影響。此中的道理甚簡單,如今左右股市去從的是機構投資者,它們「玩」的是OPM(他人的資金),沒有切膚之痛,因此能以超然的態度處理投資。假如台海出事,不僅港股和國內股市下挫,全球股市亦會因為憂慮美、日等會捲入漩渦而下跌,這等於人人有損失,機構投資者管理的基金表現失色,「非戰之罪」;非常明顯,如果他們管理自己的資金,便會因應形勢做好萬一台海有事亦不會招致重大損失的部署!一句話,機構投資者不會因台海「有驚」而改變投資策略,一切仍循已形成的趨勢發展。

  在不必擔憂台海風雲驟變的情形下,即使去周五美股跌近百分之一點九(以近月的標準,跌幅不算大),港股市亦不會被感染下挫,那並非港股偏低沒有下跌空間,而是開放「資金自由行」前的港股(及H股)收集期仍未完成。特區政府表面上「出其不意」(政府大概沒必要調查有否內幕交易吧?)地增持交易所股票,亦可視為內地散戶資金將開始南流的先兆;政府指此舉是為滬港股市合作換股鋪路,理由十分牽強,交易所是上市公司,董事局有權決定本身的業務取向,何勞財政司司長越俎代庖!在中國經濟與西方經濟「分道揚鑣」的虛妄構想下,筆者預感一場官民共炒的股市狂潮快將來臨

美股東:匯控應開除葛霖

美股東:匯控應開除葛霖 (信報)

  倫敦《周日時報》昨天報道,美國投資公司Knight Vinke呼籲,為了進行改革,匯控(005)應該開除主席葛霖(Stephen Green)【圖】。  如果葛霖被委任為非執行主席,這將突破匯控的傳統。匯控一向讓行政總裁晉升為執行主席,葛霖在匯控擔任了三年行政總裁後,去年五月被委任為集團主席。

  此外,Knight Vinke創辦人奈特(Eric Knight)建議,匯控董事應考慮從集團外徵聘主席。他表示,延續管理層是很好的做法,但這也可能造成僵化,就如匯控目前所發生的一樣。匯控從未向外招聘過主席。

  Knight Vinke上周去信所有匯控董事會成員,要求他們徵詢股東意見,對集團策略作出基本檢討。

  奈特希望這個檢討工作可由匯控的資深獨立非執行董事、曾任高盛高層的駱耀文(Simon Robertson)帶領,並促請匯控管理層重組董事會及檢討高層薪津安排。

  奈特批評匯控管理層太過安於現狀,並犯了多個策略錯誤;而且在一九九二年把總部從香港搬到倫敦後,表現一直不如理想。

  雖然匯控在過去十五年花了四百億美元在收購上,但奈特批評匯控除了在香港外,未能在其他任何主要市場晉身為三大銀行之一。

  Knight Vinke指責匯控在制訂高層薪酬時以二十八家國際銀行為標準,大部分新興市場的對手都不計算在內,令高層的表現與薪酬水平不相符,匯控昨天未有作出回應。

  對於被Knight Vinke批評匯控欠長遠投資策略,並提出就未來發展方向要求與管理層會面,匯控主席葛霖日前就提出反駁,並指匯控有清晰的策略,集中投資及發展新興市場,未來將維持這個政策。

  Knight Vinke資產管理美國投資者維權活躍分子,現持有匯控少於百分之一股權,約值二億英鎊(約三十一億港元),Eric Knight日前去信匯控管理層,要求全面檢討發展策略。

  Knight Vinke善於鼓動其他股東,一同向公司提出改革或重組建議,二○○四年便成功逼石油巨鯨─蜆殼(Shell)重整。

  葛霖向英國《金融時報》表示,「匯控有清晰的策略,現在正把注意力集中在投資及發展新興市場,未來亦會繼續這樣做。」他說。

  他以該行斥六十三億美元收購韓國外換銀行、成為控股股東為例,並說:「這亦是匯控發展策略的一部分,並由年初開始小心思考推行的。」■

錢志健0910

零和遊戲玩唔過!

  最近證監會的新聞稿提及對沖基金並非適合所有人。我非常同意,如果有對沖基金稱自己為「全天候」,也只是一個崇高的理想而已。  投資經理每個月也想做到的,是絕對回報。那麼什麼是絕對回報?英文解釋更加貼切:Positive Alpha。但世上,沒有可能只有賺那麼理想的事情!

  在香港而言,非認可的對沖基金其實也有不少。五十球(5000萬)美元以下資產的對沖基金,如果再沒有能力把資產值變大,遲早都要作出最後決定:繼續運作還是關門大吉。全天候,即All Weather,你以為是買四輪帶動(4WD)的汽車嗎?4WD也會有出事的時候,無人能夠保證100%安全。

  老實講,以散戶而言,沒有東西勝得過自己做投資決定。和Tommy早幾天見面,他說到有一位朋友玩期指,這幾星期輸了百多萬港元。Tommy的朋友仔是二十尾、三十出頭的年輕人。我覺得這對他的朋友仔絕對是「好事」。有一術語,叫Algorithmic Trading,數量分析交易可以複雜,有大盤可以在很短時間落千張以上的期指,把指數推高或挾低。散戶如不好彩與大戶對幹,被挾高數百點或推低數百點甚至1000點,實在是很容易。

  Tommy的老友,如手頭上有二十張期指,數周前如被挾高或低1000點恒指期指,已是一百萬的loss,沒有能力還擊,是槓桿「太重手」所致。

  上周我說過,沒有比高盛更好的模擬選擇。在其組合之中,也有通用電氣(General Electric,GE)。GE是派息王,比率高達50%(Dividend Payout Ratio),如公司賺十億,五億便是派出去的股息。機構投資者佔有率是差不多59%。GE的業務實在多元化:實業、金融、家居電器、財務借貸,什麼都有。你買GE,是收息之選,不是買它資本增值的巨大潛在回報(Capital Gain)。當然,一隻道指成分股,如GE這麼大的「恐龍」,市值是4000多億美元的大(微軟市值是2700多億美元,也是道指和納指成分股)。有一老行尊,是傳統美國基金經理,他曾對我說,如他手頭有現金,當美股有大型調整時,他便會留意是否應增加GE的比重。當然,他要考慮的因素也有很多,不是幾隻字講得晒。

  再講Tommy的老友,在此叫他B仔吧。期指幫他輸身家,是好事。任何高槓桿投資,都是零和遊戲(Zero Sum Game),有人贏,有人輸。這玩意,輸時只是加快輸錢的速度。

  我有一位做對沖基金的朋友,做的是marketing工作。他的package,有底薪100萬港元,和新錢進入的1%。他公司的對沖基金上年表現理想,有1億美元的新錢投入基金中。Head of Sale可賺1%的佣金,他賺了100萬美元,再加100萬港元底薪,真是不錯。我這位並非操盤的朋友,在對沖基金行業也可算打工皇帝了!

