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月13日星期二

王建宙:TD漸進方程式

本報記者王雲輝實習記者裴培北京報道 “我們集團已經普遍開始用TD了。”這是1月8日中移動總裁王建宙接受記者采訪時的開場白。一天前,他剛代表中移動,從工信部部長李毅中手中接過TD業務的經營許可。

“在我看來,從牌照發放下來開始,TD就已經商用了。”王建宙說。當天,中移動宣佈在十城市實行“三不”政策,實現GSM與TD完全融合。兩天後,中移動公布2009年TD網絡規劃,預計當年投資588億元。

《21世紀》:截至2008年底,包括體驗用戶在內,中移動共在全國發展了41.9萬TD用戶。但外界仍然認為這個數字太少,原因在於中移動推廣不力。您如何解釋?

王建宙:事實上,中移動一直以支持TD為已任,努力推進TD的發展。如果沒有準備好工作,規模發展用戶是不可能的。比如以前我們的想法是TD單獨建網,但後來我們發現,一張網你建得再好,想讓一個用戶拿兩個手機,這樣的用戶不是說沒有,但肯定不會很多,在這樣的情況下貿然擴張風險巨大。

所以,自從試商用以來,中移動一直在“打基礎”。我們就像砍柴前磨刀的孩子,用掉的準備時間,會在以後節省更多。

《21世紀》:從試商用以來,中移動在TD上面已經做好了哪些準備?

王建宙:自試商用以來,我們一直在圍繞大規模建網進行大量的準備工作。第一個目標是融合組網。它的意義在於為大規模的網絡擴容鋪平道路,未來只要在現有核心網上延伸基站,就可以擴大網絡容量和覆蓋規模。這意味著中移動全國的GSM和TD都需要在核心網、支撐系統、業務平台等多個方面完全融合,這是我們以前沒有做過的,難度相當大的工作,其中有很多我們獨創的技術。

中移動當時計劃在2008年12月31日之前,完成已經投入試商用的10城市網絡融合組網,後續的網絡則將延用這一策略。在去年的最後幾天,我們網絡部、各省公司都是日以繼夜地工作,終於按時完成了。

第二個目標是“三不原則”:用戶不換號、不換卡、不用登記,只需要換部TD手機就可以使用3G業務。它的意義在於,為TD大規模地發展用戶打下基礎。它的基礎是融合組網,但還有很多其他工作,但我們現在也已經實現了。

我們正在全力推動的,就是第三個目標,也是最重要的目標:2G手機的雙模化。用通俗話來說,就是為2G手機普遍加上TD功能。增加TD功能後,2G手機功能更強大,價格仍然合理,用戶可能在更換手機時購買3G手機,並最終成為TD用戶。

通過三個目標,中移動的2G用戶平滑過渡到TD網絡,避免可能出現的用戶流失和抵觸,已經成為可操作的現實。當三個漸進的目標實現後,大規模的用戶推廣已指日可待。

《21世紀》:下一步的大規模建網工作從什麼時候開始?中移動有什麼具體的規劃?

王建宙:我們正在進行三期建網的準備工作。2009年新建6萬個基站後,TD網絡將覆蓋238個地級城市的業務熱點區,占全國地級城市數量的70%以上,其中東部省(市)的地市將實現全覆蓋。到2011年,TD網絡將覆蓋全國所有地市。

此外,我們的計費系統已經改了,TD的速度雖然更快,但用戶不用擔心會因為使用TD增加更多的話費,因為他不管使用2G還是3G,都會是同一個套餐,同樣的消費。同時,我們推出了以“引領3G生活”為口號的“G3”標識,開始新的品牌宣傳。對消費者來說,不會關心你採用了什麼技術,他關心的是服務、質量、價格、品牌,是這些因素對他的選擇的影響。

《21世紀》:TD手機不太成熟是影響TD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這個問題如何解決?

王建宙:最近一段時間,凱明、T3G、聯發科三家芯片廠商的CEO、國內手機廠商的CEO我全部見過,國外的主流廠商如諾基亞、摩托羅拉、三星、LG等我也見了很多次,讓他們趕緊生產TD雙模手機。

我們還採取了一系列積極措施,鼓勵廠商生產TD雙模手機。TD雙模手機可以優先定制,要開發的產品符合要求,可以給予專項激勵基金,銷售TD雙模手機的經銷商也將獲得鼓勵。

我們還在全力解決手機的質量問題,提高切換率,現在已經達到90%左右,未來有信心把切換做到很平滑,就像2G在900M和1800M之間切換,在GSM/GPRS/EDGE之間切換一樣,不影響用戶使用。

2009年初推出的TD手機,無論款式、性能、價格、質量等方面,都很有吸引力。

《21世紀》:大家都認為,3G競爭最關鍵的是業務應用,對此你怎麼看,中移動有怎樣的準備?

王建宙:以前說到3G業務,大家首先都會提視頻電話,但從目前TD試驗網的情況來看,視頻電話沒太大問題,至少技術上已經解決了,但光視頻電話是不夠的。總體來說,3G比2G速率要快,所以在音樂下載、手機上網等業務上感受特別明顯,插上數據卡,它的速度比GPRS/EDGE要快很多。我也經常用手機看新浪、百度和穀歌,用3G會快得多。

我們已經開發了很多產品。比如數據卡,以及把數據卡內置到筆記本中,鼓勵家庭用TD上網等等,這些產品都能發揮TD特長。當然,這些都還需要消費者檢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