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非德致股東書的最大特點,是沒有對宏觀經濟作泛泛不切實際之論,而是劍及屨及,開始便見「戲肉」,加上穿插不少與實際業務有關的趣事逸聞,可讀性高又有益有建設性,因此值得向大家推薦。
筆者相信讀者興趣較大的是畢非德如何解釋其投資中石油的「心路歷程」。賣出中石油是該公司去年的最大一宗沽售。在二○○二至○三年間,巴郡以四億四千四百萬(美元.下同)購進百分之一點三中石油,以此價推算,當時該公司總值約三百七十億,較畢非德和蒙格估計其值一千億,相去遠甚,這項投資決策明智,不在話下;由於管理得法,油價節節上升及該公司在石油及天然氣儲藏上積極進取,二○○七年下半年,中石油的市值已達二千七百五十億,遠遠超出他們的估值,遂獲利回吐,分批沽之。這項投資的稅後盈利在二十八億左右,其所納約十二億稅金,看似一筆巨款,但畢非德說只夠美國政府四小時的開銷!
畢非德有「股聖」之名,從該公司一九六五至二○○七年間每年的複利增幅百分之二十一點一(標普僅百分之十點三),可見並非浪得虛名,確是股票投資的一流高手,惟他在外上大有斬獲,似乎並未廣為人知;致股東書所舉二例,令人不得不佩服他選貨幣的功力不在選股票之下的眼光。其一是二○○二年於歐羅只值九十五美仙時,購進屬垃圾級的阿馬遜(Amazon.com)二○一○年到期、孳息不足七厘的債券,售價為票面值的百分之五十七(票面百元、市價五十七元;屆期公司以面值贖回),代價三億一千萬歐羅,約為一億六千九百萬美元;二○○五和○六年公司提早贖回部分債券,巴郡收二億五千三百億美元;現在該債券已有溢價,為面值百分之一百零二元而歐羅兌一點四七美元,巴郡手上的「剩餘債券」值一億六千二百萬。在這項投資上,已兌現及未兌現利潤為二億四千六百萬,其中受惠於美元貶值的達一億一千八百萬。其一為該公司去年度的唯一外投資是持有巴西貨幣雷阿爾(real),以美元換雷阿爾,十年前會被視為愚行,因為二十世紀巴西雷阿爾五度大幅貶值至接近零,雷阿爾幾乎等同廢紙;但在過去五年,雷阿爾持續對美元升值,巴郡持雷阿爾空美元的毛利達二十三億,難怪畢非德說「貨幣十分重要」(currencies do matter)!
巴郡目前持有七十二間企業的股票,它們中少數虧蝕,大體均有可觀利潤。畢非德重申他(和蒙格)的「投資哲學」,第一是明白該行業的生意;第二是經濟前景不俗(畢非德說「favorable long-term economics」,若非筆者不理解便是畢非德另有所指);第三是管理階層誠信可靠;第四是價錢合理。他們傾向收購有關企業的八成股權,但當優質公司的小股東亦無所謂,畢非德說擁有藍籌公司的一點股票,遠勝持有貓狗公司的全部股權!生氣勃勃的資本主義社會意味市場競爭劇烈,高利潤行業永遠有人加入,為了保障盈利,畢非德認為公司最好的資產是「低成本」(有效控制成本)或擁有全球知名的品牌(如可口可樂、吉列刀片和美國運通),這些其他公司甚難仿效的特點,畢非德稱為「護城河」─競爭對手不易逾越的障礙,令公司利潤得以持續增長。
香港人熟知的糖果店 See's 是巴郡全資擁有的公司,在人均朱古力消耗低且乏增長的情形下,該公司盈利佔全美朱古力業之半,因此畢非德說得頗為興奮。一九七二年See's 賣出一千六百萬磅糖果,去年增至三千一百萬磅,年增幅百分之二。一九七二年巴郡以二千五百萬的代價購入這家營收三千萬、毛利不足五百萬的家族企業,去年其營收三億八千三百萬、毛利八千二百萬;人均消耗沒有增加下的營收增長,是期間巴郡投入三千二百萬(令資本額增至四千萬)擴張業務(包括在本港開支店)有以致之;這些年來,See's 的總毛利達十三億五千萬。
畢非德稱 See's 為其「幻夢生意」,言下頗為得意,惟他的投資並非事事遂順,他錯失一些令他後悔的機會,亦持有一些尾大不掉的項目,德思特(Dexter)鞋業便是顯例,一九九三年收購該公司的代價是二萬五千二百零三股巴郡A股,時值四億三千三百萬,以公司有權印刷的股票取代政府有印鈔專利的現金,本來對發股票的公司有利,但在這項收購上是大錯誤;別說德思特的競爭優勢在激烈競爭下很快消失,業務「大落後」,這批A股現在已值三十五億,為公司總值二千二百億的百分之一點六,從此角度看,畢非德認為收購這家公司是他最大錯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