  行行出狀元。有人成世做工也是為開飯、為生活;也有人幾年間可賺成世或幾世的錢財,富足幾代。你如果要做高風險的投機活動,必須記,你有機會「訓街」。

  我有幾位老死,在今年頭八個月已賺了1000萬以上;這是在股票市場上。但是,人家是用半億身家去賺20%。我在以往的文章已說過,我最好幾位朋友的前半生是實業家,彈藥十足,後半生也可算是今生無悔。他們只是拿一部分錢去投資,明白未?

  最後,這頭三季大賺的,多數是精於選擇優質股的投資家。我也有一些個別投資者朋友,在頭三季有50%進賬。重點是:所有人都沒有做孖展的!做期指的,只是作正股的Delta Hedge而已!

  我朋友網絡之中(非對沖基金經理),賺大錢的,沒有一個是只做期權、期指或認股證!我說過,如有單邊槓桿買賣的人,可在一年內大賺,我請他食飯。一年多已過,還是沒有人可以被我「請」到的紀錄!

  經驗告訴我,9月、10月是最「嚇人」的月份。我不是股評人,我沒有貼士畀你,我只希望你在我過去一年多的文章,找到自己合適的操作方式及有正確的人生價值觀!祝大家平安!

2007年9月7日星期五

危機?格老:次按風暴似98年股災

Hong Kong Economic Times
A12 | 國際金融
2007-09-08
Highlight Keywords

格老次按風暴似98年股災 4聯邦銀行總裁指減息須有力證據

  聯邦儲備局前主席格蘭斯班開腔,警告現時金融市場有很多方面與1987年股災及1998年巨型對基金LTCM崩盤時相似。另外,4位美國聯邦銀行總裁認為,需要更有力證據,才能決定本月中是否減息。

  現成為私人顧問的格蘭斯班,日前出席一活動時表示:「市場過去7周的表現,在很多方面與1987年與1989年的股災、1837年的地價以及1907年的銀行家恐慌十分相似。」

加息才能刺穿泡沫

  曾任聯儲局主席一職達18年之久的格蘭斯班表示,亢奮的情緒會令企業擴張,反之恐懼則會令它收縮,「現在恐懼的情緒遠遠蓋過亢奮。」他續稱,當人類的亢奮情緒令經濟增長達數年之久後,將會形成泡沫,「而只有當狂熱停止後才能令泡沫爆破。」

  只有透過加息才能刺穿泡沫。格老舊事重提,指聯儲局在1994至95年間將息口提升了一倍「才能遏住迅速膨脹的股市,而當停止加息,股市又再度上升;97年我們重施故伎,亦得出同樣的現象。」

  他最後表示:「人類一直以來還未能找到面對泡沫的方法。」

  另外,堪薩斯聯邦銀行總裁Thomas Hoenig與阿特蘭大聯邦銀行總裁Dennis Lockhart都表示,並未有確切象顯示次按問題已波及其他經濟範疇;而聖路易聯邦銀行總裁William Poole與達拉斯聯邦銀行總裁Richard Fisher亦表示,信貸風暴的影響層面尚不明顯,Poole更指聯儲局不能成為「市場預期的奴隸」。

分析師估至少減1/4厘

  Thomas Hoenig與William Poole都在本月中議息會議中,擁有投票權,故其取向十分有參考價值。Hoenig接受電視節目訪問時表示,並未有強烈證據顯示樓價下跌及次按已影響到其他經濟範疇,「大部分的表現仍相當良好」。

  四位聯邦銀行總裁的意見意味聯儲局須收集更多證據,才可決定本月中是否減息。多數分析師與投資者都預期這次息口至少會減0.25厘,至5厘,此次亦將會是儲局4年來首度減息。

  不過,昨日公布的新增職位數據,4年來首次減少,經濟衰退之說傳得鬧哄哄,數據令聯儲局增加減息的壓力。

龐寶林0907

信報財經新聞
P33 | 理財投資 | 基金人語 | By 龐寶林
2007-09-07
標示關鍵字

經濟暢旺 低效率代表高增長

  上周筆者談過中國的貪污問題,碰巧世界銀行亦在日前發表一份報告,指出部分亞太經合組織(APEC)成員國所設下的貿易壁壘及貪污問題,令區內去年損失1480億美元經濟收益,當中包括中國。現在中國經濟急增及股市急漲,很多人的生活顯著改善,這把貪污問題暫時藏起來。可是,貪污問題會減低整個社會的生產效率,對長遠經濟發展構成潛在威脅。

  事實上,中國的生產效率仍遠遠落後於發達國家。國際勞工組織的最新報告顯示,7個經濟體包括南韓、孟加拉、斯里蘭卡、香港、中國、馬來西亞及泰國,平均每人每年工作逾2200小時,比美國的1804小時超出近400小時。但這些國家的人均生產,卻遠不及美國。其中中國的人均生產儘管已較1980年時增長達8倍,但仍還不夠美國的五分一。

選擇行業勝揀股

  中國企業的生產效率這麼低,為何投資者對中資股趨之若鶩呢?原因很吊詭,這是因為在經濟景氣的時候,生產效率低的企業,其盈利卻會出現較快增長。舉個例子,A企業生產每件貨品成本10元,而競爭者B企業的成本則為17元,兩者的貨品售價為20元。

  A企業的毛利率達50%,但B企業只有15%,因此A企業的營運效率較高。讀者或認為A企業較值得投資,這就錯了。假設經濟向好,貨品售價由20元提升至22元的話,A企業的毛利可增長20%,但B企業的毛利增長卻達66%。在這情況下,投資者會捨A取B,尤其在牛市末期時,資金更會集中流向B企業。

