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4月22日星期二

揭秘三大險企的產品戰略

佔據中國壽險市場六成以上市場份額的三大保險公司已經於去年底齊聚中國A股,隨著中國太保發佈2007年度業績報告,三家保險公司的實力對比也浮出水面。由於經營策略側重不同,壽險、財險乃至銀行、投資等領域的強弱對比愈加凸現。

  保守且穩健,一般是形容中國人壽;高效而均衡,多半指中國平安;積極並激進,是說中國太保。在評論A股三大保險公司時,一位資深業內人士向理財週報記者表示,「這也明確劃分了三家公司的產品戰略和營銷風格。」

  壽險方面,「國壽不做投連,平安少做投連,太保主攻萬能」。去年受資本市場影響,以傳統型險種為主的中國人壽和中國平安市場份額均出現下滑;保費增長方面,中國人壽和中國平安均低於國內24.5%的行業增速。而中國太保壽險保費收入異軍突起,同比增長34%,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淨利潤68.93億元,強勁增長583.8%。

  財產險方面,行業綜合成本率平均在98%以上,承保利潤一如既往地狹窄,車險依然占比達70%以上,絕對數量增長明顯。機動車輛保有量提高,交強險和商業第三者險的費率下調,以及電話銷售車險的新型渠道開始發揮作用,都將促進可見的公司業績增長,帶來實際的保費增長和淨利潤增長。

  2007年,產品戰略成了限制或刺激三大保險公司增速的重要原因。選擇何種產品戰略,與公司計劃要實現的利潤率直接相關,在此,理財週報選擇三家公司的壽險業務作為研究對象。

  中國太保:萬能險躍居第一大險種

  結構性風險凸現

  「中國太保的增長是成長性高增長,因為過往基數比較小。」東方證券資深分析師王小罡表示。2007年中國太保壽險業務的保費收入為506.86億元,同比增長34%,高於行業平均速度將近10個百分點。一年新業務價值30.15億元,較上年增長38.6%。在過去一年中的發展,中國太保壽險業務以增長速度和發展規模為第一位,渠道比較依賴銀行。

  2007年,中國太保壽險業務結構發生了戲劇性的戰略變化,具體表現為「兩降一增」。「兩降」是指傳統險及分紅險在業務結構中占比雙雙下降,累計下降31.2個百分比,其中以分紅險下降最為迅猛,下降25.5個百分點。「一增」則是指萬能型保險增勢強勁,在業務結構中占比從2006年度末3.8%迅速躥至37.8%,提高34個百分比,保費收入比2006年強勁增長12.4倍,躋身公司壽險業務中第一大明星險種,萬能型產品對分紅險的替代作用明顯。

  當萬能險成為中國太保的第一大險種時,也意味著更大的激進風險。受銀行存款利率上升和同業的競爭影響,中國太保萬能險結算利率快速攀升至5%以上乃至6%,甚至接近5年期存款利率水平,與此同時,保險公司的投資收益卻因國債和企業債收益率下滑而面臨下降的趨勢。據中金的研究報告稱,新銷售的萬能險保單的實際利潤率很差,「這不是壽險公司盈利的正常模式,難以長期持續」。

  與萬能險銷售強勁增長一致,2007年銀保渠道成為中國太保壽險業務推進的主要渠道,占比由2006年的34.6%攀升至2007年的40.9%,保費銷售收入同比增長58.3%,銀郵簽約網點數量已達6.6萬家。

  在銀保業務帶來公司總規模保費急速擴大的同時,中國太保個人壽險業務首年躉繳業務增長185.2%,續期業務占比下降7.5個百分點,表明在保費收入擴大中,未來一年新業務價值儲備不足,業績穩定性值得關注。2008年1月,中國太保的壽險單月保費收入首次低於泰康,位居第四。

  長江證券分析師李聰表示,與中國平安相比,兩家公司雖然都取得了39%左右的一年期新業務價值,但是中國平安是在壽險保費收入增長16%的情況下取得的,而中國太保是在壽險保費收入增長34%的情況下取得,由此可見,兩家公司的業務結構和成長類型存在著較大的差異。

  國都證券分析指出,中國太保壽險業務增長還難以說是品質兼具。在公司2007年新業務首年保費收入中,期繳只佔了15%,而躉繳占比高達84.95%。2007年公司個人壽險、銀行保險、團體保險的對首年保費收入的貢獻比為21%、60%和19%,可見公司新業務的增長主要是來源銀保渠道,由於銀行保險中99%的保費為躉繳,這就使得公司的長期期交保費在首年保費收入中的占比明顯低於中國平安的47.86%。由於期繳產品占比低,公司新業務利潤率只有9%左右。

  中國人壽:堅持分紅險就是

  堅持穩定和利潤率

  2007年投連險市場中一直沒有中國人壽的身影,其總裁萬峰說,堅持發展傳統險和分紅險就是保持業務穩步增長。中國人壽一直堅守這一策略

  去年受加息和資本市場持續上揚的影響,分紅險及傳統險一度被市場「拋棄」;但從災難性股市震盪開始,分紅險又成了「回歸保障」的保險槓。

  根據中國人壽2007年業務結構版圖,分紅險和傳統險收入分別占結構比50%和23%,而萬能險收入只佔19%,與此相對應的是,去年整個壽險市場投連險和萬能險收入分別增長了558%和110%,分紅險和傳統險收入只增長了4%和1.5%。

