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1月2日星期一

三季報隱現混業“錢景”平安、國壽路線之辯

在中國平安(SH:601318,)混業經營“錢景”初顯的一刻,中國人壽(SH:601628)仍在堅守保險主業特強的戰略。

10月27日,中國平安保險集團(下稱:中國平安)公佈的三季報顯示,1-9月集團其他業務收入飆至45.99億,同比增幅306%。而中國人壽股份公司(下稱:中國人壽)的這一數據為11.85億,同比負增長3%。

但就保險主業而言,中國人壽三季報頗為亮麗,其歸屬於公司股東的淨利潤198.7億,同比增幅51.6%,而營業利潤同比大增97%,達252.3億。

三季報所呈現出的收入格局差異背後,是兩家保險巨頭迥異的發展戰略格局。

國壽的擔憂:負增長

“這是一份讓投資者與股東都滿意的財報;惟一的擔憂可能是負增長。”一位中國人壽高管對本集團公司的三季報評論道。

受益于資本市場向好,以及總投資收益大幅增加,中國人壽壽險業務利潤率顯著上升,前三季度賠款及保戶利益占比為80.4%,低於去年同期的84.1%約370bp,這使得壽險業務毛利率提升370bp至19.6%;前三季度綜合費用支出占比為10.6%,較去年同期下降了20bp,致使其壽險業務淨利率上升390bp至9%。

中國人壽三季報顯示,總投資收益率 4.71%,高于去年同期的3.15%和上半年的3.27%。不過,東方證券保險行業資深分析師王小罡估計,中國人壽第三季度的總投資收益率約1.44%,全投資收益率估計為-0.14%,而“股市疲軟和債市到期收益率上升”是其第三季度投資業績黯淡的主因。

這或許會給中國人壽未來的利潤率打折扣。在承保利潤普遍受到中介代理商擠壓之際,利潤業績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投資收益,而資本市場、債券市場又不可能總是牛市,因此,某種程度上,保險公司頗有些“靠天吃飯”之意。

此外,數據顯示,國內準則下,中國人壽每股淨利潤 0.70元,同比增長 51.6%,其中第三季度每股淨利潤0.21元,同比增154.6%;三季度末每股淨資產5.24元,較去年底每股4.77元增長9.8%,較2009年中每股5.37元下滑2.5%。

王小罡認為,第三季度每股淨資產的下滑,原因也在於第三季度A股市場下跌,如滬深300指數下跌5.1%,同時債券到期收益率上升顯著,五年、七年和十年期國債到期收益率分別上升41bp、36bp和23bp,十年、十五年和二十年企業債到期收益率分別上升44bp、39bp和43bp,意味著債券價格普遍下跌2%-6%。“在此背景下,第三季度淨資產下滑2.5%是正常的。”他說。

不僅于此,數據顯示,中國人壽前三季度保險業務收入2372.64億元,同比下滑4.6%,已賺保費2354.34億元,同比下滑4.7%。而王小罡預計其全年保險業務收入與已賺保費同比跌幅將收窄至 2%左右。

但上述中國人壽高層對於淨資產下滑的另種解釋是,業務結構調整導致的總資產規模增幅放緩。至於保費收入的負增長,這位人士表示,在去年保費收入增幅50%的基礎上保持正增長本身就是一種挑戰,何況今年情況很特殊——業務結構調整轉型。“因此,即便年底出現3%左右的負增長已屬不易。”

平安的幸福:利潤多元化

然而,同樣的問題在中國平安身上卻顯得輕鬆很多,其多元化業務板塊產生的利潤貢獻日益顯著,如旗下證券、信托、銀行業務的業績助推了其淨資產的正增長。

中國平安三季報數據表明,其非保險業務毛利為96.70億,同比去年的57.96億,增幅達66.8%,尤其是其他業務收入為49.44億,同期相比增幅高達306%。

“平安業已進入高級階段的混業經營格局。”對經濟貿易大學保險學院院長王穩教授說。

顯而易見,擺脫去年投資富通損失陰影的中國平安已步入混業戰略的“幸福時光”——收購深發展正酣,銀行業務利潤貢獻不菲,“一賬通”業務布局井然。

不過,平安銀行股份有限公司行長理查德·傑克遜坦言,平安的長期戰略是由投資、銀行和保險三大支柱組成,目前狀況顯然是保險業務過大,而其他方面相對不足。比如目前平安銀行在集團資產占比約為20%,貢獻的利潤則僅有10%至15%,遠未達到與保險、投資“三足鼎立”的目標。

中國平安集團副董事長兼副首席執行官孫建一表示,其未來戰略規劃是,5年內,仍以財、壽險為主體,3-10年以資產管理和銀行為新利潤增長點,5-15年以消費信貸、企業年金及第三方資產管理為新利潤增長點。

而就當前兩家三季報,王小罡的結論是,中國人壽淨資產微跌,但符合預期;保險業務收入和已賺保費同比下滑近 5%。而中國平安淨資產微漲,略超預期。國內準則下,中國平安三季度末每股淨資產 12.32元,考慮第三季度派息後,淨資產較2009年中期實際增長 1.4%,這一成績優于國壽之-2.5%,也略超其 “淨資產表現持平”的預期。

有兩點原因。王小罡說,其一是及時減倉,國際準則下,權益投資從 741億元減少 11.6%至655億元;其次是非保險業務貢獻巨大,國際準則下,非保險業務毛利同比增長66.8%至96.70億元,國內準則下,同比增長65.2%至 93.25億元。

雙雄的各自邏輯

“我們承認這種差別,但二者可比性並不大,雙方走的路線不同,再者對方也是集團上市,利潤表中涵蓋了財產、銀行、證券等收益。”一位國壽高管說。

該高管表示,平安堅持走綜合金融混業經營路線,而現階段的中國人壽執意于主業特強,這也是囿于現實的要求。世界上混業經營的成功案例很少,就像當前的荷蘭國際集團(ING)計劃拆分其保險業務;但凡保險業獲得成功的最終都是專注于保險業的企業。畢竟,人力、精力、經驗、資本都有限,管理跟不上的話,無須跨行業設置太多的法人機構。

這位人士坦承,今年以來,兩家公司完全走了兩條相反之路線,當中國人壽致力調結構放緩發展節奏,專注保險主業之際;中國平安上半年加大了銀保渠道的力度,快速上規模,且金融多元化戰略動作頻頻。

某種意義上,中國人壽高管並不認為,未能產生新利潤增長的混業經營是其“短板”;作為行業老大,先把位置做穩了,把基礎夯實了,才能有混業之衝動。保險業自身的盈利性理論上應該超過其他行業。

而中國平安總經理張子欣則表示,近幾年其新增客戶年輕化已經成為趨勢,去年大概有700萬新客戶,平均年齡不到35歲。“未來規劃必須把握好年輕客戶群,讓其在各項產品都認可平安品牌。”

張子欣同時確認已經提交新基金公司的申請,目前正處於申報正常的審批過程中;坊間傳言,平安基金將是排名第三的首批過會基金。此外,深發展也在走審批程序,一切都在正常進行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