  現在中國經濟急速增長,中資股就像上述例子中的B企業,雖然營運效率不高,但盈利增長卻十分強勁。問題是「花無百日紅」,若然中國經濟增長放慢時,除非企業已能提升效率,否則盈利將大幅倒退,甚至出現虧損,屆時股價就會大跌。

  筆者現在看好中資股,主要是預期中國經濟可持續高增長,可以說投資中資股時,看「市」較看「股」重要,當然分析政策傾向那個行業亦十分重要。

透明度增可吸引投資者

  較早前港交所(388)發表諮詢文件,建議主板上市公司發布季度業績,去年年底市值在100億元或以上的企業,將由明年第三季起先行每季發布業績。至於市值低於100億元的企業,則可獲寬限至2010年的第三季才跟隨。其實這個建議在2002年已作諮詢,但最終敵不過市場回響,當年施壓的企業,不乏老牌藍籌股如豐控股(005)。不過,現在本港股市已由國企主導,國企在內地已經要發布季度業績,沒理由本港企業卻不能應付,特別是香港經常強調企業管治,季度發布業績絕對是大勢所趨。

  有人擔心公布業績次數增加,會增加企業的行政成本。這擔心是不必要的,對大企業來說,這成本佔的比例有限。對中小企來說,成本雖增加,但這類企業的成交不多,又較少機構投資者參與,若能公布季度業績,就更能吸引投資者注意,股票交投增加,這令企業未來較容易在股市集資,長遠有利企業發展。

港股直通車涉利益分配

  「港股直通車」遲遲未能開出,原因是當中涉及很多技術問題,尤其在利益分配方面。 原先計劃只能透過中國銀行(3988)才能投資港股,令其他金融機構十分不滿。由於措施尚未落實,港股面對這不明朗因素,所以在高位大幅波動。

  內地《中國證券報》引述中證監權威人士透露,「港股直通車」方案基本成形,在未來兩個月可望推出。當局也計劃擴大開放的試點城市,由天津擴大至北京、上海及廣州。當中中國銀行、工商銀行(1398)及建設銀行(939)有望同時獲准經營這項業務,至於入場門檻,則會提高至30萬元人民幣。

  其實中央為了公平分配利益,讓更多金融機構及地區參與,這將方便更多資金投資港股。因此現水平港股雖較反覆,但沒有改變筆者樂觀的看法。

  上周本欄股票組合錄得5.75%升幅,跑贏恒指的升2.36%及國指的升3.49%,年初至今上升47%,亦勝於兩大指數。組合內上升最驚人的是上海電氣(2727),急升40.17%。此股停牌近兩周,原因是計劃發行A股,並以新發行的A股,私有化其附屬公司上海輸配電。換股比例為1股上海輸配電換7.32股上海電氣A股。若上海輸配電股東選擇現金代價,則每股上海輸配電可獲28.05元人民幣。

繼續持有上海電氣

  市場普遍認為私有化作價合理,加上發行A股可帶動H股股價向上,因此上海電氣復牌後大幅飆升。其實此股是國內三大電機股中表現最落後的,現在系內重組及在A股市場上市,必令投資者注視此股,大有追落後空間。此外,上海輸配電正拓展特高壓設備生產,潛力無窮,預料為上海電氣提供可觀盈利貢獻,因此筆者決定繼續持有。

  鑑於在高位見阻力,短期恒指走勢料反覆,難以出現8月底的大升市,因此筆者決定以73點沽出10張26,200點的認購期權,相信本月恒指升穿26,200點的機會不大。

重溫功課:中移業績

Hong Kong Economic Journal
P20 | 理財投資 | 中資國企 | By 戴兆
2007-08-21
Highlight Keywords

中移動表現可勝大市

  中國移動(941)2007年上半年純利379.07億元(人民幣.下同),較去年同期增長25.6%,每股盈利1.9元;中期息及特別股息折為港元計,分別為0.837元及0.085元,增加35%及減少5.5%。股息派發率為43%,特別股息則按折舊政策改變對盈利影響而計算。

  去年起,中移動鑑於電訊技術不斷演進,部分設備的技術壽命及使用期受到影響,修訂若干設備的折舊年期,由7年減至5年,此項決定將使折舊費用增加,而盈利亦相應減少。考慮到已定派息比率,因而派發特別股息調整;去年中末期均派發特別股息。期內折舊費用增加57.37億元,去年同期則增65億元,因而特別股息稍低。

增值服務增長強勁

  6月底用戶總數3.32億戶,與去年底比較,淨增3115萬戶或10.3%,每月保持淨增500萬戶。客戶總通話量8288億分鐘,增長45.6%,MOU為440分鐘,增長19.9%,ARPU為88元,與去年同期相同,但低於去年全年的90元。期內營業額增長21.6%,EBITDA增長14.6%,EBITDA利潤率53.9%,純利率由22%升至22.8%,表現穩定而偏好。

  隨技術進步及市場競爭,電訊業的單位價格在下降中,客戶增長及用戶通話量則增加,期內通話費仍增長22.6%,佔總收入的64.6%。  中移動的增值業務發展更為強勁,其中彩鈴、WAP及彩信業務已成為重要增長來源,手機音樂業務已略見規模,無線音樂俱樂部已有會員4000萬,手機報更廣受注目,付款用戶已達1500萬,而飛信正式投入商用後,註冊用戶已近3800萬,此等新產品,為增值業務收入注入動力,期內增值業務收入達到419億元,增長35.5%,所佔總收入比重25.2%,明顯高於去年同期的22.6%。

  總收入增加21.6%,營運支出只增18.8%,營運利潤增加27.8%,這是成本規模效應的持續顯現,營運支出無論與收入、客戶數及通話量的增長比較,均見下降,是經營的好現象。值得注意的,是折舊政策修訂後,已使折舊費用增加,期內折舊達349億元,佔營運支出30.9%。  6月底,中移動存款及現金等價物達1852億餘元,利息收入17億元,收益率低,但均是銀行存款,不涉及投資。借貸約365億元,融資成本8.55億元,淨現金為1487億元,期內資本支出511億元,預計全年達1097億元,高於原定計劃的998億元,約增99億元;中移動期內的自由現金流(已扣除資本支出)達353億多元,所以增支出99億元,應無問題。事實上,中移動已計劃的2008及09年資本支出,均近千億元。

