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3月31日星期一

TD預熱3G市場 多項補貼政策將出台

文章網址:http://news.ccw.com.cn/commu/htm2008/20080331_397322.shtml

象徵中國民族產業自主創新的TD-CDMA技術,終於迎來了試商用的關鍵時刻,即將接受市場和用戶的檢驗。

  3月28日,中國移動通信集團公司(以下簡稱中移動)宣布將於4月1日起面嚮北京、上海、天津、沈陽、廣州、深圳、廈門和秦皇島8個城市,正式啟動TD社會化業務測試和試商用工作。

  “這次社會化測試和試商用比原計劃提前了半年時間,”中移動綜合部部長高頌革對記者說,“自2007年3月啟動TD試驗網項目以來,中移動在加快網絡建設的同時,於2007年5月啟動TD的市場運營准備工作,成立相應組織機構進行市場方案的規劃和運營體系的設計,在組織保障、業務資費、服務渠道等方面加快推進,從而確保能為奧運提供服務。”

   多項補貼政策刺激市場

  據悉,首批接受社會化測試的有2萬台終端和5萬張數據卡,數據卡的名稱為先鋒卡。 這些價值2000-4000元的測試終端和數據卡均免費提供並給予測試客戶每月800元話費補貼。測試人群在八個城市根據擁護規模按比例分配。

  中移動市場部計劃處經理王帥說:“我們還會委托社會權威調研機構,及時、准確的收集客戶在測試使用過程中的反饋意見,通過第一手市場反饋信息促進TD各項技術和業務的改進和完善,以加快推動產業發展”。

  同時中移動對試商用的部分實行酬金獎勵政策。率先將采購的部分終端以低於采購價100-200元的價格在自有渠道進行銷售;給予社會合作渠道遠高於銷售GSM號碼的激勵政策,TD放號的酬金為80元,高於GSM兩倍;每個用戶通話時間超過500分鐘,則獎勵人民幣80元,獎勵渠道60元;整個優惠期將持續5個月時間。

  “這次社會化測試和試商用工作我們將通過三種渠道同時鋪開,”高頌革告訴記者,“其中包括在八大城市建立13個展示廳、八大城市的自有營業廳和部分社會渠道。”

  據粗略估計,中移動啟動此次社會化測試和試商用投入約在10億左右人民幣。

   TD預熱3G市場

  盡管王建宙此前稱TD放號和3G發牌沒有必然的聯系,然而中移動的放號無疑讓多年備戰TD的廠商看到了3G發牌的曙光。

  夏新電子市場部工作人員告訴本報記者,前兩年的虧損和投入大量資金進行3G研發有很大關系,一旦3G發牌,對於很多嚮他們這樣較早布局的企業會帶來巨大的市場機會。

  曾經一度中移動在TD網的承建工作中一直表現不是很主動。知情人士透露,承建TD是作為服務奧運的一項政治任務,所以中移動在承接8個城市建網工作的時候多少有點不情願。致使TD進程一拖再拖。其中,北京由於基站選址、施工環境等問題,導致建設工期有一定的延誤。另外,中國移動的TD手機采購行動已經推遲了兩個月的時間,按計劃本應於2007年10月前後進行終端的招標。2008年初中國電子科技集團第七研究所高級工程師李進良、南開大學教授丁守謙曾上書諫言,對TD能否趕得上服務奧運表示擔憂。

  而大唐移動數位高管的相繼“掛靴”卻讓中移動的人才儲備日漸充盈。隨中移動逐漸成長為一個具有主導意識和全球性思維的運營商,其控製能力和主導欲望已經不允許任何上游供應商幹涉其TD進程。2007年招標之前,中國移動為TD專門成立運營和管理部門,就是最為直接的說明。更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大唐移動高管人員和技術人員迅速流失,有相當人員正是直接跳槽到運營商處,中國移動對TD進程的把握能力,也由此迅速加強。

  中移動相關人士告訴本報,面嚮公眾的普遍3G服務,則要等到3G牌照正式發布後才會在全國大規模建網、推廣,3G牌照的正式發放,或許要等到半年之後、北京奧運會結束。

  對於3G到來之後的運營商競爭格局,北京郵電大學教授曾劍秋表示,中國聯通或將CDMA網出售給中國電信,中國電信在此基礎上發展CDMA2000,中國聯通繼續做WCDMA,對中國移動形成有效的製衡和競爭。

  電信重組塵埃未定、3G牌照也遲遲未發,但TD的放號至少傳達出強烈的信號:中國的3G市場已經開始預熱,隨奧運的臨近,前途的美景不再遙遙無期

保險雙雄估值艱難選擇題:效益與速度,孰先?

本報記者趙萍北京報道

效益與速度,孰先?一個看似老調的問題,卻在市場環境的不斷變化中,需要不斷調整答案。

中國人壽(601628.SH,2628.HK,LFC)和中國平安(601318.SH,2318.HK)2007年年報顯示,兩家公司從淨利潤到增長速度,再到投資收益,雖各有千秋,但卻同樣面臨上述發展戰略問題。

中國國際金融公司(下稱“中金公司”)認為,中國的壽險業近來正面臨引力空間受到擠壓的問題。“我們相信,投資者希望看到的在保持新業務利潤率不變的情況下實現保費收入快速增長的願望,已經難以實現。正所謂魚與熊掌已不可兼得。”

展業成本擠壓盈利

中國人壽的媒體開放日上,董事長楊超在面對記者“什麼樣的發展速度適合中國人壽”的提問時稱,這也是他在不斷思考的問題。

“發展速度不是一成不變的,保持業務適度、持續、穩定的增長,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優化業務結構,這是我們目前的計劃。”中國人壽總裁萬峰曾在接受本報專訪時說。

為了保持“適度、持續、穩定”的增長,中國人壽放棄了很多公司用來“沖規模”的萬能險和投連險,結果2007年保費收入增長率低於行業,新業務價值增長率低於競爭對手中國平安,市場份額也進一步下降。

但中投證券保險分析師許守德認為,這種結構對於2008年的發展較為有利。首先,今年資金流嚮股市的意願減弱,以長期紅利為主的分紅產品將會重新獲得市場的認可;其次,投連險的比重較小,基本不受股市波動的影響。此外,短期來看,2007年奉行的高紅利政策也會刺激中國人壽的業務拓展,今年前2月的中國人壽接近40%的增長速度可以佐證。

為了應對市場環境的變化,萬峰最近表示,中國人壽將適度增加萬能險的銷售力度,並在適當的時間、在4-5個競爭城市試推投連險。

相信這是兼顧業務質量和保費數量的權衡之舉,中金公司分析師周光如此說,正如全球很多壽險市場一樣,中國壽險業也正經歷由傳統保障型產品嚮投資型保險產品轉變的過程。

但是,市場競爭不斷加劇後,整個壽險行業的盈利空間正在被擠壓、擠壓、再擠壓,而帶來的必然結果就是縮水、縮水、再縮水。

為留住客戶,中國人壽採取了高分紅的營銷策略。2007年,其保單紅利支出大幅增加,由2006年的165.86億元增加至274.73億元,同比增長65.64%。中國平安的損益表顯示,保單紅利支出由2006年的14.87億元,大漲136.31%至2007年的35.14億元。

費用上,2007年中國人壽的業務及管理費為163.23億元,相比上年的132.11億元增長23.56%,而中國平安2007年為154.65億元,比上年的100.08億元增長54.53%。從絕對數來講,國壽的保費收入為1966.11億元,業務及管理費率為8.3%,同期平安壽險為8.97%,高出0.67%。

此外,兩家公司的保險業務手續費及傭金支出也有所增加。中國人壽由2006年的146.47億元,增至160.56億元,增幅9.6%,略高於保費增長速度。

而平安人壽的保險業務傭金支出(主要是支付給公司的銷售代理人)由2006年的65.59億元增加37.3%至2007年的90.04億元。

中國平安對此的解釋是,傭金率水平相對較高的個人壽險產品首年保費、保單費收入及保費存款銷售增長,傭金支出占毛承保保費、保單費收入及保費存款的比例,由2006年的9.6%增加至2007年的11.4%。

在退保金支出上,中國人壽為436.61億元,中國平安為133.33億元,漲幅均超過50%。分紅及展業成本的增加,使兩家公司在承保方面的盈利空間下降。

投資收益縮水危機

隨今年資本市場的大幅下挫,各家公司的股票投資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縮水。

中金公司測算,如果假定中國人壽和中國平安在2007年底持有的前十大交易類股票和可供出售類股票均持有至今,可能分別出現30億元和14億元左右的浮虧。中國人壽可供出售類股票的浮盈亦已由年初的515.56億元縮水至244.71億元,中國平安則由年初的260.48億元縮水至99.45億元。

但與之相對,2008年初,中國人壽提供了8%-8.3%的高分紅率給分紅險保單持有人,而在其業務中占比只有1%的萬能險的結算利率幾乎是業內最高的,目前達到了6.05%(年化)。平安人壽萬能險結算利率目前為5.24%(年化),是各大公司中最低的。

中金公司對此表示擔憂,依據是,投資收益率下滑的同時,而資金成本卻在增加。投資收益率和結算利率之間的差額,正是萬能險保單利潤的主要來源。

如果中國人壽開始大規模銷售萬能險,從盈利的角度出發,應該適當下調萬能險結算利率。但是,各公司的結算利率不可能在目前的水平上大幅下調。

這顯然是個矛盾。

由於按照目前的監管要求,壽險公司的定價有2.5%預定利率的保護,但由於2007年銀行存款利率的數次上調,使得以存款利率為基準的萬能險的結算利率具有一定剛性,上去容易下來難,資金成本在無形中被提高。

而這種現狀不僅體現在兩家上市公司身上。各家壽險公司的萬能險結算利率已經在2007年下半年開始上漲,從不足4%一路攀升至5%,甚至6%。

“由於要提供2.5%的保底收益,加上萬能險保單對流動性的要求比較高,壽險公司必須將大部分萬能險保費投資於債券。但中國國債和企業債收益率在經歷了去年的大幅上升後,今年以來已經明顯下降。目前10年期國債的收益率4.28%,10年期企業債的收益率也只有5.78%。顯然,國債收益率顯著低於萬能險結算利率,企業債收益率也只和結算利率相當。”周光說。

潘石屹:大部分房產公司存在資金鏈緊

才拋“劇變論”潘石屹又揭房產公司財務老底潘石屹在博客中稱,絕大部分房產公司的速動比率都低於正常值,普遍存在資金鏈緊,負債率高等問題

前幾天,SOHO董事長潘石屹拋出房產業“百日內將有劇變”的說法,引起強烈反響。上周五,潘石屹在博客上再次“發炮”稱,“大部分房地產公司的財務狀況不容樂觀”。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679dbbf01008zlx.html

BY李麗每日經濟新聞

立即變現償債能力不足

潘石屹在博客中表示,在去年和前年經濟高潮時期,大家喜歡用土地儲備的數量來衡量房地產公司的實力和規模。但今天,在全球經濟衰退和國內貨幣從緊的雙重壓力下,則需要做好“過冬”的準備。評價一家房地產公司的指標隨之要發生變化,大家更看重的應該是企業的現金量和存款量有多大、負債率有多高,以及速動比率等指標。

“公司同事在過去一段時間認真研究了每家上市房地產公司的財務數據,從分析的結果來看,情況不容樂觀。”潘石屹表示,比如最能夠反映企業立即償債能力的速動比率,一般是1至2之間是合理,但現在中國絕大部分上市房地產公司的速動比率都小於1。

“從財務狀況上看,速動比率是一個很重要指標,它指的是一個企業立即變現償還流動負債的能力,如果速動比率非常低,這樣的企業資金鏈條就很緊張,難以經得起資金緊縮對他們帶來的風險考驗。”潘石屹在博客中寫道。房產公司普遍負債率高

“上市公司的財務報表是公開的,非上市公司的財務狀況無從瞭解,但總體來說,上市公司的財務狀況要比非上市公司好。通過我們對上市房地產公司財務狀況的分析,看到目前普遍的情況是:負債率高,現金和銀行存款少。”潘石屹稱,目前國內外經濟形勢引起了資本市場的緊張,受此影響最大的房地產企業是那些前兩年過分擴張、圈地、當地王的企業。這些企業一般都在沿海開放城市,西部城市很少。

他認為,雖然房產商融資環境困難,但對房地產市場的影響還應該是下一步的事情。潘石屹在此不同意“拐點”的說法。

房子供應減少需求下跌

潘石屹認為,由於資金鏈條非常緊張,一部分房地產企業可能會採用降價的方式回籠資金。但有許多在2007年圈了大量土地的開發商,他們手中絕大多數的資產是土地,而不是房子,即使想低價銷售房子,目前手頭還沒有房源。資金的緊張會引起市場上房子供應量的減少。同時,因為按揭的從緊,需求也可能會下跌。

潘石屹認為,在未來幾個月,調整和變化主要會發生在房地產企業之間,房地產企業需要調整它們各自的規模。

業界觀點

“降價是開發商的唯一出路”昨日,复旦大學房地產研究中心主任尹伯成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採訪時表示:“適當降價,是今年開發商的唯一出路。”尹伯成認為,雖然近期的部分新推房源還處於價格上升通道。但是,只有當價格達到市場能夠接受的程度,才會有更多的成交量。對於降價幅度,尹伯成認為,去年年初至今,上海房地產的價格平均上升約20%-30%,部分項目甚至上升50%。今年上海房價有可能會下降10%左右。

無獨有偶,昨日,上海漢宇物業代理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施宏睿亦嚮《每日經濟新聞》表示,為了增加現金回流,更多的地產公司會在銷售價格方面做出讓步。

“今年的房地產價格會穩字當頭。”施宏睿認為,房地產正常的運作要有資金這個支撐點。企業要繳納的稅金、開發過程中所需的更多的資金流量,讓更多的開發商將資金渴求集中於融資和銷售。

而當銷售中遇到問題時,影響到資金回流,中小開發商便會出現資金斷層。

尹伯成表示,隨貨幣政策從緊、銷售情況不容樂觀,很多房地產公司的現金回流很慢,從而掐斷了資金來路,而中小開發商的壓力會更大。施宏睿也稱,“約有20%-25%的中小開發商將會受不了而離場。”

2008年3月28日星期五

不看好A股 中國人壽看什麼?

