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
分析內地電訊股有兩大困難。一是有太多人同時在分析,所有投資銀行都一定有人不停跟進中移動(0941)、聯通(0762)和中電信(0728)、不停寫報告,結果市場上充斥着正反兩方的意見,投資者左右為難;二是電訊業涉及專門技術是行外人難以明白(TD-SCDMA、WCDMA 和CDMA2000 有何分別?),不是電子公程師出身的投資者,企業提供的資料只能照單全收。
第二個困難我無法解決,第一個困難的解決方法是獨立思考。唯有透過獨立思考,投資者才可以分辨真相與雜音。
格拉罕在《證券分析》裏說,證券分析必須以事實為依歸。讓筆者列出內地電訊行業近年的事實,為之後尋找電訊業的千里馬去鋪路。
事實一、ARPU 下跌是正常現象
自從2002 年起, 中移動的平均每月每戶收費(ARPU)從2008 年的83 元跌至2009 年中的75 元,一年跌了10%,中移動是否有危機?且慢!圖1 是中移動從2002 年起的ARPU,每一年ARPU 有跌幅,但中移動的盈利卻每一年都有增長。
國家工信部每年都會編製「電信綜合價格水平」,就像電訊行業的CPI,平均每年跌12%。原來價格下跌是電訊行業的獨有現象,是科技普及的必然結果;事實上,8 年來中移動ARPU 的跌幅(34%),已經比整體行業(59%)少。
事實二、固網與流動此消彼長
在03 年,流動與固網用戶數量是各佔一半,如今是七三之比;而固網的用戶數量,更在07 年首次下跌。另一個趨勢是流動電話用量增加。在03 年,平均每人每月講約3 個小時;09 年是6 小時。而固網的每戶使用次數,從03 年的每日8 次減少至02 年的4 次,很明顯是流動電話取代了固網(圖2)。三隻電訊股中,只有聯通和中電信經營固網電話,其固網業務前景暗淡是不爭的事實。
事實三、小靈通命不久矣
小靈通是流動和固網的合體:用戶用手機打出,信號被接收站接收後,由固網電纜傳遞。優點是便宜(與固網相同),缺點是信號差、不能全國漫遊。
在2002 年,聯通和中電信沒有流動電話牌照,結果想出小靈通一招,走法律灰色地帶,其合法性一直成疑,但由於收費低廉,為廣大市民喜愛,最高在06 年有1 億用戶。
其合法性使然,小靈通命不久矣,工信部要求小靈通在2011 年底前退市,交出頻道讓中移動發展3G。現時小靈通用戶數量也急跌至4000 萬。
事實四、原有業務競爭沒加劇
2008 年中,電訊業開始重組。重組的結果是6 間變三間:不計3G 業務,上市的移動繼續營運GSM 流動電話,聯通營運GSM、固網電話和寬頻上網,中電信營運CDMA、固網和寬頻。
重組完成至今,很多人都擔心,重組會令競爭加劇,理由是三大集團變成全方位的電訊公司(流動+固網+寬頻),重組開闢了新戰線。
競爭加劇一說不符事實:
.重組前後,GSM 網絡都只有中移動和聯通兩個死對頭,沒有變化;
.重組前,CDMA 網絡由聯通營運;重組後,由中電信收購,一手交一手,競爭沒有增加;
.重組前,固網電話由網通、中電信和鐵通3 間公司經營。重組後,鐵通併入沒有上市的中移動母公司,網通併入聯通,中電信不變,仍然是3 個營運商;
.重組前,寬頻上網有網通和中電信個經營商;重組後,網通變成了聯通一部分,中電信不變,仍然是1 對1。
其實只消細想一下:只有新對手出現,競爭才會加劇。6 間企業變3 間,沒有新人加入,又怎會加劇競爭?
事實五、3G 競賽才剛起跑
真正的競爭不在原有的科技,而是新出現的3G。工信部在2009 年1 月發出3G 牌照:中移動發展國產的TD 制式,聯通發展歐洲的WCDMA,而中電信則發展美國的CDMA2000。
筆者用了很多努力,都沒法搞清楚3 者的分別;總結蒐集資料的結果,大概都指向TD 是新技術,不如WCDMA 和CDMA2000 成熟, 穩定性和速度均較差。
牌照如此分配不難理解。論財政狀况和規模,中移動均凌駕在聯通和中電信之上,是最有能力成功搞起TD 的企業。至於是否如很多分析所言,中央強行將TD 這個燙手山芋拋給中移動,令其無法獨大壟斷市場,純粹是臆測,不屬於事實的範疇。
圖3 是中移動和聯通的每月3G 客戶數量(中電信沒有提供數據)。驟眼看來增長迅速,但相對於數以億計2G 客戶,3G 只是小數目。暫時中移動贏聯通半個馬位,但現在競賽才剛剛開始,要定勝負言之尚早。
事實六、國策支持中移動拓TD
事實是:TD 作為國產技術,得到國家大力支持。
工信部在3G 發牌後,馬上公布了6 大類、15 細項支持TD 的政策,範疇括財政、網絡建設、科技研發等方面,連中移動主席王建宙也說, 「工信部支持TD 政策力度空前」。
上述小靈通的例子,原來是政策的其中一部分。工信部為了不干擾中移動的TD 頻道,便要求聯通和中電信把小靈通在3 年內退市──當時小靈通仍然有7000 萬個客戶!中央為了支持TD,即使犧牲聯通和中電信也在所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