近年主攻農村市場

  近年中移動主要發展農村市場,目標正確,已佔客戶增長的一半,儘管農村客戶消費力較低,但對ARPU影響不致太大。中移動以短訊、話音及互聯網等方式為農村客戶提供實用即時資訊的「農信通」服務,深受歡迎,且帶動客戶增長以及減少客戶流失量,也促進數據使用量。未來的發展,仍將以農村市場為主,目前滲透率僅18%,發展空間甚大,農民收入在改善中,將繼續成為客戶增長的主要來源,日後對盈利的貢獻,不容低估。當然,增值服務的收入仍在強勁增長中。

  中移動的電訊地位穩固,發展增值業務能力強,市場擔心的ARPU回落,實際變動不大,客戶通話量以至增值業務的配合,業績仍有偏強增長,相信今年增長仍在25%水平,未來的展望,明年起稅制調整,最終為25%。儘管中移動各附屬公司所付稅率為33%、30%及15%,因細則尚待公布,有關影響未能確定,期內支付實際稅率約32%,相信稅制調整對中移動有利。

  中移動的業務應不受美國信貸風潮影響,但仍難免令股價下滑,是市場形勢使然,與基本因素無關,未來可以繼續增長,只是3G牌照仍未確定,對中移動的影響仍未完全明朗。現價88元,預期今年O約21倍,息率(包括特別股息)2.2厘,股價並不過高,可望優於大市,但以目前市況論,反覆難免。

2007年9月5日星期三

龐寶林0906

Hong Kong Economic Journal
P29 | 理財投資 | 基金人語 | By 龐寶林
2007-09-06
Highlight Keywords

亞洲股市開始擺脫歐美

  記得數周前,筆者在本欄提出當亞洲及新興市場股市能夠擺脫歐美股市的影響,可能是個別亞洲及新興市場股市再度上升和值得投資的時候。

  首先以A股而言,上海A股在8月份持續上升23.6%,深圳A股在8月份也上升了19.5%,9月份再創新高後回軟,完全不受外圍市場的影響,即使香港的H股及港股也在次按的陰霾籠罩中雙雙創新高。正如筆者估計,中國、印度等經濟體系屬年輕和有活力的,受次按風暴的影響較小,所以兩地股市的反彈力最強和最快!

  雖然次按的風眼源於美國,其股市今年迄今仍上升約8%,若以歐羅計算,仍升了4.7%,但對歐洲及日本股市的影響較深,反彈力較弱,須知不少歐洲金融機構均牽涉在次按投資上,比美國的金融機構也不遑多讓!

  至於日本市場,其經濟體系已屬垂暮之年,受次按風暴、全球股市及經濟發展等影響而下跌,日本經濟復元速度必定稍慢,所以日股仍處於16184點水平,距離高位18000點仍很遠,更何況美國是日本第2大出口國!幸好,中國已取代了美國成為日本第1大出口國,中國經濟正處於旺盛之年,否則是次次按對日本經濟及日股的影響更嚴重。

  所以,美國經濟放緩對日本經濟的影響不能仿效中國的做法,即刺激內部消費抵銷美國經濟放緩帶來的影響,因為日本屬全球平均壽命最長的國家之一。長者的消費項目主要為醫藥、保健或旅遊等,較困難增加一般性的消費支出,故日本股市須待全球股市大幅回升後,才可投資落後的日股!然而,哪些亞洲股市真的可以擺脫歐美股市影響?下文自有分曉!

韓台泰多資金流出

  在7、8月份,全球受次按問題困擾,不少對沖基金面對贖回潮,因而把資金從套現能力高及獲利較豐的亞洲股市流出,其中流出量最多是南韓,高達142億美元;第二為台灣,也達67億美元;第三是泰國,為2.6億美元;相反,印度卻錄得19億美元的進賬。由於印度本地基金及投資者大幅入市支持股市,印度股市受次按的影響更小,印度股市指數現為15476點,距離今年高位15868.85只有2.5%。

  南韓股市方面,雖然外資大額撤走,但在大部分本地的退休金及資金不斷趁調整吸納下,也逐漸收復失地,距離本年高位2015.48只有7.5%。香港及中國則有賴本地及內地資金填補外資的空缺,這點從成交量不斷接近新高及指數屢創新高便可引證了。

  事實上,自今年7月24日起,全球正式受次按問題影響,外資從南韓、台、印度、印尼、泰、菲等合共撤走250億美元,為是次牛市中任何一次調整的兩倍多,但亞洲的股市表現中,尤以中國及香港的股市表現更佳,亞洲各地區分別從今次低位反彈8至26%,若不包括中國,則反彈8-15%。

  歸根究底,亞洲股市因經濟基金因素良好,由本地資金代替撤走的外資,所以受美國次按的影響較歐美小,亦可擺脫歐美股市的影響。若亞洲股市持續向好的話,機構投資者一定備受壓力重投此等市場,相信屆時的反彈不小。以印度為例,政府近期推出要求印度企業向本地銀行借貸的政策,代替跟海外銀行借貸。

  印度企業一般在海外借貸的利率為3.5%至4%,較印度的銀行借貸利率為低,使印度銀行有頗大的競爭壓力,利潤也因而下跌;但當此措施實行後,印度銀行的競爭減小,利潤相對增加,貸款的素質也提升,可令印度銀行因盈利上升及其股價一年有機會上升20%,其中以ICICI、HDFC及印度國家銀行等最為受惠。

  亞洲諸國╱地區的經濟均已升溫,如中國、印度、南韓、新加坡等地不斷加息或出現加息壓力,足以證明政府希望透過加息或加稅等措施為經濟降溫。是次次按事件把全球經濟發展步伐拖慢了,反而對此等國家有利,這可能使亞洲諸國╱地區的加息步伐放緩,相信有利股市發展。然而,歐洲可能更因次按問題暫停加息!

  若次按沒有進一步壞消息的話,對投資者的心理影響漸減,如近日有關次按問題的標題,已從報章頭版移到較次要的位置便可見一斑。所以,只要次按不引發美國經濟衰退,亞洲地區及中國因基本因素良好,如貿易盈餘、巨額外儲蓄、高儲蓄率、幣值偏低、內部消費不斷增長、人口年輕等,再配合美國減息的話,對亞洲經濟發展更為錦上添花!那麼,部分亞洲股市應可與歐美股市脫!