 股權投資決定中國人壽未來業績

  日前,中國人壽投資執行官劉樂飛宣稱不看好A股市場。在緊隨而至的大盤下跌中,中國人壽2008年自身業績將如何引人關注

  3月26日,中國人壽(601628.SH)向投資者交出了一份亮麗的成績單。年報顯示,2007年中國人壽淨利潤281.16億元,同比增長95.47%;每股基本收益與攤薄後收益達人民幣0.99元,同比增長83.33%。

  保險業務收入的穩定增長,以及2007年火爆股市中超預期的投資收益,成為推動中國人壽2007年業績快速增長的主因。

  但進入2008,國內外金融市場的環境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從國內來看,通脹的壓力不減,股票市場大幅振蕩,人民幣持續升值,宏觀調控和從緊的貨幣政策將貫穿全年。而從境外來看,全球經濟放緩,次級貸危機造成全球金融市場巨幅振蕩。

  面對市場的變化,中國人壽的投資策略也作出了相應的調整:增大債券型投資的比例,減少股票投資,增加股權投資。這其中股權投資的收益,將成為決定2008年公司業績的關鍵。

  保費收入增長放緩

  在中國人壽的年報數據中,相對於投資收益的大幅增長,保費收入的增長顯得有些寒酸。

  由於中國人壽保費收入2007 年下半年增長緩慢,年度保費收入僅增長11.9%,使得中國人壽新業務價值同比增長只有14.9%,顯著低於平安壽險40%的新業務價值增長。

  而受此影響,中國人壽的市場份額出現首次跌破40%,從2006年的45%下降至39.7%。

  對此,中國人壽副總裁劉英齊表示,保險業務的發展不僅要看市場份額,而且要看長期優勢;不僅看規模,而且看數量。中國人壽追求的是可持續的增長,有效益的增長。而目前看,中國人壽在壽險市場中仍處於主導地位,市場優勢仍在。

  2007年,受股市火爆的帶動,投連險成為最熱門的保險產品,是否推出投連險甚至可以影響到一個公司的行業排名。而就在各保險公司對於投連險趨之若騖的時候,中國人壽表現卻近乎遲鈍,依然堅持以分紅險為主。

  2007年,中國人壽產品結構中,分紅保險份額為50%,占據半壁江山,而投連險只占微小的8.8%。但現在看來,正是2007年對投連險的“忽視”,才讓現在的中國人壽對未來業績的增長充滿了信心。

  事實上,在中國股市持續大幅下跌中,許多投連險產品收益損失慘重,甚至出現了虧損。而嘗到分紅險甜頭的客戶在到期後選擇了繼續投資,一些看到分紅險穩健收益的投資者也開始改換門庭。而隨股市調整的繼續,分紅險市場有望繼續走好。

  “由於投連險產品與資本市場的關係密切,風險很大。”劉英齊說,“而且,從產品的定位以及市場的定位來看,投連險更適合高收入人群,從市場的定位來看也有局限型。”

  中國人壽總裁萬峰也表示,在面臨產品結構調整的選擇上,國壽堅持以傳統分紅險為主,適度發展投連險的思路。堅持以發展傳統型和分紅型產品為重點,不斷提高保險業務和產品的盈利能力。

  萬峰所言不無道理。今年1、2月份,中國人壽的保費收入突然提速:國壽1-2 月保費同比增長39%,高於2007 年同期14%的增速;2 月份單月保費收入290 億元,同比增長45%,超過1 月份同比33%的增速。

  東方證券的行業分析師王小罡認為,中國人壽在今年年初制定的分紅險高回報率,旨在吸引客戶,特別是面臨滿期給付的客戶,目前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3 月份歷來是國壽的保費收入最高月份,在此我們也對3月份的保費收入報以期望。若達400 億-450 億元,全年保費很可能超過現在2400 億元的預期。”王小罡說。

  股權投資成未來關鍵

  “去年投資的業績很好,一方面市場好,另外我們也提前作了資產的布局,應該算是收穫的一年。2008年的形勢不樂觀,但也會有比較穩定的收益。”在年報發布會上,中國人壽年輕的投資執行官劉樂飛成為媒體提問的焦點人物。

  他說,2008年將是中國及海外股市振蕩的一年。從國內來看,通脹的壓力持續存在,股票市場高位振蕩,人民幣持續升值,宏觀調控和從緊的貨幣政策將貫穿全年。而從境外來看,全球經濟放緩,次級貸危機造成全球金融市場巨幅振蕩。

  而中國人壽如何保證較高的投資收益率,就成為決定2008年公司業績的關鍵。

  “在通脹高企、利率上行的形勢下,我們將加大債券投資的投資力度。同時調整權益類投資策略,對於股票相關的資產可能採取措施降低比重,加大戰略性股權投資的力度。”對於2008年股市,劉樂飛並不掩飾其看空的態度。

  穩健投資一直是中國人壽的一貫風格。實際上,即便是在股票市場非常火爆的2007年,中國人壽依然維持了2006年52.1%的債券型投資的比例,只是減少了定期存款以及現金等,使其股權型投資的資金比例從2006年的13.9%增加到23%。

  在看空股票投資的同時,中國人壽認為股權投資正迎來機會。

  劉樂飛說,“金融領域的股權,基礎設施和大型企業的股權,將是中國人壽今年重點投資的重點。”

  他表示,2007年股權市場受二級市場帶動估值大幅上升。而2008年到2009年,隨股市的回落,股權投資的機會將相應增加,價格也將更具吸引力。

  而中國人壽董事長楊超進一步表示,公司今年的投資策略是“兩條腿走路,長短結合”,“兩條腿”分別指內地和海外市場,“長短結合”則指財務投資和戰略性投資。但是他還是認為,投資機會主要在國內,國內要多於海外,主要在國內。

  對於海外投資來說,相對於中投、平安、乃至中信證券的近乎失敗的表現,中國人壽更有發言權。

  幾天前,電子支付服務行業全球著名品牌VISA在紐交所上市後表現良好,中國人壽參與VISA股票公開發行,認購金額達到近3億美元。該筆投資浮盈比例高達50%,中國人壽成為不折不扣的贏家。

  而近期也有消息稱,國家電網公司A股上市計劃已經通過了發改委的審批。2006年,中國人壽與廣東省國資委簽訂了股權轉讓協議。中國人壽以財務投資者的身份增持南方電網192億股股份,約占南方電網總股本的32%。

  如果按審計後的資產作價,轉讓總價款將高達350億元,此舉刷新了中國資本市場上投資購並的新紀錄。而如果國家電網公司2008年能夠成功上市,無疑將為中國人壽帶來巨大的投資收益。

  此外,中國人壽對農行、國開行、郵儲銀行以及其他公司的戰略投資也可能成為未來的股價催化劑。

  劉樂飛也表示,除了調整投資策略外,國壽2005、2006年還儲備了項目投資,這些都將在未來得以釋放。■

  鏈接 | LINK |

  投連險與分紅險

  投連險

  作為一種新型的終身壽險產品,投連險具有一般終身壽險產品的全部特徵:它首先是一種人壽保險產品,在被保險人身故時向受益人給付保險金,而且無論被保險人在保單生效之後的何時死亡,只要死因不屬於保單的除外責任範圍,保險公司都會履行其支付義務,即提供所謂的“終身”保險保障。■分紅險

  分紅險起源於保單固定利率在未來很長時間內和市場收益率變動風險在投保人和保險公司之間共同承擔。它指保險公司在每個會計年度結束後,將上一會計年度該類分紅保險的可分配盈餘,按一定的比例、以現金紅利或增值紅利的方式,分配給客戶的一種人壽保險。■

2008年3月27日星期四

中國人壽調整2008年投資策略

「我們對2008年的投資形勢並不樂觀,2007年資本市場上漲逾100%,為了在2008年獲得穩定的投資收益,我們需要調整資產配置,加大相對高收益的固定收益類資產投資。」

  3月26日,在中國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簡稱「中國人壽」)召開的2007年年度經營業績的新聞發佈會上,中國人壽首席投資官劉樂飛如是介紹,他強調說,2008年投資業務務求「穩定收益」,固定收益類投資肯定是最主要的配置。

  債權投資力度加大

  「綜合來看,震盪將是2008年國際和國內金融市場的主題,在通脹高企、利率上行的形勢下,我們將加大債權投資的投資力度。」在新聞發佈會現場,中國人壽副總裁劉家德介紹了中國人壽2008年投資策略的第一大變化。

  在中國人壽日前公佈的2007年年報中,一個突出亮點是,2007年總投資收益高達845.80億元人民幣,較2006年增長79.82%,由此總投資收益率提升至11.07%,較2006年提高3.02%

  劉家德解釋稱,這主要得益於2007年資本市場的不斷改善,股票和基金投資收益率得以大幅提高,並且利率環境的改變總體上有利於改善投資收益狀況。

  年報顯示,中國人壽2007年債權型投資比例與2006年保持一致,均達到52.1%。

  「2008年加大債權型投資,是因為作為一家以壽險為主業的保險公司,主要資產即為固定收益類投資資產。隨著2008年通脹高企和利率上行,我們預期今年固定收益類投資中會存在很多機會。」劉樂飛稱,中國人壽會配置相對高收益的債權型投資,如國債、公司債、私募基金髮行的公司債等,包括債權型的投資計劃,以有效提升整體固定收益類投資的投資表現。

  股權投資迎來「有利時機」

  「2008年,我們將調整權益類投資策略,加大戰略性股權投資力度,加大對基礎設施領域的投資力度。」劉家德介紹了中國人壽今年投資策略的第二項變化,他解釋說,2007年取得的良好投資收益,得益於保險資金投資渠道持續放寬,這些為股權投資帶來了良好回報。

  數據顯示,和2006年相比,中國人壽股權型投資比例從2006年的13.9%上升到2007年的23%,定期存款則從25.6%下降至19.8%。

  「有一類資產我們長期看好,即金融領域的股權投資以及基礎設施領域的股權投資和中國大型企業的股權投資機會。」劉樂飛稱,在2008年乃至2009年,這類投資機會相對更多一些,價格也更加吸引人。由於2007年估值水平較高,股權投資價格也隨股市帶動上升;而2008年以來資本市場的持續震盪,目前估值有所回落,中國人壽將會抓住這個有利時機。

  海外投資「長短結合」

  「2008年全球經濟放緩,次貸危機造成全球金融市場出現巨幅震盪,我們將密切跟蹤國際金融市場的變化,本著積極研究、謹慎投資的原則,進行海外投資。」劉家德介紹了中國人壽2008年的海外投資策略。

  3月19日,VISA公司在紐約證券交易所上市,中國人壽投資近3億美元,是國內保險公司首次大規模投資於紐約股票市場。

  「總體投資思路是『兩條腿走路,長短結合』,兩條腿,即國內、海外,長短結合則指長期性的戰略性投資和相對短期的財務性投資。海外投資風險比較大,關鍵因素在於投資時機,既不能因為對海外市場不熟悉而因噎廢食,也不可盲目衝動,急功近利。」中國人壽董事長楊超表示,海外投資首先要考慮的因素是合作夥伴,即和誰聯手,開發雙方共同的市場,其次是資源,包括已有的資源和未來的資源共享,最重要的是客戶資源,特別要考慮雙方在國內是否有機會合作。公司將本著互動、互惠、互利的原則,同時也要考慮到我們為此合作必須付出的代價和犧牲。

  楊超坦言,相比之下,目前海外資本市場估值較低,中國人壽已經著手考察和研究是否有可行的投資項目。去年7月,中國人壽成立負責海外投資的工作組,並就海外投資業務進行基礎性研究,如針對VISA的投資研究就始於一年多以前。

  「目前在海外投資中,我們並無戰略性投資,而是財務性投資。」劉樂飛強調,海外市場運作是一個相對不熟悉的領域,需要對其整體風險、市場中的公司和資產狀況作深入分析研究,這是一個相對較大的市場,機會更多,但能否把握住機會,前提是做好基礎性研究,並把風險放在首位,機會總是留給對市場有研究、有準備的機構。

2008年3月25日星期二

業績超預期 國壽淨利增長近翻倍

去年國壽淨利潤大幅度提升主要歸功於淨投資收益的大幅度提高,而把握住時機,在下半年毅然出手賣出不少股票,則提升了已實現金融資產收益864.6%的增長,成為中國人壽去年年報最大的亮點。形成較大反差的是國壽保費收入增長只有12.5%。

  今日,中國人壽發布了2007年年報。報告顯示,去年公司淨利潤為人民幣281.16億元,大增95.47%。每股基本收益與攤薄後收益達人民幣0.99元,均創歷史新高。擬每股分紅0.42元

  去年,公司的總投資收益強勁增長79.82%, 達845.80億元。相關財務數據還顯示:公司2007年實現營業收入2812.94億元,較2006年增長23.26%。總資產達人民幣8946.04億元,較2006年12月31日增長23.04%。總投資收益人民幣845.80億元,較2006年增長79.82%,總投資收益率提升至11.07 %,較2006年提高3.02%。截至2007年12月31日止,公司內含價值為2525.68億元,較2006年增長38.78%。2007年本公司一年新業務價值為人民幣120.47億元,較2006年增長14.94%。

  截至2007年12月31日,中國人壽集團實現原保險合同保費收入1,966.22億元,較2006年增長8.53%,在保持業務穩定增長的同時,繼續加大業務結構調整力度。2007年,實現首年期交保費收入278.56億元,較2006年增長14.42%。截至2007年12月31日,內含價值為人民幣2525.68億元,較2006年增長38.78%。2007年本公司一年新業務價值為人民幣120.47億元,較2006年增長14.94%。

  根據中國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的統計數據,2007年企業會計準則下公司市場份額為39.7%,而去年上半年這一數據還是46.86%。國信證券研究員武建剛解釋說,由於2007年連續加息且存在通脹預期,同時基於2007年投資收益的新分紅方案尚未出台,且由於公司險種較為單一,所以其市場佔有率大幅度下降,預計公司為了改變單一險種現狀,將會增加投資類險種。

  中金公司報告曾經預期,中國人壽產品仍然集中在傳統險和分紅險上,利潤率高但銷售難度大。去年上半年以來小規模推出了萬能險,但目前仍沒有在全國大規模銷售。中國人壽對投連險尤為謹慎,至今沒有推出的明確時間表。由於升息的環境仍將持續,很多壽險產品的吸引力仍在下降,中國人壽需要儘快推出新產品,否則保費收入增速不理想的狀況可能還會持續一段時間。

  不過,公司的實力是不可否認的,去年,公司順利完成了中國壽險行業歷史上最大規模的集中滿期給付,年內支付滿期保險金超過人民幣500億元。

中移動賣歌

百代華語區仍正常運轉


傳聞亞洲業務將停止 總公司董事長承認“百日維新不成功” 本報訊 (記者賈維)在啟動百代全球重組計劃遭遇大批藝人抵制、並被傳亞洲市場業務將停止之際,百代唱片董事長葛涵思(Guy Hands)終於正式表達了“百日維新”的感受:“老實說,改革到目前為止還不成功。”這也是中國移動去年5月通過葛涵思的“泰豐資本”洽購百代唱片之後,葛涵思首次承認沒有達到預想中的改造。業內人士表示,葛涵思的表態或許會影響中國移動計劃中對四大唱片公司的收購。而百代中國區方面則表示一切運作正常。

