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2月4日星期三

觀察:投連險銷售套“緊箍咒”是禍是福?

此次出台投連險銷售新規定表明,保監會正通過提高銷售門檻,防範投資型險種的風險

  新年過後,保監會給投連險銷售套上“緊箍咒”,將銀行渠道的投連險銷售限制在理財中心和理財櫃,儲蓄櫃台不得銷售投連險。這一新政策對保險公司是禍是福?海外投行美林最新發表報告指出,新規雖會導致保險公司今年的保費收入增長放緩,但在重新組合產品之後,有利提升收益率。

  應該說,新規使本已銷售滑坡的投連險業務“雪上加霜”。銀行儲蓄櫃台和理財櫃的差別,約束了投連險的銷售對象。保監會這樣做,原因之一是銀行普通儲蓄櫃台的櫃員與客戶交流時間短,容易產生誤導。對投連險銷售客戶嚴加區分,並強化對投資者的風險教育,其銷售業績增長必然面臨減速。

  2007年以來,“投連險+銀保”被公認為保費增長的法寶,一些外資保險公司因此在同業排名中後來居上。2007年7月份、8月份,大都會集團和信諾集團通過其合資公司中美大都會、聯泰大都會和招商信諾,在單月保費上超越了友邦保險。

  隨著股市走熊把投連險拖入“泥潭”,一些保險公司的保費收入也坐上了“過山車”。以招商信諾為例,去年一季度,投連險銷售火爆,該公司1至3月份的保費收入為103039.51萬元,占公司全年保費收入的65.97%。招商信諾去年12月份的保費收入只有5251萬元,不足去年1月份71665.12萬元的十分之一。

  東方證券保險行業分析師王小罡在接受記者採訪時指出,借投連險與銀保渠道而保費大增的外資公司,今年若結構調整不及時,有可能出現保費負增長。顯然,待2009年1月份的保費收入公佈,招商信諾同比“縮水”將十分嚴重。

  在美林看來,保費收入增長放緩並不可怕,關鍵是保險公司要加快產品結構調整。美林指出,新政策將促使保險公司推出更多保障型產品,有利提升收益率,預計今年全年仍可取得盈利增長。王小罡也認為,新政策將鼓勵保險公司產品結構優化。

  保險公司由熱衷投連險轉向推出更多保障型產品,已經沒有退路可選擇。更殘酷的現實是,由於嚴重的虧損,投連險不僅遭遇退保壓力,而且在銀行也遭“冷遇”。去年下半年,不少銀行網點停止代銷投連險,連萬能險也被打入“冷宮”,銀保渠道已主要由分紅險唱主角。

  不少保險公司意識到幹等股市回暖不是一回事,中國人壽、泰康人壽、新華人壽等中資保險公司開始收縮投連險的戰線。其中,中國人壽的態度可謂“180度轉彎”。去年4月份,該公司在銀保渠道推出首個投連險產品,認為“目前是相對安全的時機”。到年底,中國人壽總裁萬峰向媒體表示,在目前的中國,並不適合發展投連險、萬能險。

  保監會主席吳定富在今年的全國保險工作會議上要求,按照突出主業的原則,促進保險業務結構調整。以消費者需求為導向,開發更多內含價值較高的保障型產品和期交產品,注重發展長期型業務,增強保險保障功能。

  此次出台投連險銷售新規定表明,保監會正通過提高銷售門檻,防範投資型險種的風險。同時,通過政策引導,推動保險公司的產品結構調整。對那些去年倚重投連險的保險公司來說,產品結構調整刻不容緩。否則,保費收入的大起大落,將導致資產負債匹配難度加大,經營風險上升。(記者 張煒)