一周升1.75%

  東驥增長模擬組合一周上升了1.75%,旗下所以投資的基金紛紛上升,上升幅度最多為富達歐洲進取基金,上升了4.62%,表現最差為Man AHL Guaranteed Futures Ltd.,升幅欠奉。組合今年迄今上升13.48%,比MSCI的6.02%,高出7.46%。全球股市已從8月份低位反彈超過跌幅的一半,部分市場更創出新高,究竟應否趁反彈減持?抑或繼續持有,甚至加碼?

  美股以納斯特指數的表現最強,較今年高位2724.74只下跌3.5%,這歸因於戴爾、蘋果電腦等業績理想。另一方面,i-Pod與i-Phone的銷售強勁,筆者剛從美國回來,在美國購買i-Phone的話,客人最少等1個月才收到貨!

  筆者相信從短期而言,全球股市已反映美國快將減息;若美國不減息的話,股市勢將獲利回吐,並可能會再試8月份的低位,但應不會跌破。相反地,即使美國減息,但只減0.25厘則屬太少了,股市可能也會下調;若減息0.5厘,股市也不會再大幅反彈。

  從中、長期而言,若9月18日減息的話,市場將再預期聯儲局減息,以支持股市繼續反彈,故投資者必須小心9月18日不減息的風險。當然,從政治角度而言,美國明年踏入總統大選年,政治壓力應促使聯儲局減息,故無論政治及經濟的考慮因素,聯儲局也須減息,本欄的投資組合也須預防萬一,組合將趁調整加碼中國及印度的基金,繼而減持歐洲的比重。

投資收益帶動保險商業績

Hong Kong Economic Journal
P18 | 理財投資 | 投資廣場
2007-09-06
Highlight Keywords

投資收益帶動保險商業績

  中資保險股上月陸續公布業績,業績增長往往以倍數計,超出市場預期。但在盈利數字大升之下,幾間保險公司上半年的「超標」業績主要是受惠於投資回報強勁而帶動純利大增,在盈利增長的興奮過後,投資者或會重新關注它們核心業務的發展情況。始終,投資回報能否長期保持強勁,是誰都答不了的問題,而保險「本業」的發展,才是擴大營運效益,擴充資產的基礎,亦是投資於保險股不同買入A股基金的真正分別。

三巨頭半年純利倍升

  中國人壽(2628)公布截至今年6月底止半年業績,期內股東應佔溢利升1.6倍至232.89億元(人民幣.下同),收入則升39.6%至1014.29億元。其中,保費收入較去年同期增長16.8%至637.53億元,市場份額為46.86%,仍然佔領導優勢。而在投資收入方面,期內淨投資收益增長112.2%至240.71億元;投資資產達7663.25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28.8%;淨投資收益率為3.36%,較去年同期提高1.24%。

  而在中國平安(2318)方面,上半年純利為96.9億元,同比升1.36倍。期內,人壽保險業務淨利潤升70.48%至60.18億元,財產保險業務淨利潤則升1.4倍至7.6億元。此外,集團證券業務淨利潤升2.89倍至6.76億元,而銀行業務淨利潤更由去年同期的100萬元大幅上升至10.86億元,反映集團多元化金融服務的發展開始取得成果。在投資收益方面,上半年平保的淨投資收益為99.3億元,升74%;期內淨投資收益率亦由去年同期的4.2%升至4.9%。

  中國財險(2328)的表現亦相若,其半年純利升1.4倍至31.88億元,期內營業額為494.62億元。集團上半年承保利潤為12.21億元,升39.5%,在內地非壽險市場的佔有率約為43.8%。此外,該公司及子公司利息、股息和租金收入增加1.1倍至16.47億元,而投資淨收益則大幅增加2.05倍至26.78億元;這兩方面的收益增加,主要源於股本投資收益上升所致。

投資通道持續放寬增盈利

  三間保險公司的盈利超越預期上升,可說主要由於投資收益的增加。而投資者關心的是,去年內地股市造好,固然可為保險商帶來亮麗的成績表,但是美好故事會否延續,卻是未知之數。

  美資分析員指出,保險商可以在三方面提高利潤:承保,投資和減少營運費用;他表示,雖然幾間保險商的管理團隊都很出色,但由於內地對壽險方面的規管,使得保險商從承保方面提高利潤的空間不大。他續指出,保險公司透過收取保金進行投資,賺取其中的差額,原是業務中重要一部分。

  事實上,近幾年保險商盈利快速增長,與政府持續放寬保險資金的運用管道不無關係。2005年以前,保險資金從僅可用於銀行存款和債券擴大到可投資基金;至2005年2月,保險資金獲批可直接投資股票市場。到了今年,則連拆借市場及海外股票市場等亦逐步開放予保險商參與,無疑增加了保險商提高資金收益的可能性。

  分析員續指出,A股市場旺盛為保險商帶來龐大的收益,使上半年投資利潤超出預期,倘若未來股票市場爆破,保險公司業績倒退並不出奇,但他指出,三間保險商均表示,並無投資於次按債券或關連產品,而股市回落並不足以對保險公司帶來的周轉不靈的威脅,在這方面毋須太過擔心。

  分析員指出,內地法規對保險商投資信貸產品有限制,而在人民幣升值的前提下,投資於次按產品在兌後的實際回報不夠高,因而保險商對投資次按的興趣並不大。

  在投資收益以外,保險業務的競爭,卻是有趨向激烈的現象。法巴證券研究報告指出,雖然內地流動性充足支持股市的發展,但投資者應留意哪些保險商更有能力應對快速變化的保險業市場及投保人士的要求。報告指出,負利率、高通脹及金融產品的普及,均大幅提升了一般投資者的風險偏好,從而對傳統保險產品構成較大的壓力。

  法巴認為,平保是幾間保險商中最能面對產業變化的一間,其產品組合能滿足不同風險偏好的顧客群,而首年保單收入大增60%,正反映了其強勁的銷售能力;相對而言,報告直指國壽的產品組合保守,預期將會逐漸失去市場佔有率。

平保營銷策略最佳

  另外,有美資分析員亦認同,雖然三家保險商市場定位各有不同,不過「成也營銷,敗也營銷」,目前以平保的市場營銷策略最為有效。她說,平保自19年前便經營一般保險業務,但發現一般保險的利潤不高,於是才轉型成為壽險公司,銷售利潤較高的人壽保險;在不違規的情況下,平保逐漸地發展了銀行、證券、資產管理等多元化的金融服務。分析員認為,相比之下,國壽和財險現在才發展非壽險業務,平安更具優勢。