  “百日維新” 老闆坦言不成功  “包括百代在內的所有大唱片公司都覺得,自己上個世紀的成功來自藝術家的才華和他們推出的眾多新音樂類型。實際上在我看來,他們只不過是好運趕上了成年的嬰兒潮們開始用CD換掉那些過時的黑膠唱片而已。”葛涵思近日參加慕尼黑一個私人股權基金會議時,如此評價他旗下的這間百年唱片老店。

  收購百代後,葛涵思遭到包括Radiohead、Coldplay、凱莉·米洛、羅比·威廉姆斯等大牌藝人的聯合抵制,不過,他仍在積極推動重組計劃。葛涵思表示,唱片公司的傳統模式花費了5倍的製作費用在推廣上。“我們做了百分之百的努力,可是卻引發了藝人和製作人們情緒上的極大反感,至今收效甚微。”  


中國移動
 收購計劃可能會受影響  

有業內人士透露,去年中國移動集團便開始通過泰豐資本洽購百代,中國移動為此出價32億英鎊(約合人民幣477.7億元)。此外,還有意收購華納、SONYBMG、環球其中一家公司,但中國移動一直沒有承認此事。業內人士也分析,葛涵思的此次表態和目前百代唱片的運作情況,或許會影響到中國移動接下來的收購計劃。

  而因為中國移動的背景,葛涵思已開始積極推動無線業務。本月20日,百代宣佈正與某手機品牌進行下載合作。

  ■ 觀望華語區

  許巍有望奧運前發片

  近日有媒體稱百代的重組影響到了華語區運作的消息,百代唱片中國區方面表示一切運作都正常,因為香港地區唱片市場萎縮嚴重,縮減其辦事機構也是正常的措施。目前人在日本的百代中國區副總裁黃偉菁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中國區目前運營非常穩定,而且鄭東漢先生擁有50%的股份,(即使有動蕩也)不會對我們產生影響。”  雖然截至目前百代唱片中國區尚無大牌藝人有新唱片推出,但馬上羅志祥的唱片將會引進。這其實並非百代一家的問題。事實上,根據所有唱片公司的發片計劃顯示,今年上半年幾乎極少有大牌藝人發片。最先結束這個蕭條季的,很有可能是百代旗下的許巍,他目前仍在製作中的最新唱片有望在奧運之前發行。

中移動去年營收504.8億美元 新增用戶6810萬

中國移動公司日前宣布,其在用戶量、收入、淨利潤以及新的音樂服務和即時信息用戶方面都實現了強勁的增長。

  據國外媒體報道,中國移動還表示去年公司新增用戶量為6810萬,其中有將近一半的新用戶來自農村地區。同時,該公司的用戶增長率提高了22.6% ,比上年同期上漲了0.5%。上述數字顯示,中國移動業績在持續穩步成長,部分原因是由于它重點吸引了更多來自內陸農村地區的用戶。

  據悉,截至2007年年底,中國移動用戶量已達3.6934億,而今年1月份又增長了704萬。

  而其營業收入為3569.6億元人民幣(約合504.8億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長了20.9%,淨利潤也增加了31.9%至870.6億元人民幣。

  另外,中國移動的手機用戶去年共發送了5027億條短信,比上一年增長了42.3%。

  中國移動的無線音樂俱樂部會員已增至6688萬。中國移動表示,公司已經有25萬首歌曲可供用戶選擇。而其付費手機新聞訂閱用戶也在去年年底增至2355萬。

  該公司的“飛信”即時消息軟件也表現良好,截至2007年年底,該業務用戶已達7326萬。“飛信”即可應用于個人電腦,也可在一些移動電話上使用,費用全免。

  據報道,奧運會將于今年8月份在北京舉行,中國移動計划借此東風,在今年投入更多的資金來擴展其網絡容量并啟動3G服務。同時,中國移動還表示,其今年的計划投資達1272億元人民幣,比去年的1051億元提高了不少。

2008年3月20日星期四

中國人壽1~2月保費收入迅猛增長

投資評級:無評級機構:海通證券中國人壽近日發布公告,按照新會計準則,2008年月1月1日至2008年2月29日累計原保險保費收入597億元。

海通證券認為,受益於行業保費增速加快,中國人壽2月份保費收入增長勢頭非常良好,盡管保費受到春節提前的影響。中國人壽2月份單月原保險保費收入290億元,同比增長44.9%,高於1月份的33.3%,增長勢頭異常迅猛;遠高於去年同期13.3%和全年6.9%的增速,但低於中國太保88.5%的增長速度。保費快速增長的主要原因有二:一是在銀保渠道保費高速增長和分紅險吸引力提高的驅動下整個壽險行業保費增速加快;二是公司開門紅銷售戰略較好的延續到了2月份。中國人壽認為2008年保費增長會加快,但僅僅從前兩個月的增速來確定全年增速還為時過早。

中移動:A股發行沒有時間表 2007年盈利增長32%

 中國移動昨日在港公佈2007年度業績報告,2007年全年盈利增長32%至870億元。會後董事長王建宙表示,中移動A股發行並沒有時間表。

  業績報告顯示,2007年,中移動實現股東應占利潤人民幣870.62億元,較上年增長32%。每股收益為人民幣4.35元,較上年增長31%。同時EBITDA達到人民幣1940億元,增長21%。年報建議派末期息每股1.16元,另派特別息0.016元。

  當記者追問有關電信業重組事宜時,王建宙反覆表示沒有接到重組方案,同時強調“我不是說電信重組沒有時間表,而是說A股發行沒有時間表”,可以印證電信重組勢在必行,只是決策層選擇時機啟動的問題。

  “我現在沒有接到具體的重組方案,一旦收到方案會儘快評估對中移動的影響,並嚮投資人溝通。” 王建宙說。

  至於中國移動發行A股事宜,王建宙表示公司計劃到國內市場發行A股,不是說公司缺現金,而是希望國內中移動的用戶也成為中移動的投資者,從而有利於促進中移動業務的發展。同時也會考慮老股東的利益,建議由中移動集團出售舊股,這樣不會攤薄現有股東的利益。但他表示目前A股發行並沒有時間表。

  被問及Vodafone是否提出增持中移動的意向時,王建宙表示,在近期與Vodafone的多次雙邊會議中,對方表示非常滿意與中移動的戰略合作,但並未提及任何增持股權的事項。

  中國移動執行董事兼副總裁李躍在中移動07年業績報告會上表示,08年中移動的資本開支大幅增加到127.2億元人民幣,較07年上升21%。

2008年3月18日星期二

保險: 中國人壽去年海外股票投資賺四成

  盡管QDII基金海外投資出師不利,但中國人壽在去年危機四伏的海外市場成功掘金──中國人壽海外公司委托給中國人壽富蘭克林資產管理有限公司的股票類二級市場資金,去年累計回報率達39.6%。

  根據保險資金境外投資有關規定,保險公司可以運用上年總資產的15%投資海外,中國人壽目前在此方面運用的資產還不到5%。分析人士指出,在成功運作一年之后,中國人壽富蘭克林很快將成為海外資本市場的一支生力軍。

  業績表現跑贏恆指

  數據顯示,中國人壽富蘭克林股票類投資從去年5月份開始投入,至當年年底,回報率達39.6%,超越同期恆生指數6.73個百分點。

  即使與國際頂尖基金管理公司相比,中國人壽富蘭克林的投資業績也處于前列。全球著名基金管理公司富達,其一年表現最佳的基金──印尼基金,回報率為45.12%﹔該集團同樣投資中國地區的中國焦點基金,一年回報率僅為34.91%。在理柏統計的基金近3個月領先榜中,居于首位的寶源農業基金,一年回報率也只有36.96%。

  縱觀中國人壽富蘭克林去年的業績表現,波幅低于恆生指數2.87個百分點,這意味在比較低的風險下獲得了較高的收益。僅運營一年的中國人壽富蘭克林,已快速構建起一支具有國際頂尖水平的投資團隊,并精心打造了國際資產管理平台。

2008年3月14日星期五

前門項目受阻潘石屹持150億等待

“我們得到消息後很快就與政府有關部門進行了咨詢,但至今沒有得到答案。”在香港記者猛烈“圍攻”之下,潘石屹似乎被逼得無路可退,索性無奈地表示,“和你們一樣,我們也在等待消息。”

本報記者楊麗萍香港、北京報道

受益於去年北京房價的瘋狂上漲,SOHO中國2007年度的財務報表相當好看。但3月10日年報公佈當日,該公司股價仍下挫逾4%,收盤價比之於發行價8.3港元跌幅超過40%。

雖然SOHO中國董事長潘石屹聲稱並不關心公司的股價,但他不能不關心自己快煮熟的“鴨子”。政府部門突然撤銷北京前門地區8幅土地的招標,令SOHO中國的募資投嚮平添變數。

饒有意味的是,SOHO中國到處張揚他們有150億元的現金及存款。潘石屹介入前門代價不菲

潘石屹花了多少錢,才拿到了前門項目?答案是近54億元。

北京前門綜合改造地區,因其歷史和現實的重要性,而備受關注。一年前的2007年3月,潘石屹憑借其非凡的自我商業推銷技巧,成功介入前門項目改造。

根據SOHO中國招股說明書介紹,前門項目是此次上市募集資金首要的投嚮。前門項目共有44塊土地,其中33幅土地、規劃總建築面積16.5萬平方米,由北京崇文區所屬的北京天街置業發展有限公司(簡稱天街公司)負責開發建設,另外11幅土地、規劃總建築面積19.5萬平方米,由天街公司進行土地一級開發。

北京丹石投資管理有限公司(簡稱丹石公司)是潘石屹個人全資擁有的公司。因其夫人為外籍身份,故由老潘全資註冊。2007年3月19日,丹石公司從老潘的另一個公司———北京紅石實業有限責任公司手里,接收了後者擁有的天街公司49%的股份。僅僅10天前,紅石實業公司與崇文區國資委、北京崇遠投資經營公司、天街公司簽訂合作協議,注資1.441億元購入北京天街49%的股份,潘石屹為前門項目付出了高達53.941億元的代價。

值得注意的是,合作協議規定,丹石公司雖然只擁有天街公司49%的股份,但投入100%的資金並享有100%的收益,承擔全部風險。目前的《公司法》允許這種按照實際投入進行利潤分配的方式。

2007年5月14日,上述合作各方及SOHO中國再次訂立一份協議,丹石公司將其所有權利和負債轉入SOHO中國。其時,SOHO中國尚未上市。

同年10月8日,SOHO中國成功掛牌,募集資金128.6億港元。如果上述協議順利推進,前門項目近54億元的投資,最終將由投資者買單。

但2008年新年伊始,變故頓生。“我們也在等待”

SOHO中國業績發布會的前一天,即3月9日,包括潘石屹、張欣夫婦在內的SOHO中國的高管們連續開會到子夜,據說就是為了準備次日如何應對記者們對前門項目三塊土地撤銷招標的追問,由於兩天前香港媒體已對此事做了大量報道。果然,發布會上所有香港記者和股票分析員的輪番發問,幾乎都與前門項目受阻有關。

SOHO中國前門項目受阻,有兩種意義的受阻。

潘石屹擁有100%權益的前門33幅土地,由於土地證在手,建設和招商均很順利。

但另外11幅土地,天街公司進行一級開發後,按規定要嚮社會公開招標出讓。2008年1月28日,北京市土地整理儲備中心網站上掛出了包括前門地區商業用地在內的土地招標信息。前門上述11幅土地的8幅土地,被分成三個組團對外出讓,規劃總建築面積為15.3萬平方米。這8幅土地預定於2月29日公開投標。

3天後,亦即1月31日,這三個組團的土地招標信息被從土地整理儲備中心網站悄然撤下。“我們得到消息後很快就與政府有關部門進行了咨詢,但至今沒有得到答案。”在香港記者猛烈“圍攻”之下,潘石屹似乎被逼得無路可退,索性無奈地表示,“和你們一樣,我們也在等待消息。”

潘石屹否認了這三個組團、8幅土地的出讓信息被臨時撤下是由於文物的原因。33幅土地所在區域有文物,但其地塊已單獨劃出,交由崇文區國有公司另行保護。並不在33幅土地之內。而11幅土地區域沒有任何文物。

雖然11幅土地出讓時間後延的原因未明,但前門部分項目受阻,卻是不爭的事實。

SOHO中國前門項目受阻的另一層意義是,丹石公司權益轉入SOHO中國,也被阻遏。也就是說,SOHO中國上市募集資金的第一個投嚮,還完全沒有落。潘石屹對此的解釋是,“受宏觀調控和政策的影響”。具體來看,可能是由於限外政策的影響,丹石公司是內資公司,而SOHO中國卻是境外上市公司。“我們也還是在等待”,老潘依然一臉誠懇地對記者說,“我不知道審批什麼時候獲得通過,但我相信政府會合法合規地處理這個項目”。

為了配合奧運會,前門大街改造工程將比原計劃提前兩個月,即於5月1日開街。但後11幅土地出讓的延遲,會不會影響工程提前竣工和開街?“我們完全按照政策的審批進行工作,連建築的立面、色彩是什麼,我們的發言權是零。”潘石屹說。

3月7日,匯豐銀行就SOHO中國發表的報告稱,由於該公司成功收購11塊地的風險增大,故對其評級由買入降為“中立”。

2008年3月11日星期二

蘋果嚇親中移動

要求ARPU值40%“嚇退”中國移動 iP hone漫天要價難入華


近日,記者從知情人士處瞭解到iPhone入華擱淺的細節。據稱,蘋果在與中國移動商討時,要求在未來iPhone用戶所產生的ARPU值中獲得45%的分成,這讓向來在終端廠商面前處於主導地位的中國移動實吃了一驚,從而導致了雙方談判陷入僵局,誰也不肯讓步。去年9月,中國移動副總裁劉愛力也在公開場合就蘋果與運營商的關係發表過評論,稱其在美國市場的表現證明強大的運營商已經屈服於終端廠商或互聯網業的挑戰。此外,劉愛力在一次內部會議上也默認了蘋果公司要求高額度收入分成的事實。業內有觀點認為,AT&T與中國移動的“地位”區別讓iPhone陷入了水土不服的“境地”,國內的蘋果“粉絲”則將在很長一段時間內無緣與iPhone行貨相見。

高額分成阻擋入華步伐

2007年9月24日,就在不少中國蘋果粉絲焦急等待iPhone水貨的時候,iPhone行貨的消息在《2007年中國互聯網大會》上露出端倪。中國移動副總裁劉愛力當時在大會上指出,“在過去,應用也好,標準也好,都是圍繞電信運營商開展的,但今天,運營商已不再是市場的決定力量,在歐美市場他們已經遇到了來自各個方面的嚴峻挑戰。”劉愛力舉例說,蘋果公司推出iPhone手機後,每增加一個新入網的用戶運營商就要分給蘋果公司3美元,對轉網的用戶則要分11美元。這證明強大的運營商已經屈服於終端廠商或互聯網業的挑戰。

