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5月30日星期五

收購價一波三折招行成功競購永隆在即

5月之末,將是這場複雜的收購最為明朗的時刻。”5月29日,對於本報記者詢問是否即與永隆銀行簽署收購協議時,招商銀行(600036.SH)投資銀行部有關負責人稱。

顯然,頗具外交辭令的“明朗”一詞背後,意味招行在收購永隆銀行事項上,已經擊敗工行和澳紐銀行,成功勝出。

不過,就簽約的具體時間依然可從招行董事會的答覆中找到答案。招行董事會相關人士稱,如果是像收購永隆銀行這樣重大事項的簽約,招行事前會對外披露,要給投資者相應的時間,這是招行做事的基本邏輯。收購價之爭

5月最後一周正是招行談判的最關鍵時期。

“前兩日,張光華副行長帶隊去香港拜會了永隆銀行的大股東伍氏兄弟,雙方談得不錯。”招行一位人士稱,此後,競購事項逐步明朗起來。

與此同時,連日來不斷有香港牌照的豪華汽車停泊在招行總行門口,招行總行有關部門負責人隆重地將車內的嘉賓迎進會議室,展開秘密洽談。

“雙方最後爭執的主要是價格問題。”知情人士稱,招行在經過對永隆銀行的審計後,早前出了一個相應的價位。但與工行、澳紐銀行相比,有點偏低。

事實恰是如此,由於永隆銀行報價過高(上限約合391億港元),建行、交行紛紛退出,招行在第一輪競購中提交的不具約束力的收購建議亦未能入圍。此後,工行被認為是最有機會的一號選手。香港同業普遍認為,如工行收購成功,工銀亞洲有可能被合併,這無疑將壯大永隆銀行日後的發展契機。

但至5月中,招行迅速殺了回馬槍,開始以新的報價參與二次競購。就在5月15日,永隆銀行競購的截止日期,上述消息對外公佈。這意味招行抱有志在必得之意。

但市場並未領情。市場人士認為,正是由於出價偏高,加之本以受累於銀根吃緊之苦,招行是否能夠吃得消?也因為此種市場擔心,招行股價一度下挫。

至於被認為偏高的出價到底是多少?市場有多種猜測。有消息稱,招行決定每股支付156港元以獲得收購永隆銀行的控股股權,這一出價相當於永隆銀行賬面價值的3.1倍。

另有消息稱,招行將以210億港幣的價格購買永隆銀行53%的股權。這一價格約為3.02倍2008年預測市淨率和33.5倍2008年預測市盈率。

招行內部相關人士否認了上述說法,"並沒有這麼高,可能不會超過3倍。"

隨即坊間傳出新的消息,監管部門已就中資銀行收購永隆銀行的收購價設定了上限,規定不得超過永隆銀行賬面價值的2.85倍。消息傳出後,香港市場對於可能的行政干預行為作出了負面反應:永隆銀行出現大跌,至138.20港元。

但包括招行在內都對這種上限規定表示毫不知情。本報記者通過多方求證,並未證實有關上限設定文件的存在。但從招行內部不超過3倍的說法來看,也不排除監管部門口頭打招呼的可能性。招行再融資?

不可爭議的事實是,收購完成後,將直接實現招行在香港網點的拓展。但中銀國際分析報告卻表達了另一層顧慮,即此次收購交易近期內不會提升招行股價。此交易對每股收益的提升作用很小(2009年對每股收益的提升作用為0.05元人民幣),而淨利潤可能將提升2.89%。考慮到人民幣升值的負面影響,對每股賬面價值的影響可能為負。

招行不計其餘,爭取拿下之勢,也顯示了招行拓展海外業務的雄心。早在數月前,招行就成立了跨部門的收購小組。即由招行副行長張光華總負責,由招行投資銀行部牽頭,公司銀行部、零售銀行部、財務部、稽核部等部門相關負責人共同參與。

作為轉戰招行後的第一次大收購,張光華出言相當謹慎。5月27日,張對於本報記者詢問相關收購事項,雖然未予正面回應,但從其滿臉笑容來看,似乎大勢已定。

5月29日簽約消息傳出後,工行新聞處有關人士婉拒了本報記者的電話採訪,但他對競購"失敗"一詞相當敏感,甚至格外忌諱,不停地與本報記者糾正這種提法的不科學性。該人士稱,不能說未完成某項競購就是失敗了。

與工行執於措辭不同的是,招行則以"明朗化"概括之。

但隨之而來的則是收購資金問題。雷曼兄弟在與招行管理層會面後,一方面調高了招行2008年及2009年的盈利預測(分別調高7.4%及1.6%,即分別至254億元、344億元,H股目標價亦由原來的35.53港元升至36.76港元)。但雷曼兄弟報告同時認為,倘若收購永隆銀行成功,招行或有再融資的需要。

考慮該報告在發表之前,有和招行管理層的溝通,因此,再融資一說引起業界的關注。畢竟約200億元的收購款,在下半年資金成本上升的挑戰之下,難以用目前所有資金全部完成。因此,也有分析人士猜測,招行會先向永隆銀行償付一部分收購款,另一部分用再融資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