  相對而言,她續表示,相對於平安的多元化發展,中國人壽則強調其「主業特強」,而財險則盡力將車險理賠的承保利潤提高,並加強資產管理;某程度上,可見國壽和財險不約而同仍是以發展主業為骨幹。她指出,三間保險商目前的市場區間仍相當清晰,國壽在人壽保單市場在農村和大眾市場佔有優勢,而平保在沿海地區滲入率較高,財險則專注在一般保險市場,由於它們的核心業務各有不同,暫時尚未見到各自領導地位可能改變的情況。

上海證券報
A05
2007-09-05
標示關鍵字

保險資金二季度堅定看好金融股 操作靈活,減倉股票多處歷史高位

  ⊙本報記者 盧曉平     


隨上市公司半年報披露工作的結束,各路資金投資的風格也日漸清晰。  記者粗略統計了下,除了數量較少的信托資金投資收益率最高外,保險資金緊隨其後,成為眾多機構投資者的佼佼者。究其原因,在迴避最大風險的同時,獲得最高收益,“吃魚只吃最肥美的中段”。  比如,保險資金一季度重倉持有海虹控股,從股價走勢上看,從年初的8元多起步,到5月25日走到股價最高點21.47元,處於明顯的快速上升勢頭。而在此期間,保險資金在快速獲厚利後,在二季度全面減倉,不僅獲得最大收益,還規避了“5·30”的股市暴跌帶來的賬面損失。  

保險資金運作手段上看,在二季度減倉的股票還包括已經大幅度上漲的醫藥、電子、電力、甚至是地產股票等。包括市場多數人認為可以長期持有的有色金屬股票。  

如,鋅業股份,在年初起步時為5-6元,到5月29日最高摸到23元。保險資金在二季度對其進行減持,盡管該股表現強勁,沒有受到“5·30”大跌影響。但是,在隨後的日子里,該股來回拉鋸,在16、17元到25、26元進行箱體震蕩。  

因此,減持該股顯得非常明智。這顯示出保險資金的投資理念,長期投資也是要講究時間效益的。  

抱團取暖也是保險資金運用的一大特徵,與證券投資基金相似,很少有單兵作戰的。  如攀鋼鋼釩,人壽股份持有1.549%的流通股,人壽集團持有0.7311%的流通股,太平洋人壽持有0.5067%的流通股;再比如津濱發展,平安人壽拿了1.9434%的流通股,中國人壽拿了0.2812%的流通股。  

從二季度保險資金重倉的股票看,持有量最多的是金融股,金融股成為保險資金二季度的首選。其中,包括銀行類股票和兩大保險公司。其中,中信證券成為保險資金的第一重倉股,也顯示出保險資金的雄厚資金實力。  其中,保險資金重點參與增發的民生銀行從6月底的11元,一口氣上漲到目前的18元多。在里面當流通股東的保險資金有中國人壽股份和人壽集團,拿了流通股的3.265%;而新華人壽和中國人壽分別持有中國銀行,盡管國壽有所減持,但兩家合計仍有0.86%的流通股;而中國平安和中國人壽共持有中信銀行1.46%的股份;而國壽股份和國壽集團分別對工商銀行進行了減持,但仍然共計擁有2.94%的流通股;平安人壽持有交通銀行0.98%的流通股。  

中國平安與中國人壽交叉持股則是另一個特徵。如中國平安持有中國人壽5.698%的流通股,而中國人壽股份與中國人壽集團共同持有中國平安4.95%的流通股顯示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戰略發展思路。  而保險資金對於基礎設施的投資熱情不減:中國人壽集團持有大秦鐵路2.3%的流通股;中國人壽和中國平安持有長江電力的流通股接近2%;申通地鐵的4%的流通股,是由國壽集團和國壽股份共同持有的;廣船國際的3%的流通股權是平安壽險持有的;八一鋼鐵是新華人壽拿的0.8196%的流通股;摸高200元的中國第一高價股中國船舶,是中國人壽集團持有了2.69%的流通股。  另外,中國平安持有的保利地產等回報頗高的地產股,持有萬科1.0736%的流通股,都顯示出對地產股的不怠之情。

2007年9月4日星期二

中國最佳證券分析師

China Securities Journal
C02 | 投資評級 | 今日投資
2007-09-05
Highlight Keywords

發現價值發現者 “2007年(暨2006年度)中國最佳證券分析師”評選揭曉

 一年一度秋風勁。當這個收穫季節舞動她成熟身姿的時刻,一群收穫秋天的人們嚮我們走來,他們就是2006年度“中國最佳證券分析師”團隊。其中,中金王智慧、國泰君安張宇、招商證券朱衛華、中信建投高曉春等十名研究員被評為“2006年度明星分析師”,中信證券李追陽、申銀萬國任雲鶴、國泰君安梁靜等十人獲“2006年度獨立見解分析師”獎項

  “中國最佳證券分析師”評選活動創辦於2004年。在由CCTV《中國證券》、《中國證券報》、今日投資財經資訊有限公司聯合舉辦的“2004年研究所峰會”上,今日投資財經資訊公司發出評選倡議,得到與會各研究所長的大力支持,並一致推選今日投資、《中國證券報》、CCTV《中國證券》共同主辦評選活動。

  2005年7月9日,“2004年度中國最佳證券分析師”評選結果在北京揭曉,共有10位分析師摘得“明星分析師”桂冠,成為這一活動的第一批收穫者。

  去年9月,“2005年度中國最佳證券分析師”在南國明珠深圳產生,或許是由於這片改革開放熱土的海納百川胸懷,或許是中國證券市場在過去一年裡收穫頗豐的緣故,這屆評選增設了“行業最佳分析師”和“最佳獨立見解分析師”兩個獎項,使“中國最佳分析師”評選達到三項大獎,“最佳分析師”隊伍就像股市日新月異的成長一樣,實現了團隊大擴容。

  時光定格在2007年9月3日,第三屆行業盛事再度收官。

  本屆評選沿襲上屆的獎項,在傳承的基礎上,運用不斷完善的《今日投資在線分析師》系統采擷的70多家研究所、1800名分析師的測評數據,對評選進行了新的校驗。主要是細化“行業分析師”和“獨立見解分析師”的評選要素。同時,在系統中設立跟蹤模塊,對分析師的研究成果進行跟蹤,以增加評選的厚度。