蘋果若將相同的問題拋給中國移動,後者會給予與AT&T相同的答案嗎?答案是否定的。記者近日從一位接近中國移動的內部人士處獲悉,蘋果公司此前與中國移動就iPhone問題僵持不下的根源便在於———蘋果要求分得iPhone用戶所產生ARPU值的40%。

據悉,劉愛力在一次內部會議中也透露了類似的信息。“前幾天和蘋果公司開了一個電視電話會,公司表達了合作銷售iPhone的意向,蘋果公司的CEO非常強勢地提出了相當額度的收入分成。”劉愛力稱,中國移動現在定制終端時,會對終端加載的內容定制、要求合作伙伴保證一定的銷量,銷量達不到一定的預期,會影響到合作伙伴的信譽,甚至終止合作,這都是以中國移動為中心的。“但從蘋果的案例可以看出,現在互聯網行業,包括手機終端等其他行業在蠶食我們傳統的電信行業,大家都想來分一杯羹。”

美國模式中國水土不服

中國移動的斷然回絕是必然的,因為它不是AT&T,蘋果顯然搞錯了。

中國移動廣東公司的手機銷售渠道中,“末位淘汰製”是各大手機品牌深諳的道理。“一段時間內,相近價格區間內銷量最低的一款定制機型會被淘汰掉,由新的機型補上。”一位不願具名的國產手機廠商代表向記者表示,選擇國產手機的消費者較少,在二手市場的“黃牛”們看來,國產手機也不是“香餑餑”,結果可想而知。這點讓被淘汰者很“鬱悶”,但正如劉愛力所言,由中國移動主導的產業鏈內,廠商的話語權並不大。強悍如諾基亞,高層在談及中國移動時總會將“重視關係維護”放在首位。

蘋果與AT&T的關係則不然。這家因反壟斷法,20年間被多次分拆和重組的美國電信公司在蘋果面前處於相對的弱勢。AT&T2007年第四季度財報顯示,在推出iPhone後的首個季度即新增了200萬用戶,實現單季度淨利率31億美元。經濟衰退的現狀下仍能保持強勁增長,顯然AT&T給予蘋果更多的話語權亦在所不惜。

但是事實上,iPhone給運營商帶來利好並不適用於每個國家的運營商。

以法國為例,iPhone遭遇了法律監管的尷尬,不得不提供解鎖版的產品。在中國移動面前,這種水土不服則更為明顯。業內有觀點認為,中國用戶基數甚大,但iPhone作為一款高端產品,想要占據1%的市場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更何況其選擇的合作方是佔有80%市場的中國移動,再多的iPhone也只是匯入汪洋的水滴而已。強勢如中國移動不可能因“水滴”而放棄既有的“原則”。

蘋果更適合選聯通合作

上周,蘋果聯合創始人史蒂夫·沃茲尼亞克(SteveWozniak)在悉尼舉行的寬帶技術大會上狠批了蘋果iPhone。他指出AT&T營業廳里一半的手機都支持3G了,而iPhone只支持2.75G的EDGE網絡和標準的2G網絡。對此,蘋果CEO喬布斯的解釋是iPhone同時支持Wi-Fi和EDGE高速數據網絡。通過EDGE網絡訪問電子郵件、地圖、股票和天氣等服務已足夠快。如果發現Wi-FI網絡,iPhone可以完成自動切換。iPhone並不支持3G網絡,而是同時支持兩種數據傳輸技術,一種比3G慢,一種比3G快。

這種說法顯然並沒有被所有的人接受,遠離普及率不高的3G,通過2.75G制式來“脅迫”運營商是另一種論調。

據悉,中國移動在與蘋果的談判中並無退讓的打算,蘋果也難以因此而放下身段。選擇相對弱勢的中國聯通作為合作方?這種說法也以被事實擊破———此前,中國聯通副總裁李正茂表示公司尚未與蘋果就在華銷售iPhone事宜展開談判。

iPhone行貨與中國消費者見面的日子,遙遙無期。

本報記者方南

ARPU值

所謂ARPU就是每用戶平均收入(ARPU-AverageRevenuePerUser)。

A R P U 注重的是一個時間段內運營商從每個用戶所得到的利潤。

很明顯,高端的用戶越多,ARPU越高。在這個時間段,從運營商的運營情況來看,ARPU值高說明利潤高,這段時間效益好。ARPU是給股東的,投資商不僅要看企業現在的贏利能力,更關注企業的發展能力。ARPU值高,則企業的目前利潤值較高,發展前景好,有投資可行性。

■視點

去年40萬iPhone銷往中國咨詢公司In-Stat稱,蘋果在2007年出售370萬部iPhone,其中10%以上銷往中國,這同時也解釋了蘋果去年公佈的銷售數字與歐美激活的iPhone數量為何不一致,中國成為iPhone美國本土以外最大的灰色銷售市場。

In-Stat報告指出,中國用戶期望獲得iPhone。中國消費者希望購買到具有多媒體與網絡瀏覽功能的智能手機,iPhone很好地滿足了這一願望。中國用戶願意為iPhone買單。據統計,去年中國出售的20%智能手機價格在4000元人民幣以上。

SOHO中國持150億續增土儲

中國(410)主席潘石屹私人持有的前門大街項目,餘下十一幅土地,其中三組合共八幅土地的「招拍掛」公示在1月底取消,集團行政總裁張欣表示,正就有關問題向政府查詢,暫未有回覆。

未定注資時間不影響業績

  潘石屹昨天出席業績記者會時表示,前門大街項目較核心的三十三幅土地由其私人持有,餘下十一幅分散在三十三幅土地各方,該十一幅土地一級開發由其名下私人公司進行,四十四幅土地的地下管道均連在一起,故仍有信心可取得有關土地開發權。

  根據集團上市時招股書披露,潘石屹將注入前門大街三十三幅土地資產進入上市公司,他指出,目前有關注資仍在進行中,由於旗下公司為內資公司,至於SOHO中國則屬於外資公司,其中審批方面需較長時間,目前項目仍有待政府審批。

  項目發展方面,潘石屹指出,為配合奧運進行,前門大街提早在5月初啟用,目前招租工作順利,預計至8月初奧運開幕,出租率可達六至七成,與此同時,集團希望引入不同檔次的商戶,配合地標式大街。此外,由於前門大街位置獨特,故希望保留作收租用途。

  張欣指出,雖然前門大街項目至今仍未可確實注入上市公司時間,但由於項目主要作收租用途,預計首年租金收入不多,相信對業績表現影響有限。潘石屹持有前門大街項目中三十三幅土地,約有70%為商業用途,餘下十一幅則以住宅用途為主。

光華路項目25億今年入賬  SOHO中國今年可供入賬的項目包括光華路SOHO,有關項目已全數出售,套現金額約25億元(人民幣.下同),張欣指出,目前持有150億元資金,未來將繼續留意增持土地儲備的機會,目標仍是北京市核心區項目。

  SOHO中國去年純利增長477%至19.66億元,營業額增長300%至69.54億元,每股盈利47.7分,派末期息10分■

潘石屹指北京前門三幅土地撤回招標無損其擴展

SOHO中國董事長潘石屹指,北京前門三幅土地撤回招標無損其擴展

路透香港3月10日電---主要集中發展北京大型商業地產項目的SOHO中國有限公司0410.HK董事長潘石屹周一表示,已就北京前門三幅招標土地被政府收回的事件,向有關部門了解,至令未有回覆;但他強調,事件對SOHO中國的擴展步伐不會構成影響.

潘石屹現透過私人公司持有北京天街的49%權益,後者持有北京前門(天安門南)項目的33塊土地已取得土地使用證,並負責項目的開發;至於餘下11塊土地中的其中3塊土地,原定於上月29日招標,但突然於於今年1月31日被有關部門撤銷招標.

潘石屹在公司業績記者會上說,公司已向有關部門了解該3幅土地遭撤換招標的原因,但"到今天為止沒有得到答案."

對於SOHO中國計劃向潘石屹收購其私人持有的北京天街49%權益,潘石屹說,由於宏調的關係,向上市公司注入資產的計劃仍在等待有關方面的審批."前門大街(項目注入)的審批工作,我們正在等待,還不好說(注入的時間)."

據SOHO中國去年10月在香港公開招股的文件披露,33塊土地的土地面積和總規劃建築面積分別約為7.43萬平方米和16.5萬平方米,而仍未取得土地使用權證11塊土地的土地面積和規劃建築面積則約為5.27萬平方米和19.5萬平方米.

招股文件又指,前門項目將分階段進行,首期將於今年第四季完成,最後一期於明年第三季完工,並於今年上半年開始預售.

但SOHO中國總裁張欣強調,由於公司原預期今年來自前門大街項目的盈利貢獻不大,故年內能否落實注資無損公司今年的盈利表現.

SOHO中國在上市後曾表示擬擴展北京以外的地產發展項目,潘石屹說,公司確曾有此打算,但上市後前往重慶、南京、長沙和天津等多個內地主要城市考察後,認為還是在北京發展的利潤較高,故未來仍會專注北京市場的拓展.

SOHO中國稍前公布截至去年底止全年淨利19.66億元人民幣,按年增長477%,每股盈利0.477元人民幣,派末期息0.1元人民幣.

2008年3月9日星期日

SOHO純利升4.77倍復地多賺48%

  雖然內地宏調措施浪接浪,但兩間內地房地產公司業績均報捷。SOHO中國(410)公布,去年股東應佔溢利十九億六千六百萬元(人民幣.下同),按年上升四點七七倍;建議派股息每股一角。復地(2337)純利則上升四成八,至七億一千一百萬元。

  SOHO中國業績文件指出,去年中央政府推出一系列針對住宅的宏調政策,以防止普通商品房房價上漲過急,但SOHO中國以開發商業地產為主,業務受宏調影響程度較小。去年北京市商品房銷售達二千三百四十九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二成五。

  業績報告指出,受惠於集中開發並銷售北京市中心高檔商業地產項目,讓集團去年純利達十九億六千六百萬元,較上市招股書預期的十六億二千四百萬元高出逾二成一;而毛利率達五成五,較去年同期的五成三,增長二個百分點。

  業績報告解釋,營業額增加主要受惠於結算建築面積及其平均售價增加。結算建築面積由二○○六年的八萬四千一百四十三方米,增加至去年的二十八萬二千零五十二方米;結算物業平均售價由每方米二萬零四百零三元,增加至去年的每方米二萬四千四百四十一元,兩者的增長幅度達二成。

  該集團去年完成預售額為四十億三千二百萬元,預售面積為十一萬一千八百九十四方米(不含車庫),均價為每方米三萬五千七百四十二元,全年預售均價亦首次突破一萬元。至於去年竣工面積為三十三萬七千方米,在建及開發項目面積則為七十八萬八千方米。集團截至去年底止現金及現金等價物為一百三十七億四千九百萬元,該集團的借貨率為百分之八點五。

  另一方面,復地去年毛利約十二億五千二百三十九萬二千元,較去年同期的九億六千一百七十六萬四千元,增長約三成;毛利率約百分之三十一點五,較去年同期的百分之三十八點四,下降六點九個百分點。

  業績報告解釋,由於集團於二○○五年收購兩家子公司的開發中物業以公允價值入賬,去年該兩家子公司的開發物業項目銷售入賬,按公允價值結轉本期成本,毛利率因此被壓低約五個百分點。

  此外,去年入賬的上海青浦帕堤歐香苑為毛利率較低的項目■

2008年3月6日星期四

王建宙:尋盈利新點彌補漫游費下調損失

在日前全國政協十一屆一次會議的小組討論會場,來自南京 的言恭達委員直呼出百姓的心聲:“希望今年年內在合適的時機能徹底取消手機漫游費。”記者在采訪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移動通信集團公司總經理王建宙時了解到 ,目前移動正准備降低國際漫游費以及減少“套餐”數量,為消費者減輕負擔。

移動:“套餐”數量定會降低

昨天上午,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移動通信集團公司總經理王建宙在會間接受記者采訪時透露,目前正在與國外合作伙伴進行磋商,為國際漫游費下降做努力;同時,也將逐步減少“套餐”數量。

雖然打國內長途便宜了一點,可手機費用對老百姓來說總體還是覺得有點貴,而目前打國際電話更是“句句金貴”。王建宙透露,對於國際漫游的收費,移動現已做出努力,該收費的調整不僅涉及國內移動通訊的公司,還必須與國外的合作伙伴達成共識。“我們通過多次在國際場合下呼吁要求降低國際漫游費,現在已取得了一定成效。”不過,王建宙尚未給出國際漫游費降價的具體時間表,只表示有望走低。

而信產部業已發出信號,要降低手機收費“套餐”數量,對此,王建宙表示,移動一定會降低“套餐”數量,因為這部分數量多了,“對企業和消費者都不好”。

王建宙引用國外的說法,把“套餐”稱為“資費計劃”,他表示,不同的資費計劃是為了適應不同消費者的需要,比方說有的消費者喜歡發短信,企業便製定一套短信優惠的計劃;有的消費者喜歡晚上打電話,企業便給出一定時段的低價計劃等等。“但是,套餐一多,有的消費者喜歡轉來轉去,給企業的管理也帶來了不便。”

因此,王建宙表示,移動肯定還會根據不同需求製定出不同“資費計劃”的,但是“多了就不好了”,所以,移動已經在清理一些套餐了。

網通:漫游成本有必要公示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網絡通信集團公司董事長張春江表示,雖然,科學 計算出運營商的手機漫游費成本是項比較困難的工作,但是有關部門還是應該認真坐下來討論一下這個問題的。

是不是手機運營商為了維護自身的利益,一般都會回避漫游成本這個問題?張春江表示:並不盡然。他推薦記者去看法國經濟學家拉豐寫的《電信競爭》一書,里面列舉了許許多多種計算電信環節的數學模式,這表明,計算出此類資費的成本是非常困難的。“其實,全世界的網狀企業,成本計算都很困難。”

盡管這樣,張春江表示,找到科學的計算方式仍然十分重要,把通過科學計算得出的運營成本公布於眾也非常有必要,“有關部門應該認認真真考慮一下這個問題,否則,公布出一個似是而非的東西,對消費者來說也是不負責任的。”

運營商尋找新盈利點彌補損失

王建宙委員表示:本月國內漫游費一下降,移動公司的收入減少是必然的,但是可以通過其他方式來彌補這一損失。

“移動公司作為管理方,理應為消費者服務,讓利消費者,減輕他們的負擔。”據統計,全國有五億人使用移動電話,其中有近三億七千萬人是中國移動的用戶。作為移動通訊大戶的“掌門人”,王建宙直言:“資費下降是合情合理的,同時也是一個趨勢。”

但王建宙也表示,移動是個上市公司,也必須為投資者創造價值,怎樣減少因漫游費下降帶來的損失?王建宙表示,一來,價格和需求之間有天然的彈性關系,手機漫游費價格下降了,也許打電話的人就相應的多了,希望通過需求量的上升來彌補資費下降帶來的損失。

王建宙還透露,移動還正做增加數據業務的努力,正努力增加上網及發短信業務的數量,這樣,雖然話音資費這方面的業務建設減少了,但數據業務的增加,也是一個新的盈利支撐。 (上海青年報)

2008年3月5日星期三

楊超的投資世界觀

本報記者趙萍北京報道

“走出去總歸是應該的,但時機非常重要。選擇什麼樣的對象,什麼時候下手,這是值得我們好好去研究的。”

3月5日,全國政協委員,中國人壽保險集團(以下簡稱“中國人壽”)總裁楊超在京豐賓館接受本報記者專訪時做出上述表述。他嚮記者詳細解說了中國人壽對於海外投資的思路,以及對投資對象的甄選標準。海外投資術

《21世紀》:中國人壽作為三地上市的大公司,一舉一動、一言一行都受到投資界的高度關注,次按風波之下,中國人壽有沒有海外投資的打算?