  「每個保險公司的產品戰略不同,需要在效率指標和發展速度之間尋找平衡點。」招商證券高級分析師羅毅評論認為,「中國人壽更看重產品的利潤率。」這種產品戰略雖然有利於保證利潤率和業務穩定性,但在整個壽險市場快速擴張的過程中會發生可見的市場份額下滑,因為「與相當一段時間內市場熱點步調不一致」。2007年5-8月,中國人壽保費收入連續出現負增長,全年市場份額降至 39.7%,同比降5個百分點。

  申銀萬國保險分析師余斌則表示,「中國人壽偏向於提高內部效率的業務結構調整方式,具體採用了增加期繳業務銷售,由躉繳向期繳轉變以確保業務可持續性。」這是優質業務結構的調整,對長期發展不無裨益。

  2007年10月15日,牛市下半場開場,A股持續低迷,分紅險的多日抑鬱開始一掃而空,銷售重佔上風。以上海為例,投連險保費收入2007年12月為 6.17億元,2008年1月8.76億元,分紅險保費收入2007年11月7.5億元,12月10.5億元,2008年1月14.97億元

  分紅險重新獲得市場熱捧有幾個方面原因。其一,資金流向股市的意願減弱。其二,受基金銷售疲軟影響,銀行中間業務向保險產品傾斜,銀保渠道占比上升。其三,中國人壽的高分紅策略對市場產生強烈刺激。

  2008年1月中國人壽公告,「在包含保單利益的前提下,分紅險客戶可以得到8%的年回報率,遠遠超過一般分紅和萬能產品3.9%-5.5%的回報率水平」,通過分紅髮布的投資信號,極大促進了分紅險銷售。數據顯示,中國人壽2008年1-2月保費同比增長39%,高於2007年同期14%的增速。

  正如萬峰所說,在中國壽險市場誰都可以大起大落,但中國人壽不行,穩定壓倒一切。

  中國平安:追求均衡而穩健地增長

  均衡而穩健增長,是中國平安的一大特色,既不固執於傳統險與分紅險,也並不為規模效益而犧牲利潤率。公司治理嚴謹和綜合性金融平台基礎,被分析師普遍認為是均衡增長的重要因素。

  一方面,平安保險、銀行、信託、證券「一個公司,多個客戶」的綜合金融戰略積極實施,有力推動業務前線銷售多元產品的效率。2007年通過交叉渠道銷售實現的壽險業務占比10%、產險業務13.1%,渠道貢獻率明顯上升。另一方面,隨著中國平安全國運營管理中心完成第一階段建設目標,全面投入運營,壽險及產險業務項目相對集中,對於中國平安服務效率、降低運營成本等方面作用明顯。

  平安證券研究報告指出,中國平安堅持分紅和萬能險為主的產品策略,不斷優化的業務結構和個險新單的迅速成長,促成公司實現一年新業務價值71.87億元,同比增長40.0%,剔除假設因素後的增速達到了25%的水平。

  銀行證券分析師張曦表示,中國平安2007年壽險產品組合基本穩定,這是公司內涵價值穩定的基礎。除萬能險產品占比提高4.5個百分點外,其他險種在組合中的變化不大。分紅險占比僅降低了0.6個百分點,而投連險亦只提高了0.8個百分點。萬能險收入比去年增加38.6%,結構占比27.1%,提高 4.5個百分比,投連險同比增長33.8%,結構占比略微提高,傳統險同比下降10%,結構占比降低近2個百分點。

  不過,需要關注的是,在牛市中,中國平安的壽險業務利潤為78.31億元,壽險業務中的投資收益為486.31億元(投資收益率14.1%)。用一位網友的話來說,「如果中國平安2007年壽險的投資收益率小於12%,那麼壽險業務將不會有盈利,如果維持2006年7.7%水平的話,壽險業務將出現187億元虧損。」

  與此同時,無法迴避的是,平安壽險業務的營業支出大幅增長,2007年總體營業支出為1267億,同比增長44.91%,與15.9%的保費收入增長相當的不匹配。其中,保險業務手續費及佣金支出同比增長37.3%,業務及管理費同比增長21.1%,更為突出的是退保金項目,由2006年86.17億元增加54.7%至2007年的133.33億元。公司年報稱退保金增加的主要原因是「通過銀行保險銷售渠道的某些躉繳型分紅產品的退保金支出增加」。

  由上述數據可見,2007年中國平安在壽險費用控制上略有瑕疵,不僅遠高於投資收益增長速度,更高於保費增長速度和一年新業務價值增長速度。即使有分析師指出,中國平安在積極進行優化結構調整,但是2007年壽險業務營業成本費用顯著增長仍然顯得不太合理。

  從各種跡象看,有可能是分攤了較多綜合管理平台建設費用以及迅速增長的高管薪酬。畢竟,保險業務是中國平安淨利潤絕對數量最大的業務單元,壽險業務更是利潤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