  行業是企業的聚合;將企業根植於行業,才能貫通價值;思路決定出路;視角獨特才能看到證券市場多變的背後--這就是新年度“中國最佳證券分析師”評選的側重點,也是期冀中的亮點之一。

  “中國最佳證券分析師”評選結果只是發現價值過程中的一個刻度,價值需要不斷發現;發現價值發現者,讓更多的人分享價值投資,纔是評選的不斷追求。

  “2007年(暨2006年度)中國最佳證券分析師”評選於2007年9月3日在深圳揭曉,明星分析師、最佳獨立見解分析師和行業最佳分析師三個獎項獲獎名單如下:

老曹:交叉持股隱憂

隨內地上市公司半年結披露結束,第三季度業績開始受市場關注。根據Wind公司統計數據,1500多家上市公司中,已有472家預告第三季度業績,其中296家預增或扭轉虧損、143家預減或虧損、33家表示唔確定。從預告情況睇,第三季度依然保持良好勢頭,純利可大升估計超過12家,升幅100%左右,達77家。換言之,第三季內地A股純利與2006年同期比較仍十分出色。睇好行業有有色金屬、採掘行業、鋼鐵業、機械設備業純利仍可上升50%,房地產繼續睇好,交通運輸、交運設備、建材等表現亦良好。


第三季大部分上市A股純利大幅增長已成定局,令人擔心係純利來源好大部分來自非主營業務,主因係上市公司交叉持股現象非常普遍,股市火爆上升,唔少公司淨利潤增長就係靠投資收益上升來實現。如果冇呢方面收益,A股純利第三季升幅好有限,上述係純利高增長背後隱憂。1973年恒生指數升上1700點,理由係華資地產公司互相發行新股換取對方股份,然後將發新股換回對方公司股份賣掉賺大錢。1988及89年日經平均指數點解狂升?理由係公司之間互相持股,A公司純利上升理由係因為B公司股份;B公司股價上升,A公司純利自然上升;反過來B公司純利上升,理由係因為A公司股份……。上述情況今時今日內地A股市場重演,令A股純利郁就上升100%或以上。

  中信證券今年上半年獲利42.08億元,較去年同期上升442%,理由係A股股市興旺,上述純利升幅第三季仍可保持,但明年上半年能否再保持?又以國壽(2628)為例,股價去年4月至今上升7倍,未來一年純利要再升幾多,才能支持股價更上一層樓?

H股O唔可能同A股睇齊

  過去QDII並未將A、H股差價消除,點解未來開放個人資金投資港股後可將A、H股差價消除?今年上半年A股純利平均上升67%,上述純利升幅支持內地A股高O;宣布內地個人資金自由行後,由於期望內地資金來港,令H股股價出現爆炸性上升。依家H股平均O24倍,如H股O同內地A股O睇齊,即股價可再升100%。但A股係封閉式市場,大部分A股係非流通股,能市場上流通只佔一小部分,因此可以炒供求。H股係全流通股,80%外資機構手中,如H股O較外國同類型股份O高,外資機構隨時可沽出H股,將資金用作購買外國同類型股份,因此H股O唔可能同A股O看齊,QDII(內地機構投資者可投資港股)唔可以,DII(內地個人投資者)亦唔可以,雖然外資證券行估計,到2010年前DII有1500億美元(約1.1萬億港元)流入香港。

  股票短期係投票機器(受群眾心理影響),長期係評估機器(最終反映公司實際價值)。內地A股上半年純利平均上升76%,令O50倍睇似乎合理,但企業核心利潤(剔除投資股票收益或同證券業有關行業)升幅有幾多?如明年上半年A股純利已不能再升76%,隨純利升幅下降,O亦將下降……。因為今年上半年A股純利如將非主營收益剔除,純利升幅只有33%,上述純利升幅能否支持O50倍以上?

國壽下半年 欲投能源項目 高管稱相關計劃已醞釀許久

北京晨報
21 | 財經
2007-09-04
標示關鍵字

國壽下半年 欲投能源項目 高管稱相關計劃已醞釀許久

晨報訊(記者 李雋瓊)津津樂道於投資銀行業的中國人壽,已確定將一個完全陌生的領域——能源業作為其下一個投資目標。中國人壽副總裁劉家德在昨天的業績說明會上說:“今年下半年,中國人壽將尋找更多的投資機會,尋求能源、交通等基礎設施建設的投資機會。

中國人壽是國內頭號壽險商,截至今年6月30日,它的市場份額達到46.86%。同時,它也是國內資本市場上最大的機構投資者之一。

中國人壽首席投資官劉樂飛在隨後的解釋中說,對於能源、交通項目的投資,中國人壽醞釀已久,並就具體項目進行了長時間的談判,預計許多項目在今年下半年會開花結果。但他沒有披露關於項目的具體細節。

中國從去年開始允許保險資金投資基礎設施建設項目。此前,國務院批准了120億元保險資金投資基礎設施項目,中國人壽和中國平安等保險巨頭參與其中。

一直以來,中國人壽以壽險為核心主業,但它正在將觸角迅速地伸嚮那些非保險領域,包括銀行、基金、證券等。雖然投資能源實業依然是“處女地”,但基於此前投資金融行業獲益良多的經歷,其越戰越勇。

中國人壽董事長楊超昨天表示,中國人壽看好中國銀行業的發展,並對其採取長期投資的策略,但仍將以財務或戰略性投資為主,未來是否控股或是收購銀行尚無明確時間表。“我們下一步是不是要收購或者控股某一家銀行,這是與資本市場運作相關的問題,我們不能給予一個明確的答案和時間表”。

計提22億減值準備 國壽下半年發力債市投資

上海證券報
A05
2007-09-04
標示關鍵字

計提22億減值準備 國壽下半年發力債市投資

  ⊙本報記者 黃蕾   

  8月30日,中國人壽董事長楊超、副總裁萬峰、副總裁劉家德和首席投資官劉樂飛“四巨頭”亮相上海,與國內一些資深保險分析師閉門開會。

  據一位與會分析師嚮本報記者透露,會議主要圍繞中國人壽對半年報的自我解讀及分析師的提問展開。即便限定每個分析師只能提兩個問題,分析師的踴躍還是令會議超時近一個小時。