楊超:走出去是必要的,但一定要頭腦清晰,要選擇合適的時機和對象。

《21世紀》:既然有打算,那麼中國人壽走出去的目的又是什麼呢?

楊超:出去的目的很清楚,第一個是提高投資回報;第二個是通過戰略性收購、並購,引進先進的技術,改善和提升我們自身的管控能力和水平,提高我們的經營決策水平。

《21世紀》:雖然我們知道中國人壽的投資風格比較謹慎,但對於至今沒有行動還是有些不理解?

楊超:現在社會上有種共識,我國的金融業特別是保險業,起步比較晚,底子比較薄、基礎也比較差。我們自己也承認,綜合素質跟先進的國際頂級金融服務集團相比,都還有一定的距離。

但通過這次的次按危機,我們也明顯看到國際很多金融企業在公司管理、在經營決策上暴露出來的問題。

也許這次次按風波可能很快會過去,但以後是否會有其他的金融危險我們不得而知。所以對於我們來講,走出去是必須的也是完全有必要的,但是管控、安全是至關重要的,就像我們經常談到的投資原則“安全、流動、收益”,我們從來都把“安全”放在第一位。不能去冒險,不能去冒進。

《21世紀》:您心目中的投資對象的標準是什麼?

楊超:目前歐美市場上可以投資的企業有三種情況,一種是受次按影響很大,損失慘重。從去年年底到今年年初一直有公司來找我們。

第二種情況,一些公司從目前公佈的情況來看它有損失,損失不大,但還沒有完全見底。第三種情況,一些公司自身沒有次按損失,但受到次按危機的波及和整個金融市場、資本市場的影響,其估值有所下降。如果這樣的公司也有意向的話,我覺得這種公司是可以投資的好公司,因為其基本面沒有改變。

《21世紀》:中國人壽是想單方面投資嗎?

楊超:我們的思路基本上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過去我們一味地想引進的決策已經改變。過去很多的機構投資者、財務投資者都很原意進來,但那不是我們想要的,我們一定要對我們有幫助的公司。

《21世紀》:既然已經考慮這麼成熟,那麼現進展如何呢?

楊超:公司設有兩個委員會,“投資決策委員會”和“負債匹配戰略投資委員會”。從去年開始他們一直在調研直到現在,但他們還沒有嚮我提出投資報告。一直沒有出手,目的就是想把這個方案搞得周密一點,把風險降到最低程度。更看重國內市場

《21世紀》:剛剛談了很多對海外市場的看法,那麼您對中國的投資市場怎麼看呢?

楊超:實際上與海外市場比起來,我對國內市場更看重。中國保險業的潛力很大,現在又站在了新的起點上,保源很多。就像這次南方的低溫雨雪冰凍災害,造成了極大損失,而保險業覆蓋面很小。

此外,廣闊的三農保險也是我們的優勢所在。雖然過去幾年我們已經在農村建立了很多網點,但是現在看來,覆蓋面還是不夠,而且除了投保以外,在防災防損上,也可大有作為,提高企業的抗風險能力。這也是我的一份提案“大力發展三農保險”的由來。

《21世紀》:眾所周知,保險有兩個輪子,拓展業務渠道的同時,在投資領域您怎麼看?

楊超:要拓展投資渠道。我這次提案中也提到了“支持保險資金參與私募股權投資”。私募股權投資主要投資於未上市的企業股權,伴隨企業成長階段和發展過程培育公開上市的企業資源。它對企業早期、成長期和擴展期都發揮比較大的作用,對於實體經濟有很大的推動作用。

而保險業的快速發展使保險資金規模日益龐大,與其他金融資金相比,保險資金中長期資金的比重更大,期限結構更適合參與私募股權投資。

《21世紀》:私募股權投資基金分為創業投資基金、產業投資基金、並購重組基金等等,您認為這三個當中,那個更適合保險資金投資?

楊超:個人認為,很多企業都需要重組改製,需要大量的資金支持,所以支持企業重組上市,應該是資金需求量最大,見效也最快的,因此首推並購重組基金,其次是產業投資基金。現在很多如碼頭、機場、港口、公路,都有很多投資機會,效益也比較有保證,適合於長期投資。

《21世紀》:您對投資鐵路怎麼看呢?中國人壽好像沒有投京滬高鐵?

楊超:鐵路我有些吃不准,像美國的公路非常發達,而鐵路上尤其是客運就不賺錢的,而我國的客運基本上也是如此,而目前對這一項目科學合理的論證都沒有,因此,對於客運不是很看得准。

比較看得清的是能源、基礎設施建設。改革開放就離不開招商引資,基礎設施建設還是很有投資潛力的。

現在很多產業都主動提出來,要搞自己產業的基金,礦業、核工業都提出來要搞自己的產業投資基金,我覺得保險業也可以搞自己的保險業投資基金,當然要有主管部門的批准。這是我的一個夢,我希望由中國人壽牽頭,聯合一些中小保險公司一起發起保險業的產業投資基金,有自己的管理團隊,自己的錢自己去用,心裡踏實,回報也會高。

《21世紀》:最近“股神”巴菲特評價現在的保險業已經不具備投資價值,對此您怎麼看?

楊超:巴菲特的發家是在保險業,但保險業也一定有高潮有低潮,就像資本市場的漲落一樣。所以縱觀全球保險業,我相信他主要指的是歐美等地區的成熟市場,他覺得成熟市場的潛力不大了。然而,我覺得中國的保險市場還是非常有潛力的,我相信只要積極正確地引導市場,嚴格監管,以及投資渠道上政策的逐漸放鬆,中國保險業現在的機遇是前所未有的,大有發展潛力,否則為什麼現在成熟市場的公司都想到中國投資,這也是之前我說更看好國內市場的原因。

王建宙:中移動A股上市只售舊股 免攤薄

財華社郭岩北京報道。

身兼全國政協委員的中國移動(0941-HK)董事長王建宙,昨天下午在小組討論期間接受記者群訪,披露中移動回歸A股構想,由於中移動不缺資金,故將會由母公司出售舊股套現,不發新股以免造成攤薄。

王建宙還詳細介紹了TD的最新進展,中移動將會採購超過三萬台手機,目前有6家手機和兩家卡提供商,手機提供商既有國內品牌又有國外品牌。

記者:昨天證監會表態說紅籌回歸相關的法律已經準備完善,大家都認為中移動可能是紅籌回歸的代表,您之前也有過表態說會採用「母公司回購資產」的形式上市,不在市場融太多資金,不知這資訊是否準確,請您給我們談一下。

王建宙:我們公司一直都在積極推動紅籌回歸的事,中移動在香港及美國上市已經有十年了,公司也越來越成熟,表現在企業的治理結構及管理水準都有很大提高,另外中移動也是全世界市值最大的電信公司。在這種情況下,如果中移動能回到內地來,是給內地的投資者一個很好的投資機會。我上次說過,中移動有非常充裕的資金流,上市本來是為籌集資金,但我們不缺少資金為什麼還要來上市。那其實我們的目的很清楚,就是想要既得到客戶的支援,又能得到投資者的支持,那麼如果內地的投資者也能投資中移動的話對我們公司是很好的事,對公司的發展是很有推動力的。所以,我們確實希望通過這種方式來確保公司的進一步成長,這是我們公司紅籌回歸的最重要目的。關於如何實現的問題,我們認為比較好的方案是通過母公司出售舊股的方式,目前母公司有大約75%的股份,流通股是25%左右,那麼母公司可以很少量的出售一部分舊股,這樣既達到在內地市場給大家投資的機會,又能不攤薄現有投資者的利益,我們認為只是一種比較妥當的方式。另外,既然不缺錢,所以融資的規模不會很大。

記者:那大概規模有多大?

王建宙:現在還沒有到商討這個的程度,我們的市值很大,大約是3,000億美金左右所以只要拿出很少的一點,規模會很小,現在我還說不出具體的數字,因為公司還沒有做出計畫,或者說還沒有啟動。找哪家投行、發行的方式等等也都還沒有確定。剛剛提到的發行舊股的方式是我們公司方面的要求,現在還沒有具體的辦法。

王建宙:TD目前處於試驗網的階段,中國移動在8個城市建試驗網,已經在去年年底建設完成。現在要做的事情是優化網路和採購手機。因為這是一項新的業務,手機也剛剛開始有供應,第一批的採購工作大約於三月中到四月初完成,之後需要做一些業務的測試,希望TD網逐步成熟起來。另外,我想要提的是最近國家有一個重大的科技專項「新一代寬頻無限移動網」取得了重大的突破,這個實際上是給TD找到了一個繼續向上演進的模式,所以叫LTE(Long-Term Evolution長期演進技術)。現在有我們國家主導的並且擁有很多核心產權的T級LTE已經得到了國際上的承認,在最近的巴斯隆那會議上又再次證明了這一點,所以TD的發展又有了進一步發展的方向,這就是目前TD的現狀以及下一步的走勢。

記者:會採購多少TD手機?有消息說是三萬台?

王建宙:採購量我現在還不能說,因為是逐步採購的,三萬台肯定是不夠的。目前有6家手機和兩家卡提供商,手機提供商既有國內品牌又有國外品牌。

記者:有人說如果中國今天發3G牌照,明天中移動的W-CDMA就可以上網,但實際上中移動也做了TD的項目,所以以後幾家運營商重組後,就變成全業務運營,每家運營商每種模式都會發展?還是每家只發一種?

王建宙:至於發牌的問題要政府主管部門來回答,我只是說市場的空間對每家運營商都存在著很大的機會,這個我是很有信心的。

記者:3G發牌估計要到什麼時間?

王建宙:現在我還說不好,因為是監管部門的責任。

記者:請您談談關於海外投資。

王建宙:這個是個很大的事情,到目前我們已經做了兩年了,現在集中力量做巴基斯坦的項目,這個是去年年初的時候收購的,收購加換原來的股東貸款花了約4億美元,去年又另外投入了4億作為網路的建設。08年的計畫是再投入8億,這個方案公司已經上報有關部門批准。投入資金主要用於巴基斯坦專案的網路建設。

記者:預計什麼時候能開始盈利?

王建宙:他不是一家上市公司,集團數字我們不對外公佈。我們會分幾步走:第一,是建設網路,這個過程中充分的發揮了我們規模大、經驗豐富的協同效應,建網速度非常快;第二,是要做市場行銷,我們將在三月份在巴基斯坦推出一個國際品牌。至於其他的機會我們也在觀察,目前大家都在觀注新興市場,所以價格非常高,不過我們有耐心。

記者:您在歐洲也開了分公司?

王建宙:歐洲是辦事處。

記者:中移動的海外策略也包括歐洲嗎?

王建宙:目前的海外策略是在新興市場。

記者:聽說你們對越南也有興趣?

王建宙:我們的重點是在新興市場,其中優先考慮是亞洲地區。

記者:將來也會將TD網推廣到其他國家,其他市場嗎?

王建宙:這個要看我們TD網的試驗成果。

記者:以後海外業務會占多大比例?

王建宙:現在還沒有一個計畫。

記者:海外業務會用什麼方式收購?

王建宙:幾種方式都有,例如香港的萬眾是由香港的上市公司收購的,巴基斯坦是由母公司收購的,因為我們的合資者覺得有風險,但是我們很看好。

記者:消費者在奧運會能用到3G的服務嗎?

王建宙:TD的試驗網希望會在奧運前推出使用。

記者:中移動在TD網的總投資是多少?

王建宙:因為屬於母公司,所以對外也不需要向外披露。

記者:手機補貼是多少?

王建宙:手機補貼是沒有變化的,過去兩年都是80億人民幣左右。3月份公佈業績時應該有指引,估計變化不大。

記者:漫遊降價本來是要三月份執行的,為什麼推遲了?

王建宙:因為機器設備需要修改,漫遊不是一個城市能實現的,系統要做些調整,有些地區已經先行一步了,例如說廣東,但也不能全面推行,因為一定要全國一起搞,所以說是4月1日全面實行。

記者:新興市場的固定資產很貴,是否專向亞洲了?

王建宙:亞洲也屬於新興市場。

記者:漫遊費降價對於今年的盈利是否有壓力?

王建宙:肯定是有的。每分鐘漫遊費下降,靜態來講這就是收入下降;動態來講我們是有價格需求彈性的,即價格下降,用的人就多了。靜態的意義不大。其實,我們每年的價格都大約下降15%,但是靠增加用戶、MOU、無線資料來彌補。今年的情況我很看好,1月份用戶竟增量就有700萬。

記者:中移動要買鐵通的資產?

王建宙:我還沒有收到重組的方案,不方便評價。可以講,電信重組是對大家都好的事,對每家運營商都有很好的機會,市場足夠大。

2008年3月4日星期二

中國人壽必答題:為何堅守分紅險?

1月保費增速僅33%,遠不及後來者
中國人壽必答題:為何堅守分紅險?


