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0月7日星期二

畢非德看中哪隻A股?

 畢非德在8月22日CNBC訪問說了什麼?他說,除非是很特殊的情況下,否則在中國國內(within China)下注投資依然是很多限制的。他的意思應該是中國有關方面要批(例如很多行業有外資持股限制)或須通過QFII,而非像在香港買賣H股那樣輕鬆。如畢非德看中A股,是大事。他當年看中中石油H股(857),令中石油被重新評估(re-rating)。他說不久前嘗試用5億美元去買某隻中國股票但沒有被接受(wasn't accepted),所以是H股的可能性很低。更可推斷他的首選並非通過QFII(可能怕漏風聲),而是用比較直接的方式(例如跟該中資公司直接洽談),而且對象應是外資准入壁壘很高(愈保護愈易有暴利)的行業。他也說,在直接投資方面也會經一些已擁有的公司伸延到中國去(extension of existing business),這是指如他持股八成的以色列Iscar公司在大連的投資或源果汁(透過可口可樂)。這種經現有公司伸延到中國的投資要和他投資旗艦的股票投資分開來解讀,不是同一回事,所以他當時不是指源。

券商存在競爭優勢

  他亦明確指出了未來二、三十年亞洲內中國和印度的投資機會是最值得看好。中國的機會在哪裏,先要問中國需要什麼。一個龐大和國際級的資本市場是任何頂尖強國不可少的(單看原油價格被舞高弄低後的殺傷力,便知道中國不可只靠做世界工廠和刺激內需就可一勞永逸)。很多人忽略了雖然國家曾經大力在銀行、能源、電訊、保險等重點發展行業下工夫,其實近年證券業也是主角之一。

  中國券商從以往千瘡百孔到今天的規範管理(行內人會知現在監管得很嚴),走的路很多。不要看A股從900幾點升到6000多點再跌回2000多點,就認為是鬧劇一場(謝國忠說過今天的指數與以往的可比性很低,因成分股變動頗大),而不細心研究資本市場平台的打造和券商發展是接近一日千里(2004年初「國務院九條」把資本市場納入國家的發展戰略、股權分置改革、為期三年的券商治理、券商上市、基金業興起、第三方存管、QDII/QFII、分類監管、直投、籌備中的股指期貨和融資融券、券商/基金公司行業內的併購、權證創設等)。當今天下,不懂玩金融的國家很難活得好。控主席最近不是說世界金融的中心將移向亞洲嗎?香港金融市場將來扮演的角色有多重,是不易回答的問題,但總的來說(中國+香港)資本市場做大做強是合理推測。資本市場透過無數資本家(資金提供者)提供資金發展企業和經濟,券商是中間人和必經渠道(toll bridge business),更可用自我資金參與,市場壯大它最受惠。所以與銀行相似,也可稱得上是百業之母,協助不同行業之企業運作資本,而不同行業本身有起伏循環,但券商服務所有行業,綜合起來有對沖和平滑效果(一雞死、一雞鳴也),是一個favorable long term economics。市場產品如權證、股指期貨等,更是券商的獨有世界,銀行和保險公司不能直接參與競爭。

  畢非德說,中國有一群極卓越的人(a bunch of very, very bright people)。在未來數年只要環境合適,他將在中國某些很吸引的領域大量投資。非常重要的是中國政治穩定,雖然宏觀調控可能漫長和痛楚,但也證明領導人目光何等遠大。而且辦奧運如此成功,確是國內政治穩定的有效對沖劑(經濟波動對政治的衝擊減到最低)。畢非德多年來不是白紙黑字說美元因雙赤必定下跌嗎?他需要用長遠貶值的美元換成長遠繼續有升值潛力的人民幣資產。他眼於五至十年或更長時間後的發展(A股短期會否再調整應不是他最主要的考慮,何況再跌他可再加碼),中國資本市場無論如何會繼續發展是毫無疑問。有研究人員粗略比較過中、美一些券商的發展史,認為發展差異大約在三十年之數,所以只要向正確方向成長和進步,是很長的滾雪球斜坡。如同石油╱能源業一樣,資本市場行業很有可能被中國政府傾一國之力,當成國家安全和經濟發展大動脈的一部分來發展。

畢非德曾沾手證券股

  不要認為券商盈利波動比較大會令畢非德不感興趣,他靠買股票和投資名成利就,除了保險業外,他會不熟悉證券業嗎(不熟不買)?Mary Buffett的書曾透露過畢非德以前買過大摩、美林甚至貝爾斯登(Bear Stearns,一地產代理界友人暱稱為「熊仔餅」)的股票或相關證券,他也曾當過所羅門兄弟主席(並發現做券商員工可能好過做股東)。無論如何,畢非德投資中國,應會比中投和外管局在美、英等地找投資機會容易和輕鬆一些。中國沒有把交易所上市,而最能直接獲益於中國資本市場長遠發展的,相信並不一定是一般人認為的中國人壽(它有大量A股、人民幣存款和債券,並很容易獲得投資一些優質pre-IPO的機會),重點反而是留意國壽買了什麼A股股票,因它的長遠投資收益關係到對億萬同胞將來的賠付能力,是可靠的參考。之一作者為CFA、獨立股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