     預留充足現金購高利率債

  “下半年投資組合配置?選股思路如何變化?”面對分析師們對國壽投資策略的集中關注,國壽高管團隊顯然“有備而來”。劉樂飛現場坦言,“國壽上半年投資收益表現,不能成為大家推測公司下半年投資收益的惟一參考標準。”因為,資本市場是在不斷變化的。

  上述一席話亦折射出中國人壽下半年的股權投資策略。劉樂飛接表示,下半年中國人壽將繼續加強長期股權方面的投資,尤其不會錯過類似於中信增發、民生增發等這樣的優質投資機會。

  有分析師留意到,中國人壽半年報內容中提及“計提22億債券減值準備”,這是不是國壽下半年加大債券投資力度的一個信號?針對分析師的這個問題,國壽的回答是肯定的。

  據另一分析師透露,中國人壽高層現場透露,下半年將會考慮賣出此前購買的低利率債券,轉而購買高利率債券。目前如企業債等債券的收益率已處於一個不錯的水平,“公司也預留了足夠的現金去加大在債券市場的投資力度。”而從今年上半年投資表現來看,剔除加大股權投資比重這點看,國壽持有更多的存款,平安則持有更多的債券。

     新勞動法影響待觀察

  除投資收益表現外,分析師們還看到了影響國壽未來業績的更多背後因素。比如,即將於2008年1月1日起正式實施的我國新《勞動合同法》。

  有分析師問道:“國壽如何看待新《勞動合同法》的實施,對其影響幾何?是否會增加國壽在代理人方面的支出成本?”  這一問題的背景是,現有勞動合同法對保險代理人制度規範模糊不清,保險代理人與保險公司之間是否建立了勞動關係,是否適用勞動法,仍無從現有勞動合同法上找到答案。正因如此,在我國150萬保險代理人中,大多數代理人沒有基本工資、沒有社保,收入主要來源於業務提成,這也使代理人與保險公司之間構成了“代理關係”。

  有市場人士分析認為,新《勞動合同法》有望成為改變保險代理人命運的轉折點,代理人有望納入新法規範領域。那麼,這對占全國保險代理人將近40%、擁有60萬保險銷售大軍的中國人壽來說,將會造成極大的壓力。

  對於這個潛在的壓力,中國人壽高層表示,正對新《勞動合同法》的具體情況研究觀察中。由於目前新《勞動合同法》相關草案條文中,個人代理人如何界定仍未有明確說法,因此,新法是否會對國壽產生影響,目前仍有諸多不確定性。

2007年9月3日星期一

錢志健0903

沒有比高盛更好的選擇

  在我的模擬投資組合中(AAPL、CME、CSCO、DELL、DIA、EBAY、GE、GOOG、GS、HOG、IBM、INTC、QQQQ、SPY、RIMM),高盛(GS)的股價受美國次息按揭及有對沖基金「爆煲」的影響下,跟其他投資銀行一樣下滑。  投資研究公司Punk, Ziegel & Co,把高盛的股票評級由原先的「與大市同步」下調至「沽售」!

  Bear Sterns投資銀行最近有兩隻對沖基金爆煲。我在「金融圈內」幾位為自己的投資銀行「操盤」的「操盤人」(proprietary trader)也說這幾個月形勢不太妙;我亦認為是時候看一看在模擬組合中,有沒有必要改動。我的模擬組合是「買入並持有」那一種,並沒有任何動態對沖的動作。

  讀者毌須假想太多,以為我會有認為「須要做」但又沒有寫出來的念頭。模擬組合由上年7月開始,是「高度」及不是「過分」分散;主力是投資在優質的公司中(15隻成分股)。

  再說高盛,如果對沖基金在波幅市中不斷減少槓桿,將直接影響投資銀行的收入。當然,投資銀行另一主要收入來源是幫助公司上市和債券的發行。投資銀行現在也不斷分散風險。高盛也有其資產管理部門,以及私募基金投資部門,收入來源種類很多。

最好評股人是自己

  以一間700億美元市值的公司,Beta現在是1.37,股本回報率ROE是29.25%,邊際利潤率是25.75%,機構投資持有率是66.9%。在投資銀行股價下跌潮中,你可能會問是時候沽?還是再入貨沖淡買平貨?股票的長遠增長是由於收入的改善,以及盈利的不斷增加所致。

  以港股而言,通常X股大跌,可能你會打電話問Y先生,以為他的貼士必然「中」。我可以跟你說,最好的股評人是你自己。無人更了解你的實際情形,一切決定應掌握在自己手中。

對沖基金經理壓力大

  上周說過有一對沖基金經理在過去數周把年頭賺的,在短短數周倒蝕回來。在某程度上,對沖基金經理壓力比散戶投資者更大:如果基金哪個月要打平手,其實已是有回報的了。何解?管理費、獎勵費、行政費是每月必然開支,如果哪個月打和,其實已是有正回報。有一小撮對沖基金,為了賺取更大潛在回報,也有時實行博大一些;這大部分也是宏觀對沖基金的動作。

  在市場學上,有一名詞KISS,即是Keep it simple stupid!專業投資者固然也有做錯時候,在風高浪急的情形下,如優質股下跌,如尚有多餘資金,最上策還是加碼買實股。

  你可能問:「錢先生,在模擬組合內,現在應該繼續持有高盛嗎?」我不知有沒有基金再「爆煲」,但以一間那麼多元化的投資銀行來說,沒有比高盛更加好的選擇。我也沒有理由賣掉一間派息那麼高的優質股。那麼,哪時是由一優質股變到垃圾股或應何時沽貨?當公司有「明顯」的賬目問題時,便是其中一個好原因:我也會毫不留情地沽貨。

  在結束前,我還是不能不讚高盛。它們的「高盛慈善基金」,把很多資源放進教育中。從它們基金年報,已知高盛有7200萬美元放進青少年教育事情上(慈善基金現在資產有2.5億美元)。

  青少年教育是一件很有使命感的事情。非洲現在有很多國家的少年,十二、三歲已被招募成童兵去打仗。非洲除了比起其他地方愛滋病問題嚴重外,內戰也是另一問題。

  最近南亞和北韓水災,數千萬人無家可歸。我是Mercy Corps亞太區總幹事。多謝DHL物流公司,幫助把1200萬美元的救援藥物送到北韓。紅十字會、樂施會、宣明會,以及其他人道及慈善團體,也努力幫助受災難的人。如果你是一位成功的交易手,你又可否出一分力,成為一個Mercy Tra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