42.9%、82%、120.9%……這組令人驚歎的數字,依次是平安人壽、太保壽險、太平人壽三家公司今年1月保費收入的增幅。

  雖然中國保監會尚未公佈1月全國保險業經營數據及各家公司的保費收入,但從上述幾家公司相繼公告的經營情況來看,中國壽險業又迎來了一個響噹噹的「開門紅」。

  2月28日晚間,中國人壽披露了1月份的成績單:公司1月1日至1月31日原保險保費收入為307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33.48%。

  對中國人壽來說,這一增幅已遠高於2007年全年6.9%的增幅,但和上述幾家公司相較,差距顯而易見。

  一家壽險公司高管向記者證實,今年1月份以來,壽險業的高歌猛進,正是受到了投連險和萬能險的巨大拉動,相對而言,分紅險業務的發展速度卻稍遜

  而中國人壽弱於大市增速與其堅守分紅險的產品策略密不可分。一家證券公司的金融分析師認為,高通脹率背景下,如不及時調整產品策略,其將會面臨更嚴峻的挑戰。

  但中國人壽仍將「堅持以發展傳統型和分紅型產品為重點,適度發展投連、萬能等衍生產品」的經營策略。中國人壽總裁萬峰在中國人壽系統2008年度工作會議上明確指出。

  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平安人壽等一些最早推出過投連險的公司,選擇了重點發展萬能險業務,並在部分地區再次銷售投連險;而絕大多數中小型公司則選擇主打投連險,一些保險公司的投連業務高達其全年保費收入的80%以上。

  那麼,如此背景之下,中國人壽究竟為何堅守分紅險?記者對此進行了調查。

  高盈利性取捨
  萬峰曾多次在公開場合表示,分紅險的盈利能力高於投連、萬能兩個同為投資型產品的險種。因此堅持銷售分紅險的策略,雖然在規模上有些損失,卻可以為中國人壽帶來更多的利潤和更好的盈利性。

  歷年來,中國人壽的產品結構中,分紅險一直佔據絕對地位。根據中國保監會的統計,2007年,中國人壽全年累計實現原保險保費收入1966億元,其中近66%來自分紅險,約1300億元

  記者獲得的一份中國人壽「分紅保險紅利通知書」上稱:「我公司分紅保險遵循規範管理、穩健經營的開辦原則,2007年度可分配盈餘為359.85億元。」

  按照分紅險的原理,其紅利來源於死差益、利差益和費差益所產生的可分配盈餘,而保險公司將這部分差益產生的利潤按一定的比例分配給客戶,這就產生了分紅險的紅利。

  而中國人壽一直承諾將其中不低於70%的可分配盈餘分配給投保人。

  「通常情況下,投連、萬能的利潤貢獻率非常低。」前述分析師稱,與國際保險商主要靠投資產生利潤,承保利潤幾乎為零或為負數的盈利模式相比,中國人壽堅持銷售分紅險的策略更多地考慮了利潤因素。

  該人士續稱,投連和萬能對於資本金的佔用率較低,尤其對那些資本金不足,償付能力亦不夠充足的中小保險公司來講,重點銷售投連、萬能也是沖規模的一條捷徑,而中國人壽則沒有這方面的困擾。

  一位香港分析師說,美國會計準則對於保費收入的統計口徑與內地會計準則不同,這可能也是中國人壽堅守分紅險的原因之一。

  美國會計準則下,保險產品分為風險型和投資型兩類。風險型產品全部記入保險收入,而投資型產品只有較少的保單管理費記入保費收入。而中國人壽所銷售的分紅險中,風險型產品占很大比重。

  中國人壽是在美國、香港和上海三地上市的公司,如果用投連、萬能替換掉佔據其六成多保費的分紅險,那麼按美國會計準則計算的保費收入將會大幅下滑,進而影響公司股票。

  三險種背後
  1996年開始,居民儲蓄存款利率連續七次下調,綜合理財成為許多普通老百姓的現實需求。2000年前後,各家保險公司紛紛推出浮動利率的投資型保險產品,保障加理財的保險概念受到市場追捧。

  2000年,中國人壽在上海、深圳推出「國壽分紅兩全保險」、「國壽分紅終身保險」,此後很長一段時間,分紅產品在投資型保險產品中獨領風騷。

  據中國保險年鑒載,2003年以來,分紅險占壽險保費收入比重一直保持在60%以上,在投資理財產品中的占比更是超過95%。2003年-2005年,萬能險在壽險業務中的占比依次為0.63%、1.33%和6.74%,投連險在壽險業務中的占比則依次為2.74%、1.86%和1.41%。

  近兩年來,資本市場日益升溫加速推動了保險產品的格局變化。

  來自保監會的數據顯示,2007年全國壽險保費收入4463.8億元,同比增長24.5%。

  其中投連險保費收入394億元,較上年同期增558%,在壽險保費收入比重上升了近5個百分點,達到8.8%;萬能險保費收入較上年同期增幅達110%以上,實現保費收入845億元,在壽險保費收入比重達到19%;同期分紅險保費收入2221億元,增長5%,在壽險保費收入比重為49%,在三類產品中的占比64%。

  某種程度上,由於國內保險業和資本市場發展水平尚不成熟,監管部門一直強調在產品設計上應首先確保保障功能。

  此外,投連和萬能與資本市場的聯動性較大,不可避免地會受到其起伏跌宕的波及。

  萬峰認為,中國人壽占中國壽險市場最大的份額,對行業的影響較大,與其他公司相比較,不可大起大落。普通老百姓真正需要的也是保障型產品。

  受累收益率不透明

  今年2月,中國人壽早於國家規定時間四個月向客戶派發2007年度分紅保險的紅利,額度創歷年最高。

  一位投保了中國人壽某分紅險的男士,年繳費10000元,今年領到了908元紅利。

  「分紅險的收益率不能簡單地用每年的分紅和保費進行比對。」一家壽險公司戰略規劃部負責人說。

  根據他的計算,在包含保單利益的前提下,2007年中國人壽分紅保單持有者平均實際分享到的收益在8.0%以上,最高達到8.3%。

  「近兩年,中國人壽保單的紅利發放加上保單固定收益,年收益高於5年期銀行存款利率。」中國人壽內部人士向記者證實。

  8%的投資回報加上與投連險和萬能險相比較高的保險保障——分紅險顯然頗具吸引力,但卻在近年遭遇「滑鐵盧」。

  前述戰略規劃部人士認為,目前分紅險發展緩慢的一個重要原因在於,客戶無法及時瞭解分紅產品的投資收益情況。

  按照目前的監管規定,保險公司不得通過公共媒體公佈或宣傳分紅保險的經營成果或者分紅水平;採用現金分紅方式的,不得使用分紅率、投資回報率等比例性指標描述分紅保險的分紅情況。

  相反,投連險則至少每月公告投資賬戶單位價值一次,萬能險也應向客戶宣佈結算利率,並說明決定該利率的頻率和時間。因此,投連、萬能險相對佔有優勢。

  前述戰略規劃部人士說,國外保險監管機構對分紅保險產品能否公開發佈分紅水平,一般不作規定。從具體操作上看,保險公司的分紅產品都設有獨立賬戶進行投資運作,可分配盈餘和實際分配盈餘是可以、也是必需清晰核算的。因此,其完全具備公佈投資收益率的條件,只有向投連、萬能那樣,做到公開、透明,才能重振當年雄風。

已向銀監會提申請招行有望注入壽險業務

【明報記者盧嘉偉、楊曦北京報道】多家內地銀行正決心染指保險業,招商銀行(3968)董事長秦曉昨天出席全國政協會議後表示,已向中國銀監會提出申請,將招商局集團旗下的人壽保險業務權益注入招行;至於交通銀行(3328)董事長蔣超良出席同一場合時亦不約而同表示,已向銀監會申請收購內地一家保險公司,望能於上半年內獲批。

身兼母公司招商局集團董事長的秦曉昨天出席全國政協會議後承認,有計劃將集團的招商信諾人壽保險五成股權轉讓予招行。「以往法律上來說(保險業務)是屬於招商局集團,但執行都是交予招商銀行。」秦曉續稱集團已向銀監會提出申請,至於何時可落實視乎監管機構的審批時間。

招商信諾是招商局集團與美國信諾集團各佔五成股權的合營公司,註冊資本為2 億元人民幣,亦是內地加入世貿後,首家獲准成立的中外合資壽險公司,總部設於深圳。


拓非利息收入盼增比重
秦曉又表示,招行會致力拓展銀行的非利息收入,寄望佔總收入的比重能逐步上升, 以現時相關比例約20%,希望每年均有1 至2 個百分點增長。他又指繼於美國開分行後,亦有意於歐洲開設分行。至於會否進行海外收購,他坦言困難不少,因招行收購先決考慮是要取得控股權,但如美國的收購一般不能逾兩成。


擬分拆公路業務來港上市
除了招行有意進軍保險業,交行亦有此意,董事長蔣超良指已向銀監會提出申請購入一家內地保險公司,但他未肯透露擬收購目標的詳情。早前有市場消息指出,獲交行垂青的是中壽(2628)持有51%股權的中保康聯人壽保險公司。

事實上,自內地放寬銀行業投資保險業的限制,各銀行都表示有意發展保險業務以拓展非利息收入,減輕對信貸業務的依賴。

另外,秦曉昨天亦表示,集團旗下公路資產目前已超過100 億元,除小部分仍屬本港上市的招商局國際(0144)之外,其餘都在集團手上,現時正考慮兩個分拆方案, 「其中一個方案是弄成一個基金,另外一個就是分拆上市。」秦曉稱,公路業務分拆上市的首選地會是香港,但目前尚未定案,主要要看內地監管當局的決定。

至於正準備在A 股上市的招商證券,秦曉稱目前已處於上市前緘默期,他期望可成為年內第一隻上市證券股。

此外,出席同一場合的中信泰富(0267)主席榮智健昨天指出,有計劃於今年內回歸A 股市場上市,強調目前無融資需要,發行A 股主要是為了配合內地業務發展,但最終如何要視乎國家政策而定。


招商局集團保險業務簡介
招商信諾人壽保險公司

招商局集團持有五成權益、另外五成股權屬美國信諾集團2003 年9 月正式成立,註冊資本2 億元人民幣,建基於深圳業務包括醫療保險、意外保險、壽險等

楊超:次季後正好海外購併

【商報專訊】在中國企業紛紛放眼海外找尋「便宜貨」之際,中國最大壽險企業──中國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2628.HK、601628.SH)董事長楊超周一表示,第二季度之後將是該公司進行海外收購的好時機。

他在出席政協會議時稱,與歐洲同業僅逾10倍的市盈率(P/E)比較,中國人壽目前的市盈率水平較高,這主要是因為投資人對內地保險業高速增長的預期。在此之際,中國人壽進行海外收購,將有所得益。

「我們一向有投資海外的策略,第二季度後會是一個好時機,」他強調。楊超並透露,中國人壽的首席投資官正赴海外進行考察,但就未透露現時的潛在收購對象等詳情。

從已有消息可知,中國的大型企業以及金融機構,從中鋁集團到中信證券(600030.SH),紛紛赴海外進行收購,希望借海外市場低迷之際造成好買賣。

中人壽暫無融資需要

對於中國人壽的競爭對手──平安保險因巨額融資計劃引起市場軒然大波,楊超表示,中國人壽暫時沒有融資的需要。他並指,春節期間的雪災引致的賠償損失,及美國次按危機,對中國人壽影響不大。

專家指樓價跌是假象

from明報

內地近期樓價大跌,廣州國土房管局日前公布數據,廣州1 月份一手樓宇每平方米成交價9766 元,比去年10 月的每平方米11,574 元下跌1808 元,跌幅15.6%。深圳、東莞等地近日也傳出樓價下跌消息。


地產商欲干擾宏調
不過,北京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徐滇慶教授認為,樓價下跌是假象,是房地產利益集團為了干擾中央的宏調政策刻意製造的謊言。

上海《每日經濟新聞》引述徐滇慶稱,目前中央從緊的貨幣政策導致一部分房地產商的日子不好過,他們便利用中國統計數據的不規範和混亂,到處宣揚樓市大跌,藉此對中央施加壓力,期望中央能放鬆貨幣政策。徐滇慶分析,房地產公司如今實施的「打折」和「降價」,只是營銷策略而已。

徐滇慶並分析,目前內地民對住房需求旺盛,會繼續推動樓價上升;而中國資金流動性過剩,大量資金湧入房地產市場會造成樓價上漲。而資金流動性過剩由金融結構出現問題引起,調整金融結構需有時日,樓價近期仍會上漲。

相關新聞:
http://financenews.sina.com/bjmorning/000-000-107-104/402/2008-01-08/0950251933.shtml
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news.xinhuanet.com/house/2008-01/16/content_7430955.htm

樓價雪崩暴跌三成?虛的!

●萬科、光大地產7折團購特價只是針對特定客戶群普通消費者無法享受到優惠●萬科、光大兩大地產商均表示除團購優惠外其他樓價正常而且暫時不會全面放開樓價本報訊(記者張玉雲、汪紹文)東莞萬科地產對建設銀行東莞分行員工7折團購出售,引起了廣泛關注,甚至有觀點認為東莞樓價因此而“雪崩”。昨日,東莞萬科房地產有限公司助理總經理王永對記者表示,團購特價只針對特定客戶群,目前不會再加推此類產品;而光大地產在跟進團購特價2天後,昨日已全面恢複正常價格。

團購價降三成萬科不再加推上周末,萬科運河東1號針對建設銀行東莞分行員工以7折的優惠進行團購出售,部分套房價格低至4300元/平方米。而就在幾個月前,運河東1號最高峰時期的房價高達8000元/平方米以上,相比此前房價突然下調了30%以上。記者瞭解到,萬科推出的96套房當晚基本售罄,最後還加推了10套。

但在昨日,東莞萬科房地產有限公司助理總經理王永對記者表示,團購特價只針對特定客戶群,目前不會再加推此類產品,暫時也不會全面放開樓價。

光大地產跟進後又恢複原價3月1日,光大地產景湖灣畔緊跟萬科推出兩棟140多套洋房,同樣是面對銀行客戶以團購形式出售。據項目負責人透露,此次推出的團購房源,打出的價格及優惠折扣跟運河東1號差不多。

但在昨日,進行團購特價行動已2天的光大景湖灣畔項目,所有在售單位目前已經恢複原價銷售。光大地產銷售總監趙洪亮說:“灣畔這次的團購特價行動並非我們開發商願意這麼做的,完全是被迫而為之。這次團購特價行動已經到此為止,從昨日起,景湖灣畔的所有在售單位價格已經恢複原價銷售。”除團購優惠外其他價格正常王永還告訴記者,目前東莞萬科也沒有打算全面放開樓價,除了這次團購優惠外,其他仍按正常價格銷售。

同時,趙洪亮也明確表示,光大地產不會放開低價,即使萬科地產放開了價格,光大也絕不會再跟進。他說,“此次面嚮銀行團購的活動是一個特例。目前景湖灣畔剩下的都是好產品了,價格不可能降得太低;同時,光大今年推的項目很多,產品線豐富,如果萬科真的全面放開降價,可以調整其他產品的價格,不一定是灣畔。”對於是否會對未來的團購客戶實施同樣的優惠折扣,趙洪亮稱這要看市場的具體反應,現在公司還未有進一步計劃。

市場影響:3月樓市有复蘇跡象王永表示,從市場的反應可以看到,東莞樓市的市場需求還是很大的,民眾之所以不入市,其實是因為市場缺乏性價比較高的產品,目前開發商只要把產品價格調整到一個合理的價位,市場需求就會跟上來,市場隨之复蘇。

光大地產景湖灣畔項目負責人凌展飛也表示,之前的市場之所以那麼慘淡,是因為大批的潛在客戶持幣觀望,現在開發商主動降價,價格甚至低於市場預期,肯定會激發客戶積極入市。

此外,目前東莞市場上下調價格比較明顯的都是一批早期開發、早期拿地的項目,這類舊盤因為拿地成本低,其房價下調的空間會比較大。

房地產專業投資人士陳健雄表示,東莞近2年拿地的大部分新盤光土地成本就達到了4000多元/平方米,因此今年上市的新盤,定價大都不會便宜。

他建議,如果購房者要在這股降價潮中“淘到便宜貨”,就要去看一些已經賣了一兩年的老盤,這些盤源如果市場競爭力不足,都會在這段時間調整價格,降價的盤會有不少。


各方反應:

購房者:普通購房者無法享受低價是噱頭購房者趙先生對記者表示,昨日看到報道後,他打電話到運河東1號售樓處詢問是否可以按照建行團購價購房,售樓處人員表示,團購價不對普通消費者開放,近期也不會再推出此類單位。

趙先生說,7折團購價只針對銀行客戶群,因此很可能是開發商的一種銷售手段,以低價的噱頭來吸引購房者的注意。

正準備買樓的萬先生也認為,實際上這些樓盤的價格仍然比較高,屬於東莞的高檔洋房,如果不屬於銀行團購的對象,基本上無法享受到優惠,因此意義不大。

業界:萬科主動調價意在“帶頭回歸”?

