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月19日星期一

時機的選擇:3G能否盈利?

本報評論員周慧蘭北京報道 《21世紀》:3G牌照的發放歷經數年,現在終於塵埃落定。現階段的市場情況與前幾年相比有了哪些改變?現在是否是推出3G的最好時機?

張昕竹:對於在現在這個時候發放3G牌照,我有很多不太理解的地方。我覺得政府對技術干預過多。世界各國的電信產業都存在一定程度的政府干預,但我們國家的干預———特別是在3G方面———確實過多了。企業需要3G的時候,我們沒有發放牌照;而在企業不需要的時候,我們硬要塞給它們。我覺得政府的選擇和市場的狀況不是非常匹配。

我認為,現在不是推出3G的最好時機。我們需要考慮如何將政府干預和市場需求結合起來。

李進良:我認為國家對時機的選擇是比較合理的。從總體情況來看,現在比過去要更好一些。

從2003年開始,全球都在叫嚷著上馬3G,各大利益陣營不厭其煩地來中國游說。但是,在那個時期,第一階段的3G標準系統並不先進,而第二階段的3G標準系統尚未出爐,當時不發放3G牌照是明智的。

《21世紀》:3G牌照的發放,選擇在三大通信行業巨頭重組之後。如何評價中國電信業的重組?在此背景下發放3G牌照,對於中國通信行業的競爭格局會有哪些影響?

闞凱力:重組與發放3G牌照,本身沒有必然的聯繫。中國電信行業的此輪重組,中國聯通保留了G網,並與中國網通合併;剝離出的C網歸中國電信;而中國移動與鐵通合併。這個重組中,存在三大問題:

第一個問題是拆分聯通造成重複建設。聯通的各項業務像是一個連體嬰兒,表面看是兩個腦袋,但其實不是兩個人,身子、胳膊、腿、內臟都是共用的。如果硬拆,必然造成大規模重複建設。這個問題已被現在的發展所證實———電信花了1100億買了CDMA,但接收的時候只有2000萬用戶,比聯通原來公佈的用戶數少了近1/3。而且,電信花1100億買來的C網只是無線設備,它還需要自己重新建設網絡、機站、系統,大約需要再投入800億。這在很大程度上會帶來大規模的重複建設和浪費。

第二個問題是整合非常困難。聯通與網通的整合至今也沒有實現。反倒出現了一個奇怪的現象,即在三個電信運營商中,新聯通的人員數量是最多的,但業務收入卻是最少的。所以,即使它現在不裁員,將來裁員也是無可避免的。

第三個問題是重組目的不明確。重組究竟是不是為了解決中國移動一家獨大的問題?倘是如此,那麼最簡單的辦法就是誰大拆誰,這是小學生都想得明白的道理。結果卻是不拆大的。那麼至少在短期之內,我們看不到解決移動一家獨大問題的出路。

既造成大規模的重複建設,整合又非常困難,又不解決任何問題,那麼重組還不如不重組。3G牌照的發放與中國電信產業的重組並無關聯,難道因為3G是三個標准,我們就搞成三家?3G要是四個標準呢?就搞成四家?3G發牌與電信重組,根本就是兩回事。

李進良:我認為五合三的重組方案不是最佳的。按“五合三”重組方案,雖然三家運營商都獲得移動和固網牌照,成為全業務運營商,但是,重組之後的現實是:

中國移動仍然是原來的組織架構,仍然擁有GSM用戶約4.5億,仍然是每天3億元以上的利潤。

中國電信保有原來約2.1億固網用戶、約4300萬互聯網用戶,並新添3000萬CDMA用戶。但由於C網在聯通一直虧損,2007年剛開始盈利,分家重組之後走向正常運營少說也得半年,因此,估計中國電信也就是保持原來的經濟效益。

新中國聯通擁有約1.3億GSM用戶、約2500萬互聯網用戶、約1億固網用戶。由于要傷筋動骨進行合併重組,走向正常運營也得一年半載,估計其效益比原聯通好不了多少。

總之,重組後的一兩年,經濟效益不會有明顯改善,仍然是中國移動獨佔鼇頭,不可能形成三足鼎立的態勢。

《21世紀》:我們瞭解到,國外的3G運營商大多處於虧損狀態,中國的運營商能否避免這種狀況?

闞凱力:事實上,3G在我國,不管採用哪一個技術標準,都會給電信運營商帶來巨額的虧損。

因為3G在全世界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嚴重地缺乏應用、需求和市場。正是因為這個原因,在國際上,3G是從2000年開始搞的,七八年之後所有的3G運營商還都在賠錢。尤其是李嘉誠,原來說八年扭虧為盈,但到現在都還沒有實現。所以有人開玩笑,說3G是哪三個G,第一個是Girl,第二個是Gamble,第三個是Game。

而中國的2G在世界上是規模最大、技術最好、覆蓋面最廣、技術水平最先進的,因此,3G在中國會尤其缺乏應用和需求。有人提到視頻點播,實際上,2005年原來聯通的CDMA上面已經有12路的彩電點播,但沒有人使用,連營業廳都不知道。移動的GSM也已經發展到了所謂的2.75代,即EDGE,視頻點播非常流暢,但也沒有多少人使用。既然中國已經有世界上規模最大、技術水平最高、質量最好、用戶最多的2G,為什麼還要發展3G?更不要說中國從整體上來講,消費者的消費水平、收入水平也比西方、香港低得多。胡錦濤總書記前些日子說過“不折騰”,我想我們從中可以得到一些借鑒。

李進良:現在確實有很多運營商在3G上是虧損的,但這取決于它們各自的運營情況,並不是3G運營必然如此。舉例來說,中國移動和中國聯通都在經營GSM,但是中國移動一天賺3個億,中國聯通卻賺得很少,為什麼呢?這跟企業的經營情況有關。中國聯通經營了兩套東西,GSM和CDMA,CDMA虧的錢用GSM賺的來彌補,它的盈利狀況自然不如中國移動

從國外3G的運營情況來看,雖然大部分是虧損的,但韓國和日本的運營商能賺錢。當然,電信產業和別的產業不同,它需要先建立一張大網,這個投資是非常大的,所以前幾年虧損是很正常的。假如說,運營商一開始投入1000億,他們不可能馬上向消費者收1000億,而是要分5年收回,一年200萬,那到第六年的時候,它們就能賺錢了。

大塚裕幸:2G是以電話(語音業務)為主。而從3G開始,移動互聯網得到普遍推廣,例如,通過高速通信,能夠順利地進行音樂傳輸和信息傳輸。目前,在日本已經有超過80%的用戶切換為3G用戶。

對於3G的網絡運營,快速地擴大覆蓋面、提供種類豐富的手機終端非常重要。對於3G業務而言,如何預測人均ARPU,以及何時回收初期投資的單年度盈利計劃非常重要。3G提供全新的服務,所以基礎設備投資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