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3月4日星期二

中國人壽必答題:為何堅守分紅險?

1月保費增速僅33%,遠不及後來者
中國人壽必答題:為何堅守分紅險?


42.9%、82%、120.9%……這組令人驚歎的數字,依次是平安人壽、太保壽險、太平人壽三家公司今年1月保費收入的增幅。

  雖然中國保監會尚未公佈1月全國保險業經營數據及各家公司的保費收入,但從上述幾家公司相繼公告的經營情況來看,中國壽險業又迎來了一個響噹噹的「開門紅」。

  2月28日晚間,中國人壽披露了1月份的成績單:公司1月1日至1月31日原保險保費收入為307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33.48%。

  對中國人壽來說,這一增幅已遠高於2007年全年6.9%的增幅,但和上述幾家公司相較,差距顯而易見。

  一家壽險公司高管向記者證實,今年1月份以來,壽險業的高歌猛進,正是受到了投連險和萬能險的巨大拉動,相對而言,分紅險業務的發展速度卻稍遜

  而中國人壽弱於大市增速與其堅守分紅險的產品策略密不可分。一家證券公司的金融分析師認為,高通脹率背景下,如不及時調整產品策略,其將會面臨更嚴峻的挑戰。

  但中國人壽仍將「堅持以發展傳統型和分紅型產品為重點,適度發展投連、萬能等衍生產品」的經營策略。中國人壽總裁萬峰在中國人壽系統2008年度工作會議上明確指出。

  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平安人壽等一些最早推出過投連險的公司,選擇了重點發展萬能險業務,並在部分地區再次銷售投連險;而絕大多數中小型公司則選擇主打投連險,一些保險公司的投連業務高達其全年保費收入的80%以上。

  那麼,如此背景之下,中國人壽究竟為何堅守分紅險?記者對此進行了調查。

  高盈利性取捨
  萬峰曾多次在公開場合表示,分紅險的盈利能力高於投連、萬能兩個同為投資型產品的險種。因此堅持銷售分紅險的策略,雖然在規模上有些損失,卻可以為中國人壽帶來更多的利潤和更好的盈利性。

  歷年來,中國人壽的產品結構中,分紅險一直佔據絕對地位。根據中國保監會的統計,2007年,中國人壽全年累計實現原保險保費收入1966億元,其中近66%來自分紅險,約1300億元

  記者獲得的一份中國人壽「分紅保險紅利通知書」上稱:「我公司分紅保險遵循規範管理、穩健經營的開辦原則,2007年度可分配盈餘為359.85億元。」

  按照分紅險的原理,其紅利來源於死差益、利差益和費差益所產生的可分配盈餘,而保險公司將這部分差益產生的利潤按一定的比例分配給客戶,這就產生了分紅險的紅利。

  而中國人壽一直承諾將其中不低於70%的可分配盈餘分配給投保人。

  「通常情況下,投連、萬能的利潤貢獻率非常低。」前述分析師稱,與國際保險商主要靠投資產生利潤,承保利潤幾乎為零或為負數的盈利模式相比,中國人壽堅持銷售分紅險的策略更多地考慮了利潤因素。

  該人士續稱,投連和萬能對於資本金的佔用率較低,尤其對那些資本金不足,償付能力亦不夠充足的中小保險公司來講,重點銷售投連、萬能也是沖規模的一條捷徑,而中國人壽則沒有這方面的困擾。

  一位香港分析師說,美國會計準則對於保費收入的統計口徑與內地會計準則不同,這可能也是中國人壽堅守分紅險的原因之一。

  美國會計準則下,保險產品分為風險型和投資型兩類。風險型產品全部記入保險收入,而投資型產品只有較少的保單管理費記入保費收入。而中國人壽所銷售的分紅險中,風險型產品占很大比重。

  中國人壽是在美國、香港和上海三地上市的公司,如果用投連、萬能替換掉佔據其六成多保費的分紅險,那麼按美國會計準則計算的保費收入將會大幅下滑,進而影響公司股票。

  三險種背後
  1996年開始,居民儲蓄存款利率連續七次下調,綜合理財成為許多普通老百姓的現實需求。2000年前後,各家保險公司紛紛推出浮動利率的投資型保險產品,保障加理財的保險概念受到市場追捧。

  2000年,中國人壽在上海、深圳推出「國壽分紅兩全保險」、「國壽分紅終身保險」,此後很長一段時間,分紅產品在投資型保險產品中獨領風騷。

  據中國保險年鑒載,2003年以來,分紅險占壽險保費收入比重一直保持在60%以上,在投資理財產品中的占比更是超過95%。2003年-2005年,萬能險在壽險業務中的占比依次為0.63%、1.33%和6.74%,投連險在壽險業務中的占比則依次為2.74%、1.86%和1.41%。

  近兩年來,資本市場日益升溫加速推動了保險產品的格局變化。

  來自保監會的數據顯示,2007年全國壽險保費收入4463.8億元,同比增長24.5%。

  其中投連險保費收入394億元,較上年同期增558%,在壽險保費收入比重上升了近5個百分點,達到8.8%;萬能險保費收入較上年同期增幅達110%以上,實現保費收入845億元,在壽險保費收入比重達到19%;同期分紅險保費收入2221億元,增長5%,在壽險保費收入比重為49%,在三類產品中的占比64%。

  某種程度上,由於國內保險業和資本市場發展水平尚不成熟,監管部門一直強調在產品設計上應首先確保保障功能。

  此外,投連和萬能與資本市場的聯動性較大,不可避免地會受到其起伏跌宕的波及。

  萬峰認為,中國人壽占中國壽險市場最大的份額,對行業的影響較大,與其他公司相比較,不可大起大落。普通老百姓真正需要的也是保障型產品。

  受累收益率不透明

  今年2月,中國人壽早於國家規定時間四個月向客戶派發2007年度分紅保險的紅利,額度創歷年最高。

  一位投保了中國人壽某分紅險的男士,年繳費10000元,今年領到了908元紅利。

  「分紅險的收益率不能簡單地用每年的分紅和保費進行比對。」一家壽險公司戰略規劃部負責人說。

  根據他的計算,在包含保單利益的前提下,2007年中國人壽分紅保單持有者平均實際分享到的收益在8.0%以上,最高達到8.3%。

  「近兩年,中國人壽保單的紅利發放加上保單固定收益,年收益高於5年期銀行存款利率。」中國人壽內部人士向記者證實。

  8%的投資回報加上與投連險和萬能險相比較高的保險保障——分紅險顯然頗具吸引力,但卻在近年遭遇「滑鐵盧」。

  前述戰略規劃部人士認為,目前分紅險發展緩慢的一個重要原因在於,客戶無法及時瞭解分紅產品的投資收益情況。

  按照目前的監管規定,保險公司不得通過公共媒體公佈或宣傳分紅保險的經營成果或者分紅水平;採用現金分紅方式的,不得使用分紅率、投資回報率等比例性指標描述分紅保險的分紅情況。

  相反,投連險則至少每月公告投資賬戶單位價值一次,萬能險也應向客戶宣佈結算利率,並說明決定該利率的頻率和時間。因此,投連、萬能險相對佔有優勢。

  前述戰略規劃部人士說,國外保險監管機構對分紅保險產品能否公開發佈分紅水平,一般不作規定。從具體操作上看,保險公司的分紅產品都設有獨立賬戶進行投資運作,可分配盈餘和實際分配盈餘是可以、也是必需清晰核算的。因此,其完全具備公佈投資收益率的條件,只有向投連、萬能那樣,做到公開、透明,才能重振當年雄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