對於此次震動房地產業界的“降價行動”,東莞萬科房地產有限公司助理總經理王永回應表示,這次萬科所做的不是一次單純的降價行動,而是“帶頭回歸,率先破冰”,引導東莞的房價回歸到應有的水平。

王永說:“萬科調價肯定會引發市場上的連鎖效應,東莞萬科此次行動意在推動東莞房價回歸到原有的軌道和水平上,而不是擾亂市場。”房地產業界人士表示,雖然這些發展商只在小範圍降價,但幅度如此之大實屬少有,一方面會加重買方市場的“盼跌”預期,另一方面可能會引發樓市降價的“多米諾骨牌效應”,東莞大批樓盤將會大受影響被迫調整價格跟風降價。

其他開發商:城區樓盤價格回調空間有限萬科、光大兩大品牌開發商率先發出團購降價促銷的行動,雖然對房地產業界震動很大,但也有部分開發商如世紀城地產、中信地產、第一國際等都明確表示,不會因為這次運河板塊項目的降價促銷行動而跟風降價。

據瞭解,目前東城、南城區的在售項目中,除了一些地勢偏遠、本身項目缺乏競爭力的樓盤已在回調價格適應市場外,地理位置好、綜合素質較高的優質樓盤價格依然堅挺,即使價格有所下調,空間也非常有限,特別是中心區房源,暫時未受到此次降價潮影響。而業內人士認為,目前這些樓盤也在觀望市場態勢,不排除受市場影響而降價的可能。

新盤降價加重消費者對二手房觀望新盤的降價是否會影響到二手樓市呢?滿堂紅運營總監薛慧明表示,對消費者來說,樓價的下降無疑是利好消息,刺激其置業的慾望,但對一些要購置二手房的消費者來說,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又加重了觀望心態。

華人天廈地產總經理毛緒斌認為,一手樓降價,對於二手樓是一個促進作用,因為現在是成交的僵持階段,如果一手樓降價,會導致二手樓的業主心態上有一定的變化,促使業主在價格上不再堅持,有利於交易。

“新盤降價對打破行業買賣雙方僵持的堅冰,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是中心區的價值很有潛力。更多業主會選擇出租。所以,二手樓今年的成交量不會很大,而租賃業務則會火爆。”毛緒斌說。

2008年3月3日星期一

林行止:沽中石油獲巨利畢非德細說因由

 巴郡哈撒韋的年度股東大會已於昨天召開,由於時差關係,大會的「盛況」(股東購買附屬機構的有形及無形產品以至畢非德和其拍檔蒙格的答股東問)在寫稿時尚未見諸外電,因此「無話可說」;不過,公司主席畢非德致股東書,則於去周五上網─網絡未流行時每本五美元,如今人人可於同名免費網上讀之。一如往年,致股東書長二十頁,內容詳細具體且平實如閒話家常,與一般公司年報中的主席報告如黃色小說(見天地版《閒在心上》的〈公司年報與色情小說〉),完全不同。

  畢非德致股東書的最大特點,是沒有對宏觀經濟作泛泛不切實際之論,而是劍及屨及,開始便見「戲肉」,加上穿插不少與實際業務有關的趣事逸聞,可讀性高又有益有建設性,因此值得向大家推薦。

  筆者相信讀者興趣較大的是畢非德如何解釋其投資中石油的「心路歷程」。賣出中石油是該公司去年的最大一宗沽售。在二○○二至○三年間,巴郡以四億四千四百萬(美元.下同)購進百分之一點三中石油,以此價推算,當時該公司總值約三百七十億,較畢非德和蒙格估計其值一千億,相去遠甚,這項投資決策明智,不在話下;由於管理得法,油價節節上升及該公司在石油及天然氣儲藏上積極進取,二○○七年下半年,中石油的市值已達二千七百五十億,遠遠超出他們的估值,遂獲利回吐,分批沽之。這項投資的稅後盈利在二十八億左右,其所納約十二億稅金,看似一筆巨款,但畢非德說只夠美國政府四小時的開銷!

  畢非德有「股聖」之名,從該公司一九六五至二○○七年間每年的複利增幅百分之二十一點一(標普僅百分之十點三),可見並非浪得虛名,確是股票投資的一流高手,惟他在外上大有斬獲,似乎並未廣為人知;致股東書所舉二例,令人不得不佩服他選貨幣的功力不在選股票之下的眼光。其一是二○○二年於歐羅只值九十五美仙時,購進屬垃圾級的阿馬遜(Amazon.com)二○一○年到期、孳息不足七厘的債券,售價為票面值的百分之五十七(票面百元、市價五十七元;屆期公司以面值贖回),代價三億一千萬歐羅,約為一億六千九百萬美元;二○○五和○六年公司提早贖回部分債券,巴郡收二億五千三百億美元;現在該債券已有溢價,為面值百分之一百零二元而歐羅兌一點四七美元,巴郡手上的「剩餘債券」值一億六千二百萬。在這項投資上,已兌現及未兌現利潤為二億四千六百萬,其中受惠於美元貶值的達一億一千八百萬。其一為該公司去年度的唯一外投資是持有巴西貨幣雷阿爾(real),以美元換雷阿爾,十年前會被視為愚行,因為二十世紀巴西雷阿爾五度大幅貶值至接近零,雷阿爾幾乎等同廢紙;但在過去五年,雷阿爾持續對美元升值,巴郡持雷阿爾空美元的毛利達二十三億,難怪畢非德說「貨幣十分重要」(currencies do matter)!

  巴郡目前持有七十二間企業的股票,它們中少數虧蝕,大體均有可觀利潤。畢非德重申他(和蒙格)的「投資哲學」,第一是明白該行業的生意;第二是經濟前景不俗(畢非德說「favorable long-term economics」,若非筆者不理解便是畢非德另有所指);第三是管理階層誠信可靠;第四是價錢合理。他們傾向收購有關企業的八成股權,但當優質公司的小股東亦無所謂,畢非德說擁有藍籌公司的一點股票,遠勝持有貓狗公司的全部股權!生氣勃勃的資本主義社會意味市場競爭劇烈,高利潤行業永遠有人加入,為了保障盈利,畢非德認為公司最好的資產是「低成本」(有效控制成本)或擁有全球知名的品牌(如可口可樂、吉列刀片和美國運通),這些其他公司甚難仿效的特點,畢非德稱為「護城河」─競爭對手不易逾越的障礙,令公司利潤得以持續增長。

  香港人熟知的糖果店 See's 是巴郡全資擁有的公司,在人均朱古力消耗低且乏增長的情形下,該公司盈利佔全美朱古力業之半,因此畢非德說得頗為興奮。一九七二年See's 賣出一千六百萬磅糖果,去年增至三千一百萬磅,年增幅百分之二。一九七二年巴郡以二千五百萬的代價購入這家營收三千萬、毛利不足五百萬的家族企業,去年其營收三億八千三百萬、毛利八千二百萬;人均消耗沒有增加下的營收增長,是期間巴郡投入三千二百萬(令資本額增至四千萬)擴張業務(包括在本港開支店)有以致之;這些年來,See's 的總毛利達十三億五千萬。

  畢非德稱 See's 為其「幻夢生意」,言下頗為得意,惟他的投資並非事事遂順,他錯失一些令他後悔的機會,亦持有一些尾大不掉的項目,德思特(Dexter)鞋業便是顯例,一九九三年收購該公司的代價是二萬五千二百零三股巴郡A股,時值四億三千三百萬,以公司有權印刷的股票取代政府有印鈔專利的現金,本來對發股票的公司有利,但在這項收購上是大錯誤;別說德思特的競爭優勢在激烈競爭下很快消失,業務「大落後」,這批A股現在已值三十五億,為公司總值二千二百億的百分之一點六,從此角度看,畢非德認為收購這家公司是他最大錯誤!

北京叫停“前門”地塊出讓

盡管關於開發企業低調拿地的聲音不絕於耳,但作為招拍掛以來,北京市二環內推出的第一批土地,開發商對該地塊仍抱有很大熱情,如今前門地塊被叫停,業內多持觀望態度

見習記者 關星 北京報道

備受關注的北京“前門”黃金商業地塊出讓已被叫停。

  2月28日,記者從北京市土地整理儲備中心市場部工作人員處確認了這一消息。而知情人士則透露,原本定於本月底入市的上述地塊出讓方式或將改變。記者留意到,1月底,北京市土地整理儲備中心網站上掛出前門地塊的招標信息已經悄然撤下。

  “前門地塊涉及文物保護等相關問題,市政規劃有所調整,因此前門地塊原先的入市計劃取消。”北京市土地整理儲備中心市場部該工作人員表示。

  北京前門大街有待開發的是3宗商業和商居混合用地,總建築面積約15.3萬平方米。公開資料顯示,這3宗土地面積都不大,其中第一宗地塊面積約1.79萬平方米,東至前門東路,南至廣和查樓南路,西至新潮胡同,北至西打磨廠街;第二宗土地面積約1.25萬平方米,東至前門東路,南至大江胡同,西至新潮胡同,北至鮮魚口街;第三宗土地面積約為2.05萬平方米東至前門東路,西至布巷子胡同,南至埃克盛酒店北路,北至小江西路。

  據悉,這三幅地塊均為組團形式,而該項目建成後,巨大的地下空間將占主導地位。

  盡管關於開發企業低調拿地的聲音不絕於耳,土地市場也多表現為“冷熱不均”,但作為招拍掛以來,北京市二環內推出的第一批土地,開發商對該地塊仍抱有很大熱情。

  作為最被看好的“地主”,則是一直強調今年將成為“土地市場拐點”、“開發商不再瘋狂拿地”的SOHO中國董事長潘石屹(潘石屹博客,潘石屹新聞,潘石屹。

  2007年5月9日,“前門大街工程全面動慶典”上,潘石屹身臨現場,隨後,其在前門大街招商推介會上再次現身;同年10月,SOHO中國在香港上市時,潘石屹更透露,“上市所募集的資金大部分將用於前門項目”。

  此次叫停地塊出讓,SOHO中國方面表示靜候其變,而對於個中細節則以不便透露拒絕了本報記者的採訪。

  此前,潘石屹曾對媒體坦承,前門地塊的開發難度和投入資金之大,回收資金周期之長,將會給SOHO中國帶來極大的挑戰。在他看來,這樣的項目,預計將要投入的資金會超過之前SOHO中國所有項目的總投資金額。盡管如此,潘石屹仍表示看重歷史意義,肯定參與。

  戴德梁行策略發展顧問部助理董事王晨(王晨博客,王晨新聞,王晨說吧)認為:“前門大街地塊,因其拆遷難度大,社會意義遠大於單純的商業意義。”

  除此之外,新世界中國地產、國瑞地產也對上述地塊頗有興趣。

  當記者問及新世界地產會不會參加前門3宗商業用地競標時,該公司市場部負責人表示暫不清楚。

  業內人士分析,前門地塊入市計劃取消,其未來出讓情況,勢必應該置於當前土地市場冷熱不均的背景下考量。

  “過去,大多土地使用者不僅把土地看作是生產資料,更把它當作‘金融衍生產品’,這樣,表面上開發商獲得了多幅土地,實際上,是改變自己公司原有資金構成、運作方式的手段。去年國家出台很多政策,資金收緊,斷了開發商迅速融資的路。在這樣的情況下,開發商的運作方式需要再次調整以做應對,大家都應該冷靜下來。”王晨分析說。

  北京天潤置地副總裁王哲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預測:“今後,開發商可能會採取‘化整為零’的策略,土地市場上將會出現小地塊競爭激烈的局面,開發商會把資金用在快速產生現金流的項目上。”

2008年3月1日星期六

SOHO尚都轉型應對“尚都門”

本報訊(記者譚麗雅)身陷“尚都門”事件達7個月之後,SOHO中國董事長潘石屹昨天宣佈,SOHO尚都將改變以往商鋪業主各自為戰的局面,強化商業定位,實行統一招商、統一經營,正式轉型為“國際青年創意營”。

統一轉型“創意商業”

“國際青年創意營”是在SOHO尚都3樓規劃出近5000平方米麵積,專門引入突出創意設計、強調個性化與前衛風格的時尚產品,如時裝、飾品、動漫產品、個性化小店等。開發商可為商家提供不同風格的精裝修店鋪,同時統一走廊、燈光、LOGO等,使商戶可直接帶貨進場經營,大大降低開店成本。有意進駐的商家必須經過開發商的審核,再由其與商鋪業主共同商議租賃店面事宜,以保證商業風格的一致。

潘石屹表示,之所以選擇轉型為“國際青年創意營”,是因為進駐尚都寫字樓的公司一半以上為文化創意企業。據悉,以往此類創意型店鋪大多分佈在老城區的街邊店、涉外區域和酒吧街,如此大規模有規劃地聚集在室內大型商場還屬首次。

平衡租戶業主利益
對於“尚都門”糾紛中商鋪租戶嚮SOHO中國提出的種種要求,SOHO方也予以了部分妥協。潘石屹表示,凡簽約進駐尚都的商戶在簽訂兩至3年租賃合同後,都可獲得6個月的免租期,開發商將通過減免物業費的方式補償業主。此外,開發商還將投入300萬的廣告宣傳費用,從4月開始進行推廣。

