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市場的保險三巨頭2009年業績斐然,中國人壽、中國平安、中國太保分別預增200%、1500%、400%。但從股價上來看,投資者對這樣的成績卻不買賬,三家保險公司股價自1月份以來一路向下。
業內人士指出,2010年上證指數很難再現去年80%的增長,預計保險投資收益不會有大的起色,這是導致保險股走勢不佳的主要原因。
投資收益難改善
國海證券保險行業研究員黃秋涵認為,市場對保險股的邏輯分析仍然基於投資收益的向好,而當前保險投資處境不利,這對保險股形成了壓制。
在債市方面,今年以來,央行加大回收流動性力度,窗口指導、央票、正回購、兩次調高存款準備金率等多種數量型工具並用,這使得市場對加息的預期開始減弱,直接導致了一季度債券收益率的走低,10年期國債收益率較1年內最高點下降了35個bp,保險資金配置的重鎮——債券市場開始出現不利於保險資金運用的走勢。
隨著債券收益率的下滑,保險公司2月份減持債券14億元,相比過去4個月平均增持500億元債券的資產配置,保險機構明顯開始迴避在債市的投資。
某基金公司行業研究員還指出,即便是加息預期能夠盡早兌現,保險資金的債市投資改善也不會太明顯。加息後新增資金可能會有較高的投資收益率,但更多的存量配置卻沒有任何好處。因此加息對投資收益率並無太大影響。
而在股市方面,盡管當前加息預期有所減弱,但大盤指數和銀行板塊指數並沒有得到上漲的動力,市場基本上對2010年股市將震蕩前行形成共識,在這種情形下,保險資金要想獲取正收益難度加大。
除了股市和債市,其餘資金只有存入銀行。而自去年9月以來,保險資金的存款增速就一直超過投資增速,存款的高增長透露出保險資金運用遭遇的難題。
黃秋涵指出,寄希望于新型投資渠道來提高收益率似乎短期內也難以實現。如基礎設施投資方面,中國太保的基礎設施建設債權計劃是所有保險公司最高的,但占比也不過4.6%。
有關人士指出,商業地產、PE這些多元渠道,盡管保險法已經放開,但具體實施上仍需要“制度先行”,監管機構短期內出台相關投資渠道細則的可能性並不大。可以預見的是,保險資金二季度投資環境仍然難以改善。
保單成本有上升趨勢
上述基金行業分析師指出,在通脹預期之下,保險產品的結算利率也將水漲船高,特別是分紅險和萬能險這些在銷售市場占主流的產品。因此保險的保單成本會提高,但相應的保險資金投資收益率並無改善,保險公司“利差益”下降,從而保險公司的盈利能力下滑,這樣的預期也是保險股股價起不來的原因。
此外,新會計準則的出台也改變了傳統上評判保險股的基本原則,更多的投資者不再看保險公司的新業務倍數,而是PE水平,保險股30倍左右的PE相對於銀行券商等金融股來說並不低,這也是投資者不選擇保險股的理由。
該分析師指出,之前基於保險行業的特殊性,保險公司當年的經營利潤大多被認為將在未來體現,因此新業務倍數被看做是評判保險股估值的標準,新業務倍數越低就意味著保險業業績增長空間大。目前三家保險公司的新業務倍數在10倍左右,比較有吸引力。但新出台的會計準則改變了保險業準備金提取的方式,保險公司利潤“前低後高”局面將隨之改善,其投資價值用PE來衡量更合理。
再者,自2008年下半年以來,保監會針對投資型險種猛增,保險產業結構失衡的局面開展業務結構調整,至今一年半時間,行業保費結構出現改觀:銀保比重下降、投資險種收縮、躉交產品減少。隨著保費結構的好轉,部分公司對業務調整的態度開始轉變,重新將注意力轉移到了規模增長上,今年前兩月,部分保險公司的保費增速已超過了100%。黃秋涵指出,短期的保費增長並不利於業務轉型和長期價值保單的積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