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9月1日星期一

投無擔保公司債 “撤股大戶”國壽債市激進

投資風格向來保守的國內最大機構投資者中國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簡稱 “中國人壽”投資總資產8545億)在轉向債市,不乏“激進”之舉。

8月26日,中國人壽的管理層有關人士透露,中國人壽已試水投資無擔保公司債。而無擔保公司債,保監會出于風險的考慮,尚未對全行業開閘。

這與中國人壽上半年在A股市場的“守候”姿態大相徑庭。“下半年A股走勢仍不明朗,繼續緊跟市場,動態調整投資策略,加大固定收益產品的投資,尤其是通過債權計劃的方式加大投資基礎設施領域,創新投資私募債券(公司債)等。”中國人壽董事長楊超在其中期業績發佈會上表示。

轉戰債市——中國人壽上半年債權型投資占比已由去年底的52.13%增加至58.59%。

涉足無擔保公司債

其實,無擔保公司債甫一面市,中國人壽就躍躍欲試。

今年3月12日,中國人壽發佈“美林BookMark持有到期債券指數”,並宣佈開始用與美林公司共同編制的上述債券指數作為其債券投資業績考核基準。當日,中國人壽首席投資官劉樂飛就曾呼籲保監會開閘 “無擔保公司債”。

劉樂飛認為,公司債是保險公司未來非常重要的一類投資資產;特別是在海外,公司債幾乎是保險公司最大的資產。國壽有足夠的分析判斷能力與風險管理能力,可以駕馭公司信用的風險。

實際上,去年8月出爐的《公司債券發行試點辦法》令業界對債市購買大戶保險機構充滿“想象”。

保監會有關官員稱,這是一件順其自然的事情,有能力者先行,暫不可能向整個行業開閘。“一年前就頒發了公司債指引規範,就在做從有擔保走向無擔保公司的準備政策與技術工作,誰具備了這種投資能力誰就開放。但如果無度開放,會引發行業風險。”

中國人壽管理層證實,去年保監會曾就此專門開會研討過,考慮分類管理,放行符合規定的保險公司試水無擔保公司債。“以前保監會要求信用評級AAA公司債才可以購買,現在應該有所鬆動,但具體是何種級別並不確切。”

如此一來,時至今日,中國人壽試點無擔保公司債並不意外。“只是目前我們投資額度還很小……”上述中國人壽管理層表示。

不過,“相信我們將是最大的債券投資機構,未來公司債亦將是中國人壽最重要的一類資產。”

包括無擔保公司債在內,對私募債券市場(即公司債市場)頗為推崇的劉樂飛表示,目前公司債正值發展機遇期,“能否把握公司債投資時機,正好能夠彰顯不同保險公司的投資能力及實力之區別。”

在股市頗為“受傷”的中國人壽似乎急於要在債市展示其投資“稟賦”。

“博”差價

“嘗鮮”無擔保公司債只是中國人壽熱衷于債市的一個側面,上半年如果不是得益于固定類產品收益的貢獻,彌補資本市場的投資浮虧,中國人壽中期業績成績單可能“更不好看”。

中國人壽上半年253億淨投資收益中,“債權型投資資產獲得的收益占淨投資收益的比例為40%,股權型投資資產收益占比為37%,銀行存款收益占比略高于21%。”中國人壽副總裁劉家德說。

2008年上半年,中國人壽股權型投資占比由2007年底的23.0%減少為13.3%,債權型投資由去年底的52.1%加大為58.6%.

受2008年上半年資本市場深度下調的影響,中國人壽集團金融資產收益淨額較去年同期降低了67.2%;可交易股票價值公允價值虧損為64.9億元人民幣。

因此,接下來,“下半年還將加大固定收益類投資,與股票相關的投資繼續保持‘低配’。”

這並非中國人壽一家之言行,其他兩大A股上市保險公司的投資策略幾乎如出一轍。

“我們目前的確熱衷于債市,正要尋找好的債券投資品種;從A股轉戰債券市場無疑是明智之舉。”一家保險資產管理公司人士說。

劉樂飛曾表示,作為機構投資者,資產配置決定了投資收益的80%-90%;現大量持有的債券以持有到期為主,而非交易型。中國人壽副總裁劉家德亦透露,目前的債券組合中以國債、金融債、政策性金融債等為主;但這並不意味著中國人壽對債市“套利”無動於衷。

“雖然國壽以長期持有債券為主,但也可以適當進行買賣;譬如對利率有明確判斷時就可以採取交易。”劉樂飛曾坦言。另一位中國人壽人士也透露,在其債券結構中,確有一小部分交易型金融資產在“博”差價。

據中國債券信息網的統計數據,1-7月,中國人壽在保險機構債券交割量排行榜中以5440.5億總量排名第一;7月份,以898.6億排名第二。

“現階段,對保險公司而言,固定收益類比權益類投資更為重要,盡管債券配置上,包括國壽在內,均以持有到期為主,但仍存在套利空間,還可以‘博’差價。”一家證券公司分析人士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