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0日,隨著中國保監會統計數據的公佈,國內保險公司1-7月成績單正式亮相。
6786.4億元的產壽險總保費收入、同比6.6%的增幅,顯然符合監管層“穩增長”的要求。
其中,人身險錄得5027.4億元保費收入,而產險保費收入則為1759億元,同比分別增長2.9%和19.1%——由此可見,今年以來,產險發展蓋過壽險的勢頭繼續得以延續。
而據本報記者觀察,1-7月的保險承保市場可謂波瀾不驚,這反映在幾大壽險巨頭的保費座次排序上。中國人壽(601628.SH,2628.HK)以1911億元的累計總保費收入繼續毫無爭議地穩坐老大位置,平安人壽則以829億元排在次席,隨後依次為太保壽險(395億元)、泰康人壽(382億元)和新華人壽(372億元)。
盡管如此,在保費起伏的內部結構方面,各壽險公司出現了些許微妙的變化,例如在保費收入同比增幅上,平安人壽和新華保險錄得正增長,而其餘幾大大型壽險公司均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下滑情況。
其中,平安人壽1-7月保費收入累計增長率以35%居冠,新華保險的同比增幅也達到了13.4%;而在保費出現下滑的公司中,太保壽險因為激進的結構調整舉措,其總保費收入同比下滑9.6%,中國人壽為-5.9%,泰康人壽同比則微幅下挫4.5%。
值得一提的是,盡管太保壽險總保費收入同比下滑最為嚴重,但據記者獲得的內部數據,其標準保費和核心業務總量卻分別出現了接近40%和100%的同比增長。由此可見,在總保費收入下降的虛掩之下,太保壽險業務質量和可持續性發展能力得到了增強。
而對於平安人壽獨佔鼇頭的35%同比增長,本報記者發現,其依然依靠的是銀保渠道在此前迅猛增長之後的“余威”。
記者從相關渠道獲得的上海壽險市場7月業務快報顯示,銀保渠道保費收入依然是促成平安人壽保費繼續迅速增長的殺手鐧。
統計數據顯示,在個險渠道上,平安人壽上海分公司7月共錄得6.6億元保費收入,相較6月的7.6億元出現下降,與此相應,其市場份額亦從5月的56.61%降至7月份的49.82%(6月因為缺少中國人壽上海分公司數據,因此不具可比性)。
而此消彼長的是,平安人壽上海分公司在銀保渠道繼續高歌猛進,其在5月保費收入達到1.3億元的基礎上,6月和7月分別增至1.5億元和1.9億元,在上海銀保渠道的市場份額也隨之升至7月的14.41%。
“近期公司並沒有對銀保保費收入規模提出要求,也沒有推出新的促銷措施,目前的銀保渠道保費收入還算平穩。”平安人壽一位內部人士向本報記者表示。
實際情況亦是如此。例如作為衡量銀行渠道萬能險吸引力的重要指標,平安人壽銀行渠道個人萬能險年化結算利率7月依然維持在4%左右。這已是平安人壽該險種結算利率從4月份的4.25%下降以來,連續三個月維持在這一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