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房價跌得最厲害的地方深圳,媒體充斥大規模斷供的例子,但這和權威部門掌握的情況並不相符。深圳銀監局局長劉元指出,截至今年6月底,按較審慎標準,即逾期還款九十天以上就全部算壞賬,深圳中資商業銀行個人住房不良貸款率僅0.79%,比年初上升0.11個百分點。
這說明深圳銀行住房按揭貸款不僅是安全的,且依然可以稱得上是優質的,這反映了認為大量斷供將造成銀行壞賬堆積,引發金融系統性風險的說法是誇大其詞。其實,就算在次按風暴的「震央」——國,情況也沒有人們想像的那麼嚴重。美國銀行業出現的危機,是因為銀行槓桿太大,出現一點問題就抗不住,而非房價大跌引發斷供潮。
就算在美國斷供情況最嚴重的內華達州,即賭城拉斯維加斯所在地,每四十三戶人家也只有一戶斷供,比例為2.3%;排名第二的是人口最多的加利福尼亞州,每六十五戶人家有一戶斷供,比例為1.5%;排名第三的是亞利桑那州,每七十戶人家有一戶斷供,比例為1.4%。
其實無論在美國還是中國,斷供都是萬不得已之舉。買房首付一般為30%,加上10%房價左右的裝修成本,房子要跌40%以上才可能出現斷供的「意願」。斷供意味之前還款血本無歸,居所被收走,還要上銀行的黑名單,一般人可能會拖欠房款,但不會輕易放棄房子。短期炒家資金鏈最容易斷裂,但也不會輕易斷供,因為他們生意做得大,需要靠銀行貸款來加大槓桿,他們情願「挖東牆補西牆」,賣掉幾套房子來幫忙還款。
既得利益者反撲
在遍地炒家的香港,1997後房價大跌65%至70%,2003年負資產達到最高峰,但即使在那個時候,銀行不良資產率也不算嚴重,只在2%左右。
房產商、銀行和房產投資者這些既得利益者從房地產過去數年的保障中獲得了巨大的收益,又不願意承擔任何地產價格回落帶來的損失,因此就鼓吹斷供的情況有多普遍,以金融安全來威脅恐嚇政府,甚至有房地產商放出狂言,要和銀行比誰先死。
中國政策制定者希望房價能夠回落,但又不願刺穿地產泡沫,態度是微妙的,這從政策的反覆中就可見一斑。比如上周五中央電視台報道中央政治局會議時並沒有提及房地產,但新華社稍晚發出的新聞稿,又多了引導資本市場和房地產市場健康發展這一條,可見政策對房地產又想打壓,又怕一把打死的搖擺矛盾心態。
政策放鬆易引發更大泡沫
中國從2005年開始調控房地產市場,但期間房價在持續攀升,對政府公信力造成損害,讓老百姓更是不堪重負。目前只有深圳和廣州出現了下跌,最大跌幅也只在30%左右,全國大部分城市的房價仍在漲,根本談不上大規模斷供。如果現在就出台寬鬆政策去救樓市,可能累積更大的泡沫和更大的危險。
中國房價的下跌其實不會威脅到銀行的安全。美國專門把房地產貸款打包出售的「兩房」──房利美和房貸美──曾經專門找過中國的銀行,勸它們也搞貸款證券化,但內地銀行的答案是:房產貸款是我們最優質的資產。
中國沒有美國意義上的次級貸款,金融機構槓桿也不大,要出現美國這樣的系統性風險幾乎沒有可能。中國人傳統上把物業和家聯繫在一起,就算中國房價跌一半,相信斷供率也不過2%左右。
美國政府雖然一直主張自由經濟,反對政府救市和道德風險,但在拯救美國房地產市場、取悅華爾街和購房者方面可謂不遺餘力。上周美國眾議院通過一項價值3000億美元,旨在拯救美國房地產市場的法案。該計劃用來幫助四十萬戶無力償還房貸家庭,避免房子被收回,利用聯邦基金購買市場房屋並低價賣給購房者,並對首次買房者提供7500美元的稅收先退後返還的補助措施。美國民間有人指摘,此舉不是長久之計,美國房地產所以出現泡沫,就是因為信貸過於寬鬆,包括政府在內的各界大力推動不負責任的提前消費所致,現在的這些議案,無非是試圖在老路上走得更遠,用新的泡沫阻止舊的泡沫破滅。
救市從來沒必要
還有一種非議是,美國是否應該花「納稅人的錢」去拯救買房被套的人。不過,這是大大冤枉了美國政府,仔細看一下美國政府的財政預算就知道,他們哪裏還剩下什麼「納稅人的錢」可供支配?布殊政府2008年度財政預算赤字已經達到創紀錄的4100億美元,美國政府繼續慷他人之慨救「兩房」、救貸款人,2009年度赤字將更驚人。
中國、日本和石油輸出國,請準備好你們的美元儲備,因為美國政府已經為你們手上這些錢的妥善用途做好了充分的準備。中國不能被內地房產既得利益者要脅,也要看清美國政府究竟把中國辛苦賺來的這些儲備花到哪裏去。
房價下跌,有利於房地產市場更為健康發展,無論在美國還是中國,救市都是沒有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