潘石屹表示,希望通過打造“國際青年創意營”來強化整個SOHO尚都的商業定位,帶動目標消費人群。除了3層之外,尚都其他的商鋪業主只要願意,也可以加入轉型計劃。

S O H O 系將先定位後招商招商證券分析師李陽認為,和以往SOHO現代城、建外SOHO的小規模“街邊商業”模式不同,SOHO尚都定位於購物中心,購物中心必須考慮統一規劃和經營管理。

他表示,上市不久的SOHO中國已經高調宣佈將主攻商業地產。目前,除了SOHO尚都之外,潘石屹旗下還有前門SOHO、朝外SOHO、光華路SOHO、三里屯SOHO等多個商業項目,顯然,尚都的成敗也將影響到其他SOHO的招商狀況。

對此,SOHO中國商業公司總經理耿惠表示,吸取此次尚都事件的經驗,今後SOHO中國的商業項目將採取先定位、再招商的操作模式。如前門SOHO將定位於傳統老字號與國際化品牌結合的綜合性購物場所,而三里屯SOHO將定位於最具人氣的戶外休閑廣場,以此標準來為商鋪業主選擇租戶。

■鏈接·“尚都門”事件

去年7月24日,潘石屹旗下首個純商業項目SOHO尚都60多家商鋪在開業不滿一個月後宣佈集體停業。他們認為,SOHO尚都西塔店鋪數大概在180家左右,但7月1日正式開業後,大部分商鋪仍處於空置或裝修狀態,根本聚集不了人氣。同時,由於SOHO尚都西塔是完全出售的方式,商戶各自為戰,導致了整個商場的業態混亂。

此後,SOHO尚都西塔商鋪聯合會發布了“致SOHO尚都開發商及潘總的一封公開信”,要求開發商在儘快加大西塔宣傳力度及外觀改造的同時,減租或補償租金。

對此,潘石屹在博客上發表了《SOHO尚都還是個剛出生的嬰兒》一文予以回應,稱尚都需要培養期,並承諾將投入600萬元宣傳費用。

一月四川壽險保費收入暴增

  一月“開門紅”是每個公司的希望,然而今年四川保險業卻不是一般的“開門紅”──記者昨日獲悉:今年一月我省壽險總保費同比增幅89.02%,絕大多數壽險公司都以兩位數增長,有些增幅甚至遠遠超過了100%。而這種“井噴”式的增長,在保險業多年的發展中都屬罕見。

  記者從四川保險業的同業公會獲得了一組數據:1月份我省壽險業總保費達14.94億元,同比增長89%;其中,銀保增幅超過了200%。泰康人壽四川分公司是增長最快的一家,1月總保費收入突破5億元,同比增長了140%;而其去年全年的總保費收入才19.23億元。平安人壽……中英人壽……

  在壽險和各類險種中,分紅險增速顯著超過投資連接險,這也成為今年開年壽險保費增長的一大特色現象。中國人壽成都分公司相關人士表示,保險主要為市民提供保障,與傳統壽險相比,分紅險還能提供額外的收益,加之2007年的收益相當不錯,所以這一險種也成為今年1月熱賣的主力。與投資性過強的投連險相比,他們今年還是會重推以保障功能為主的分紅險。

  那麼,究竟是怎樣的深層原因,引發了這場“井噴”?專家認為,股市的震蕩、銀行理財2007年收益與市民預期的差距,使這兩個投資渠道的資金分流到保險市場。

  原因1 股市震蕩分流資金

  “年初簽保單都會簽到手發酸,我都找人給錢幫著填寫保單了。”一位做壽險的楊經理告訴記者,他負責農行成都市分行兩個營業廳的壽險業務。去年,公司分配了他700萬的保單任務,用了8個月時間就完成了,後來4個月超量了不少,他還為此偷笑了很長時間。更令人感到意外的是,僅僅春節前夕保量就呈直線增長。 “一月可能我就做了300多萬,二月初達到了簽約高峰,每天都能簽到數十萬的合同。”楊先生說,僅僅兩個月時間,他已經簽約了600多萬的壽險保單,預計一季度就能完成去年全年的業務。“隨著人們對壽險業的認可度增加、投資意識增強,加之股市投資風險增大,這成為了年初壽險熱賣的重要因素。”

  股市震蕩加劇,股票基金等風險越來越大,精明的市民開始把目光瞄向了風險較低的壽險,把錢從震蕩中的股市轉投到保險。在這次與股指較勁兒的拉鋸戰中,部分資金已經悄然離場,高調進入壽險市場,帶有投資性質的壽險險種──投連險成為了資金湧入的熱點。李先生早些年買了一款投連險,去年初股市上揚,他把投連險中的平衡賬戶里的資金全轉成激進賬戶,截至去年10月份,他的投資賬戶收益超過90%;去年10月底,眼看股市下跌,李先生又把激進型賬戶里的資金轉到平衡型賬戶,避免股市調整帶來的損失;最近股市跌到4200多點,他又打算重新調整賬戶,再度轉成激進型。“我覺得這波調整應該差不多了,可以考慮抄底。”

  據悉,投連險產品一般都包括至少3個不同風險收益水平的賬戶,有些公司的賬戶可以多達7個。投資者可根據自己的風險承受能力選擇不同的賬戶,同時也可根據市場變化進行賬戶轉換,一般不收費,因而,這也成為許多投資者去年成功的一大法寶。

   原因2 銀行產品收益令人失望

  銀行理財產品出現零收益甚至虧損的情況,也是促使不少資金流進保險產品的原因。市民姚先生近日向本報投訴,2004年12月12日在某國有商業銀行馬鞍路儲蓄所購買了這家銀行的3年期美元理財產品“匯財通”第5期,他說當時這個產品承諾的年收益率為4%,而去年年底到期時,3年的收益總共才剛超過7%,平均每年連3%都沒有達到。按照美元存款利率計算,再考慮進人民幣升值和通脹因素,姚先生認為這款理財產品的實際收益率等于零。

  姚先生的情況並不算最糟糕,購買了銀行境外理財產品(QDII)的投資者正面臨著虧損的局面。數據顯示,由于全球股市不景氣,在港股調整30%左右的背景下,銀行系QDII紛紛跌破面值,平均虧損超過20%。某外資銀行一款QDII產品虧損甚至超過60%。該銀行的QDII境外理財產品──利財通浮動虧損震驚了業界和投資人:截至2月中旬,除去3%的相關贖回費及首月已派發的2.75%的固定收益,利財通產品市值為36.82美元。也就是說,如果投資者選擇此時贖回,100美元投資本金目前市值僅為36.82美元,浮虧了63.18%。

  實際上就收益而言,業內人士認為分紅險的收益不一定會高過銀行理財產品。但是,保險的主要功能在于保障,收益只是保險產品的一個附屬功能,分紅險收益低,投資者不會怎麼在意,收益不錯會使保戶有一種意外之喜的感覺;然而投資者購買銀行理財產品的唯一目的就是賺錢,一旦出現零收益,就會讓投資者心理上無法接受。銀行理財產品業績不景氣讓兼具保障和收益功能的保險產品更具吸引力。

   對策 量體裁衣選擇保險產品

  目前各家保險公司在市場上銷售的投資型保險產品主要有分紅、萬能、投資連接三大類,品種多達上百種。這三類產品盡管形態各異,但總體上都是在傳統壽險保障功能的前提下,兼具了投資理財功能,近期熱銷的品種是分紅險和萬能險。太平人壽保險理財師解莉紅建議投資者在了解不同保險品種的特點後根據自己的需求合理選擇。

  分紅險:類似于長期儲蓄
  分紅險與傳統保險的區別是除了基本保障,投保人還有一定的紅利分配。紅利的多少有賴于壽險公司的經營表現。

  分紅險一般有“無病到期返本”的規定。如太平人壽的一款分紅險產品──“福壽連連”規定隔年返錢,到期返本。到期返本的特點使得分紅險類似于長期儲蓄。從長期來看,客戶獲得的是穩定的收益,能夠實現客戶利益最大化。

  投資建議:保險理財師解莉紅認為,分紅險雖然收益預期偏低,但其風險低,收益能抵御通貨膨脹,適合投資者長線投資獲取穩定收益。投資者可用每月10%左右的收入購買分紅險,並選擇紅利累積的方式進行再投資,讓錢生錢。通過較長年份的有效累積,起著積沙成塔的投資效果。

  萬能險、投連險:更重投資功能
  投連險、萬能險則更偏重于投資理財功能,類似于基金加保障的組合。投保者繳納的保費分成投資和保障兩部分,大部分進入客戶的投資賬戶而小部分用于購買保險保障。通常投連險、萬能險只提供身故保障,一些投連產品的保障功能甚至不足1%,其保障功能相對較小。

  萬能險交費靈活,保額也可以靈活變化,保險公司每月要向保單持有人公布一個結算利率。賬戶的投資收益由客戶和公司共享,同時風險也由客戶與公司共同承擔。投連險投資賬戶管理更像基金,通常一個投連產品下都設有幾類不同的投資賬戶,不同賬戶投資策略也不相同,客戶可以根據自己的風險偏好以及理財需求選擇包括基金、債券、股票等不同的投資品種。與分紅險比較,投連險、萬能險的預期收益更高,但其風險也更大。

  投資建議:解莉紅提醒,總體而言,投資型險種屬于中長線投資。投資投資型險種的合理方式是,不超過收入總量20%的資金購買商業保險,將其收益放在一個中長時間段來考察,短期暴富不可能也不現實。

股東要價飆至60億 國壽入股中誠信托受阻

  作為中國人壽金控布局的重要棋子,中誠信托單方面提價或將給持續一年多的收購增添新的變數。知情人士向本報透露,按照中誠信托方面的意願,中國人壽收購其60%股權的價格可能飆升至60億-70億元。這個數字比此前媒體報道的36億元收購價高出近一倍

  中誠信托提價 收購陷入殭持

  “中國人壽出價太低了,按照現在行情,如果國壽持股比例依然要達到60%,出資額應該在60億-70億。”日前,知情人士告訴本報。

  初步按照嘉實基金評估40億-50億元,國都証券20億元,中誠信托20億元來估算,如果人壽持股比例要達到60%水平,收購價格將達到60億-70億元。因此中誠信托的股東認為對方出價太低,要求中國人壽提價。

  去年有媒體披露,中國人壽將斥資36億元收購中誠信托60%的股權。方案為,中誠信托將向中國人壽定向增發12億股,屆時中誠信托總股本將達到24億股;另外,中國人壽亦將從中誠信托原股東手中受讓2.4億股。收購計劃完成後,中國人壽將持有中誠信托約60%的股份。

  當時,信托公司的價值還沒有被市場認識。安信信托股價只有4元多,資質稍好的陝國投也在6元左右。因此,當時基本上是按照評估後淨資產價格收購,定價大概是每股1.6元。

  但去年股市的繁榮,金融企業資產估值產生了很大的變化。由于民生銀行入主,陝國投股價最高飆到了30元;安信信托也因為有中信信托的借殼而最高至39元。

  尤其是2007年12月26日,金信信托持有的博時基金管理有限公司48%的股權拍出了63.2億元高價,照此價格計算,博時每股股權折合人民幣131.67元,也創下了國內基金公司之最。

  中誠信托是國家銀監會惟一直接監管的信托投資公司,注冊資本金12億元人民幣,是國內數一數二的信托公司。中誠信托參股和控股了多家金融機構,包括國都証券,中誠信托為其第一大股東,持有嘉實基金48%的股權,持股立信投資有限責任公司32.5%的股權,擁有19.5%德意志資產管理(亞洲)有限公司股權,擁有中誠期貨49%股份。這些股權都價值不菲。

  “中誠信托的提價亦並非沒有道理,何況中誠信托亦頗為強勢,雙方就價格問題殭持不下,已有一段時間了。”該人士說。

  業界人士分析,此項收購對中國人壽而言屬于戰略性投資,已列入了其混業經營金融控股版圖中。由于中誠信托旗下多元的基金、期貨、券商等諸多金融牌照,一旦中國人壽將其攬入囊中,定可“坐享其成”,因此中國人壽絕不會就此收手。“現在就看誰的談判技巧更為藝術與策略了。”前述人士說。

  此事並未得到中國人壽中誠信托項目組人士的確認與答複。一位中國人壽內部人士告訴記者,該項收購的確出現了價格方面的波折,至今未能最後拍板。不過,雙方早已簽訂了收購意向書,且此事已上報監管層並等待批複。

  國壽養老先行一步
  一位中國人壽人士說,盡管中國人壽股份公司層面的收購尚未最後拍板,但中國人壽養老保險公司(簡稱國壽養老)與中誠信托的合作早已步入了實質性階段。“中誠信托可能已經是國壽養老的股東了,因為已有中誠信托的人在國壽養老上班了。”

  去年11月28日,中國人壽發布公告稱中誠信托將參股國壽養老,增資後,中誠信托持有國壽養老股份1.8%,中國人壽持股為87.4%,剩余股權為中國人壽集團和中國人壽資產管理公司持有。

  曾有媒體報道,在第二批企業年金資格評審之前,中國人壽雖然具備企業年金投資和賬戶管理資格,但缺乏企業年金受托人資格。正是這一資格的缺失,中國人壽和國壽養老難以直接和客戶洽談企業年金業務。在一次內部會議上,中國人壽有關人士透露,這正是中國人壽收購中誠信托公司的初衷。

  中誠信托旗下的嘉實基金是証監會批准成立的首批十家基金管理公司之一,也是第一批獲得全國社保基金投資管理人資格和企業投資管理資格的基金公司,收購中誠信托將不僅為中國人壽帶來企業年金受托人資格,中國人壽也由此獲得証券和基金及期貨公司的第一大股東的資格。

  實際上,正是因為中國人壽收購中誠信托幾乎是板上釘釘的事,在第二次企業年金資格評審過程中,有關方面還專門為中國人壽的三種資格(投資、賬戶管理以及受托人)成立了評審組。“這樣就等于將中誠信托的受托人資格轉評給了中國人壽。”知情人士透露。

  但此事並未得到勞動社會保障部等有關方面的印証。業界人士分析,“如果中國人壽收購中誠信托真的出現問題,可能會影響到企業年金資格評審的客觀性,猶如給監管部門提出了資質難題。”

  無論如何,中國人壽的總體資本運作進程步驟不會放緩,正如其主業由壽險和資產管理業務逐步擴展至財產保險、企業年金業務,再到銀行、証券、信托、基金業務的“三步走”計劃正在穩步推進之中。

  “中誠信托是其金控布局中的一枚重要棋子,中國人壽不會輕易放手。”中國人壽有關人士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